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研究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消费经济研究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消费经济研究

国际收支余额变化与宏观经济研究

摘要:本文考察了经济产出,投资,消费和就业从10%盈余到基本均衡的变化。本文发现,经常账户盈余可导致较低的投资水平,进而影响实际经济增长。如果中国将其国际储备转换为实际的国外储备,消费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都将上升。将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每年调整7%至10%对就业的影响有限。

关键词:国际收支余额;收支余额;宏观经济;经济研究

一、前言

在2010年后的经济危机期间,在重新平衡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问题。国家经常账户的重新平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也需要将美国的长期国际贸易差进行纠正。中国经常账户的快速增长难以维持。

二、收支余额变化分析

假设我们有开放的经济,我们有进口和出口。商人的选择是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功能。如果条件是非常开放的,那么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国家之间的货物和商品流动。汇率和货币发行以及经济实体的偏好对这些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假设汇率决定着利差由。在这种经济模式中,可以消费和投资产出,相同数量的产品的进入和退出意味着资本的进入和退出。结果,资本转移动态的变化形势非常大。当一个国家实现贸易顺差时,国会的支出和就会增加投资产出。相反,当一个国家没有国际贸易逆差的时候,它与贸易平衡相同,中国将减少消费和投资。在一定的经济增长率下,如果经济人对经济增长有更高的偏好。在经济增长率固定的情况下,如果经济对经济增长有较低的偏好,国家就会去提升汇率;如果一个经济体对增长偏好较高,那么它往往会贬值。我们认为,这个经济体的劳动力供应不灵活。但是,从长远来看,劳动力供给是灵活的,经济人的福利功能包括消费和休闲。在相同的在时间里内,有限的劳动力供给限制了经纪人。在固定的经济增长情况下,就业和账户余额中的产出份额没有太大联系。在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下,最优产出水平是由经济人来确定的。我们根据上面得到的结论,校准分析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消费率、投资率。因此,固定的投资,消费和劳动力供给的规模与账户余额与产出比例之间的关系并不影响就业。换一种方法说,不管什么样的出口产量,经济增长率和相应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原则都是可根据经济人的喜好和生产技术的性质来确定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07年达到8.8%的高峰后,这一比例逐年下降。目前,中国的名义经济增长仍处于较高水平。如果中国的消费率保持在45%左右,那么根据调整结果,当经常账户盈余为5%时,增长率仍可维持在GDP的10%。如果CA/GDP约为10%,则消费率需要降至30%左右,以使经济稳定在8.2%。由于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百分比自1996年以来发生了显着变化,我们于1996年开始进行分析。通过将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得到2000~2004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在1996中,实际消耗率较低。在2001年至2001年,1998年和1999年的投资率较高。1997年,实际消费率较高,投资率较低。以上结果可能与当时政府经济快速增长,高投入,低消费,东南亚金融危机,国有企业救济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关。从2005年到2009年,实际消费率较高,投资率较低。在2008和2009年,实际消费率较低,投资率较高。2005-2007,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常账户盈余的急剧增加,模拟消费率迅速下降,投资率迅速上升。未来经济增长率约为9%,经常账户盈余约为4%,消费增长约10%,投资将分别下降10%至5%-8%和37%左右。

三、宏观经济研究

阅读全文

热带农业经济学科创建思索

本文作者:刘海清 刘恩平 胡盛红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海南省热带作物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热带农业经济学是研究热带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热带农产品的生产,及与其相联系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1]。探讨热带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领域与体系架构,对于提高热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热带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热带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已加入WTO,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全面启动,中国的热带农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如何使热带农业经济研究在新的形势下为我国热带农业和热带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是当前热带农业经济研究领域与学科体系架构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热带农业经济研究与学科体系的发展现状

热带农业经济研究是随着热带农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热带农业经济研究主要是开展热带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的调查,进行热带农业区划研究,例如:《华南各省区自然区划》、《华南各省(区)橡胶等热带作物宜林地选择及开发利用》两项成果均获得了1979年广东省科技大会奖;80年代,在继续做好热带地区农业区划工作的基础上,也开始了区域热带农业发展战略、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问题的研究,特别是1982年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开始创办热带农业经济学的专科班,开始探讨热带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和系统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农业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在专业委员会的推动下,热带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逐渐构建起来,例如:《海南岛农业区划报告集》在1985年获全国农业区划科技三等奖,《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的研究-中国橡胶树气候区划》和《中国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海南岛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均在1985年获全国农业区划成果一等奖,《我国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研究-我国天然橡胶与椰子生产发展研究》在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热带作物种植业区划》在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大力发展热带作物,热带地区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首要地位和支柱地位,特别是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之后,热带农业经济研究集中于热带农业产业与区域发展等问题上,在推进热带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热带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1世纪,国家大力支持热带农业发展,连续的八个“中央一号”文件,都落实在农业问题上,热带农业经济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从热带作物产业经济研究、热带地区农村区域发展研究、热带农业资源环境经济研究等拓展到热带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国际热带农业研究等领域。

2热带农业经济研究与学科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热带农业经济研究领域与学科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就目前热带农业和热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热带农业经济研究与学科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热带农业和热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2.1研究领域与学科内容滞后于热带农业产业发展的形势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大规模开发热带作物资源的决定,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热作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促进我国热作产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与大农业比较起来,由于热带农业所占地份额比较小,社会关注度不够,热带农业的保险、补贴政策,热带农产品的收储机制、农村的贫困问题,资源环境高效利用问题等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领域未拓宽,热带农业经济研究与学科体系的建设还跟不上热带农业产业发展的步伐,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热带农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是未来热带农业经济研究与学科体系建设中应重点考虑的内容。2.2缺乏自身的特色热带农业不同于传统的大农业,热带作物多属多年生作物,其生长习性不同于粮棉油等传统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以致热带农业经济研究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济研究。目前,热带农业经济的研究还是按照传统农业经济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的,缺乏创新;热带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描述不够清晰,容易与农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一些理论混淆,体现不出自身的特色;同时,也缺乏系统的专业教材,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一门学科没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那么这门学科发展就相对缓慢。2.3其它的一些问题①热带农业经济学尚未构建完整的、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②热带农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建设定位还相对模糊;③由于热带农业经济问题本身所具有的地域性、系统性、社会性等特点,更加大了热带农业经济研究与学科体系建设的难度等[2]。

3热带农业经济研究与学科体系架构的意义

阅读全文

国际贸易冲击经济周期波动研究

摘要: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地通过自身的努力融入到国际大环境中,利用国际经济的优势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这新形势下发展国际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周期性的波动。当前形势下,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影响的主要实现渠道是国际贸易,尤其是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影响极为明显。因此,本文旨在对新形势下国际贸易冲击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研究,概述我国对外贸易波动的特征以及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在这个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影响将会进一步增加。

关键词:

新形势;国际贸易冲击;中国经济;周期波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不断地加快融入国际贸易经济的大环境中的脚步,相互之间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强,导致国际贸易经济及其金融环境的稍微变动都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波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形式是多样化的,主要有贸易、汇率、利率、国际金融市场等多重渠道,且对我国经济波动产生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受我国人民币政策的影响,国际经济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冲击渠道来实现的。

一、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让我国在国际上的社会地位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到了二十一世纪,对外贸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跃居全球第二而且仍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在这个发展基础上,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方向转变为发展成为贸易强国,而贸易强国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频率较低,以保证对外贸易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稳定性和波动性是对外贸易一组相对的两种概念,只要是处于发展状态中的系统正常运行都会表现出波动性,国际贸易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周期波动现象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是经济变量芳年存在较为显著的周期波动,其主周期长度大约为7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交易总额的节节攀升,仔细研究其增长率会发现中间存在着明显的波动性,导致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波动性是客观存在,在市场体制下无法避免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做的只有分清形势,深入研究贸易波动性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减小过度的波动对国民经济总体带来的不利冲击和负面影响,保持稳定和波动之间的相对平衡,进而保持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

阅读全文

电子商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摘要:电子商务等新兴数字经济形态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3-2020年的全国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量化了居民收入和消费升级在电子商务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中的中介效应,探究了电子商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我国电子商务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电子商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间接路径中,居民收入和消费升级发挥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更有利于电子商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市场化水平、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城镇化率也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据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三点可行性建议: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和助农电商等电子商务规模,持续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加快推动市场化进程、城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从不同角度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居民收入;消费升级;中介效应

引言

2022年,我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17年到202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11.2%。202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同比增长了13.7%,达到了42.3万亿元的交易规模。2021年,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在购物消费等场景的应用,积极发展丝路电商、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等电子商务模式。着力推动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为主的数字经济,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是居民收入提升和消费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助力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动能。因此,本研究选取2013-2020年我国全国数据,运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电子商务对经济高质发展的直接影响路径和间接影响路径,分析居民收入和消费升级的中介效应,并提出电子商务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以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文献回顾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的研究也逐渐丰富,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电子商务对收入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等方面。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方面,赵庆华(2022)以喀什地区为例,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劣势,并从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品牌培育和监督机制四个方面针对性提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议。省份间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领域和薄弱环节各有不同,要针对性地补短板以快速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在电子商务对居民收入影响方面,于浩等(2021)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在电子商务对消费结构影响方面,郭守亭(2021)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在推动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和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正向促进作用,对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消费类型的促进效果具有差异性。于相贤(2022)研究发现,我国电子商务能够显著促进不同类型消费的增长,且具有异质性:强有力地促进了发展性消费的增长,而对保障性消费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进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关于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集中以GDP为指标衡量,难以全面度量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电子商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方面,付静(2020)认为电子商务能够有效优化现有商业活动模式,对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积极作用。在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方面,李梦男等(2020)通过省级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电子商务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区域差异性特点,电子商务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系有待进一步提升。张艳(2021)认为跨境电商能够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从激发消费潜力、优化资源配置、产业转型升级和国际交流合作四个方面,定性分析了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我国跨境电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及优化路径。

阅读全文

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研究

【摘要】

随着研究对象与内容重点逐步转移,传统农业经济学科开始没落。该学科经历了多年研究发展历程,并处于不断转型变化中。部分农业经济院系从农业经济学科逐步退出,转变为应用型经济学科;主流农业经济学科,将研究内容不断扩展。具体表现为,从生产到消费整个食物供应链生态系逐步升级,转型为食物经济管理;部分学科则是演化为“生物经济学”。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迅速的推进和市场化继续深化,农业产业也在飞速发展,中国农业经济学科面临转型升级问题。由此,中国农业经济学科,应顺应时代变化,转变研究重点,向市场研究为重心,建立以农产品食物市场为中心的一体新型农业经济学科。

【关键词】

学科转型;农业经济;生物经济管理

一、引言

农业经济学涉及农业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参与到农业生产及其关联的分配、消费与交换等经济活动的学科。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安全成为国内民众关注的焦点,农业经济学科在短期内仍备受重视,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较大挑战。然而,西方经验表明,伴随农业部门分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化进一步深入,以及其它学科快速扩张,该学科应及早跟随市场经济发展步伐,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在未来,中国农业经济学科,会遇到许多问题,可能遭遇西方发达国家情境。由此,农业经济学研究人员,应开始思考如何推动该学科转型。

二、农业经济学科演进阶段

阅读全文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

摘要: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区别。本文将从基础假设、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核心要旨四个层面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同时从研究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分析两者的联系性,以此阐述其辩证统一、协调共进的发展发展,指出两者本质的相似性,从而为经济性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别联系

从凯恩斯之后,西方便将经济学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体系。微观经济学侧重于单一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研究,以此诠释价格对于社会资源分配的协调问题;宏观经济学则以社会经济为主体站位,探讨国家经济管理、竞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以此促进社会经济与民生经济的发展,并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由此可见,宏观经济学更加注重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从而为人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更明确的理论指引。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1.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被视为西方经济学的萌芽,这一时期为15世纪到17世纪。马克思对重商主义的评价为“最早对现代生产模式的理论性探讨”。但是,重商主义学说的研究范畴局限在流通领域内,主要针对一些经济政策进行研究,并未形成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因此这一阶段被视为经济性发展的萌芽阶段。

2.西方经济学的形成阶段——古典经济学

阅读全文

低碳经济下企业低碳营销策略

【摘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实施低碳营销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与低碳营销的相关性,探讨企业实施低碳营销的必要性、面对的困难以及营销策略研究。

【关键词】生态消费;低碳营销;策略

一、低碳营销与低碳经济的相关性

低碳营销也成绿色营销,是在关注生态环境背景下对企业营销提出的新的要求。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人们开始关注由于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了第四次报告,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适应性、脆弱性的角度分析得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等全球性问题。面对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发展生态经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全球气候及环境的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由于经济发展人们对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面对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各国都在寻求一种“低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低碳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其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随后在“巴厘岛路线图”和《京都协议书》等相关国际会议中得到国际社会的进一步认可,各国分别提出了“低碳”发展战略,中国也积极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一条减少碳排放量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低碳经济是一种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整个社会最大产出的绿色经济[1]。面对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大,企业实施低碳营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既要经济发展,也要实现其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与低碳经济的目标一致。企业营销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将节能、减排、环保理念渗透到企业文化理念培育、发展战略制定以及企业管理、产品设计、促销推广等各个环节。低碳营销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更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企业实施低碳营销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低碳营销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面对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发展生态经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在发展经济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暖的政策及措施,为缓解气候变暖做出了贡献。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大会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中国表示将进一步采取强有力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2010年,中国世界环境日,主题为“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目的在于倡导公众推行防污减排,践行绿色生活和低碳消费。随着全球气候及环境的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环境恶化问题,企业实施低碳营销,既要经济发展,也要实现其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

阅读全文

房地产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整合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步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对于房地产营销方式来说,网络营销已经对传统营销模式造成强烈的冲击。网络营销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增强了网络宣传的效果,加上网络营销制作成本较大,制作速度较快,使得网络营销更加受到人们青睐。而传统营销模式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接受人数较多,因此如何将传统与网络营销进行整合是目前房地产企业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房地产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的比较,阐述了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冲击,提出了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整合的几点策略。希望对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房地产;传统营销;网络营销

随着我国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应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营销以其效果佳、成本少、受众多的特点对传统营销模式造成强烈的冲击,然而传统营销模式具有成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企业也无法将传统营销模式完全放弃。因此,为了能够使其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将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进行整合是必然要求,也是唯一途径。

一、房地产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比较

(一)房地产传统营销的优缺点

房地产的传统营销手段主要是有房地产的推广工作人员利用大众媒体等方法来对其房地产产品进行销售。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类型的推广是被动接受的。即使房地产销售者可以将房地产资讯清楚的将有关信息传递到消费者那里,但房地产销售者却无法获取消费者的反馈意见,这种营销手段严重地影响了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然而传统营销手段拥有者成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受众人数较多。

(二)房地产网络营销的优缺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