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校园建设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6篇)
第一篇:西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一、西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一)活动形式单一,特色不鲜明。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各种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很落后,这就造成了我国西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不够鲜明,特色不够突出,不能给人一种“哈佛就是哈佛”、“斯坦福就是斯坦福”的感觉。“成功的大学校园文化,自身就代表了这所学校”。创建出自己的特色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特色,培养具有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高文化的“多高”人才。
(二)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轻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西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容易倾向于在形式上做文章,进行校园环境美化,但实际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更应体现一种文化内涵。如果没有足够的精神内涵,在一个方面无法获得普遍的认同度,阻碍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另外一个方面还会显得较为肤浅。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3篇
第一篇
一、校园文化与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特殊的教育定位、新型的主体教育对象以及转变中的教育需求结构使得目前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特性,主要表现在:1.与高校统招生需求同质,但在教育过程中重点不一样尽管高校成人教育具有多种实施模式、多元化的学生群体以及特殊的社会认可地位等特征,但在成人教育学生整个高校学习期间,与高校统招生一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属性相同,都是为了通过“思想育人”引导“理论与专业学习”。但由于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教育过程中,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重点不一样,这类受教育者大都具备一定的社会经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基本成形,在“返校”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基础的、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可能已经没有浓烈的需求“兴趣”,他们更在乎的是“返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如何能够更为专业化、更能符合与贴近并能为其实际的“岗位”服务。另外,由于高校成人教育学生个体间的层次差距较大、多元化特征明显,每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都不一样,其需求的重点不不尽相同。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教育”需求特性
“返校流”的高校成人教育学生主体特征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教育”需求特性。高校成人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行列,“返校流”的主体学生群体可能先前已经经历过一系列的在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由“学校”到“社会”到“返校”的转换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迁,其思想动态及政治需求也在不断升华与转变,“返校”后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教育”需求特征明显,重点在于“再”字。因此在整个轮换过程中,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转换的衔接与“再教育”的升华。
3.教育模式需求的转换,“文化思想育人”更为重要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5篇
第一篇
1、把握校地文化融合的着眼点,确立融合理念
在校地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要牢固立以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正确理念。一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凝练校园文化的特色。二是以正确的舆论为引导。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坚持正面宣传,弘扬社会正气。三是以高尚的精神为引领。要以优秀民族文化精神为根,积极培育和践行学院精神,提升师生的文化认同,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四是以优秀的产品为载体。要着力加强地方优秀文化的挖掘、开发和利用,打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文化产品,营造浓郁的高职文化氛围。
2、选好校地文化融合的着力点,丰富融合内容
“大学的成长成熟,取决于大学内在文化精神的培养和形成,而非外部的机遇和手段。大学必须有认识和坚持自己文化使命的文化自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律。”高职院校校地文化融合的核心在于以增强校园文化对广大师生员工的感染力、渗透力为切入点,以促进广大师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体,充分吸收地方优秀文化的精髓,编研本土化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资源,搭建校地文化融合的研究、教育、传播和宣传平台,创新校地文化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职业特征、高教特点的高职文化品牌,切实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师生、服务地方、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
2.1弘扬地方文化精神,强化特色主题教育
高职院校要按照立足地方、文化育人的思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地方文化精神,强化特色主题教育。一是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的作用,在党员干部、广大教师和全体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师德建设,强化制度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促进良好院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二是举办地方文化大讲堂,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解读地方文化,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三是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按照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地方的原则,提炼典型教育素材、典型教学案例、典型乡土资源,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生活世界现实题材融为一体,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四是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引入地方本土文化资源,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积极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不断提高主题教育的针对性。
建设促进校园文化论文
一、提升教育理念,建设高层次的精神文化
1.确定办学理念。我校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领导班子反复商议,确定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厚德、博学、勤奋、和谐。厚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既有历史传统,又有时代特点。当今时代,“厚德”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加强日常道德修养,二是具有高远博大胸怀。博学:“博”,《说文》即宽广、广博之谓。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功底,提升综合素质。勤奋:坚持不懈地(工作或学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勤奋是腾飞的翅膀,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和谐:和谐方能群策群力,和谐才会并肩携手。与人和睦相处,构建和谐团队,弘扬合作精神,共同走向成功。厚德、博学是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勤奋、和谐是奋斗的途径和方式。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确立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分别是:校风:团结、诚信、奋进、创新。教风:求实、求精、求优、求特。学风:勤学、乐学、善学、博学。科学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奋斗目标,前进才有动力,坚持才有恒心。
2.开展德育活动。
(1)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学校制定了“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计划,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通过举行感恩主题班会,编写感恩板报,组织感恩征文,举行感恩书画展,走廊文化建设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享受生活。
(2)开展“唱红歌、读经典、学榜样”活动。结合“唱课前歌”活动,我校精选了“国歌”“走进新时代”“大中国”等十首歌唱党、歌唱祖国、歌唱新时代的主旋律歌曲,组织学生学唱,并举行了课前歌比赛演唱会。我校还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和古典诗词,并举行了诵读诗词竞赛。学有目标,行有榜样。我校开展了学雷锋、学张海迪活动,举行雷锋、张海迪事迹展览,引导学生学雷锋做好人好事,学张海迪勤奋读书,立志成才。
(3)开展“多彩珠琪川”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利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开发“珠琦川的传说故事、珠琦川的自然风景、珠琦川的山区特产”等等课题,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实践素养和互助合作能力。开展这些文化建设活动,对于丰富学校文化生活,营造文化氛围,展现学生风采,陶冶学生情操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优化育人环境,建设高品位的物质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7篇)
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校软实力对策研究
1校园文化和高校软实力
1.1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一般来说,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文化体现国家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精髓和灵魂。它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特定价值理念、精神气质和人文氛围。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校园物质形态为基础,以师生员工为主体,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际关系、行为方式为表征。它是一所大学代代相传下来的独有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时刻发生着影响和作用。
1.2高校软实力的概念
高校综合实力是大学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和,反映出学校的办学质量、发展水平、社会地位及影响力。综合实力可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大要素,硬实力是办学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可以用比较具体的指标数字进行衡量,是从外表很容易认识和把握的。而软实力则不易用数字化的指标去衡量,它是指一所高校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和内在品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特有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精神、治学理念、传统特色、校园文化、规范管理等。它对内表现为一种文化的力量,对外表现为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软实力属于一所大学的“内涵”部分,在大学发展过程中起着某些关键性作用,是大学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校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7篇)
第一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探究
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为中学生指明正确方向
当今社会以知识经济为主导,学校作为人类文化建设的最初场所,面临的挑战非常大。尤其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抵抗各类错误文化及信息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因此,进行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为中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约束中学生的日常行为
学校的各项规定能有效维护学校的秩序,并时刻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久而久之,师生都养成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另外,在校园内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有利于师生放松心情、调节心理,增加师生之间的融洽度。
3.激发中学生的自信心
民族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一、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特殊性
1.民族院校校园物质文化的特殊性。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大学教学、科研、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设备和物质环境条件,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构成整个校园文化的基础。民族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注重突出自己的特点,在校园布局、人文景观等方面往往富有民族特色,这种环境不仅可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归属感,也使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更好地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交流,使各民族学生和睦相处。
2.民族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特殊性。
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对于学生的生活习惯、言谈举止、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都具有深刻影响,因此表现出多种文化形态,给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一定基础,也为各民族文化更好地相互交流、融合和沟通提供了条件。
3.民族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特殊性。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正常运作的根本保障,校园制度文化的形成促进师生员工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民族院校在制定各项管理政策、规章制度时,都需要尊重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作为协调民族文化的基本原则,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在管理制度层面应体现出民族特殊性。4.民族院校校园行为文化的特殊性。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显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沟通各个层次的关键环节。校园行为文化包括学术交流、人际交往、社会活动、文体生活等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民族院校除了开展其他院校类似的文化活动外,还可组织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尤其以民族服饰、民族舞蹈等最能表现民族文化特色,也最能体现其校园文化特色。
楚文化艺术中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一、楚文化艺术内涵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一)楚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1.楚文化的概念
楚文化作为我国春秋时期文化的重要代表,起源于古老的华夏文明,也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延续。楚文化吸收借鉴了华夏文明和南蛮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挥着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借鉴,楚文化自身的风格更加突出,文化艺术成就显著。楚文化的文化性质源于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劳动创造。楚文化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并独具风格。楚文化作为一整套文化系统,包括历史、文学、经济、科技、文艺、人文等重要方面。楚文化的发展和成熟是古代中国人民发挥丰富的想象创造的结果,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古代中国人民审美意识的发展。因此楚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符号之一。
2.楚文化的内涵
楚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内涵十分丰富。最杰出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楚文化是一种神秘想象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