信贷汇报材料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信贷汇报材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信贷汇报材料

银行贷后管理体制革新

 

中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在业务层面的各类规定和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然而贷后管理方面的问题却有增无减。在各类研究文献和银行的信贷检查报告中,大多数研究者和分析人员都将其原因归结于我国银行“重贷轻管”的思想所导致,缺乏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除了诸如信贷业务越来越复杂、宏观经济波动引致贷款客户出现风险等一些客观因素之外,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各种规章制度无法真正的全部落实,贷后管理效率低下。本文认为,我国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贷后管理制度变革,不断革除当前贷后管理制度中的缺陷,补充和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贷后管理制度,才能全面提升我国银行的贷后管理效率。   一、我国银行现行贷后管理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1.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基本制度   (1)贷后管理的定义。一般而言,贷后管理是指贷款发放之后直到本息收回的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其主要目标是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方法制度、人员配备等,对贷款本身、借款企业、担保等因素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及时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2)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我国银行基本组织形式是沿用行政体制下高度融合的“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机构,表现为管理责任关系和信息的汇报渠道均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之间以及机构内部行长、经理、经办之间的分级管理。纵向管理链条过长,部门的细分化程度和横向的分工与制衡关系强调的不够。这种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各家银行贷后管理体系的基本组织形式。   (3)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主要特点。我国银行的贷后管理在实际操作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条:第一,分级管理,指各级行负责本行经营的信贷资产进行检查,负责其所辖范围内的公信贷资产检查的执行和监督机制。在进行贷后管理时,主要是各级行内部的公司业务、房地产金融业务、资产保全、国际业务、机构业务等信贷经营部门承担联系、服务、管理、检查客户的职责。第二,自下而上汇报,自上而下检查,指各级行对所辖分支机构信贷资产检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进行检查指导;各级行定期向上级行汇报信贷资产检查工作情况,遇到具体问题再向上级行请示,即上级行的主要信息来源是下级行的各类报告材料。第三,逐级考核,指上级行定期对所辖分支机构的信贷资产检查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依据往往是已经制定好的各类指标的完成情况。第四,业务开拓者也是贷后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指各级信贷业务经营部门的负责人和客户经理是信贷资产检查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业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岗位职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主要形式。我国银行加强贷后管理的主要形式有四种:其一,常规化、制度化的嵌套于整个信贷业务流程中的贷后管理环节;其二,银行定期的内部审计或者聘请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以审促管”方式的贷后管理;其三,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的以信贷检查的方式进行专项或者某个重点行业或者关键风险点的“以查促管”的贷后管理;其四,银行监管部门进行的各类信贷检查。我国银行内部的“以审促管”和“以查促管”更多注重贷后检查的频率和数量,通过组织实施客户走访、押品检查、档案管理、风险分类等信贷检查工作,撰写贷后检查报告,重点在与对发现的问题的组织整改。这些检查往往仅仅针对具体的信贷业务,而非针对整个贷后管理制度和体系。   (5)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主要考核办法。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考核评价办法较为单一,大多数采用的评价标准都是“是否进行日常检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情况是否完整,资料是否齐全”等,贷后管理过多地重于形式,而轻实质,“唯报告论,唯资料论,唯检查表论”的管理理念较为普遍,对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实施到位与否的评判,主要参考客户经理报告是否及时、风险信号是否报告,贷后检查的次数,管理台账的建立等,检查监督的形式也局限于翻档案,清点检查表的数量等内部形式的考量而已。   2.我国银行贷后管理体系以及机制所存在的问题   (1)贷后管理的基础不牢固,缺乏长效机制做保障。西方商业银行坚持“谁放出去的款谁负责收回”的规则,认为客户经理有义务进行日常的客户维护和贷后检查,但同时也认为如果整个借款期间完全由放款人负责贷后检查则隐含着严重的道德风险和识别风险。通过对国外先进银行的学习,我国商业银行在通过岗位设置实现对信贷风险的控制方面,虽然也实现了审贷分离,但是,依然存在漏洞。一个客户由一个客户经理全权负责贷前调查、贷后检查和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其他岗位完全通过该客户经理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上级行的贷后检查,多是到支行听取汇报,很少下到企业进行贷后检查,这样的岗位设置,无法回避道德风险和个体思维、判断上的偏差,为企业依靠假报表骗取银行贷款事件的发生成为可乘之机。另外,在我国银行现行贷后管理的管理机制中,大多是以责任形式对客户经理强制实施,落实责任的背后主要是以严格的制度、严厉的处罚为支撑,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更为倚重的是客户经理的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客户经理疏于管理,忙于应付,虚假检查等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行为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合理及外部协调机制的不完善。   (2)贷后检查内容和质量缺乏评价制度,贷后检查缺乏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我国银行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信贷业务流程中的贷后管理环节对贷后检查的内容虽然有一些规定和表格化的东西,但是在实际的信贷管理上,往往没有对贷后管理内容和贷后管理质量制定具体的评价细则,没有要求客户经理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对贷款客户进行调查,怎么写、写什么,如何评价客户经理的贷后管理报告和随访都缺乏评价细则和评价制度。实际贷后管理中,贷后检查报告完全由客户经理自由发挥,致使许多客户经理的贷后检查报告水平参差不齐,常常出现不同行业和类别客户的贷后管理检查形式、内容和检查报告仅仅是客户名称改变一下,而报告内容基本一样,全部是模棱两可的套话,缺乏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有价值的信息。低质量、低效率的贷后管理背后实际上是贷后管理的具体执行人员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复杂化和信贷队伍新人的增多,这样的管理就显得过于粗放。#p#分页标题#e#   (3)贷后管理过度依赖客户经理个人素质,缺乏贷后管理方面人力资本积累的路径。由于没有对客户经理如何把握贷款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点进行必要的指引,再加之客户经理往往并不限于某个行业的客户,因此客户经理在做出检查结论时多是依靠个人有限的经验和企业提供的资料。在信贷人员人数少、素质达不到管理要求,又缺少不断培训机制的情况下,这往往致使一些贷后检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经营能力缺乏正确的判断,对企业的风险点也模棱两可,只停留在企业表面数据的陈述上,客户经理没有能力对其承贷、还贷能力给予切实的判断。即使某个客户经理在某个行业具有较为丰富的贷后管理经验,熟悉该行业的关键风险点,但是由于我国银行缺乏将这种经验和人力资本进行保存和持续性积累的机制,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这个客户经理随着该笔业务的结束而转向其他不熟悉的行业的客户进行业务拓展和贷后管理,从而使得宝贵的人力资本无法有效的利用和放大。   (4)贷后管理中客户经理的权、责、利不匹配。信贷工作是一项弹性很大的工作,传统观念认为,对信贷人员没有必要进行考勤考核。如果在客户经理的权、责、利已经划分很清晰的情况下,在客户经理已经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前提下,这种思想还具有一定的合理内核。但是,在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员工素质和考核体制下,这样的管理就显得过于粗放。我国银行现行贷后管理制度中,往往没有明确要求客户经理对贷后检查的真实性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致使企业用假报表骗取银行贷款比企业依靠经营获取现金流还来得容易,造成一些客户经理的贷后检查完全依靠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来不把企业的银行存款与报表中的货币资金进行核对;从来不到企业车间去看产品的生产或到库房去看存货,也不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核对。虽然强调了贷款专款专用,但是合同约定用途与企业实际用途存在差别却没有人过问。贷后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主要是客户经理,而其同时又是银行业务的开掘者,为促进银行业务,包括存款及贷款业务的发展,客户经理的工资是直接与业务发展挂钩,信贷退出的选择就意味着客户经理需另找新的客户,或者扣发工资。在不断增长经营和发展指标的驱使之下,只要企业能够收息,不管企业发展好坏,客户经理往往都不愿主动退出,从而错过退出的最佳时期,有时还为企业隐瞒问题;有的客户经理为保持现有的信贷规模,降低不良占比,对表面反映为正常贷款,实际为不良的贷款在退出上也缺乏主动;有的客户经理因自身水平不足,贷款潜在风险已经显露,但担心在退出的过程中企业倒闭或破产,致使原有的贷款血本无归,不敢退出。另外,在做业务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行、分行明明有处理规定,但是到了有的支行,对责任人却层层袒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管理方式,表面看,似乎是宽厚并爱护员工的,但是,其结果却使得有的支行个别客户经理懒散成习,面对工作得过且过,面对风险麻木不仁,甚至当成儿戏。   (5)贷后检查效率低下,贷后管理方式亟待改善。尽管各家银行的总行往往每年都要组织力量进行一次信贷检查,但是由于信贷存量的数量庞大,同时缺乏有效地贷后管理和跟踪系统,信贷检查往往是对那些已经出现过报警事项或者有明显违规的信贷进行重点检查,而根本没有精力对存量信贷业务进行大规模的贷后检查,   二、贷后管理制度变革应遵循的原则   贷后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管理内容的多样化,涉及范围的宽广性,都要求其基础构成体系的配套程度提高,在人力安排、客户选择、有效激励及制度安排等各个基础体系作出有效的支持,以适应账户监管、贷后检查、贷款收回和总结各个环节需要,因此,强化基础管理的支撑,应更为积极地完善贷后管理的各项配套体系,充实管理基础内容,使贷后管理的全过程始终能寻找到坚实的着力点。本文认为,在贷后管理体系制度和机制变革时应当重点遵循四大原则。   1.激励相容原则   在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人)按照契约的另一方(委托人)的意愿行动,从而使双方都能趋向于效用最大化。哈维茨(Hurwiez)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中“激励相容”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表明,贯彻“激励相容”原则,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行为人的行为方式、结果符合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让每个员工在为企业“多做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即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两个目标函数实现一致化。参与者理性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策略,与机制设计者所期望的策略一致,从而使参与者自愿按照机制设计者所期望的策略采取行动。具有激励相容原则的贷后管理制度安排将使得贷后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银行利益冲突带来的问题,使得贷后管理人员自觉地做出有利于银行利益的行为,因为此种行为同时也是符合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2.贷后管理人员责、权、利相匹配原则   责权利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般都说责、权、利要对等,才能调动积极性。也就是说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就应该具有相应的权利,同时应该取得相对称的利益。因此,实际的制度安排中,一般要贯彻“责权利相结合”、“责权利对等”或“责权利一致”原则和遵循“责权利统一”机制,要求做到:①责权利三位一体,即责任、权力、利益均统一于责任承担者一体,责任者既是责任的承担者也是权力的拥有者和利益的享受者。②责权利互相挂钩,使成员能够有责有权有利,克服有责无权或有责无利的责权利脱节状况。③责权利明晰化,使成员知道具体的责任内容、权力范围和利益大小。如果责权利失去平衡或者失去监督的话,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影响一定很恶劣。具有责权利相匹配的贷后管理制度将使得贷后管理人员具有真实感受到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的力量,从而激励其做出有利于银行利益的行动和选择。#p#分页标题#e#   3.人力资本持续积累原则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的积累往往需要较为漫长的过程,而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的不同在于人力资本的维持或者增长是需要进行大量的投入,例如进行培训,否则人力资本可能不但不能增值,反而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而快速贬值。贷后管理制度应当使得从事贷后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具有持续的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和制度保障,这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贷后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这也是能否吸引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   4.职责明确原则   明确的职责分工是保证贷后管理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职责明确一般与目标分解、协商同步进行。职责明确,是在目标分解、协商的基础上,根据每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目标,明确其在时限总体目标中应该做什么、协调关系是什么以及要达到什么要求等,把目标责任落实下来。一般而言,职责明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职责明确要与各种责任制相结合,建立在责任制的基础上;二是每个层次应在明确集体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个人的目标责任;三是要职责明确的内容、数量、质量、时间等要求,使责任具体化、指标化,以便于执行、检查和考核;四是在职责明确的同时,要根据各层次(部门)和个人所承担的目标责任,授予适当的权力,并分配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以保证目标的实现。职责明确要从上到下,按层次逐级落实,建立起目标责任体系来。贷后管理制度必须做到职责明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贷后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以及工作内容。同时,职责明确有是制定贷后管理人员的各种激励和约束制度的基础。   三、我国银行贷后管理机制变革具体的对策建议   1.建立“贷管分离”的贷后管理制衡机制   所谓“贷管分离”的贷后管理是指对客户的贷后管理从岗位设置上要有专门的岗位、甚至设立单独的贷后管理部门,从管理层面上要保证贷后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对信贷经营部门进行督导的能力以及直接将贷后管理的问题直接传达到管理层的途径和渠道,从业务分工上要对贷后管理与其他信贷经营部门的业务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贷管分离”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从体制上实现和保障了“贷管分离”,突出贷后管理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二是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真实问题,避免逐级汇报造成的信息逐级衰减,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三是帮助客户经理把握风险;四是通过上级行下户进行贷后检查可以弥补信贷岗位设置时一个客户经理既做贷前调查又做贷后检查易诱发道德风险的不足;五是起到督导和警示作用,同时督促支行重视贷后检查,特别是现场贷后检查工作,把防范信贷风险真正落到的实处。   2.培养专业化的专职贷后管理队伍,实现人力资本的持续积累   西方商业银行有一批专职的贷后管理和检查队伍,每隔一段时间就深入到贷款企业中,用专业的贷后检查验证本行客户经理所做的贷后检查记录和结论是否恰当。专业化的贷后管理队伍有利于人力资本的持续积累,同时队伍内部的分工有利于快速提高贷后管理效率。成立专门的贷后检查部门做贷后检查及不良贷款清收,此做法不但能保证预警信息的及时发现和传导,还能解决贷后检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问题。在加强专业化贷后管理人员培养是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信贷文化理念培养。要注重先进信贷文化理念建设和培养,促使各级机构和信贷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克服“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的错误思想,培养和树立“贷后管理始于客户营销阶段,既是管理环节又是营销环节”“谁在贷后管理上领先一步,谁就具有核心竞争力”“好贷款是管出来的,好效益也是管出来的”等先进信贷经营理念,形成先进信贷文化与信贷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加强培训,加大各层面经验交流力度。应充分利用行内信息网站,为全行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开展贷后管理培训和座谈,选择经验丰富的信贷管理人员,对客户贷后行为分析和贷后管理的关键环节等进行讲授和交流;组织信贷档案评比,有效提升客户经理操作技能;选取典型不良资产案例和风险化解案例,开展案例培训,发挥案例的直观作用。三是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尽职标准。应根据业务规模合理配备贷后管理岗位人员,一般不应由负责营销的客户经理兼任,贷后风险监测分析环节应专人专岗。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宏观环境和市场变化,能够及时识别客户各种潜在风险,对风险损失进行准确评估,制定有效风险控制和化解措施,确保存量信贷资产安全的高素质专业化贷后管理队伍。   3.建立客户经理风险期薪制度   对于客户经理,我国银行可以考虑建立风险期薪制度。其基本的思路是在每笔贷款发放之初,扣除部分贷款对应的奖励作为激励金,如贷款正常回收,作为期薪发还客户经理;如贷款续做且金额没有变动,风险期薪不增扣或发放;如贷款出现不良,将风险期薪作为贷后追收奖励,按贷款质量、贷后管理配合情况、风险预警及处置环节的贡献度逐步放发。在这种激励相容的制度下,可能并不需要复杂的制度约束,不需要繁复的系统操作,也能高效、保质地完成贷后管理工作,从而实现贷后管理简单化。这种针对客户经理的风险期薪制度主要有三大好处:其一,将客户经理的收益和所其可能的风险建立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客户经理的责权利的匹配;其二,这一制度将客户经理科学合理的纳入到贷后管理体系中,有利于客户经理主动的关心和配合贷后管理,积极为贷后管理人员提供企业信息,体现了激励相容的原则;其三,这一制度不仅使客户经理主动加强贷后管理,而且也会促使客户经理更重视贷前审查,从而使得整个信贷流程的风险都大幅下降,这将极大地减少了专职贷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4.实行流程再造,规范和及时更新贷后管理手册,注重积累和推广贷后管理中的经验   #p#分页标题#e#

以往我国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制度往往是以总行文件的形式下发。这一方面使得贷后管理制度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容易出现不同业务管理部门就同一问题的处理出现矛盾。我国银行应当学习国外先进银行的做法,全行制定统一的贷后管理手册,将相关文件中涉及贷后管理的部分进行了整合、提炼,删除已不适合业务发展的部分,对有缺漏部分补充完善。并且根据业务发展和外部环境的需要及时的更新手册。统一的贷后管理手册不仅是对贷后管理相关文件的系统性梳理,还应当将一些贷后管理的工作规范化和表格化。这些规范化的工作首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根据贷后管理中客户经理检查内容的要求设计贷后月度监测及季度检查报告作为贷后管理手册的附件。对于一般性的贷后管理要求如信贷资金用途管理、持续性监控等采用表格的形式,改善了以往涉及贷后管理的表格较多且部分与目前信贷业务发展不适应的情况,便于客户经理填写。二是将涉及贷后管理的各类表格如:催收贷款通知书、履行担保义务通知书、中断诉讼时效台帐、贷款资金用途审批表等整合在手册的附件中,方便客户经理查阅。三是进一步加强对信贷资金使用用途的监管。由于内外部审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强调银行对信贷资金用途的监管职责,新版手册建立了按权限审核信贷资金用途的制度,规范了资金监管的操作及步骤。   5.开发相应的贷后管理预警与跟踪系统,提高贷后管理效率的同时,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   平行作业将信用风险管理关口前移,是加强信贷管理的开端,而跟踪管理是平行作业有效性、及时性、操作性的具体落实和体现。跟踪管理信息应当能够从客户经理、风险经理、业务主管等多个层面发起,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捕捉,贷后管理的信息交互频率增强,保持经营部门、风险部门的实时联动,实时监控,改变以往客户经理在贷后管理过程中比较孤立的状况,充分体现平行作业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平行作业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有多家子公司的集团客户往往是由各级行的多个客户经理分散在不同的营业机构管理,实行跟踪管理。这样就存在信息沟通不够及时,重复工作较多等问题。而如果全行建立了统一的跟踪平台,则通过这一平台,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之间可以形成团队管理,不仅有利于风险防控信息的共享,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效率,使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高。通过对信贷客户的跟踪管理,贷后管理可以由个体管理转向团队管理,由客户经理个人独享信息转向网络信息共享,从而改变由于信息传递不畅、响应不及时,造成丧失风险控制和营销关键时机的情况。同时,跟踪管理使贷后管理持续化、制度化,为客户信用风险迁徙变化提供依据,有利于对不同风险的信贷资产进行差别化管理,从而能够达到有的放矢,提高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信贷结构调整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   6.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外部沟通机制   加强内部各项基础信息的共享,对整个贷后管理从贷款支用、资金管理、客户财产及经营情况分析、银行贷款操作过程等进行全流程管理。强化与工商、税务、产权登记、法院等相关部门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从外部获得可用信息。培养专业会计、审计、评估专业人才,对相关信息进行专业认定,建立贷后管理的相关信息数据库,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利用分析,充分揭示各种因素对银行贷款的可能影响及未来趋势发展,对银行贷款进行风险预警。在数据充分的基础上,以客户为中心,根据行业、地域、贷款风险情况等对贷款客户进行区分,建立一套多维、多指标的立体、全面风险评价网络体系,增强贷款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阅读全文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思考

一、类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内容分析

商业银行类信贷业务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目前包括非信贷、表外等业务均属于类信贷业务,类信贷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中并不以贷款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应收款项类投资等科目出现,具体说来有远期回购承诺、质押式回购、购买信托、私募债等方式,这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商业银行进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针对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防范,以提前制定应对策略,确保银行实现利润目标,稳健发展。由于商业银行类信贷业务具有隐蔽性强、形式多样化、使用灵活等特点,在具体进行审计时要分门别类进行审计,比如回购协议,由于不用提缴存款准备金、容易控制期限,有利于借款实际成本的减少,备受商业银行的青睐和使用。在进行审计时要注意以下6点:一是,注重调查了解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律规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二是,审查审批流程是否合理、程序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国家业务审批要求,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是否存在人为审批程序性漏洞;三是,审查合同、协议文本内容,利率确定,期限时长,是否有抵押、质押或担保物等的存在,基本材料和担保材料是否齐全,资金是否流向风险较高行业等;四是,审查是否存在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勾连,非法操纵资金流向,是否存在挪用等情况;五是,审查是否存在潜在风险,部分业务操作不规范可能埋下隐患,因此要注意审查业务各环节,并制定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六是,重视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及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二、提升类信贷业务内部审计水平

(一)重视人才建设,培养类信贷业务内控审计专员

就我国商业银行现状来看,内部审计人员的占比相对较低,这使得银行内部审计缺乏专业人才支持,审计效率偏低。基于此类情况,商业银行应注重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培养类信贷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商业银行应拓展招聘渠道,可以将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相结合,为企业吸纳各类具体专业素养的审计人才,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类信贷业务审计与一般审计工作存在差异,银行应重视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就类信贷业务的审计全过程注意事项进行定向指导,具体包括立项--审计通知书发送--证据搜集--实地考查--审计日志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内部审计报告等环节,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可以组织业务能力考试,对于审计人员业务能力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提升审计水平;同时,应制定类信贷业务内审考核指标,并将其与员工薪资挂钩,调动内审人员学习积极性,提升整体审计水平。

(二)强化审计职能,重视建立垂直管理和报告制度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直接影响审计效果,因而商业银行应建立垂直管理和报告制度,以某商业银行为例,该银行已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可以赋予审委会一定的独立权,审计委员会形成的审计报告可以直接向管理层汇报,而无需其他部门或管理人员经手,以保证类信贷业务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避免受相关执行部门干预。商业银行应制定严格审计权限制度,制度中对审计人员的权限进行明显界定,非审计人员无权干涉审计结果,可以赋予审委会对高级管理层的审计权,使审委会能够直接向总行董事会负责,对于随意干预审计结果的个人或者部门,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审计委员会做好审计结果的评议和分析工作,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此外,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证据时,不可避免的需要获取客户信息,因而应给予审计人员一定授权,以确保其能够顺利获取审计证据,保证审计工作有效落实;同时为了防止审计人员权力滥用,应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审计人员的非规范性操作进行问责。

阅读全文

市长在政银企合作洽谈会发言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加快实施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时期,市政府召开这次政银企合作洽谈会,主要目的是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通过政府搭台,促进银企对接合作,破解企业发展融资难题,实现银企互利共赢。刚才,市发改委张传胜主任、市经信委陈安忠主任、市农业局副局长分别通报了有关产业发展情况,市人行行长通报了当前金融形势及信贷工作安排,银企双方进行了集中签约。

为办好这次洽谈会,前段时间,各级各部门、各金融单位和企业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从去年底开始,市金融办就着手牵头组织洽谈会筹备工作。市农业局、经信委、发改委等部门对各项目及资金需求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筛选了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项目,向各金融机构进行了集中推介。市人行组织各金融机构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对接,广大企业积极向金融部门汇报争取,银企双方在会前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和协议,为洽谈会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次政银企洽谈会取得了丰硕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签约量大。此次洽谈会共签约项目548个,项目总投资1323亿元,签约金额694亿元。(其中,建设银行签约项目62个,签约金额138.9亿元;中信银行签约项目41个,签约金额89.9亿元;中国银行签约项目31个,签约金额79.2亿元;农业银行签约项目23个,签约金额68.1亿元;工商银行签约项目34个,签约金额50.2亿元;恒丰银行签约项目40个,签约金额46.6亿元;交通银行签约项目20个,签约金额41亿元;浦发银行济南分行签约项目15个,签约金额36.7亿元;华夏银行签约项目70个,签约金额31.8亿元;招商银行签约项目41个,签约金额30.3亿元;民生银行签约项目19个,签约金额25.6亿元;农信社签约项目82个,签约金额19.5亿元;农发行签约项目11个,签约金额16.6亿元;市商业银行签约项目41个,签约金额9.8亿元;邮储银行签约项目3个,签约金额8.6亿元;莱商村镇银行签约项目15个,签约金额0.9亿元。)二是覆盖范围广。此次签约项目,不仅有工业类项目,也有农业类和服务业类项目,基本涵盖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工业类项目508个,签约金额660.7亿元;农业类项目22个,签约金额16.8亿元;服务业项目18个,签约金额16.1亿元。三是大项目、好项目多。超过10亿元的有8个,过亿元的有195个。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较多,共31个,签约金额85.1亿元。四是签约主体更丰富。与去年相比,签约银行多了3家股份制银行、1家村镇银行。今年新增的这些银行,签约项目110个,签约金额134.5亿元。企业方面,除了传统产业,也出现了像水务公司、大学科技园等新兴主体,充分展现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特点。总之,这次洽谈会开得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签约双方的成功合作表示祝贺。

下面,就进一步做好政银企合作,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政银企合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部门和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整体。银企合作,直接关系着企业、银行的发展,关系着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实践证明,银企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必须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加强银企合作,既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也面临一些有利条件。

阅读全文

县发改委总结及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开拓进取、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紧抓项目建设工作,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项目为大、项目为先”理念,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切实为全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今年我县安排市重点项目19个(省重点项目3个,省大中型项目17个),总投资11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23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34.0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94.05%。安排县重点项目73个,目前开工44个,完成投资20.8亿元。修改并完善了《县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狠抓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每月至少主持召开一次重点项目协调调度会,并不定期采取项目现场调度方式,调研各项目实施状况,协调解决项目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加强跑项争资成果显著。紧盯国家政策方向,加强分析研判和项目储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政府债券资金。争取到政府债券资金为7.9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6亿元,全市排名第2;一般债1.9亿元;国家抗疫特别国债1.1亿元;同时,围绕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好2021年地方专项债项目申报,截至目前,已组织申报2021年地方专项债项目15个,总投资28.89亿元,申请地方专项债18.22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4813.5万元,其中:老旧小区改造资金1462万元,城市棚户区改造资金1800万元,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工程资金1100万元,义务教育学校改厕资金154万元,应急救灾防涝项目资金150万元,以工代赈示范工程资金30万元,森林草原资源培育专项资金50万元,国有垦区危房改造67.5万元;此外,围绕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养老托幼、城乡冷链物流、生态环保等领域做好申报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截至目前,已组织申报2021年新增中央预算内项目28个,总投资14.17亿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6.58亿元。三是项目储备更加充实。紧紧抓住国家出台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政策机遇,加快项目谋划与储备,有针对性的谋划储备项目55个,总投资193.58亿元,为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打下扎实基础。根据市里要求,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产业升级、公共卫生等方面初步谋划县重点76个(含省大中型项目17个、市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215.97亿元,为2021年我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两山”理论转化。全力推进我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工作,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道。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制定并印发了《县2020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县“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责任分工,明确了工作任务,统筹推进价值实现试点工作。二是加快创新绿色金融。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围绕特色产业和生态资源探索创新,开发生态信贷产品,创新将胭脂柚特色产业与“两权抵押”贷款有机结合,探索开发了“百福蜜柚贷”“智慧富农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生态信贷(“两权”抵押)金额12.39亿元,全市排名第2。三是抓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成立了县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县2020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持续开展环境污染整治工作,落实长江经济带审计问题整改,目前,涉及我县问题共8个,整改完成6个,正在整改中2个。四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央视摄影组就生态环境宣传片“长江之歌”方面来我县进行取景宣传,举办大型”6.5”环境日宣传活动,开展“保护蓝天,我是行动者”绿色长跑主题实践活动及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宣传活动,宣传引导全民共同参与保护生态环境

(三)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谋划发展新趋势。聘请国家信息中心编制我县“十四五”规划。目前,已到我县完成实地调研,并围绕优化县域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美丽建设、深入推进幸福建设、构建内陆型开放式发展新格局、推进基层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研讨与会谈。近期编制单位将拿出“十四五”规划初步纲要,为我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思路与方向。

(四)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完成目标任务。一是落实企业减负。根据《省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企业用水用电用气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赣发改商价〔2020〕12号)的文件要求,落实降低水电、电价、天然气价格。截至目前,分别为企业降低用水、用电、用气成本12.97万元、281.53万元和1213万元。二是加强惠企政策宣传。编制《惠企政策汇编》,组织安排发改、财政、税务及驻黎金融机构到全县55家规上企业开展惠企政策宣传活动,了解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截至目前,共梳理出问题22个,已落实到相关单位进行协调处理。下一步,将对全县中小微企业进行宣讲,落实政策规上规下全覆盖。

(五)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工作,保障全县粮食供应稳定。一是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开展保障放心粮油供应、实时价格监测、严控哄抬物价等有效措施,确保了“放心粮油”供应保障有力、市场价格稳定。目前,全县库存粮食总数103412吨。二是全力做好粮食收储工作,制定《县国有粮食仓库“退城进郊”工程实施方案》,确保不因仓储设施及条件造成农民“卖粮难”或影响储粮安全。目前,全县有空仓容7500吨,可满足最低收购价收购需求。三是加大粮食监测力度,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今年以来,共投入37.8万元购置重金属检测仪4台,完成粮食检验站计量认证,增强了我县粮食安全检验监测能力。

阅读全文

住房信贷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摘要:随着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住房信贷风险逐渐成为银行经营风险非常主要的方面。而今,很多银行都非常重视住房信贷风险方面的防范,尽力的在用可行的方法去完善他们的管理政策,努力消除住房信贷风险。本文从住房信贷风险的形成途径入手,对住房信贷风险的相关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住房信贷;金融风险;防范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个人住房逐渐走向商业化和市场化。但是,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远远不能实现自己购买住房,而预先借钱买房和住房逐渐成为一种生活观念。银行业在企业贷款处于困境,没有出路的情况下,在早期个人贷款评估风险较低的情况下逐步启动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为银行资金找到了出路。

二、住房信贷风险的形成种类

住房信贷风险主要指的是银行在发放住房贷款的时候,所可能产生的那些隐性损失。那么,可以形成住房信贷风险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将展开相关的探讨:

1.开发商引发的风险

阅读全文

书记在市金融工作会发言

同志们:

这次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全市金融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刚才,会议对年度全市金融服务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市人行徐小林行长、银监分局局长、保险协会秘书长分别结合工作职能,讲了很好的意见,总结工作客观全面,安排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符合上级有关精神和我市实际,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年全市金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去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国家金融政策,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全市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信贷投放快速增长。市政府组织召开了两次大型政银企合作洽谈会,签约金额743亿元,资金到位率76.54%;组织了集团离子膜烧碱、鲁方金属材料公司多金属矿项目等银团贷款,实现投放16.52亿元。各县区也开展了一系列政银企对接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金融机构努力争取信贷规模,积极扩大资金投放,全力保障重点建设和企业资金需求。截至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80.21亿元,比年初增加268.09亿元,增长20.43%;各项贷款余额1189.51亿元,比年初增加255.25亿元,增长27.32%,贷款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农行新增53.37亿元,增长30.28%;建行新增40.85亿元,增长30.08%;工行新增38.64亿元,增长22.68%;农合机构新增30.12亿元,增长19.35%;中行新增贷款21.2亿元,增长14.4%;市商业银行新增18.11亿元,增长17.42%;恒丰银行新增15.22亿元,增长264.7%;农发行新增5.48亿元,增长17.91%;邮政储蓄银行新增5.06亿元,增长71.27%;中信银行贷款余额14.11亿元,华夏银行贷款余额10.68亿元,村镇银行贷款余额2.09亿元。

(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高效生态定位的产业。其中,制造业新增贷款161.09亿元,增长31.04%;涉农贷款新增153.15亿元,增长28.02%;小企业贷款新增64.46亿元,增长56.14%。银行业表外业务发展迅速,承兑汇票、保函、跟单信用证、承诺等四项主要表外业务总规模406.27亿元,较年初增加212.12亿元,增长109.25%,对信贷资金形成了有益补充。贸易融资取得显著成效,较年初增加38.7亿元,增长67.83%。截至年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4.99亿元,较年初减少5.3亿元;不良贷款比例1.26%,较年初下降0.91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三)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加快。生物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6.9亿元;建安在天交所挂牌;化工、国瓷等企业已进入辅导,化工、集团等企业境外上市进展顺利,总体上形成了“上市一批、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结构。证券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各营业机构总交易额1856.99亿元。期货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期货交易总额和成交总量分别达到2054.74亿元和236.46万手,同比增长170.88%和61.9%。与省产权交易中心签署了《关于组建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协议》,组建工作进展顺利。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筹。省政府已推荐高新技术开发区纳入国家“新三板”扩大试点。

阅读全文

供水工程财务管理目标

一、集团现行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分工

根据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主要由集团计划生产部和财务部与具体执行的分支机构计划部门与财务部门协同实施集团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各级职能部门分工如下:

(一)集团计划生产部负责组织起草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报集团董事会批准后,向北京市发改委申请批准。项目经北京市发改委批准后,计划生产部根据批复文件起草年度工程投资工作计划和投资预算,并根据初步设计、合同签订情况、施工进度等调整投资预算总额和年度投资预算。

(二)集团财务部负责根据经董事会和北京市发改委批准后的工程项目,起草资金筹集方案。在工程建设中筹集和调配建设资金,监控各个工程项目资金余额和资金流向,核算各工程总的资金投放量,核算完工工程转固,起草工程建设投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按国家法律、法规及集团制度指导下属分支机构财务部门财务核算与管理并审查相关财务分析与报告与集团设定控制指标差异,发现问题根据情况向集团管理层汇报并协助、监督下属分支机构采取应对措施。

(三)分支机构财务部门负责按照集团财务部要求核算工程建设投资支出,执行集团制定的建设单位财务管理规定,起草本单位建设资金使用规定,规范资金使用方式、方法,保障资金安全。

二、集团现行工程建设财务管理方法

主要以集团计划生产部和集团财务部为主,在制定年度工程投资建设计划时,预估年度现金流量,并根据不同的筹资备选方案预测对应的贷款利息支出及其对建设期后的影响。将较成熟的投融资方案提交董事会审定。集团计划生产部对工程建设前期费一般按不超过年度投资预算及其调整预算的30%范围内控制。年终决算前,对年内工程建设进度拨款一般按不超过70%的范围控制。年终决算时,根据下属分支机构提交的年终工程进度汇报材料视情况审批剩余预算及其调整预算内资金。工程完工投产后,集团计划生产部对下属分支机构整理提交的决算资料进行内部审核。集团财务部根据董事会审议通过的筹资方案与合作银行开展集团信贷额度谈判,并根据不同银行信贷条件和融资成本综合比较后的分析结果,选择最优融资组合提交董事会审议是否与银行签订信贷合同。分支机构财务部门对本单位负责的工程特别是有财政资金投入的项目,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文及集团财务制度设置项目账核算。单项工程明确记载收到上级单位拨付资金的来源性质与金额数。对工程建设中的支出,按照制度要求归集至对应科目,并根据合同签订情况通过往来账和实际支出额反映工程财务执行进度。分支机构财务部门根据集团财务分析制度中关于工程建设分析的规定,按月度、季度、半年、年,就工程预算资金收支情况、重大支出依据、后期资金预计支付额、财务指标偏差情况等编制财务分析报告。

阅读全文

区科技局工作打算与安排

今年以来,区科技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科技局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区委“五大战略”方针,找准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着力点,咬定目标、坚持不懈,营造了创新创业良好环境,推动了我区工业陶瓷、创意包装等传统产业创新升级,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创新引领作用。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现状

(一)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着力打造人才发展高地,在全社会营造了“人才优先、企业优先、科技优先”的良好环境。

项目申报力度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扎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及认定工作,目前,组织了10家企业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并培育和组织30家以上企业申报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获批21家。积极与上级科技部门对接沟通,准确掌握信息,及时做出反应,科学制定包装申报科技创新项目计划,已组织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省级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人才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天涯种业“5511”重大专项获批后续资金220万元,且该企业承担的“协同创新体”项目接受了市科技局组织的中期检查并获通过。

科技投入总量进一步扩大。2020年,全区科技专项经费14991万元。近两年来,18家科技创新企业获得“引导基金信贷通”贷款资金7200万元,77家工业企业获得“财园信贷通”贷款资金8.19亿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科技人才创新创办经济实体180个,兴办农业特色产业项目80多个,引进了长益光电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回归资金达15亿元。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完善创新人才引进扶持措施,出台了《区湘(东)人回归计划“实施方案”》。今年6月,我区面向社会公开引进13名硕士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解决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生活补贴金额为1000元/月,博士研究生享受生活补贴金额为2000元/月,连续享受3年。充分利用省“赣鄱人才计划”、“双千计划”、“昭萍英才”等先后引进了留日博士孔力团队、上海大学钱光人教授团队、昆明理工大学宁平教授团队、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李华博士等。近两年,全区引进院士3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人、博士29人、硕士11人,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新突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