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小学德育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小学德育管理

小学德育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德育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发展重要阶段,由于此阶段较特殊,学生容易受到社会影响,造成行为以及性格上的变化,所以,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很有必要。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德育;管理分析

现今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校也逐渐意识到德育教育在教学以及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优化传统教学的质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就小学生来讲,其由于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更偏向于感性化,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对小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摸索出更先进的德育管理理念,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校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之后,由于急于求成,因此极容易造成制定计划盲目、制度可执行力较差以及难以落实等情况,极不利于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教师在制定计划前首先要意识到德育管理工作并非是短时间的应付,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新的管理方式,认真履行自身的责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计划,减少对学生的理论灌输,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本身刚刚步入校园,因此无论是各个方面均处在初级阶段,所以教师如果在德育管理中为其灌输较为高级的思想,不仅不利于小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会大大降低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当中应该从最简单的习惯问题开始抓起,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其可以意识到良好的习惯对于提升自身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举止,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要求小学生在课间活动时,严禁追逐打闹、相互推搡,尤其是在楼梯道,一定要禁止学生玩耍打闹,防止出现意外。在放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秩序,靠道路右侧行驶,走出学校门之后,排队过马路且必须要等待红灯亮时再通过,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为小学生强调这些细节上的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自己在校园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减轻教师在德育管理工作上存在的压力,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教学培养目标。

二、与学生家长达成教育共识

学生的德育管理不仅需要学校制定出明确的制度,更离不开学生家长的参与。小学生由于与家长共处的时间要长于教师,因此家长对小学生的管理方式以及自身的处事习惯均对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为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首先需要家长与教师达成教育共识,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由于学生家长接受教育的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自身的教育观念与德育工作的教学要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极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教育,极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部分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已经变成了留守儿童,其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较低,也是制约德育工作的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给小学生们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未来,教师和学生家长必须要能够达成共识,学校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让家长意识到双方的配合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及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加强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施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助力。此外,学校也应该认识到家长的言行素质对小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的家长进行适当的培训,以使家长能够配合学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首先可以建立家教辅导中心或者家长工作室,对学生家长进行系统化以及理论化的培训,让家长明确自身在学生教育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相关的工作。其次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相关的家长网上论坛,让家长通过在网络上的互动来分享自身的经验,增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以及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最后是可以建立家长讲师团,将家长角色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为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必要的技能指导,使得教育资源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进而为学生创造出适宜学习的教学环境。

阅读全文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对策

摘要:

德育管理工作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占据首要位置,是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环节。德育管理工作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和主导性作用,所以不管是在教育部,还是各级学校都应将德育管理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实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教育部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每位学生应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这不仅要求教学管理工作有效开展,还要求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实施,而班主任作为德育管理工作实施的主体,并且其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引导性作用,因此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应积极与家长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管理抽象化

阅读全文

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研究(4篇)

第一篇:试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思考

摘要: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育管理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质形式的规律,进行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本文针对农村小学实际,通过德育计划的制定;德育主题选择;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德育评价等方面来阐述德育管理的有效。

关键词:德育;管理;思考

1完整的德育计划是前提

德育工作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长远的工作目标,若要取得预想的成绩,达到预期制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德育治理计划。肓目的实施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工作活力,这就要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的完善德育工作的发展,工作进度事半功倍,收到实效。所以实践中首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内容、办法、措施、步骤等要点。计划的拟订要体现长期性和阶段性。长计划就是总体设想;短安排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具体安排,如以德育内容为例,小学1-6年级德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主义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自我教育,自强自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这就可以根据内容并且结合学校当地的文化特点做出总计划,这就是长计划。每学期为了把这些内容落到实处,要开展哪些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运用什么方法,步骤怎样安排,用文字逐一具体化,这就是短安排。制订德育目标,也要有长目标和短目标,短目标为长目标服务。

2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

德育内容很丰富,可开展的活动也很多,但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它应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要用爱国主义这根主线,把多姿多彩的内容和富有教育意义、富有情趣的活动串起来,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少先队职能。说:“爱国主义是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情感的高尚精神。”在平时工作中,应将这种精神渗透到少年一代的血脉里,并落实到行动中去,且世代传下去。在具体实施中,可采取下列形式:一是参观活动。现代学生的爱国意识淡薄,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了解,学校要为学生建立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名胜古迹,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发展史,特别注意近代史,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尊意识。二是观看影视活动。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爱国历史影视片,片中无不生动形象的显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爱国将士的精神影响到观看的学生,使学生感知祖国的伟大。热爱中华民族英雄人物和爱国志士,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机会条件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并更加刻苦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学习,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三是开展读书、绘画、书法、歌咏、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学艺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的吸引力,启迪他们发愤学习,开拓进取,以树立伟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建立校外辅导员联系制度,帮助学生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阅读全文

小学德育管理激励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聚焦于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探寻把握学生心理、创新激励对策的途径,力求为培育小学生德育素养、增强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管理;激励对策

小学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既直接关系到班级的正常运行,又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为提高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可以制度和运行模式为切入点,不断拓展德育管理工作理念,充分发掘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将激励对策制度化

尽管班级只是一个小集体,但这其中却包括几十名个性特点不尽相同的学生,因此,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在这样的认知下,开展好德育管理工作必须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将激励对策制度化,确保这“小集体”的成员能根据统一化、普遍化的标准形成对于自身行为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向德育目标靠拢。激励对策及管理体系不能过于严肃生硬,这不利于小学生形成深刻理解,也很容易使得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也不能杂乱无章,这会使得小学生在完成行为与德育目标对应的过程中“无所适从”,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明确各个行为的性质判断,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值得学习提倡的,哪些行为是违背了德育目标的,同时配套优秀行为的物质及精神奖励,让激励对策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诉求,在明确的制度目标下实现茁壮成长。例如:在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秩序时,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记录表,或是利用更加方便的电子日历,明确学生遵守学校秩序的标准,如:是否有迟到早退现象;上课是否开小差;上课是否积极回答问题等多项联系紧密的指标,通过每星期、每月度的更新,将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清晰量化,并明确排名前列的学生的奖励措施。在班级电子日历的构建中,由于涉及内容全面且每一名学生的状态都有所差别,因此,如果仅仅依靠班主任一人来观察记录难免会出现偏差。班主任应积极与各科教师沟通,让其在上课时协助做好学生表现的记录工作,同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民主选举出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协助教师做好记录工作,确保记录工作“全覆盖,全时化”,也让学生在监督他人的过程中不断规范个人行为。这种激励方法可以“聚沙成塔”,让学生认识到细小行为对于个人整体品格的影响作用,也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探索中不断完善个人行为,逐渐形成优秀的班风,为后续的德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班主任可以在每周公示打分状况,保证激励对策的制度化、透明化。除了量化的打分量表外,教师还可以就每一位学生行为的改善策略提出参考,让学生形成对行为的准确认知,从而在思想上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也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强大合力。这种全面性的制度与记录方式可以确保班级整体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为具有不同个性特点、德育观念的学生提供正能量的引导,既可以创设合理的德育建设氛围,又尊重了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

二、将激励对策常态化

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既要保证德育激励对策的制度化,又要坚持常态化,这样才能将激励对策对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培育作用最大化,利于班主任更加顺利、畅通地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德育管理的实效。在激励对策的常态化过程中,及时激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这适应了小学生多变化、个性化、随时化的个人表现特点。例如:在培育学生养成文明观念的德育管理中,教师既要加强对文明礼貌的解读,又要把握好激励对策的时机。教师可以采用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小红花”,在班级管理中发现学生的某一文明礼貌行为时,可以将小红花作为奖励给予该名同学。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要注意激励对策的灵活性,例如:在某一同学发生了迟到这一违反学校规范的行为但又能主动向教师报告并说明合理原因时,可以不予发放小红花,但可以做出不将该行为记入学生的表现计分表中的灵活激励。小学生年龄群体尚小,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十分大,这种激励方式可以将正向行为的效应最大化,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做出正能量行为之后可以获得的直观可见的良好奖励,从而形成学生共同努力向德育目标靠拢的优质局面。班主任是开展德育管理、实施激励对策的主要负责人,在德育激励中必须灵活采用激励手段,既不能过于严肃僵硬,也要做到有标准可依。在将德育激励对策常态化的过程中,班主任应以一个观察者、发现者的角度,去探寻学生在不同德育方面的“闪光点”与独特价值,从而影响其有意识地规范自身行为,将自身行为与所获得的正向反馈结合起来,形成不断努力的动力,将激励对策的作用最大化。班级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化、具体化的过程,每一周、每一天甚至每一个课堂中学生的状态都是多变的,因此,常态化、灵活化的管理与激励手段必不可少,必须充分体现德育管理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打破传统观念中强调稳定而“墨守成规”的管理模式,避免为了“激励”而激励。同时,要根据在教学生活中发现的新问题,考虑学生展现出的新特点,不断完善激励制度的内容,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为本,同时要积极结合当前社会上核心价值观的新内涵,确保德育管理紧跟时代、紧贴学生。

阅读全文

小学班主任德育自主管理

摘要:

在进行小学班主任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更加安心地进行学习,就必须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内容的形成仅仅靠教师自己是很难实现的,为此教师应该“放权”给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管理班级、提升自己的权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

民主治班;自主管理;小学德育

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仅仅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为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让学生意识到争做班级中的一员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从而让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制度探讨制,让每个学生参与制度建设

长期以来,班级中的制度都是由学校或者教师制定的,作为班级中的重要成员,学生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长期这样会削弱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渐渐产生自己是为老师、家长而学习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改变这一错误的想法,教师可以定期召开班级制度制定会议,让学生通过探讨共同制定出班级管理制度,从而让学生更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制度。比如,某次学校组织春游,为了确保春游活动顺利地开展,教师组织大家一起开展了一次春游制度管理策划会议,先将班级学生分为5个小组,然后由小组成员自由探讨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制度才能确保整个春游活动既有趣又安全,经过探讨,每个小组给出了以下制度:“1.每个小组至少带一部手机;2.任何活动都以小组方式进行,不能单独行动;3.活动期间互相帮助,树立良好的集体形象;4.有福同享,有难同当;5.为小组出彩者受到奖励,反之受到惩罚。”大家制定出来的规矩,教师有权进行修改,但不宜改变过大,这样学生在参与春游活动时,由于是自己制定的规则,因此会更加自觉地遵守,从而保证整个活动顺利地开展。

阅读全文

德育管理思想下小学德育论文

一、转变意识,关注学生的需要

在以往的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作为学校管理层更多的是从学校管理目标出发来要求学生怎样做,而不是从学生“我该怎样做”的角度来考虑。这样的管理更多是满足管理者的需要,忽视被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于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管理制度和学生的行为的矛盾化。以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为例,学校制度中明确要求男同学不能留长发、穿奇装异服,而很多学生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觉得学校的管理和我的需要之间存在矛盾。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学校必须满足学生的全部需要呢?答案是否定的。转变意识,关注学生的需要,就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管理,而不是从学校要求角度来思考管理。传统德育管理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做什么,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则提倡从学生“需要”角度来实施管理。以“集体主义教育”为例,传统管理中要求学生团结同学、关心集体,有责任感和荣誉感,但很多学生对为什么要这样做较为模糊。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则提倡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去要求自己。这就实现了从“要求”向“需要”的转变。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层要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方式而实现这一转变,如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了解我国历史、展开讨论、交流、演讲活动等而内化爱国主义教育。又如在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中,通过班级间的对比、小组间的对比等来激活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激发起参与兴趣,从而促进德育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降低身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德育管理活动实质上并不是强制行为,而是一个引导与感染的过程。在以往小学德育管理中,学校管理层更多是通过要求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结果常常出现“说”和“做”不统一的现象,甚至学校管理者认为学生和管理者之间在年龄、知识、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故而只要求学生而不要求自己,德育内化更多成为一种形式。同时,因传统教育中教师更多是站在统治者角度来进行管理,服务意识不强,德育管理只是作为学校管理日常活动展开,没有立足学生发展角度展开。从学校德育管理的实质来看,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而非统治者,在德育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要去引导学生怎么做,而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怎么做。以“卫生管理”为例,无论是学校的公共卫生还是班级卫生,学校管理层更多的是向学生提出要求,如公共卫生要做到清扫干净、没有死角、注意保持等,要求提出后就让学生实施,然后看结果。忽视了过程在德育管理中的重要性。降低身份,就是要让学校管理者从统治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引导者,在德育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好学校管理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关注过程去内涵德育管理。以“卫生管理”为例,学校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首先就要要求教师做到这一点,在实施过程中,可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采用举报方式来监督教师,通过教师的行为规范来给予学生榜样示范。又如学校要求学生保持环境卫生,在实践中以“弯腰行动”(凡教师或学生,只要见到地上有垃圾就应弯腰捡起并扔垃圾桶)方式来进行,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学生被带动起来,然后辅以卫生评比、卫生标兵等奖励,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德育教育目的得到实现。

三、关注差异,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德育管理所面对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个体。在以往小学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所提出的要求常常是“大”而“统一”,如学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书写习惯,展开了“晨读午写”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早八点开始晨读,对超过该时间段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常常因为诸多原因而受到惩罚,不仅其习惯未能得到培养,反而对活动失去了兴趣。从这一实践来看,目的是较好的,但因忽视了学生的差异而未受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在德育管理中能以奖励优秀、鼓励后进、减少批评的方式进行,其效果会更好。关注差异,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构建德育管理机制,从而让学生在德育管理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以“热爱劳动”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为例,在实践中展开了“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主题班会活动,以“我劳动我光荣”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然后以“劳动小标兵”的评选活动来对学生实施鼓励。从活动效果来看,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更多得到了是奖励,其兴趣更加浓厚,参与度更高。又如在个人卫生管理活动中,学校制定要求后,班级根据学校要求再制定班级要求,学生在班级中根据班级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个人卫生计划,然后再展开实践活动,这种从上到下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要求让学生从自己需要出发去实践,让德育教育具有了丰富内涵,能更好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四、结语

阅读全文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探索

一、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教育和训练,在课堂上要利用一切时间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学生在读书、写字时,要做到精神集中,不能左顾右盼,接头接耳,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不能离书本太近,这样不仅能形成好的习惯而且能避免近视、驼背等状况的发生。其次,学生在发言时要起立站直,双眼要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而且声音响亮,吐词清楚。这样不仅是对教师的尊重,也可以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二、耐心教育学生,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赞美

学生难免会做错事,犯了错应该受到批评或者惩罚,但批评和惩罚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的基础上,让他们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另外,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很多教师会有这样的感觉,在班上总有一些学生不用功,所有课堂活动既不反对抗议,也没有积极参与,在通常情况下,他们既不会得到教师的表扬,也受不到教师的批评,很容易被“遗忘”。因此,班主任要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和尊重。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对于某一问题、某一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在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方面也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和学生交朋友,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因人而异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如学生的考试成绩没考好,不要严厉的批评,向家长抱怨孩子的不足,而要当着家长的面鼓励学生在某些知识的掌握比上次进步了,但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个好成绩,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间接指出了他们的不足。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情绪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学校,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榜样。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班主任应带头去做: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首先要做到礼貌对待每个学生;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己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劳动;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自己要先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朋友。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以高尚道德来影响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阅读全文

小学德育管理如何实现幸福德育

作为一名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者,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给了我很多的感慨和启发。当前的孩子们成长在最好的时代,享受应有尽有的物质生活和长辈无止境的疼爱,孩子们学习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都是空前最好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吗?我不由得联想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己,那时候物质生活相对贫乏,学习条件远不如现在,而如今的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点读机,各种各样的旅行活动,可是他们真的幸福吗?有时候同事发来小学生所写的作文,里面有很多无病呻吟的烦恼,很多孩子由于无法感知幸福的生活,德育方面还出现很多偏差和遗憾,比如目无尊长,怨天尤人等。我们的德育工作一直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无疑还是出现了很多让我们感到遗憾的问题。回首当前我们的德育工作,大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校园的德育工作管理条例,生硬的管理导致了学生们成了一个个表面上遵守纪律的机器人,而心灵上没有接受更多的教养。这是值得我们当前德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物质生活丰腴的今天,我们提出了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理念,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学生的幸福感,这就一改以往德育工作生硬、冷酷的形象,将德育工作与幸福观相结合,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人的自由、人的幸福。创新我们眼下的德育工作,就是要求德育工作重返生活世界,寻回失落的意义以及价值。笔者结合当前的德育管理工作,认为当前来说,实现幸福德育不仅仅是一个理念,更是一个目标,一个需要付诸实践的目标,虽然有些远不可及,但并不是难以达到,而是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巧妙的方法、敢于实践的勇气和魄力。以下是关于幸福德育的几点实践探索。

一、帮助学生察知幸福能力

当前有不少学生可谓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学会帮助学生察知幸福能力。当前有不少学生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之中,但是缺乏了感知幸福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遇到任何事情总是喜欢依赖别人甚至怨天尤人,有的学生缺乏了察知幸福的能力。所以作为德育教师,要引导并帮助学生察知和体验幸福。比如可以经常在班级内部组织各种各样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如“帮助同学做一件事”“帮助爸爸妈妈做一次饭”“前往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山区孩子献爱心”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举办,引导学生培养感恩之心、关爱之心、互助之心、奉献之心。如一些学生在帮爸爸妈妈做过饭之后,告诉我:“老师,爸爸妈妈每天做饭太不容易了,以后我坚决不浪费饭菜了”。有的学生在参观完山区学校之后,哭着对我说:“老师,山里的小伙伴太艰苦了,他们的桌椅都快烂掉了,但是他们依然那么爱学习,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们一下子长大了,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全面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创造幸福生活

幸福的生活不是别人给予你的,而是自己创造的,也唯有自己努力去创造幸福,才能真正体验到幸福的感觉,才能真正明了创造与幸福之间的哲学关联,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向幸福的彼岸。在当前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不少学生都以为自己还小,幸福生活都是别人给的,还有一些学生之间甚至出现了互相攀比的状况,有的学生还喜欢耍酷。孩子们可以自己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生活。比如在德育教育的感恩教育活动中,笔者提到父母为我们的生活和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而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什么呢?学生们想了想,开始议论纷纷,比如有的孩子提到可以给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有的孩子提到可以为爸爸妈妈画一张画全家福送给他们……我引导孩子们回家每个人都完成这样一项活动,在后来的讨论中我问了孩子们父母是怎样的反应,他们提到父母很开心,父母更懂得关注我们了。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到虽然自己还小,可是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幸福的生活。

三、促进学生享受幸福人生

笔者认为要将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两者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享受幸福人生,真正将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享受幸福的人生,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给学生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到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比如我校德育工作小组开展一些德育活动,以“我的生活很幸福”为主题,要求学生们上台讲述自己的幸福生活。引导学生去挖掘自己生活中的幸福。比如学生之间的攀比之风一直很盛行,我就利用德育管理工作的契机,告诉孩子们攀比物质生活其实永无止境也毫无意义,我们能做的应该是享受这样的幸福生活,学会感恩,利用当前的资源创造更多的财富。比如我们有很多的课外书可以看,课外书的数目不是用来的炫耀的,而是用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世界的,你们不妨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比其他很多事情都来得有意义,而通过阅读,你们也可以享受到幸福的人生。总之,德育教育与幸福观相结合,引导学生真正感知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追求幸福、享受幸福,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从小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引导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不断沿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幸福成长的人。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学会关注人性,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