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校企合作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校企合作总结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摘要:目前,全国上下,高职院校对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与人才链衔接、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都十分重视。企业、学校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需求,在立足学校特色基础上,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探讨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思路,对如何发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特点,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市场营销

一、背景概述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2019年7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1]。同时,全国各地区政府要深化产教融合,在本地区发展中,将教育、人才、产业等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有机衔接和促动,以此推动本地区的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侧结构相融合,将产业转型升级到产业创新发展的轨道上来。所以,为了能够振兴地区发展,培养新型人才,就需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从而一面拉动经济增长,一面促进人才发展。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特征,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发展思路,产教协同育人的同时,强化校企合作的服务能力。尤其是自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更多产业需要新兴产业的支持与推动,而企业自身寻求理论支持的能力有限,所以,更需要高职院校能够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将技术知识与能力知识进行转化。根据市场营销的新发展模式,通过校企通力合作,将新营销模式与数字营销理论融入到企业发展和教学中来。利用学院能研究、能分析、能推广的优势,在研究理论的同时,把数据发展思路对接到产业进程中来,对生产企业在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经营、销售服务、运输物流等各环节产业链运作,都能起到巨大的作用[2]。

二、目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论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起步较晚,目前没有形成权威理论成果,所以,仍然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总结目前研究内容共有三方面:一是目前涉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概念就等同于“校企合作”;二是对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扮演设计范围很广,欧美日等国家,在这方面表现较突出;三是在此问题中,关于强化政府推动企业与学校两个主体结合的研究比较多。其实,目前大部分理论仍然坚持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是多元利益共同者协同控制的。尽管不同利益的相关者在合作中都有各自的诉求点,但是都是共同体现在高职教育培养中的[3]。其根本原因在于在现实中,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仍停留在比较初浅的层次。比如,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多年,企业方为学校提供学生的实习实训岗位,同时,高校为企业储备相应人才。然而,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仍然是以自身需求为主,并没有体现出真正的协同育人理念,也没有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因而所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往往未能基于行业现状,以致发生了偏离。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比较看重利益,对于很多重要的真实岗位,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校方师生也都没有涉及过,所以很难感受到行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因此,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出现一些偏离。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管理就是寻求彼此合作中的契合点,将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度设计与安排真正地加以融合。而且,目前全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深化产教融合,拉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都做出了积极响应,促进了企业、学院以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需求为中心,立足学校特色,推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设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产教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4]。

三、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意义

阅读全文

校企合作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趋向于专业型、创新型以及应用型,校企合作作为企业与学校结合教学的模式,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能够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率。该文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便提升校企合作的效率。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1校企合作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1.1对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视不足

校企合作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工作岗位中,并在工作环节中积极创新,转变陈旧的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但是目前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视不足,经常将过多的精力放置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或者技术技能的提升方面,学生缺乏自觉的创新意识,步入企业之后也安于现状,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创新。此外,由于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起步比较晚,很多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够完善,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比如企业与学校的配合度不高等,如果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校企合作的模式就难以高效开展。

1.2实践创新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方面缺少完备的保障机制,虽然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能够极大地利用双方的优势,但是实施的效率并不高。首先,学校缺少弹性学制,使得校企合作的前景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同时有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沟通并不强,没有指定专门的协商沟通机构,使得很多合作问题被搁置,难以及时进行解决。其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创新也缺乏保证机制,在实践创新的推行、监督以及考核等方面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此外,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也不会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核心技术工作中,阻碍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阅读全文

校企合作软件工程论文

一、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背景

近几年,各大学积极探索与地方企业合作办学,形成了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政府主导、校企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综合性大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利于发展的因素,比如在合作过程中各方的利益保障和风险承担、各部门的政策差异等,仍需要学者们进一步研究。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培养软件专业的人才,需要与企业合作,才能事半功倍。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流不畅通

高校与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合作,但是校企之间缺少信息交流,学校很难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情况,企业也较难了解学校科研方面的新成果。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对当下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技能都知之甚少,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起以社会发展为主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还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型课程开设的少,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偏离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

(二)校企合作没有真正做到服务地方经济和特色产业

校企合作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做到,使得校企合作动力不足,没有建立互惠互助的合作模式,因而合作积极性不高。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科研大多是以自己的爱好兴趣进行,没有结合地方企业的发展情况,脱离实际。从企业方面来看,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学校的科研成果虽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但是企业重视眼前的利益,经营周期短,不愿大学生来企业实习,对引进的新技术缺乏科技内在助力。

阅读全文

高职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面临的挑战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进而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将就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继而探讨高职院校应该要如何开展校企合作,旨在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学;校企合作模式;挑战与分析

工业4.0战略提出在国际上掀起科技革命的浪潮,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推动沿线各地经济多样性发展,中国制造2025宏大计划旨在提升中国国际制造业地位。各地区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发展路径,在产业竞争中凸显优势,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使得制造业现代化水平提升。推动产业优化需要大批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需要大量具有丰富经验的高技能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促进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升其服务社会发展能力。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成为连接市场需求人才与院校培养教育对接的桥梁。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促进校企合作体制化建设,完善各项制度。但是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师资条件等各种变化,不利于高职院校顺利开展校企合作。

一当前高职教学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面临的挑战

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密切与产业行业联系,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支持。对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深入分析发现存在很多普遍性问题,对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提。

(一)企业配合力度不够,校企合作尚属职业院校的“一厢情愿”

首先,在校企合作开展的过程中,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大多数企业对校企合作兴趣不浓,合作的深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少企业认为校企合作便利就是招来高职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简单地让学生进行顶岗工作,企业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单方面的责任,没有将眼光投入到职业院校这个人才来源地,对人才培养成本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很少想“参与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没有认识到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对于校企合作效益没有切身感受[1]。

阅读全文

简述畜牧兽医类培育人才的路径

一、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来进行校企合作,共同来对人才进行培养,这是在职业教育中一个很好的办学方式。民办教育就是要把企业需求作为学校的办学方针,实现培养出来对社会产生作用的人才。另外,在对于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应对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因此来做到校企合作,将知识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到一起,就可以把学校与企业联系到一起,对于两者的发展都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工学结合的方法

1.建立相关的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

目前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少不了企业来进行参与进来,当然企业也需要依托学校来得到发展,因此就会出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式。这种模式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学校可以通过企业来进行对劣势项目进行维护,实现资源方面的共享,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

2.集团化校企合作模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畜牧兽医专业中,与多家的企业进行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进行培训的场地,并且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进行鉴定;还可以为企业输送一些一线的技术人员,使得学校与企业可以在人力、财力方面得到双向的共同发展,对合作领域进一步的拓展;对工学结合工作做到有效的加强,使得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实现与企业之间的订单型教育。

阅读全文

校园旅行社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

一、以校园旅行社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对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不仅能在实验室开展模拟训练,而且,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融入了动态、开放的企业元素,尤其是真实的企业工作内容和场景,使学生从过去在实验室的“仿真”训练变成真实的旅游业务实践。真实的工作环境还会让学生的学习心态从模拟的游戏心理转变到认真严肃的工作状态。

1.创办凤凰校园旅游超市,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企业硬件、软件投入是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基础。凤凰校园旅游超市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管理系与凤凰旅行社合作共建,地点设在学校实验楼内,开展日常业务。凤凰校园旅游超市对学生的培训由传统封闭、单一、知识验证等实验模式改为开放、多样、综合设计等实验模式,强调能力训练为基础,综合应用为核心。超市全天正常开放,学生在向企业实践教学负责人申请后,就可随时进入超市进行业务学习。

2.制定校企合作规范,强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实践教学平台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为确保校园旅游超市能按预设的目标和路径运营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并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通过校企合作文件,对合作内容、形式和要求进行了规范。建立学生实习档案,通过实习档案记录实习学生的实践经历和指导教师对其实践学习的评价。制定学期计划和总结制度,确保校企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实践教学考评细则,作为实践教学效果评定的依据。制度、计划、档案、总结和考评,是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效果得以保证的五个关键要素。

3.构建双师实践教学队伍

阅读全文

校企合作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基于校企合作基本内涵,分析了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现实依据,从教学改革规划、教学改革实施、完善课后评价三方面入手,提出校企合作下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改革策略,以提升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械类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中职院校作为国家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必须完善教育体系,深化培训体系,促进校企合作,从而实现产教融合的新型教学形式。应用型学科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实践型人才,机械类专业也是如此。在校企合作制度下,进行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改革十分必要,只有中职教育体系创新、转型发展,才能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

1校企合作基本内涵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点项目,也是办学模式中最热门的一种,在提高人才质量、加速校企之间信息互通、平衡校企之间人才供需、调配校企之间资源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可以实现校企双赢[1]。具体指中职院校与社会企业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制订并参与人才培养计划,从而满足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多项合作、多层面结合作为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主要模式有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引进式和互动式四种,其中工学结合主要指劳动与教学相融合,订单式培养指前期学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以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按需定岗,引进式指中职院校选择行业领先、技术成熟的企业进行合作,互动式指引进企业人才作为中职院校的特邀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运用能力。

2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现实依据

中职院校希望本校学生能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所需岗位,在提高本校升学率的同时,增加企业用工需求,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企业的根本目的是招纳人才能够快速胜任岗位,为企业的生产和制造加油助力,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从这一层面来讲,中职院校与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为校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当前,很多中职院校对于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讲授不到位,实践操作系统不完备,难以将理论和实践有效衔接并融合,教学效果和效率较低,学生综合能力难以提高。因此,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阅读全文

职业技能下“顺丰班”校企合作探索

摘要:以笔者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办学与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对近年来该校与浙江顺丰有限公司之间的校企合作情况进行总结与回顾。通过调查问卷对“顺丰班”的办学成效与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从企业、学校、学生三个层面出发,对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顺丰班”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各方应从长远角度考虑出发,探索深入、有效、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互利共赢。

关键词:职业技能;校企合作;顺丰班;应用型本科院校

0引言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出台后,各地方本科院校开始探索其应用型转型发展之路。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重中之重的办学定位。为社会、行业和企业输送优质人才,是检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形成“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企业检验-反馈优化”的动态闭环。学校、企业和学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到各利益主体的长远发展。因此,校企合作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目前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诸如刘峥(2017)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研究,构建了高校、行业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共管共建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孙术发(2020)探索了基于“订单班”培养的物流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三融合、四模式、五持续”的实习基地建设体系。黎其健(2022)对职业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罗宝花(2022)讨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物流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尽管当前研究已取得系列成果,但订单班的合作对象多为职业院校,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实施较少。翁世洲(2021)等人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顺丰班办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开设“顺丰班”的运行机制与保障条件。因此,本文作为文献[6]的成果延续与拓展,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实际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在总结校企合作成效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从职业技能培养的视角出发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1顺丰班教学改革探索现状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与浙江顺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自2015年起便开始了校企合作,并于2019年正式签署“顺丰班”校企合作协议,开始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为深入了解双方合作多年的成效,特设置问卷对2019年以来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展开满意度调查。调查于2022年4月9日-15日进行,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49份,问卷分析相关情况如下。

(1)基本情况。在被调查中,男生占34.7%,女生占65.3%,性别比例接近1∶2,与学校女生人数显著多于男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在所属年级中,2020届~2022届三届所占比例分别为36.7%、30.6%、32.7%,表明近年来前往顺丰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人数较为稳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