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法治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校园法治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校园法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大背景下,国家的治理需要依靠宪法和法律。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思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实现需要依靠人才,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法律素质教育融入甚至加大、加深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借以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尤为重要。对大学生群体而言,依靠法律素质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法制思维不仅可有效防范大学生上当受骗,还可降低大学生犯罪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本文以当代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大思政”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现阶段“大思政”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探析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思政;法律素质;教育;大学生

一、增强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潜力股,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法治国家的建设要求大学生具备更高、更专业的法律素养;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日趋复杂化,使校园成为校园贷、套路贷、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灾区,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是当代大学生顺利实现从大学到社会的过渡和有效避免上当受骗的“法宝”;国内外形势日趋严峻背景下,国家的发展需要具备各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而法律素质教育是培养综合性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法治教育是“大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目的是为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而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法律素质教育,尤其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将法律知识学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综合素质高、政治过硬的储备力量。

(二)法治教育能有效防范大学生违法犯罪

阅读全文

大学生法制教育及道德教育探寻

【摘要】

现如今,我国的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每年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其法律意识,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需求。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当下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法制教育;道德教育

大学生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一直是教育的重点内容。大学生个人的思想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1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措施分析

我们处于一个讲法律讲文明的时代,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也逐步增强。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时,法律成为了保护自身权利的有效武器。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重要人才的主要渠道,在今后从事的各项工作中,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也成为了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可以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校园的和谐化,有助于形成优秀的学风。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奠定基础。法律知识是每个人必须要了解的,很多知识都是与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个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促进法治教育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阅读全文

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文化建设探讨

摘要: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要实现法治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良性融合。培养师范院校师生的教育法治文化素养是促进师范院校教育法治的关键。阐释教育法治文化内涵,针对教育法治文化制度不健全、法制落实不到位、法治文化意识淡薄、法治价值理念落后、法治思维培育缺乏和法治文化底蕴不足等现状问题,分析当前教育法治文化建设发展薄弱的成因:重要原因是教育法治建设滞后于国家政治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深层次原因在于教育法治建设与法治文化建设融合不够。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整合教育法治文化资源,大力提升教育法治文化绩效,探索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文化建设路径和建议,助力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和依法治国的进程。

关键词: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法治文化;法治建设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治文化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它与我国法治的精神和理念、原则和制度、运作实践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体现当今社会人们的法文化共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文化现象。教育法治文化建设是师范院校校园文化传承培育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实现学校的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实现教育领域法治化,不管是对于学生成长,还是对于学校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相关理论研究与现实反馈情况并不乐观,不少师生法律概念模糊、法律意识淡薄,对遵守和运用法律缺少足够的认识,传统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学校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全社会法治文化素养已成为我国法治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培养师范院校师生的教育法治文化素养是促进师范院校教育法治的关键。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要实现法治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良性融合,其目标是使法治内化成为师范院校师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实现良性融合,不但要提升教育法治价值观,更需落实在法治教育内涵目标、法治教育监督评估以及法治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等各个方面。

一、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涵价值

(一)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文化建设的的区别

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文化建设,是以教育法治文化为价值核心传承培育教育法治文化的过程,使教育法治文化在师范院校这一特殊环境中进行根植与传播。师范院校的性质和一般院校相比,更加倾向于为国家培养师范人才。这就决定了与非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文化建设相比,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文化建设更为根本也更为重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传播正确的思想,同时正确影响学生的思想及人格,而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最大的区别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将来多数要进入校园成为教师。他们的思想和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下一代的法治思想培养,若能做好师范院校的教育法治文化建设,那么便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形成一种无形的感染效应[1]。师范院校学生在学校中生活学习,如果学校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法律知识的教授,在平时学校工作中注重法治精神的体现,在校园建设中渲染法治氛围,就可以显著的提高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知识水平,从而通过教育法治文化建设机制来发散影响更多的学生。

(二)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文化之内涵核心

阅读全文

多效协同治理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透视

摘要:自2016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建设在不断走向完善,法治教育体系发展走向成熟。但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陷入诸如“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未能统一、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价验收失范”等困境。基于此,本文以多效协同治理视域为背景,分析当前我国在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阻滞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变革策略,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提供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多效协同治理;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园治理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主要内涵

当前我国社会在法治层面上出现的诸多犯罪事件,都与事件主体在青少年时期未能受到良好的法治教育有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更是未来国之昌盛的主力军与后备力量,法治素养与法治理念的培育是青少年时期个人价值观及行为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通过教育教学这一“中介”,能够更好地将法治层面较为空洞的且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化于青少年之心。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法理依据

研究表明,青少年法治教育从属于我国的普法教育,与具有专业性的法律教育不同,青少年法治教育具有法理依据。从2016年我国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至2020年12月《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的出台,都明确强调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同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五条也明确强调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各类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2021年10月23日,《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要求“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可见,青少年法治教育具有的法理依据体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基本要义

阅读全文

高校法治教育实效性反思

摘要:高校法治教育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学生法律知识水平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尚且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因而,需要通过强化高校法治教育理念、创新高校法治教育模式、构建良好校园法治环境、完善法治教育体系等措施,以期使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得以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校;法治教育;实效性

近年来,频发的大学生犯罪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①。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寄予厚望的群体,也是极为脆弱、迷茫、极易误入歧途的弱势群体。高校承担着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任,做好法治教育工作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现实中的高校法治教育却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缺乏实效性,难以满足我国法治化进程的要求。

一、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教育理念滞后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其《宗教与法律》一书中提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获得生命。对于高校法治教育而言,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学生传授相关法律知识;二是对学生法治观念进行培养;三是对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进行培养。其中“法律知识是基础,法律意识是核心,法律信仰是归属,法律能力是体现法律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1]。就我国目前法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培养尚且停留在第一个层面。由于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管理理念的滞后,大多数院校在法治教育的方式上仍然采取灌输式+考试的传统教学模式,法治教育课堂往往是单纯的传授法律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导致很多学生难以对法律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而单纯的笔试考核作为评价法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也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发散思维,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应试功能也扭曲了法治教育的目的,影响了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及发展,使法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法治教育内容过于空泛

阅读全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

第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作内涵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含义分析

新世纪以来,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教育理念、教育视野和教育手段等带来了新思路、开辟了新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实时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课题。传统的课堂教育和灌输式教育已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求,在网络文化冲击下,其理论性、政治性效果被削弱。为适应新形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新载体,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有效趋利避害,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应运而生,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要求。根据提出的背景和其身负的使命来看,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应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是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层面的含义,即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善于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更新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方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题中之义。二是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范围上的含义,即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课堂教育延伸到网络领域,开阔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使之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游离于网络虚拟空间之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着力点。三是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层面的含义,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用积极健康的思想影响整个网络文化和网络环境,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和政治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落脚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要素分析

根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含义的分析,开展此项工作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素: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之领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顾名思义,即将该项工作的领域限定在的高校范围(文章伊始已申明)。现代高校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不同的文明和价值观能够在这里交汇和碰撞,一方面有利于形成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给了错误思想、低俗文化传播空间。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信息“微时代”的到来,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的地位更加突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必然要考虑高校本身的特点,并与当前信息化高校建设相结合,趋利避害,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和有力保障,使高校真正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的关键场所。

阅读全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5篇)

第一篇: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

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多注重理论教育,枯燥的理论难以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生命教育恰恰相反,它注重大学生的生命,从大学生的立场出发,使大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和人生态度,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吻合的。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增加生命教育内容,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

(二)生命教育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更为增强。

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理论灌输,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面临现实的挑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实效性,不仅仅依赖于内容的丰富多彩,还依赖于方法的灵活多样。生命教育是典型的情感教育,可以贴近大学生的生命内心,贴近大学生的生命情感思维,是大学生情之所系、情之所盼。因此,将生命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生命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还可以引起大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实效性。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

阅读全文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研究

摘要:

自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的道路逐渐展开,根据我国国情,要实现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应当进行全面的普法教育,把法治文化建设和道德文化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摇篮,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将法治建设贯穿其中,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在高校的教育中不能简单的进行法治教育或者道德教育,应当对二者进行革新,主要体现在使其相结合,共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道德建设;革新

一、法治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的联系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逐渐的形成一种法治观念,并且通过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塑造学生的法治精神,从而使得受教育者自觉形成良好的法律行为和习惯。道德建设则是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增强道德素养,从而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通过对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可以从道德和法律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令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出的一系列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减少违法犯罪的存在。在当前的政治形势之下,进行高校的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结合不仅符合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而且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策略也是相联系的。

(一)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以道德建设为基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