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消费心理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消费心理论文

保险营销的营销心理学课程改革

摘要:保险作为一种无形的产品其消费者心理决定着购买与否,掌握营销心理学相关知识是保险营销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本论文依据营销心理学课堂的特征,联系长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推行优质课堂的成立,从教学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的引入、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来进行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提升保险专业学生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保险营销;营销心理学;教学改革

一、整合教学内容

《营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虽然有属于自己的课本及思想,但与其他课本相同,营销心理学课本也有着局限,具体表现为重视理论、忽视践行;重视课本知识、忽视能力的提升等。大部分课本的内容陈旧落后,没有办法跟随着社会销售的变化而变化,虽不乏有创新的课本出现,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跟着大众以致没有特点。因此在营销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打破课本内容的束缚,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并不断地革新教学方式。

二、重视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目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它不仅仅是改变教育方式,更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对教育的思考。信息化技术弥补了传统教育的诸多不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的重点内容及相关的知识通过图像、动画或者视频等表现出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并且在这个教学过程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还扩展了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们学到了更多知识。

三、创新课堂,运用多种的教学形式

阅读全文

大学生信用评分设计探析

摘要: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群体的主体之一,具有强迫性消费的特点。近年来,大学生高利贷、校园贷、裸贷等现象频有发生。畸形消费观念和贷款行为的转变不仅要靠自我实现、家庭引导和学校教育,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引导,因此将征信范围拓宽至大学生群体实属必要。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特点和目前主流征信渠道的基础上,将大学生征信模型按照行为分、经济分和消费分三种划分,依据主流建模技术对大学生信用评分建立提出了建议,并对评分后续应用进行研讨。

关键词:大学生;大数据;信用体系;消费者心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的使用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而与此同时,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信用风险也随之大大增加。大学生群体具有强迫性消费特点,以及盲目从众和攀比的心理特征,在诸多互联网商家的正向激励面前,大学生容易按照“心理账户”预期,也即内心对于消费品自身价值判断而产生的消费价格预期,做出非理性决策,因此产生更多超支现象和贷款现象。目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经济诚信教育尚有缺乏,征信体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极为必要。

一、大学生消费特点

从2010年的“援交门”,到2015年的校园贷,再到2017年的裸贷,媒体的不断曝光将公众一次次拉回对大学生经济行为的讨论中。大学生需要大量金钱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其入不敷出的异常消费行为。在众多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中,主要的理论有从众性消费[1]、炫耀性消费[2]和冲动性消费[3]理论。随着强迫行为的研究深入,强迫性消费[4]因结合了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理论,成为了研究大学生消费心理的最新观点。强迫性消费[4]被广为认同的观念是,效用产生在消费行为本身而非商品本身。本质上讲,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往往为宣泄某种负面情绪或填补某一缺失需求。在行为经济学研究中,物质主义因具有一定时代特点,对于解释强迫性消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物质主义指以物质享受为生活第一要义,在生活中对于物质需求极端重视。在信息时代,物质主义在各种媒介中广泛传播,客观上影响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21世纪青年。2012年王财玉等人[4]根据经改良的单一构念的强迫性量表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物质主义和强迫性消费呈现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则会削弱物质主义对强迫性消费的激励作用。这一结果验证了物质主义对于强迫性消费的正向作用,同时反映了社会影响的作用。物质主义思想传播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延伸至人与物,引发了人对消费品的价值认同及情感宣泄。这一延伸也使得心理账户,也即个体对于消费品价值的主观定义,与实际账户之间偏误进一步加大,验证了心理账户影响下的非理性经济行为。2019年王玉洁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对心理账户效应反映明显,对于心理账户反映越明显的大学生越具有强迫性消费倾向[5]。这一结果进一步论证了,大学生在面对互联网商家的正向激励时,其追求物质的心理得到极大满足,心理账户估价也得到获利心理暗示,以至于其容易产生强迫性消费倾向。由于大学生具有强迫性消费倾向,社会支持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大学生的社会性帮助和沟通对于解决大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失信受罚的诚信规则教育,对提高大学生诚信素养和控制大学生异常消费而言有莫大帮助。

二、主流征信渠道以及大学生信用评分

(一)国内主流征信渠道

阅读全文

电商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的价值提升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的经营思想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变为以客户为核心,因此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活动,是一种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的实践活动。本文详细回顾了客户服务的相关内涵,探讨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客户价值理论,并分别从两个角度给出了在电商环境下提升客户管理价值的途径。

关键词: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价值提升

1客户服务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曾提出:企业经营的真谛是获得并留住顾客;只有消费者才是企业的唯一财富来源。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已经从“产品导向”(产值中心论)演变成“客户导向”(客户满意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和电子商务的急速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以客户为中心变得尤为重要。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把握消费者心理需求,深入研究消费者心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以及建立快速响应的客户反馈系统等等。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下,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在进入21世纪前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最早来源于市场营销理论,脱胎于该理论体系中的关系营销理论(上世纪90年代),在欧美国家得到论证和应用,并引起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虽然有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对客户关系管理做过深入的研究,但至今对于其概念和具体实施都未取得一致。下表列举了近年来部分国内外学者对客户关系管理定义的理解。根据表1不同学者的相关研究可知,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认知。从狭义层面来看,客户关系管理是技术,是一种企业对接各个部门及客户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利用现代化计算机工具和网络技术,使品牌、产品、售后、客户等因素整合为一体并实现效率优化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从广义层面来看,客户关系管理是战略思想,中心思想是通过和优质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为客户创造价值,核心内容是将消费者看做最重要的企业资产之一,通过有目的性的客户数据分析、提供有针对性并持续性的客户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确保客户价值和企业利润两者共同持续增长。

2基于电商环境下的客户价值

什么是价值?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价值最根本的理解是“付出成本”与“获得收益”间的比较。价值是影响购买行为或再次购买意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影响和改变消费者观念与思维方式的重要原因。因此,价值就是消费者付出全部成本后得到的全部收益的自我感知与评判以及客观体现。本文认为,客户价值是指客户在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整体感知和综合评判,因此带有一定主观性,但当研究对象变为所有消费者,样本足够大时,客户价值的属性则具备了普遍性和客观性(两者并不矛盾),同时客户价值更强调客户在整个过程中所获得的除物质层次之外的精神层次的价值感受。企业提供给客户更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反之客户基于对企业的认同又会回报企业,由此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态势。从21世纪初到今天,电子商务的发展已走向成熟,网络客户价值的涵义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客户通过网络进行消费产品或服务,同样也会对其有全面感知和综合评价,并产生实际消费体验和情感价值。由于大多数网络消费仍然会从线上到线下,因此网络客户价值不仅体现在线上消费付出与获得的收益之间的比值,还体现在线下通过传统渠道(包装、运输、配送等)完结整个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上的价值,同时,鉴于网络的便捷和快速,消费者可以迅速通过网络反馈,并形成口碑和经验,为其他后来者提供参考,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流量和价值。由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传统商业模式还是网络商业环境,客户价值的本质都没变,改变的是商业运行的载体、消费和支付方式,在消费者的感知中,也会增加更多网络体验环节。由于在网络环境下,客户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变化,企业与客户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客户的价值被最大化,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必须寻找“痛点”,重新设计整个商业流程,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观,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声誉和口碑,日积月累加上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之下,转化为更多的流量,再通过种种流量变现,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提升。

3客户服务价值的提升之道

阅读全文

现代产品设计中传统手工艺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产品设计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将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不仅成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也在设计领域引领了一股“时尚新古典”的发展思潮。该文针对现代产品设计中传统手工艺的应用价值、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产品设计;传统;手工艺;个性

中国民间留存大量的艺术瑰宝,包括木刻、玉雕、石器、竹编、刺绣等。这些艺术门类源自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和生活感受,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传统手工艺的应用越发普遍,这一发展不仅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紧密相连,还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使现代产品设计呈现出了别样的艺术风貌。

一、现代产品设计中传统手工艺的应用价值

在现代产品设计领域中,民间手工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艺术美学上也反映出了深邃的审美层面。第一,将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反映出了实用之美。这种注重传统手工艺的审美观念,反映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最本质的需求,以实用性、工艺性和功能性满足不同受众在不同使用场合的需求,使现代产品设计符合更多人的消费口味。第二,现代产品设计需要贴近“人机协调”的发展理念,通过对现代、传统材料的适度使用,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材料的选择,使现代产品设计与传统手工艺的设计之美更加鲜明。第三,通过手工艺器物和现代产品设计的相互融合,体现出民族情感、地域特色和宗教信仰,在造型、颜色、材质等方面,赋予设计产品独特的思想情感。

二、现代产品设计中传统手工艺的应用思路

1.与时俱进,创新传统手工艺发展理念

阅读全文

生态文明建设中思政教育的创新与转变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在人对物质世界进行过度掠夺的同时,人的物质欲望却无法得到满足,人在追逐物质利益的同时,精神世界却更加空虚和萎靡,所以,人在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同时,也导致了其自身的异化。因此,自从20世纪初期以来,人类对行为的反思逐渐增多。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生态文明的理论和概念也就应运而生。生态文明,是当今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因为“对自然的内在复杂性的过低估计和对人类的认识和控制能力的过高估计,使得传统工业文明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过程,变成了对文明的根基——自然——的掠夺和破坏的过程,变成了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己家园的毁灭过程。因此,人类必须告别传统的工业文明,构建新的生态文明。”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人、影响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态文明观的培养。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完成是观念的转变。观念的形成既是实践获的理论抽象,更是教育的结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首先要塑造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观包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人类是自然生命系统的一部分,不能独立于复杂的生态网络之外;人与自然的关系制约着人与人的关系,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类以文化的方式存在,所有先进文化都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不能反自然;地球的自然是有限的,即使是科学技术也不具备无限改造自然的能力;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统一,对环境的开发必须承担对环境的修复相平衡;自由是对自然法则的遵从,受自然法则的约束。总之,人类要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在受教育者中宣传和传播生态文明观,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传播环境危机意识等,通过宣传活动逐渐形成人们的生态文明观,从而自觉养成生态文明的行为,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自觉维护生态文明。只有在全体国民都树立了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维护生态文明的合力。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对文明消费行为的引导。文明消费是指能够合理利用自然的赋予、有节制地使用自然提供的物质以满足人的正常需要的消费行为。不文明的消费是指过度消费、炫耀式消费和符号性消费,等等。当前,在消费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以过度性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消费异化,也就是说,消费不以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为目的,而是以满足人的畸形消费心理、错误的消费取向为目的。在异化了的消费行为中,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被过度浪费,人的劳动也被过度消耗。据统计,中国人用来购买奢侈品的数量和花费的资金已经超过日本,排名全球第一,成为全球奢侈品需求大国。奢侈品消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消费文化。其他的过度消费行为包括过度包装、严重产能过剩、餐饮浪费等行为。这些消费行为既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消费心理不成熟、社会文明程度滞后的表现。过度消费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是对资源的无情掠夺,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巨大破坏,因此,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幸福观,引领社会文明消费、合理消费。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和挖掘。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现实环境的回应,更需要理论的支撑,需要理论体系的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要在思想上和观念上处理和理解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来制订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这都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深入研究和探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较早地注意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马克思在这里指出了人与自然的不同,也指出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生存就要通过人类的劳动与自然实现物质的交换,从而保证人的繁衍和生存。但是,人对自然的无限制的开发和对自然的掠夺造成了自然界的危机以及现代人类的生存危机。恩格斯也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了人类无视自然界的规律盲目开发和掠夺所带来的后果。他说:“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对立状态的途径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重新塑造。只有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完全的变革,破除了资本的强制和垄断之后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也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比如,提出的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思想;邓小平提出的转变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思想;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园”的思想,这些都为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支撑。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的思想。儒家文化的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万物一体”的思想、“仁”的思想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深入思考和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生态文明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理论依据。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转变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新的社会责任,因此,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进行调整和创新。

阅读全文

我国景观设计西化的社会学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经济、贸易和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的景观设计也深受影响并出现西化的趋势。该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中国景观设计西化的原因,并且提出应该在立足于中国城市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在更深层面探索中西方景观设计的融合,从而构筑中国景观设计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场所精神;西化;社会学;融合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和西方各国在经济、贸易和文化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这为我国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内的专家学者、城市管理者可以走出国门,学习和了解发达国家的景观设计方法;国外的规划设计公司也可以进入中国市场,在建筑、规划、景观各个层面参与市场竞争。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介绍西方景观设计的论文、专著的出现,大量的西方景观作品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传播到国内,使得中国的景观设计出现一定程度的西化趋势。作为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结果,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有待更深刻地分析和认识,以更好地捕捉国内景观设计的发展动向,引导其合理地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1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的西化途径

1.1西方景观作品的引入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有机会去国外学习、考察或旅游,发达国家的优秀景观设计作品开始被大量介绍到国内,影响到国内的设计实践。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一系列介绍国外优秀设计师和设计作品的论文在《中国园林》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同时还有《西方现代园林设计》《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欧洲新景观》等一批研究西方现代景观的专著问世。这些论文和专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西方当代的景观设计,让国内景观行业的设计人员、教师和学生对国外的设计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这对我们设计实践、专业教学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此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外最新的设计作品通过期刊、网络源源不断进入中国,这些作品往往成为国内设计人员设计时参考和借鉴的范本。

阅读全文

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强,面对当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多元化需求,必然需要对接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强化旅游管理人才应用型培养目标。显然,将“应用型”培养目标作为导向,由此来解决旅游产业人力需求难题,需要重新定义“应用型”内涵,改革教学模式。

关键词:旅游管理;“应用型”培养目标;教学模式

旅游业的发展催生更多的旅游人才岗位需求,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依然是两大核心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型成为推进“应用型”培养目标的重要动力,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对接“应用型”教育改革,来满足旅游产业新业态的人力需要。如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游客的需要,更多以体验为核心的新型旅游方式,如生态旅游、冰雪旅游、红色旅游、采摘旅游、会展旅游、修学旅游等呈现多元化格局,这些变革都需要旅游高等教育能够转变人才培养观,顺应行业发展定位。

1明确“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内涵

对于“应用型”培养目标的理解,应该建立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培养方向,包括对旅游管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拓展学生的综合应用素养。总体而言,其内涵包括二方面:一是对旅游业的热情。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本身是建立在文化体验基础上,以跨区消费为表现的现代服务业。旅游者对旅游的认知,表现在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心灵体验过程。同样,旅游管理人才就是要作为衔接内外旅游资源的媒介或桥梁,让旅游者从不同旅游文化中感受到幸福。对旅游业保持足够的热情,才能让旅游人才真正去钻研、去学习、去应用各类知识,投身于旅游实践中。二是具备解决旅游问题的能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要能够联系旅游产业动态,分析旅游需求,了解旅游消费心理,不断探索新型旅游服务。如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景区主题、服务标准等内容。通过旅游经营、管理手段来完善旅游方案,解决旅游相关问题。也就是说,对于“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能力,还要能够自主完善旅游方案。

2“应用型”培养目标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征

将“应用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教学模式上,既要借鉴传统教学的有益经验,又要融入现代旅游服务教学成果,从理论教学与实操技能均衡协调发展中,来推进教学的发展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所谓发展性,就是要确保旅游管理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能够协同高职学生学习特征,从教学内容的发展性上,反应学科前沿最新理论和教学成果;从教学形式发展性上激发学生实践兴趣,提高应用性水平;从教学评价发展性上,融入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多样性。所谓系统性,就是要在教学实施中能够构建相互联系的教学范式,既要衔接各教学模块,又要展现教学内容的独立性,促进学生能够从系统化教学中获得复合型素能。所谓针对性,就是要确保人才培养的“指定性”,突出岗位胜任力。“应用型”培养目标不是基础教学,要让学生提高岗位意识,聚焦职业素养,增强岗位竞争力。

阅读全文

电子商务社区口碑传播

摘要:商业数据显示,2018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突破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快速上升,不断增长的网络用户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发展的根基与沃土。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直接催生了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的诞生,形式各异的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的成熟与完善标志着“社区时代”已经来临。电子商务社区(以下简称“电商社区”)开始成为众多商家角逐的激烈战场,电商社区中的营销方式更是层出不穷。口碑营销因其独特宣传效果在电商社区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对象。

关键词:电商社区;口碑传播

一、电商社区的形成

电商社区是网络社区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以经济价值为导向而构建的一种网络社区类型。网络社区因突破了现实物理空间和时空空间的限制与束缚,又被形象的称为“虚拟社区”。网络社区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自身的虚拟性,完全区别于以地理区域为界限的传统社区。网络社区以信息技术与数字工具为媒介,网络社区参与者通过虚拟形式进行相互独立个体间的信息数据交流与共享。网络社区存在形式多样,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与标准可以形成不同分类结果。按照网络社区参与者所传递信息的同步与否可将网络社区划分为同步网络社区与异步网络社区;按照网络社区参与者进入网络社区的最终需求目标,我们可以将网络社区划分为商品交易网络社区、情感交流网络社区、网络娱乐网络社区和关系维护网络社区;按照网络社区盈利方向可以将网络社区氛围以网络社区参与者为方向的网络社区和以商业活动为方向的网络社区两种;按照网络社区的发起者为标准,可以将网络社区划分为自发构建的网络社区和人为自主构建的网络社区两种;按照网络社区是否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可以将网络社区划分为经济型网络社区和公益型网络社区两类。网络社区作为当下众多商业参与者的重要沟通纽带与桥梁,对于企业开展宣传活动、扩大企业知名度与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社区的价值可以笼统的分为经济价值与公益价值,经济价值主要以电商社区为代表,公益价值以各种公益网络社区为典型代表。电商社区的出现与完善使得商业活动开展更加便捷化与高效化,曾经困扰商业运营者的商业流量偏少、客户忠诚度偏低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于电商社区参与者而言,电商社区内部的信息交流与有效信息获取变得十分简单,从而使消费者的地位由传统的信息匮乏变为信息充分,厂商坐地起价的局面彻底消失。电商社区中丰富的信息资源超越以往任何一个专家的信息拥有量,电商社区信息资源往往具有较高的质量,主要原因在于电商社区众多参与者能够在信息的充分交流中对信息真伪进行甄别与筛选。电商社区的众多参与者都成为了信息需求者的信息供应源,单个参与者的购买行为成为了所有参与者共同参与的过程。电商社区在深刻影响社区参与者的同时,对于线上与线下企业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电商社区的出现及其本身具备的信息交流功能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宣传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电商社区作为新型的网络宣传媒介载体,具有宣传成本低、信息传播速度快、可通达性强等众多优点,一出现便受到企业的重点关注。

二、口碑传播发展概述

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商业活动中各种营销方式的变革,传统媒体纷纷进入网络虚拟空间形成各色各样的网络媒体。商业企业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网络宣传便形成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形式多样,口碑营销便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形式之一。口碑传播大多以类似病毒传播的形式进行信息的扩散及传递,因此口碑营销又被形象的称为“病毒营销”。众多学者在口碑传播理论形成的早期进行了详细细致的研究,目前较为流行并被大众认可的口碑传播理论是两级传播理论。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信息源发出的信息并非直接到达接收者,信息在信息源发出后要经过中间处理者到达接收者。信息传播的过程包含三个重要的参与对象,分两级来进行传播。口碑传播的两级理论中,中间处理者对于信息的传递起到重要的作用。通常而言,口碑传播中的中间信息处理者往往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多于常人。同时,具备类丰富知识的中间处理者往往自身对于信息的传递具有主动性,口碑传播中信息的扩散范围受到中间信息处理者人际范围的影响。口碑传播过程并非简单的静态数据传输过程,口碑传播生态圈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生态圈,众多的因素可以影响口碑传播的整体效果。首先,处于承前启后地位的中间信息处理者在口碑传播中容易受到自身交际范围与传播能力的影响,中间信息处理者对于交流语境及沟通技巧的把握能力不同也可能影响口碑传播的效果。中间信息处理者在某行业内的专业素养与领导能力,能够影响口碑传播中信息源与接收者的信任程度。其次,口碑传播信息源的个人素养与个人能力能够影响口碑传播环节中信息散对于口碑散布者的意图,对于口碑传播整体有深刻影响。此外,口碑传播过程中的信息的传播渠道也同样能够影响口碑传播的效果。区别于传统人际关系为根基的口碑传播,电商社区口碑传播有效突破物理空间与时空限制,交流的对象由一对一变为一对多,交流的载体也从面对面的口头肢体交流变为网络化虚拟交流。

三、电商社区口碑传播的特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