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意识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消费意识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消费意识论文

正规学校和期刊产出荒诞论文探析

近日,一篇熟鸡蛋变成生鸡蛋并孵化出雏鸡的论文在网上疯传,宣称运用“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使熟鸡蛋还原成生鸡蛋并孵化小鸡。国内科学界直斥论文的荒谬。论文第一作者单位是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其官网上宣传,“超感知全能全脑”,“原子能量波动速读”……由此不难推断,“熟鸡蛋返生孵小鸡”就是一场“全脑开发”的营销闹剧。

近几年,尽管媒体屡屡曝光“全脑开发”的骗局,相关地方和部门也跟进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显然“全脑开发”骗局在一些地方还很有市场,甚至肆无忌惮地忽悠人。这提示,有关部门要持续严查“全脑开发”乱象,并向社会警示信息,教育引导家长理性消费。

此次闹剧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是经郑州市人社局批准成立的。《写真地理》是国家新兴地理综合类专业学术理论期刊。正规的学校、正规的期刊,何以产出如此荒诞的实验论文?

另据公开报道,论文第一作者还有物体穿瓶越壁、熟绿豆返生发芽等相关著作。作为教育机构从业者,不讲科学,反而热衷于颠覆常识的伪科学研究,难以想象将给学生带来怎样的误导与影响。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此彻查,还教育和科研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阅读全文

古代文学研究型学习理念

一、综述意识

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及平时研究小论文的撰写中,对古代文学选题的文献综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应该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综述意识,这其中就应该包括针对某一问题下的知识点,可以有选择地辅以代表性话题,罗列并阐述学界对该内容及问题的研究现状,引导学生如何查引学术论文,如何把握论证主旨及要点,从而让学生知道关于这个话题,已有哪些人做过哪些研究?研究到何种程度?是否还有研究的空间?培养综述意识,还可把视野投向港台地区,以及海外,这样,在做文献综述时就能达到较为全面的效果。如果在本科阶段就培养起综述意识,那么深入学习及研究时会大有裨益。

二、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综述意识是有连带关系的,综述意识强,往往更能发现问题,引出问题,从而做细致研讨。问题意识应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全过程,教与学中应抱着探问的态度,这样才能获益更多。鼓励学生本着求同、求异的思路读书,从中寻找问题点,往往这个问题就是需要去研究的东西。数年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在这种有意无意的过程中萌发、成长的。如循着这样的思路,学生在课堂中针对所教学内容,提出“难道真正诗死于宋、词死于明”、“为何元曲四大家没有王实甫”诸如此类问题,教师会倍感到欣慰。这就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前提下,进行更细致的阅读、研究,刺激创新欲望。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胡适所谓:“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前贤妙论,实际阐述的核心是要有问题意识及怀疑态度,对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的。问题意识的探索与培养取决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因素,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组织者就应该发挥引导作用,有目的地往问题探索方面靠拢,采取举一反三的方式训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中就会弥漫着问题气氛;同时,学生要发挥主动性作用,“业精于勤荒于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充当“主人公”角色,而不是“观众”。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做笔记,将所思所想书之于卷册或笔记中,这样就能把有时灵光一闪的想法记录下来,累积下来,长此以往,就会是一篇论文,甚至是一部论稿的基础。在教师和学生合力作用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问题意识氛围就会越发浓厚。

三、前沿意识

前沿意识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不可忽视的环节。只有关注学术动态、发展,站在学术前沿,才能对学科中某一领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应适当涉及知识点的前沿情况,让学生心中有数;向学生推荐相关刊物或研究文章阅读,以及邀请相关学者做学术讲座,增强大学生学科意识。本科导师制对培养学生前沿意识是一个有创意的探索,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组成“教师—学生”团队,将研究型学习切实推广,导师更能依据学生兴趣、特长,因材引导,将创新意识培养落到实处。比如我班一学生对岳飞词颇感兴趣,我建议其阅读有关词集与论文,该生拟写的《岳飞〈满江红〉的传播与接受》就是一个较好的选题,既有问题意识,又紧扣当下学术前沿。学生前沿意识的培养,对任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有前沿意识和前沿视野,才能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总览全局,对学生做出积极有效的导引,否则只会是空谈。

四、理论意识

阅读全文

本科生毕业应用心理学论文

摘要: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本文以某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为例,对毕业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与方法、写作规范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本科生

一、毕业论文的现状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现状。

1.选题性质

对2015年—2018年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性质和类型进行频数统计,选题研究性质以联系实际的应用研究为主,每年所占比例均为50%以上,科研课题和基础研究较少。选题类型除了1篇设计型以外,其余全是学术论文型。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心理咨询或辅导的个案研究、实验设计等设计类课题明显较少。

2.选题内容

阅读全文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和促进者,把自己的智慧融进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亲历和感受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创造。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课前交流;辩论会;小论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手段要多样,方法要新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教师要力争让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灵活多变,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学得新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呆板说教、填鸭式的教法,应秉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教学理念,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接受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洗礼,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打造高效课堂。

一、组织课前5分钟交流活动

课前5分钟师生互动是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个小话题,话题内容要与教学内容贴近,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对话题进行讨论、想象和拓展。例如教学“可持续发展”时,教师可引入狼与羊的故事。问:假如消灭了狼,羊群会怎么样?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人与大自然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们能够进行热烈的讨论、交流,寻求问题中心点。课前5分钟交流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开展“小教师”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能利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身边的人谈论自己的看法,阐述道德与法治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教师”活动,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例如教学“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析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你所居住的地方周边环境如何?其二,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其三,可采取哪些措施改善环境,保护人类生命共同体———地球?学生通过分析和讲述,不仅能认识到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联系密切,而且会觉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抽象,而是实在、具体、可感、与现实紧密相连的,从而大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阅读全文

学术期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提升”①。2017年10月18日,在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术期刊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开展并深化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满足读者需求及进一步提升出版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目前这方面研究还不深入,②本文尝试从学术期刊宏观结构性改革、学术期刊形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术期刊内容的供给侧改革及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供给侧改革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学术期刊宏观结构性改革

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不仅要进行微观层面的改革,还要从组成结构、编辑人员专业构成等方面进行宏观层面的改革,只有实现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改革的密切配合,消除互相制约的不合理因素,才能达到最佳改革效果。

(一)组成结构改革

1.增加专业性期刊数量,限制综合性期刊数量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格局是以综合性期刊为主。综合性期刊往往涉及几个学科,学科边界模糊,影响了读者信息索取的便捷性与靶向性及期刊品牌建设,继而影响期刊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专业性学术期刊因其专注某一学科,期刊定位更为准确、整体结构更为合理、栏目设置更为细化、选题更为前沿新颖,从而对特定学科学术水平的推进更为有力,更能彰显学术期刊的价值和使命。因此,从国家层面来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加大对专业性期刊的审批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出台相关政策督促和指导现有综合类学术期刊向专业性学术期刊转变。比如,高校综合性学报,要从为学校办刊向为学科办刊转变,即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影响力积极向专业性期刊转变。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要依托本校安全、管理学科影响力于2018年更名为《安全与管理学报》,成为安全、管理及交叉学科突破性理论进展和创新成果的发表阵地。

2.逐步增加英文学术期刊数量

阅读全文

保险中的效用理论综述

一、保险中的“最大效用理论”

钱不在明天用而被拿到今天用(商业贷款),钱不在今天用而放到明天用(养老保险),这些都是钱在时间上的流通。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折腾”呢?答案就在于“效用”在做选择。在公理科学中,把决策人这种对于利益和损失的独特看法、感觉、反应或兴趣,称为效用。决策往往受决策领导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决策者在决策时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对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损失作出反应。事实上,效用的概念是丹尼尔•伯努利在解释圣彼得堡悖论(丹尼尔的表兄尼古拉•伯努利故意设计出来的一个悖论)时提出的,目的是挑战以金额期望值作为决策的标准。丹尼尔•伯努利就这个悖论在1738年的论文里阐述了两条原理,其中一条就是最大效用原理:“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

二、保险中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经济学中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概念叫边际考虑。边际原本是个数学概念,其含义是导数,是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而在经济学上,边际的含义是“最后的”或是“新增加的”。边际考虑就是只考虑最后的一个或者新增加的一个所引起的变化,从而判断事情的整体本质。边际考虑是一种只看现在和未来而不管过去的一种思维模式。因为过去了的事情也就过去了,它对人们现在的决策没有影响。这也是大家常常听说的“沉没成本”的概念。不过,为众人所熟知的可能是另一种边际的概念。举一个例子,给一个饥饿的人吃馒头。第一个馒头,雪中送炭,感觉一定极好;第二个呢,感觉也还不错;第三个呢,感觉饱了;第四个呢,好像就有些多了;第五个呢,第六个呢……这就是有名的“边际效用递减”,是丹尼尔•伯努利在1738年的论文里阐述的另一条原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即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益善,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而随着财富的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如果边际效用不变,也就是后面一个馒头永远和前一个馒头一样好吃,那会发生什么?我们将永远吃下去,永远吃不饱。边际效用递减可以用来解释保险中的许多事情。假设有一个农场主,他的正常年毛利为1000万元,可是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其年毛利就会锐减到600万元。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性恰好为50%。如果有一家保险公司找到他,愿意提供保险,保证其年毛利为1000万元,但保费为200万元。你觉得这个农场主会购买这份保险吗?如果从数学上的期望(平均)收益的角度来讲,农场主未必会购买这个保险。因为购买之前和购买之后的期望平均毛利是一样的,都是800万元。但是,如果从效用的角度来讲,结论就未必如此了。对这个农场主来讲,600万元的效用值为60,1000万元的效用值为100,那么800万元的效用值应当是多少?是80吗?错了。应该高于80,否则“边际效用递减”就不成立了。

三、“效用”在保险规划中的实际应用

笔者曾经给朋友们出过一个题目:“退休时,假设有两个养老资产可供你选择,一是价值确定在20万元的保证资产;二是不确定资产,有60%的可能性可以拿到40万的资产,40%的可能性一分钱都没有。你会选择哪一个?”结果有大约2/3的人选择了第二个资产。对于这一拨人,笔者在20万和40万之后各加个零后请这群人再做选择,结果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第一个资产。为什么会这样呢?某种程度上来讲,效用实际上决定了决策者对于风险的态度。高风险一般伴随着高收益。不同的决策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抉择。运用心理测定方法,可以测量出决策者对于各种收益和损失的效用值,并画出相应的效用曲线:有些决策者对收益反应迟钝,对损失反应敏感,怕担风险,不求大利,谨慎小心。有些决策者对损失反应迟钝,对获利非常敏感,追求大利,不怕风险,大胆决策。也有一些人属于中间类型,完全以损益率的高低作为选择方案的标准。事实上,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同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效用值。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下其效用判断可能也是迥然不同。前面说过,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对这一点,消费者在作保险规划时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在资产的选择上面,应多些关注效用而非金额的大小。笔者也曾经接触过一些高净值客户。他们在做着高风险、高收益的生意,而在选择保险产品的时候,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产品的收益率。这恰似一个肚子里已经塞了许多馒头的人仍然渴望下一个馒头。在目前阶段而言,能带给他们最大效用的是保险能够带来的其他功能,如资产安全、杠杆作用、财富传承等等。而这些,有些高净值客户常常忽视。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经济行为。保险从业者要认真研究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并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将大有裨益。

作者:张婷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阅读全文

古代书画在故宫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国民消费水平逐年上升,故宫博物院以互联网为主要销售渠道,在文创产品销售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类以古代书画为设计元素的产品,向民众科普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受到海内外消费者广泛喜爱,同时带动了全国各省市的博物馆、美术馆推动发展特色文创产品经济的意识。本文以故宫文创产品为例,分析其部分产品设计对中国古代书画元素的应用,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应当考虑的要素与传统书画元素相结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古代书画;设计;文创产品

一、文创产品设计与传统艺术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冲击以及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创产品的诉求,不再是仅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即可,而是要求有文化性、娱乐性、精神性的产品。因此,文创产品设计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成为必选的命题。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的结合,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变的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相结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而且顺应时展潮流,有望为中国文创产业的未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时代号召下,故宫博物院走出了崭新的创新路径。在故宫网店销售的文创产品中,中国古代书画元素系列文创产品的销量遥遥领先。这种现象的主要功劳在于故宫文创的设计思想及产品类别,不仅能给予消费者传统美感的熏陶,同时种类丰富、美观实用,满足人们日常所需。当代文创产品的设计关键是要实现与受众精神和情感层面的互动,这样才能广泛传播。

二、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应考虑的要素

(一)“文化、流通、互动”三要素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须考虑到:文化、流通和互动。文创产品的设计应在满足欣赏的基础上,努力走到群众生活中去。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主要是文化传播教育,在设计上只有考虑到产品的传播流动性,与消费者形成良性“互动”,文化的“流通”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增长。成功的文创产品不仅是传统文化行走的代言人,也能弘扬与增强国民的民族自信心。文创产品要有实用性,也应是传统与创新融合的产物。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的知识分享功能

众所周知科技期刊是一种特殊的媒介,它是新知识的载体。知识是提升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一本科技期刊的知识越是丰富越是前沿,其价值也越高。科技期刊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资源,其知识分享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科技期刊的发展。一本好的科技期刊必然会分享更多的知识。那么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知识分享能力?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帮助科技期刊作者更好的分享其创造的新知识?这都是科技期刊和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更多思考的事。本研究想通过价值接收模式里的认知价值,计划行为理论里的主观规范和社会认知理论里的自我效能这几个方面来探讨科技期刊知识分享功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对参考建议。

一、科技期刊的知识分享功能

在知识管理中,知识分享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彼此交换,讨论知识并从其他个体习得经验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透过知识的交流来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知识分享行为最重要的角色,也就是具有载体功能的个体,在这里就是一篇学术论文,或者说是一本科技期刊。同时科技期刊的读者(学习者)因为具备了重新架构知识的能力,所以能够把知识不断地加值,产生新的学术论文。所以不夸张的说,一本科技论文的分享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本科技期刊的生命力。过去谈到知识分享大多以企业组织为背景,而科技期刊的知识分享行为则大不同于组织内部的知识分享,它跳出了组织学习与组织管理的框架。它更加注重科技期刊读者(也是潜在作者)本身。正因为如此,研究科技期刊知识分享功能,就应该把科技期刊的作者或者读者的知识分享行为作为研究重点。知识分享的行为除了个体因素以外,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影响知识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科技期刊知识分享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作者与作者的关系,乃至作者与编辑、编辑与读者的关系,都是影响分享的重要因素。知识分享的媒介———科技期刊也是重要的因素。知识分享是一种知识转移的行为,如果知识分享者有意愿分享自己的知识,但却没有良好的传播媒介来传播其所具有的知识,这样知识分享就不会实现,所以一本合适的科技期刊是知识分享的良好传播媒介。由于每种科技期刊都会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这就使相同领域的作者或读者能更方便快捷地通过科技期刊这一特殊的媒介进行知识交流。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和心得通过学术论文与其他相同领域的作者或读者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而具有创新、协调意识、高效率、亲和力、责任心及相对广博知识的科技期刊编辑就是这两者联姻的最好嫁娘,所以科技期刊就是这样具备与一般传统教育不同的知识传递性,一种具有知识分享功能的特殊的传播媒介。

二、价值接收模式里的认知价值

价值接受模式(Value-basedAdoptionModel)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切入,认为使用者对于任何一项产品都会产生一个认知价值(PerceivedValue),这认知价值可供消费者决定是否采用。该模型指出使用者对于任何一项产品的感知利益会正面影响使用者持续使用的意愿。那么科技期刊内容与科技期刊研究领域的相关性和在同种类期刊的认知价值就是作者是否愿意在该期刊中分享自己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因。遵循认知价值理论,科技期刊编辑则应该较深刻地了解本刊学科的研究方向及本刊在哪一方向具备更大的优势。不断提高科技期刊本身的学术价值,是使作者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即提高使用者,包括作者和读者知识分享意愿的根本原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