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小学阅读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小学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阅读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入学习生涯的第一步,也是打好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年龄特征与教学要点,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对于小学语文来讲,阅读教学在其中占据的位置是不容忽视的,下面主要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阅读教学的意义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人们对于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低年级教学中主要以语文、数学、英语教育为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语文阅读,学生能够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提升自身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不断的积累和练习,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因此,强化阅读能力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写作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积极作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低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足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在阅读方面有一定的欠缺,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将教学目标与重点集中在学生成绩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概括段落大意、文章中心思想、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虽然能够从短期内获取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从长久上来看,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影响语文学科的整体水平。

(二)教学目标设定的问题

阅读全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中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于阅读习惯,培养语文素养。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阅读文章不感兴趣并且预感不强,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偏低。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主要的问题,从多角度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阅读;阅读能力;建议

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师不重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阅读水平得不到提升。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阅读成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必须对阅读教学给予重视,改进教学理念,加强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本身,使语文课堂逐渐丰富起来。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一部分,在新课标实施后,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教师也采取了一些方式加强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文章中学会感受、学会欣赏和评价,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感受、理解和欣赏文章,也需要学习文章的表现形式、写作手法等,掌握作者的表达的技巧,对以后的写作和培养语文兴趣都起到一定作用。而且,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也是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延伸,是围绕着学生技能培养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给予重视,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能力。

(二)是提高小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

阅读全文

阅读素养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学者进一步丰富了阅读能力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近年来,绘本阅读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阶段中兴起。然而,很多英语教师尚未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的重要性,也没能将绘本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因此,本文以阅读素养为研究背景,探讨并浅析了绘本及绘本阅读的基本定义、特征、功能价值和绘本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式,以促进英语教师转变传统的阅读教模式,积极开展英语的绘本阅读教学,从而培养和加强学生的阅读素养,直至辅助推动我国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阅读素养;小学英语;绘本教学

1研究背景

传统上,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基本还是将着重点放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上。近几年,由于新的英语教学法的不断涌现,尤其是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的应用日趋普遍,有的学者提出了阅读素养这一概念。阅读素养不等同于阅读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进而能形成一定水平的阅读能力。阅读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在17世纪图画书兴起于欧洲,而后20实际30年代在美国大量涌现。在亚洲,绘本兴起于日本和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台湾和香港等地区流行起来。21世纪以来,国内的绘本阅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绘本具有趣味性、简洁性、“图文合一”性,知识性与情感性的特征,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将英语绘本应用于小学的教育教学中。从宏观角度来看英语绘本的应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加强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绘本,学生不仅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更应该获得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

2阅读素养和英语绘本阅读的基本概况

2.1阅读素养的涵义

我国外语教育研究的学者王蔷(2017)认为,阅读素养由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部分构成。阅读能力包括四个方面: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阅读品格包含阅读习惯(即正确的阅读行为,合理的阅读频率和足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体验(读者从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情感成就,包括态度、兴趣和自我评估)。当前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原因主要,第一,大部分英语教师只注重课本等教材知识(词汇和语法)的传授,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化,缺乏趣味性;第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主要习得了课本知识和一些阅读技巧和策略,但是其语篇知识、语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升。

阅读全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如今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注重为学生灌输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逐步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进而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逐渐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技能,还可以使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有所突破,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缺乏一定的亲和力、感染力

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爱的力量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课堂当中并且收获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没有特别重视语文阅读教学,进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明显提升。

(二)教学模式较为死板,不具有新颖性

时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教学事业同样需要做出改变和创新,以此更好地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然而,教师习惯性地运用同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长期发展下去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感,对语文阅读教学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三)学生自身的阅读积极性不高

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做题并且保证思考方向准确,做出的答案没有失误和偏差的前提与必要条件。现代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而对于题目的阅读和理解往往流于形式,不够重视,导致题目审阅错误等问题。而对于题目审阅偏差一类的错误就像是掌舵行驶走偏了方向,全做无用功。因此,对于小学生数学科目题目审阅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项目,需要引起学生和教师们的注意。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包括对题目条件、问题的正确审阅能力和对题中所包含的隐藏信息的识别能力等。具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好数学、做好数学题目的前提基础和关键。据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做数学题时,计算题的正确率极高,但遇到判断题和一些实际应用类型的题目时,常常会因为读错问题的字面意思或者理解不到题目条件的真正含义或隐藏内容而导致题目出错,甚至解题过程南辕北辙,浪费了大量时间,做了许多无用功。而这一现象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最为严重,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题型阅读能力,是学生高年级数学学习的基础和重要前提。我针对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式给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数学题目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语文文字功底不是很深,语文基础还不牢固,常常对数学题型阅读理解不到位,喜欢依赖教师帮助读题,分析题目条件和问题。例如:在批改作业时,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在常见的、找规律题目中按题目要求用横线划出正确的数字,而将题目要求换一个提法,将正确数字打钩,会发现大部分学生仍旧会用横线的方式标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人的惯性思维和自我形成的概念意识,导致学生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后下意识的运用相同手法做题。二是由于学生在做题时过于依靠自己的想象,导致没有将题意理解清楚就急于做题。根据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审题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日常做题时,我们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逐字读题,在字上标注拼音,并建议学生小声读出来,用笔将条件标出,用问题突出等方式加强学生阅读文字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阅读数学题目的良好习惯

在学生平时做题的作业批改中常出现这样的错误。例如,在一道填空题中,50个1是()个10,很多学生的答案是50。这是由于学生做题过快,看漏了后面的文字导致的。这样看似“小儿科”的错误在学生今后做数学大题和实际应用的题目时会对学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使学生解题过程南辕北辙,全做无用功。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段就纠正学生这样错误的阅读习惯十分必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时放慢速度,并理解题目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同时读不懂的语句应该多读几遍,加强理解再做题。而且对于题目的问题和做题要求,教师应该给学生强调要仔细看清。这类问题和要求虽然简单易懂,但却是极易被看错或者忽略的地方。学生应该在平时做题时就引起注意,避免犯这种低级又简单的错误,导致丢失分数。针对问题和答题要求的训练,教师可以专门安排几道问题与要求相似但细读又不尽相同的题目给学生做,限制学生的做题时间,最后给出正确解题答案,并给予正确率最高和正确率最低的学生以奖励与惩罚,以此来提醒学生对问题和要求的关注,加强学生做题时的仔细程度,改变学生对于阅读的态度和习惯。

阅读全文

小学阅读教学探寻(5篇)

第一篇: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摘要】

一直以来,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都集中在阅读教学上,其在小学低年级听说训练的基础上新加了写作训练。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也有很大提升。为此,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要对阅读教学引起重视,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以看出阅读的重要作用。阅读,不但可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对自己识别真伪的能力进行锻炼。逐步深入的新课程改革,使得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均对课内、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起了重视,并将其作为一项最重要、最普遍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阅读教学训练,能够进一步延续和拓展课堂,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广,并对学生的心情进行陶冶。

一、唤起学生阅读欲望

阅读全文

小学小型课阅读教学启示

摘要

阅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美国政府对阅读在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视,“小型课”模式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其思考的核心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自主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追求的目标是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参与知识创造,塑造更好的自我人格。本文对此作了探讨和研究,这些措施为中国的语言教育,特别是学龄儿童阅读教育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和良好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

“小型课”模式;美国小学教育;趣味阅读;创造性思维

一、美国小学阅读新模式

1.政策护航,全民阅读

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和技能,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显得极为重要,它不仅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更使得阅读者的视野得以开拓。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美国联邦政府有很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全民阅读,如在国际国内都颇具影响力的“迈向二十一世纪美国教育行动策略”(CallToActionForAmericanEducationInThe21stCentury)、“美国阅读挑战”(AmericaReadsChallenge)、“不让一个孩子落后”(NoChildLeftBehind)及“登顶计划”(RaceToTheTop)等。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美国兴起了全民阅读的浪潮,使全民阅读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阅读全文

小学阅读教学文本思考

文本细读是二十世纪上半期英美主流文学理论流派“新批评派”最重要的文学研究方法。二十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二战之后,大量退伍兵入读大学,学生规模空前。新的教育形势需要新的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上切实具体地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成了美国大学最重要的文学教学方式。这期间出现了很多基于“文本细读”的课堂教学的教材,其中最著名的是耶鲁大学教授克林斯•布鲁克斯和罗伯特•潘•沃伦编写的《理解诗歌》和《理解小说》。这些教材在三四十年代出版,直到现在还被广泛使用,影响深远。改革开放后,“文本细读”对我们国家的文学批评和大学课堂的文学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原来只用“社会批评”来研究和教学的局面,加深了我们对文学本身的理解。这是一种被证实了的非常实用的文学教学方式。现在我们借鉴它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观念和方法,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也许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书面语的学习来说,就是对文本的理解。语文教材就是精心编选出的一部连贯成系统的文本集合;“文本细读”,指的是在课程教学中抓住教材文本,对其做出有效的细读。它的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要对教材做出深入、细致的阅读和理解。“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位语文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和任务。二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课文做出有效的解读。要切实地从文本出发,从具体的字、词、句的理解出发,最终达到对课文各种意味和意义的理解。下面是从笔者在实际尝试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具体的细读方法。

一、抓住文本的主体意旨

文本细读首先要从文本的意图和构成文本的基本要素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教会学生善于抓住文本的主体意旨,迅速获取有效信息,是培养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重要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把握主旨的能力,即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在实际教学中,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标题,每段的首句或文本的结尾以及文本的关键词。下面细说一下从标题入手。文章题目往往与内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标题常常已经说明或暗示了文章的体裁、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看法及倾向性。抓住了文章的题目,就可以大致推测出文本的内容,较快地进入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为深层次解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新春赏梅》。“新春”指出了时间。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天气渐暖,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色即将出现。这景色当然让人心情快乐。新春,指的是春天刚刚开始,冬天还没有远去,但是温暖已经触手可及,因此特别让人兴奋:幸福就要来临的时刻是最令人激动的。“赏梅”中“赏”是看的意思。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如观察、浏览、参观……为什么用“赏”而不用“观”或“看”呢?这里的“赏”与“看”“观”有很大区别:“看”“观”重在突出视觉感官,而“赏”则带有“带着美好的心情去看,去细细地品味”的意思;“赏”不仅突出了视觉感官,还突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梅”指梅花,梅花开在冬季,开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它洁白如雪,代表着坚贞不屈;它火红如霞,象征着热情似火,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精神的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情绪感染力和叙事推动力。梅花象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因为赏的是梅花,所以本文表达出作者对梅花和其所代表的品质的赞赏。“新春赏梅”,有时间,有动作行为,有对象,我们可由此知道它的文体——这是一篇写景或状物的记叙文。通过对文章标题的细读,我们可以理解作者赏花,不仅是欣赏花的外表,更是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作者赏花,也寄托着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幸福美满的愿望。因此,读懂了标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读懂了作者的思想和内心。

二、抓住文本的重要细节

文本细读的原则之二,是把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与对具体细节的领会相结合。只有理解文本整体,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和领会文本的具体细节;只有准确理解文本的具体细节,才能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整体主旨。重要细节是一篇文章中表达情感、刻画人物、描写环境最精彩的部分。让学生注意细节描写也是训练学生写作的方法之一。一篇课文中的关键细节都是通过一些特别的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来让学生领会细节。词语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单位,细读词语、感悟词语是走进文本的捷径。比如六年级下册《洗脸》一课中的“蘸”字。文中讲战士们蘸着女演员用过的水擦脸,透过这个“蘸”字,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边防哨所何等缺水;再联系全文,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面容黝黑、嘴唇开裂的小战士,小心翼翼地蘸一点别人用过的水擦脸的场景。尽管生活条件如此艰苦,可哨所里的战士们却用一盆干干净净的水列队请女演员洗脸,这是发自内心的、毫无保留的、无私的爱,这场景震撼人心,令人感动。记得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抓住这个“蘸”字,牵一发而动全身,层层深入,让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情感随着文本升华;在升华之后,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尾处人称的变化,一个“你”字,让文章由第三人称的叙述变成了第二人称的叙述:为什么要这样变?这样变有什么好处?我们在习作中哪些情况下也能这样变?最后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模仿课文练笔……这就是文章字词背后所蕴含的无限的教学契机,教师在课前细读文本、读透文本,才能发掘、抓住这样的教学契机。又如二年级的《月亮姑娘》一文,月亮出现时写道:“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晚风凉凉的,她扯了一片云儿披在身上。”一个“扯”字突出了月亮的可爱,我们仿佛看到月亮也长了手和脚,她就是一个刚出生的娃娃,她也怕冷,也害羞,也要穿衣服。这也为后文写月亮换衣服(月亮的变化)埋下了伏笔。我们对这样的文本要读出童趣,再把这种童趣带给孩子们,让他们眼中的月亮也富有人性的色彩,让他们在了解自然规律的同时感受文本的美。

三、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文本细读的原则之三是培养学生的理解思路,包括基本的叙事逻辑、描写方式和秩序以及整个文章的组织方式等。这可以从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开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训练,它是持续性的学习,贯穿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而不是单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能完成的。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立,能够称作“文章”,是因为构成它的各个部分相对于整体而言,起码具有目标的明确性、组合的有序性和系列的完整性等几种要素。我们拿到一篇文章先要快速浏览一遍,对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把握住了文章的结构,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教学的思路了。其次,要意识到文章的数量无限,但文章的结构模式有限。有一些最基本的结构模式是被反复用到的,或单独使用,或与别的结构模式结合使用。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一些基本的结构模式,然后将其贯彻在阅读和习作教学中。比如《精彩的大象表演》是篇典型的“总—分”结构的文章,这一结构突出了大象表演的精彩。我们在让学生感受大象表演精彩的同时,还应让学生学会“总—分”结构模式,并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再如《读碑》《刘邓大军渡黄河》中的插叙:理解为什么要插叙,插叙部分对文章的作用,这些都是解读文本的关键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