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小学地理课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生本化高中地理论文
一、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概况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最终价值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把握地理教学的现实状态,获得地理教学的反馈信息。据此,教师可以调整“教”的策略,学生可以优化“学”的方式。从而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经过几十年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和修正,逐渐形成的一个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结构以及教师教学基本功等几个主要方面的评课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已克服传统教学评价的诸多不足,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学术界对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过分推崇,犯了非此即彼的二元论错误,课堂教学评价陷入了新的误区,使得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挣扎在传统与后现代的博弈中曲折发展。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最初的评价标准设计只从教师行为出发,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具体策略是依据课堂教学要素将评价指标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后来转变为同时关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如刘志军等认为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把评价对象界定为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比较恰当。但是,纵观国内学者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指标的地理学科特点不明显,评估指标大同小异。
多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指标选取较为笼统,没有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设定,有的甚至可以适用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
2.评估指标较详细,评价要素较多。
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两级,各项指标的权重一般在10%以下。
3.重视地理教师活动的评价。
高职物流经济地理教学论文
1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1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物流经济地理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一般分为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演示教学法。这里主要分析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中的现状。讨论教学法是广大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教师在课程授课过程中,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得到较好的答案,最后教师要对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评价。案例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之一,也是目前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认为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达到固定所学知识点,学会思考,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去,从而达到在既掌握知识要求也掌握技能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有的老师也会使用小案例或者小故事进行本章节教学的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安排方式。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老师教学水平的要求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都更高。物流经济地理对于案例的选择和应用相对于其他物流类专业课程来说难度更大一些。该课程案例的特点是对学生来说比较“空”,不像采购实务课程,案例很实际,不管是角色扮演还是案例使用设计本身内容都很丰富。让刚接触该课程的高职学生分析一个地区物流布局的成败,难度相当大。此情况下,这些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在物流经济地理课程实际教学中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出现课堂上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讨论问题或者案例不能积极响应,最后学生讨论沦为教师自问自答或者完全是教师一个人把案例分析讲解一遍的尴尬局面。
1.1.2形成原因分析
(1)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
首先,学生对该课程存在错误理解。很多学生心里对学习这门课程有疑问,他们觉得学物流,就是学习仓储与配送、学习采购、学习供应链、学习运输管理等等,学经济地理,以后出去干什么工作都用不到。而且作者所教授的该课程实际课程教学只有2学分,在学生看来就是来混混日子,混混学分的。其次,学生学习基础的缺失。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是文理兼收的,有部分学生在高中后期的学习中根本就不接触到地理课程,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也早就记忆不清。相对应的,我们的物流经济地理专业理论的体系还为完全形成,前置的课程几乎没有,使得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时候如果没有事先准备,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讨论问题不知道怎么讨论,也没有任何想法和见解,于是不如不讨论,听老师讲。第三,是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本身的特点与教师教法不当造成的。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该课程教材乍一看觉得绝大部分只是识记性的知识点,因此学生拿到书翻翻,觉得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考试过关,还有的学生看到农产品产地,各种公路路线这么复杂一张地图,就觉得这课程没法学习,再加上教师念经式教学,学生当然没兴趣。当然,还有少部分学生出于众心理,看别人不发言,虽然自己有想法也不好意思站出来表达,这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区别对待。
微课资源对初中地理教学的推动作用
摘要: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对于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微课教学被广泛应用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微课,能够创新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于推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开发和应用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将对微课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浅析,从而分析出现阶段我国地理教师在应用微课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微课资源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所发挥出来的推动作用进行了辨析。对微课资源的辩证分析对更好地应用微课资源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资源;初中地理;推动作用;前景分析;辩证作用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微课资源在教育活动中被逐渐利用起来了,微课教学的方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了教育活动中。微课具有迅速性、短小性以及制约因素少的优点,它满足了网络时代学生的需求。这是地理教学的一项有益尝试,经过尝试,教师发现运用视频教学的方法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它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对初中地理微课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是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1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微课最适合初中学段的教学,其次是小学和高中,在学科方面微课比较适合数学课程的教学,虽然微课也很适用于地理教学但是可以发现,微课在地理方面的应用数量和资源储备还比较少,远远少于传统主学科的应用数量。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理学科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涉及到人文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到了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但是微课的时间比较短,而且微课是针对一个问题和知识点进行的分析,所以它不能将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体现出来。在现阶段,微课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关于微课的研究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与初中地理微课资源相关的研究却比较少。由上文可知,我国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所以微课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还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当前网络上有一些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平台和视频,它在地理课堂上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对教育实践有很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它涉及道路教师、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观念互动,实施起来依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2初中地理教学的微课应用前景作用分析
2.1微课视频教学与初中生心理世界的高度相适性
高中地理与多媒体的有效融合
摘要: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为助力时展,提升生活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焕发课堂生机,更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让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自如。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融入多媒体,打造高效地理课堂略谈粗浅认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有效融合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统治者,很多教师的教具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和几张挂图,往往是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困意绵绵。整堂地理课,学生都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别说张扬学生个性,即使最基本的学习兴趣学生都不具备。这样的地理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果怎么会好呢?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融入,恰恰克服了这种弊端,它将学生从沉闷的课堂中解救了出来,用形象的画面、逼真的声音抓住了学生的心,为学生提供了一方崭新的天地。
1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对他产生了兴趣,达到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尤其是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对于学生来讲,兴趣是他们的良师益友,是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得主要动力。目前,繁重的课业使学生处于“填鸭式”的学习状态,学生对此已经深感厌倦。因此,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是学习地理的首要任务。多媒体的融入,为高中地理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用它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必定会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比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一课的时候,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我国松花江流域在吉林的洪水灾害视频。学生看得非常认真,真是聚精会神,每位学生都被洪水的无情所震撼。当他们完全投入其中以后,我开始提问:“这是北方松花江泛滥的场面,那么夏季在我国的南方有没有洪水灾害呢?这些灾害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很自然地,就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今天所要讲的内容中来,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就这样,我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逼真的学习场景,步步导入,吸引着学生一点一点地往下走。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好。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课本中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真实形象的画面,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智慧,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地理教学活动中。这样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变得轻松愉悦。从此,学生一定会爱上高中地理课堂。
2利用多媒体教学,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地理,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学科,尤其是其中的空间位置,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相当困难。还有一些知识点,不管教师如何口若悬河的讲解,有的甚至讲上几遍,学生仍然是一头雾水,无法想象。这样的教学状况,让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一直不高。而多媒体教学的融入,可以很轻松地化解这个难题。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与重点幻化成图形与图像,使抽像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比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课,一直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点与难点,在多媒体没有普及的时候,教师在教授这一部分知识感到很困难。因为无论是挂图还是课本中的插图,很难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彻底的认识。而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突破公转知识的难点与重点,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的障碍。在这节课中,我自己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了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地理现象。这样,学生很容易构建起地理空间概念,认识地理现象的本质,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地理中的一些重点内容,确实比较抽象,有时候即使有模型学生也很难理解,如果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电脑演示的模拟过程,就可以直接地反映这些地理现象,那么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攻下那些难关了。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讨论(8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
生活即教育。初中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是学生首次真正的接触科学性学科,这个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今后探究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等有着推动性的作用。因此,我们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初中地理的生活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能。
【关键词】
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地理课程本身源于对生活的一种经验总结,是对生活的概念化、科学化显现。生活是地理课程资源的源头,新课改指出:初中地理教学要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而初中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刚开启的探究旅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强化,进而促使学生更切实的掌握地理并运用地理,即:能够主动地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借以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自信心的同时有助于自我科学素养和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是有着特殊意义上的价值和作用的。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乡土资源
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教育之起点,更是使得学生能够得以热爱地理学科的开端。在当下的新理念中,指向性更强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做好教学反思。于教学活动实施的前、中、后反思各个教学影响要素,才能让初中地理教学发挥最大作用,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学反思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教师自己。
一、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前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对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主体、环节的反思,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有一些预见和应对的方案。首先,教师应对初中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情况有所掌握,参考现阶段初中生的年龄、性格、喜好等特点。这些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地理学习意识不足,地理学科的学习目标与会考没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初中学生没有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且学习情绪不太稳定,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进行反思,选择分层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正确的教学手段,会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其次,对课堂即将呈现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等加以反思。目前所使用的新教材往往时代感、思维跳跃性较强,技能体现新的学习思想,也是对课程标准的精确解读。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强调地理知识的生活性与实用性,是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思维。部分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一些地理知识,认识不到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无法重新选择学习方法。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够让教师在规划教学时,打破教材排版的限制,更深入地挖掘初中地理教材的实际意义。
二、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在动态生成中寻求绝佳的能力提升通道。首先,教师要对地理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自己所用的教学方式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否仍然以自己为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于往常。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地理学习的自由以及探究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内容时,在介绍世界人口分布相关联知识点时,部分学生参与热情较低。可以及时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由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图形、表格等材料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状况。这种及时的调整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课堂低效现象的蔓延。其次,教师要对地理课堂资源使用效率进行反思。课堂时间与空间资源是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以及教室空间资源,给学生展示地理知识。每一节地理课,教师都要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开放式地讨论,促进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加强地理学习的深度。例如在讲解“多变的天气”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今天的天气以及观看天气的技巧,促进学生思维在地理课堂中活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在学习能力上有不同,他们的差异导致其课堂学习反应也不同。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不同学习反应,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问题。例如,在讲解“板块的运动”知识时,教师给学生描述板块运动的过程,一些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想象,一些学生则皱起眉头。教师要关注这些学生,并记住这些学生可能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在之后的教学中重点训练。
三、课堂教学后的自我反思
很多教师十分重视教后感,往往会在备课笔记上记录下这一课的所得和存在的不足,期待能够发扬优点,规避不足。在每一次课后坚持教学反思,就可以使得闪光点越来越多,遗憾逐渐消失。首先,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是需要反思的第一环节。倘若我们的导入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没有引导他们更为深入的思考,下一个班级或是下一课就需要调整。其次,教师也应关注课堂教学的反馈。走进学生,了解他们这节课的收获,适当提问,检查布置的适量作业,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来讲,教师会引导学生做一些课堂练习得到教学反馈知识,为之后的教学规划提供依据。在教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共同弱点,下节课重点强化。教学反思不只在于其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更可以持久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手段会更加灵活,教学思维也会更加丰富。教师于教学实践中反思,于反思中修改,于修改中成长,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地理学习条件。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思考(4篇)
第一篇:新课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地理课程一直处于一个尴尬位置,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地理课程往往不是重点课程。这就必然导致教师不重视教,学生不重视学这样一种现象。在这样一种心理的催化下,教师上课只是单纯地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讲究教学形式,不讲求互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只是一味地灌输生硬的知识点。这样的上课形式枯燥,学生对这样一种课堂是提不起兴趣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
二、地理课程的重要性
其实地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且实用的课程。初中地理教学教授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常识和知识,能够让学生们对我国的环境问题、对我国人口资源等问题都能有所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与世界观,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有素质的公民。地理课程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应当把地理课摆在正确位置,而不是说地理课程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初中地理老师应当认真对待地理课程,首先地理老师要重视学科工作,认真设计教学教案,设计课堂安排,只有自己重视起来,才能让学生足够重视,认真对待这样的学科,不再抱着地理课程可学科不学的态度。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策略
1.明确学科特点,找准定位。
同课异构地理情境教学比较研究
[摘要]地理情境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结构,体现多样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顺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认可与研究。通过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一节的同课异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该同课异构的情境教学共性与差异性,从情境的创设,教学实施等方面提出七大教学策略,以期为地理情境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策略保障。
[关键词]地理情境教学;同课异构;实施策略
情境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教师有目的地设计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形象的感受、直观的认识,调动情感和认知的相互作用,实现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因此,情境教学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颇受教师喜爱和推崇。地理情境教学指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学情,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地理技能,形成地理学习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学术界十分重视对情境教学的研究,以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研究居多。李家清教授认为,情境探索是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认识方式之一,地理教学设计要结合学习内容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情景,提供条件[3]。夏志芳教授认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应该提倡多元的学习方式,尤其要注重地理的研究性学习[4]。段玉山教授指出,新课程强调学生探求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同时,地理课程应以教授学生的学力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为基点[5]。由此可见,研究地理情境教学既能够为地理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又能够为地理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地理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开启我国情境教学研究的是学者李吉林,在积极吸纳国内外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同时,受我国本土文化经典——“意境说”的启发,李吉林学者通过不断地实践与研究,构建起一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的理论框架,提出创设情境的“四为”和“五要素”。地理是一门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这就使得情境教学成为地理教学中的内在需求且具有了外在可能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要“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2]。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是时代的要求,学科本身的要求,也是适应学生学习特点的要求。笔者认为,地理情境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利于落实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应贯穿于地理课堂的始终。本文通过对“水循环”一课的两节地理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对比该同课异构中体现的教学过程、侧重点、课堂教学行为等不同之处,探索地理情境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精髓,总结出适用于地理情境教学的一般策略,为地理教师优化地理课堂提供参考。
2“水循环”情境教学同课异构的课例分析
通过对同课异构的比较研究,可以在教师不同的教学呈现方式中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发现问题,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一节在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教材内容包括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这些内容既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够为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奠定深厚的基础。《课标》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笔者选取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两节部级优质课进行观课,分析了该同课异构的情境教学在不同维度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性,二者既有亮点,也有提升空间。新课导入分析:江苏的周老师通过语言描述,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水的重要性”形成总体认识,以黄河水的时空之旅为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导入环节简单顺畅。北京的孙老师通过展示地图和景观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以学生熟悉的家乡的潮白河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教学内容,相比之下,北京的孙老师在导课环节的设计上更加灵活、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分析:两节课均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式,情境的创设紧密联系教学目标,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地位。江苏的周老师以“黄河水的时空之旅”为主题,设计模拟演示实验,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教学内容,但由于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性不强,回答问题较为被动,教师的讲解占主导地位;北京的孙老师在探究设计上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问题链主线突出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学侧重点分析:两位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体现的地理思想和方法各有侧重。例如,江苏的周老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模拟的地理实验,使学生掌握设计并分析地理实验的方法,突出地理学习中实验的重要性;北京的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方法,凸显了地图的思想和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方法,实现了情境教学中以“美”为突破口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行为分析:课堂教学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从学生的学习行为来看,北京市孙老师的这节课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观察、读图、析图、小组讨论、黑板展示等各种学习活动,思维紧跟教师的教学安排。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看,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课堂伊始能够清晰地表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突出,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体现了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问行为上,两位老师的提问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问题设计合理,孙老师的设问角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热点,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认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课堂结束方式分析:北京市的孙老师采用概括式结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结束时间紧凑;江苏的周老师采用发散式结尾的方式,在总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布置了相应的课后选题,深化和深华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拓展和延伸。综合来说,两位老师情境教学的方式各有所长,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和应用上,即北京的孙老师应用乡土地理案例创设情境,具有真实性;江苏的周老师选取了中国的母亲河——黄河进行分析,具有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