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校舍安全工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书记在校舍安全工程会发言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市上下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为促进我市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刚才,同志宣读了市长致会议的一封信;同志传达了全国、全省会议精神,通报了我市校舍安全工程进展情况;两个县区政府和四个部门、单位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教育管理中心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责任奖惩,各级各有关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工作牵涉千家万户,校舍安全事关学生的生命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备受社会关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总结“5.12汶川地震”灾难严重教训后实施的一项国家工程,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一项刚指标、硬任务,是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温总理提出,“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校舍安全工程列入了本届政府着力推动的重大项目之一。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用3—5年时间,彻底消除我省校舍安全隐患。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这句话的分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作为必须完成好的一项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地坚决完成好。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南方特大雪灾洪灾等自然灾害告诫我们,在校舍的建设选址、建筑质量、防火防灾、维护修缮等方面,稍有不慎,都会埋下巨大隐患。当前,全球正处于地震多发期和自然灾害频发期。我市毗邻的渤海海域处在郯庐断裂带和燕山—渤海断裂带交汇处,具有孕发大震的构造条件。陆地构造为冲积式泥沙构造,地质松软,一旦发生大地震将会出现大面积冲击位移。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对校舍安全隐患决不能心存侥幸,必须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切实将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作为保证师生生命安全、兑现党和政府庄严承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大事来抓,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
我市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年投资1.6亿元,完成新建维修加固面积19.1万平方米;2010年计划投资3.1亿元,完成33.94万平方米,已完成28.6万平方米,占年度任务的84%。按照调整后的中小学校舍工程规划,我市将利用至年五年时间,改造建设校舍100.66万平方米。从数据来看,今年的建设改造任务是个大头,占到了五年总任务的34%。今年的任务能否完成,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进度,可以说至关重要。但从当前情况看,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部门、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畏难发愁情绪;二是工程推进力度不够,县区间进展不平衡;三是工程推进过程中资金筹措渠道单一,市县政府投入多,社会力量融资少,工程推进缺乏持续的资金保障。对于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落实责任,加强配合,确保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
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校舍安全工程档案
校舍安全工程是惠及全社会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准确和完整的校舍安全工程档案是做好校舍安全工程规划编制、资金预算和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校舍安全工程参与单位较多,形成的相关文件材料类型繁杂、质量不一,使得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成为校舍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准确掌握实际情况、强化管理责任、保障校舍绝对安全,将信息技术引入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中,是解决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混乱状况的最佳路径。
一、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现状
(一)文件形成过程不连贯
由于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许多校舍施工方在施工前未按规定要求履行必要的工程审批手续,在工程质量验收时也未能完整填写整套的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这直接导致了施工准备材料和施工验收材料缺失、归档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等问题的出现。这种不连贯的档案形成过程,给文件的收集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也给后续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
(二)归档文件整理不系统
在校舍安全建设工程中,存在一个单项工程的多项单位工程交付同一施工单位负责的情况,这时施工技术文件材料为多个施工队共有。在整理档案资料时,应按单位工程进行组卷,但档案人员为减少工作量多按最后负责的施工单位整理,从而导致归档文件材料整理不系统的问题。
(三)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县政府实事实施方案
一、解决农村94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一)基本情况。
完成74处供水工程,总投资47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376万元,地方配套94万元。
(二)工作要求。
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和建设村要认真组织工程招标,优选施工单位,对工程建设进行全方位监管。县水利水电局要加强对相关乡镇和建设村的督导,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确保工程9月前全面完工。
二、兴建改造末级渠系50公里
(一)基本情况。
全市灾后生产重建意见
为切实做好“6.15”洪灾灾后生产重建工作,把洪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灾后重建有序、有力、有效推进,保障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不受较大影响,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个重点”,充分发动群众,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加大投入,全力以赴开展灾后生产重建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根本出发点,按照先生命、再生活、后生产的要求,逐步解决。 2.坚持多方投入。广泛动员受灾群众积极开展抗灾自救,自力更生。各相关部门加大对上资金争取,推动灾后恢复重建迅速开展。 3.坚持基础先行。重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应急交通抢修、应急水源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恢复重建要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校舍安全工程、地质灾害点搬迁等工作相结合,保障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 4.坚持民生保障。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房住、有水喝,有病能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不受较大影响。 二、工作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把生产自救、恢复重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信心,不等不靠,及早谋划,迅速推进生产自救,切实做到“六个确保”。 (一)妥善安置灾民生活,确保社会稳定。市政府紧急下拨救灾应急资金,主要用于灾民的生活妥善安置等。各乡、镇、街道要把安排好受灾群众的吃、穿、住、医作为当前第一要务。乡、镇村组干部包户包人,采取亲帮亲、邻帮邻、就近转移安置等方式,对辖区内倒房户、危房户进行妥善安置,尽快做好毁损住房的认定和鉴定工作,摸清住房受损情况,搞好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新建住房规划选址并加快建设。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确保重建质量。对搬迁恢复重建的,要加强农村旧宅基地复垦工作。 (二)加快乡村道路恢复,确保群众正常出行。按照“先通后畅”的原则,全力组织抢修受损中断的公路及通乡公路。同时,积极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做好水毁村道的抢修,确保道路畅通。交通运输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水毁“村村通”路基、桥涵、护坡等工程,采取以奖代补政策,由各乡、镇、街道组织机械施工,清除悬空水泥路面,并对塌方处回填砂砾石。对大型桥梁、护坡等单项工程,采取“一事一议”办法解决。林业部门重点做好林区道路恢复重建。 (三)加快水毁水利恢复,确保农田灌溉需要。各乡、镇要积极发动群众采取一事一议、投资投劳、群众会战和专业施工相结合的办法,积极修复水毁水利工程。重点要抓好水毁沟渠河堤、安全饮水工程、农业灌溉设施等水利设施抢修工作,为防汛保安及抗击可能出现的高温伏旱做好准备。水务部门要重点加强对险塘险库及洪水易发地段的监控和管护,制定抢修加固方案,确保安全度汛。 (四)抓好农业生产自救,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农业部门要指导各乡、镇、街道加快沟渠排灌水系的清淤除障工作,对受淹稻田尽快排水,努力缩短浸渍时间。对成灾农田作物,要及时清洗泥沙,倒伏秧苗要及时扶正护苗。要抓好改种补种,因水淹、冲毁造成绝收的早稻和中稻田以及水毁的秧田,要因地制宜,选择旱中熟品种及时补播种、育壮秧,安排晚稻生产。因沙土冲压一时难以恢复种水稻的,要指导改种玉米、大豆等旱粮,做到不空田、不荒田。同时,要利用山坡地、边杂地等扩种、套种,弥补因灾损失。加强动物防疫,促进畜牧业稳步发展。林业部门要加大林业技术指导及服务工作。 (五)加强地质灾害排查,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国土部门要尽快完成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特别要查明全市交通干线、校舍、集镇和人口集聚地等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对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要及时治理,切实防止地质灾害造成事故发生。加强对切坡建房及强降雨诱发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强化预警预报、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确保受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主要隐患点居住的农户和受灾户,因村制宜地重新规划选址,实施房屋整体搬迁,脱离灾害隐患点,以此达到防灾治本目的。 (六)加强社会公共服务,确保市场保持稳定。加强市场巡查,保障食品安全。突出重点食品、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开展日常巡查,重点防范淹死家禽、变质产品等各类不合格食品上市交易,保障群众食品消费安全。商务、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蔬菜、猪肉及日用食品等必需生活物资的调度与管理,严防哄抬物价,确保市场稳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6.15”洪灾灾后生产重建工作领导组,下设生产重建工作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民政局。各乡、镇、街道及市直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机构,保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二)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一是市、乡镇两级财政安排一部分资金。二是各级各部门积极对上争取财政救灾、地质灾害治理专项、基础设施项目、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三是要深入宣传发动,动员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迅速投入到生产自救当中来。四是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有效缓解市财政恢复重建的压力,保障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实施。#p#分页标题#e# (三)创新重建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原则,实行市领导包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包村(社区),乡、镇、街道包社,干部包户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资金统筹机制。市财政局要将市级财政救灾资金、各部门向上级争取的项目资金、市级财政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统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三是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恢复重建项目要坚持质量第一,坚持进度服从质量。重大工程项目要实行公示制度、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和项目业主制度,严把项目设计关、施工准入关、日常监管关,确保工程优质高效推进。各乡、镇、街道对救助对象的受灾情况和补助情况要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大督查考核。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办室要加强恢复重建进度及质量的督查督办工作,确保恢复重建工作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对恢复重建工作措施不力、行动迟缓、进度缓慢、工作被动的有关乡、镇、街道和部门要予以通报批评。 (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市文广新局牵头,电视台、信息中心要开辟专栏,深入广泛宣传恢复重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推广恢复重建的先进经验,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市政府学校标准化建设方案
为促进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根据《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和市教育局等9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年,完成全区35%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年,完成全区70%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年,全面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由区政府统一组织,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二)统一标准,全面提高。《办学条件标准》是举办普通中小学校应当具备的基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各乡镇(街道)在实施过程中要面向每一所中小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凡布局调整后定点的中小学校,都要确保在办学条件主要项目的种类、数量、质量上达到标准。
(三)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各乡镇(街道)要依据中小学校建设的现状和区域发展情况,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科学制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确保建设工程按计划、分步骤顺利实施。
市政办防震减灾规划
为切实履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推进我市防震减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防震减灾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大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各级积极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市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市、县两级普遍建立了防震减灾指挥协调机构,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市、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得到了加强,目前所有县(市、区)都明确了地震工作主管机构。市、县都编制实施了“十一五”规划,防震减灾工作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完善。全市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政协参与,地震、发展与改革、财政、建设、民政、卫生、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已经形成,呈现出统筹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随着《省防震减灾条例》、《省地震监测设施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省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制度》、《省地震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相继出台,我市积极完善地方配套文件,做好贯彻落实,全市防震减灾法律制度逐步健全。在省人大组织的防震减灾立法、执法检查,地震、法制部门联合开展的执法检查等活动中,获得上级好评。市地震部门加强了地震行政许可事项的管理,地震观测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取得成效,为提高各级各部门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法制观念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地震监测预测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市6个县(市、区)建立了地震综合观测设施,建成市级地震台网中心。测震台达到4个,强震台6个,全市主体地区地震监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市级地震台网中心投入运行后可以实现地震事件5分钟以内计算机自动速报、10分钟左右人机交互速报。地震前兆观测网络涵盖水位、水温、电磁波、水化学、水电流五项,站点和测项数量有了较快增长,捕捉地震异常的能力明显提高。全市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地震监测台网初步建成,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
(四)灾害综合防御工作更加强化。市主城区完成了108平方公里的地震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有4个县(市、区)完成和正在进行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对数十项重大建设工程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震害设防提供了科学依据。抗震设防审批进驻政务中心,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了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实施了地震安全农居技术服务工程,宣传发放了《省农村民居建筑抗震技术导则》,编印了宣传展版,组织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在报纸上开辟介绍专栏,开展了示范试点工作。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危旧农居改造工作稳步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义务教育发展实际,现就深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长效机制为保障,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缩小义务教育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差距,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
(二)基本目标
到2014年,全区城乡义务教育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全省水平,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保障管理制度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管理精细化、教育质量优质化,入学机会均等化,城乡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全面接受国家教育督导验收。到2018年,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市教育部门年终总结
年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面提升年”,也是我市调整教育布局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科学发展新突破的重要之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1338”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遵循规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各项教育工作获得全面提升。年,市教育局荣获全省纪检监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机关等先进称号。
一、科学安排部署,“全面提升年”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一是高度重视,快速启动。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后,市教育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成立了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市教育局副县级督学、市直学校党政一把手、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为成员。教育系统各单位也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相应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全面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逐级召开动员会议,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了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全面提升年”活动和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明确思路,精心组织。市教育局坚持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结合“全面提升年”活动确立了“3338”工作思路:
第一个“3”,即大力主攻“提高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均衡协调发展”三大目标;
第二个“3”,即努力实现“思想观念、思路方法、作风效能”三大提升;
第三个“3”,即继续深化“教育示范乡镇创建、教师大培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三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