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消防检测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县级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思考
【摘要】根据苍梧县易燃易爆危险场所防雷工作现状和问题,就如何做好防雷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探讨,为气象部门做好防雷监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防雷;安全管理;实践;思考
引言
雷电是发生在因强对流天气而形成雷雨云层之间、雷云与大地之间强烈的瞬间放电现象。每个季节都可能出现,尤其以夏季出现的频率最高。雷电活动经常引发火灾、爆炸、建筑物损毁、人员伤亡、电气电子设备损坏等等,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据资料表明,雷电灾害已逐渐成为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被国际社会列为全球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加强防雷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减轻人民财产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各级政府对防雷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对防雷监管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对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监管,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监管措施,杜绝防雷安全隐患。气象部门为这一领域的管理者,工作任重道远。
1旧苍梧县的雷电活动状况
旧苍梧县位于广西东部,北回归线从县域中部穿过,雷电活动频繁,全年各月均有可能出现雷暴天气,其中夏季(6~8)最为频繁,其次为春季(3~5月)、秋季(9~11月)和冬季,据统计,苍梧县年平均雷暴日达92d。每年都有雷灾发生,曾发生过多起雷击致人死亡的严重事件。
2旧苍梧县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防雷现状
建筑机电抗震支吊架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摘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的数据显示,在全球发生的地震中,由于次生性灾害(又称为二次灾害)导致人员伤亡的比例占到了44%,而原生性灾害导致人员伤亡的比例为31%。由此可得,次生性灾害比原生性灾害更可怕。对于大多数城市建筑而言,次生灾害直接体现为由于建筑机电破坏而造成的火灾、水灾、浓烟、毒气泄漏以及爆炸等。对建筑结构抗震性的重要认识,是伴随着惨痛的地震灾害经历而逐步加深的。严格执行抗震规范并按相关施工规范验收,是保证建筑结构在抵御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建筑机电;抗震支架;施工技术
建筑结构的抗震,分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其中非结构构件抗震包含了持久性的建筑非结构构件(包括非承重墙体、附着于楼面和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部件、固定于楼面的大型储物架)和支承于建筑结构的附属机电设备。建筑机电抗震支吊架可承受来自不同方向的水平地震力,在地震中给予机电设备工程以保护,为震后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支持,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根据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1.0.3条:按本规范进行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运行;(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运行;(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不至于严重损坏,危及生命。我国防震减灾法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明确要求需对机电系统采取抗震措施,且强制条文必须严格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经抗震设防后的建筑消防等机电工程设施,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次生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采取必要的机电抗震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机电系统的震害损失:(1)减少机电系统破坏程度,降低经济损失;(2)有效控制水灾及火灾的发生;(3)减少人员伤亡概率;(4)保障主体结构安全不受火灾影响。
1机电系统自身抗震性能
唯有提高机电系统自身的抗震性能,才能有效防止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确保地震后机电系统迅速恢复运转。地震时,加装抗震措施的管道及设备相对于没有加装的管道可减少5~10倍的位移量,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抗震性能。根据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强制要求,在重点部位机电系统进行抗震设防以符合规范要求、使用要求及验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合理的抗震支吊架布局不仅可以防止地震时次生灾害的发生,同时,也要考虑建设成本的经济性。基于此,在满足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前提下,结合施工可操作性,建议如下:(1)地上及地下所有防排烟风管,悬吊在空中重量大于1.8kN(180kg)的风机;风管侧向抗震支架最大间距不超过9m,风管双向抗震支架最大间距不超过18m;(2)管径DN65以上(含DN65)的生活给水、消火栓管道、喷淋管道、气体灭火管道,管道侧向抗震支架最大间距不超过12m,管道双向抗震支架最大间距不超过24m;(3)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的排风管和空调风管,悬吊在空中重量大于1.8kN(180kg)的风机,风管侧向抗震支架最大间距不超过9m,风管双向抗震支架最大间距不超过18m;(4)宽度大于等于300mm的强电、弱电、消防报警系统的金属桥架;桥架侧向抗震支架最大间距不超过12m,桥架双向抗震支架最大间距不超过24m。
2支架体系结构
抗震支吊架体系的相关产品(支架吊柱或吊杆、抗震斜撑、支吊架横梁、支吊架抗震连接件、机电设备固定管线)标准应满足:(1)抗震支吊架槽钢内缘须有齿牙,槽钢厚度2mm且齿牙深度不小于0.9mm,连接件厚度不小于5mm,公差0.2mm,并且所有配件的安装依靠机械咬合实现,严禁任何以配件的摩擦作用来承担受力的安装方式,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连接。并且需要提供槽钢和锁扣的抗滑移极限荷载检测报告(≥8kN),及槽钢的三面抗压检测报告。(2)抗震支吊架系统须提供国家级整体抗震支吊架的防火测试报告,耐火性能≥180min。(3)抗震支吊架、系统须提供国家级型式检验报告。(4)抗震支吊架应防腐,槽钢表面应为镀锌处理,锌层厚度不低于60μm,并提供相应的盐雾试验报告,盐雾测试不低于144h。槽钢材质为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规定的Q235B钢。须提供槽钢的外观及尺寸公差、涂层厚度的检测报告及化学分析报告。成品槽钢现场切割部分切口,应保证切口断面垂直,切割后应使用砂纸或板锉去除切口毛刺,然后,用对切口进行涂层修补处理,镀锌成品槽钢用喷锌罐补锌,修补后的涂层厚度应不小于原涂层厚度。(5)抗震支吊架可调式铰链材质采用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规定的Q235B钢,厚度不小于5mm,并具有权威机构认证的镀层测试报告和抗震连接件的力学性能检测报告。对抗震连接底座施加设计荷载的工况下,抗震连接底座各个部位不应破坏,施加1.5倍设计荷载的工况下,抗震连接底座不应有明显的塑形变形。对抗震可调式铰链施加设计荷载的工况下,抗震可调式铰链各个部位不应破坏,以上抗震支吊架连接件均需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以确保抗震连接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荷载安全。(6)抗震P型管卡、U型管吊卡、Ω型管卡,采用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规定的Q235钢,DN80、DN100及以下规格管吊卡必须通过抗震设计承载力的测试,以上规格的管吊卡必须通过抗震设计承载力的测试,均须提供产品测试后各部位均不破坏的检测报告。配套安装P型、U型、Ω型金属管卡内配惰性橡胶内衬垫,可达到绝缘,防震,降噪(降噪20dB)的效果。并提供权威部门认证的绝缘测试报告。(7)抗震支架整体结构使用连接螺栓必须达到8.8级并符合JGJ145-2004《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范》要求。
钢结构建筑防火保护关键问题和策略
摘要:通过对钢结构建筑防火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基于钢结构建筑使用年限,提出钢结构设计阶段应考虑保护材料的耐久性,合理分析防火保护材料生产商、钢结构工程施工方的违规操作,有针对性地细化工程建设阶段现场监管以及检测技术的完善,对建筑验收、工程使用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结合工程实例揭示了钢结构防火保护管控的要点,给出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各个环节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钢结构;防火保护;工程验收;防火涂料;防火板
钢结构建筑在我国既有建筑中占据一定比例,尤其是大框架交通建筑、工业建筑、高层建筑、体育馆、展览馆等。火灾高温下,无防火保护的钢结构15min左右就会坍塌,造成重大危害[1]。为达到钢结构设计耐火极限,GB51249-2017《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中规定了钢结构可采用的防火保护措施,包括喷涂防火涂料、包覆防火板、包覆柔性毡状材料、外包混凝土等几种方式[2]。钢结构防火保护需要长期保持良好的理化性能,才能在火灾中发挥保护作用。包覆防火板耐久性较好,目前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有所应用,缺点是造价高、减少建筑使用面积。日常钢结构防火保护的检测及追踪服务发现,很多工程设计为钢结构防火涂料保护,涂刷初期,涂料外观及理化性能良好,随着时间推移,出现裂纹、脱落等现象,严重影响钢结构耐火极限,有的工程半年内涂层即出现这类情况,甚至完全丧失防火保护的基本功能。图1、图2为工程投入使用后涂层脱落情况。
1防火保护存在的关键问题钢结构建筑
在我国正大规模推广,防火保护使用中大量问题一直客观存在,应予以解决。
1.1钢结构防火保护设计选择不当
钢结构的设计及施工必须依据设计院出具的图纸,部分钢结构建筑在设计阶段通过特殊消防设计,8m以上的钢构件不进行防火保护,目前采用该类方法通过风险评价的钢结构建筑还没有火灾倒塌的相关案例,并且目前无标准对这类设计进行明确规定。钢结构防火保护方式的选择也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建筑如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国家体育馆、奥林匹克公园多功能演播塔、北京市丰台火车站等钢结构建筑的钢梁,由于美观、工期等要求,设计说明中100%指定相关构件采用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这类涂料厚度一般在5mm以下,遇火膨胀后形成厚度是原来5倍以上的致密炭质层,对钢结构形成保护,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多,长期使用时存在防火保护失效的可能性。按照GB14907-2018《钢结构防火涂料》,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可以分为两类,水基性和溶剂性钢结构防火涂料[3]。其中水基性防火涂料由于天气原因经常遇到施工两天内即剥落的情况;溶剂性钢结构涂料应用过程中,较难达到JG/T415-2013《建筑防火涂料有害物质限量及检测方法》中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4]。在设计时指定这类涂料进行保护,不仅难以达到上述行标的要求,而且对钢结构建筑长期使用的防火安全性产生巨大风险。
加油站如何做好油品质量管理初探
摘要:加油站作为汽柴油的销售终端,直接面对消费者群体,销售的油品质量既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有关,也关乎着加油站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确保油品质量合格,加油站应在进货、库存、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做好质量管理。
关键词:加油站;油品;质量管理
0引言
随着国内消费经济持续增长、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和成品油零售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成品油需求稳步增长。加油站是油品销售的最后一道关口,油品的质量管理尤为关键,只有做好油品质量管理,确保销售的油品质量达到要求,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还能促进加油站健康发展。
1国内加油站竞争格局
几年来,国内加油站数量有着小幅度的增长。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开放,让越来越多的民营和外资企业涌入成品油流通领域,使得国内加油站经营主体更趋于多元化。在我国,加油站分布广阔,多数位于城镇周边位置、车流量大的公路旁,还有少部分坐落于乡村。截至2020年底,国内加油站数量大约有11.2万个,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企业经营的加油站占比约为50%,民营加油站占比约为48%,外资企业经营的加油站占比约为2%。纵观油品货源、油品质量和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实力,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加油站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成熟的管理体系与制度,在成品油零售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销售综合竞争优势强。
2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年度工作总结
2019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住建局坚持以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为抓手,狠抓主体责任落实,持续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扎实开展安全专项治理活动,着力改善民生和城乡人居环境,统筹推进我县城市功能品质与提升工作等各项重点工程,努力推动住建事业健康平稳发展。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党建+”工作持续深入
①9月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县住建局始终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结合住建局实际工作有序开展好主题教育工作。学习教育阶段,局党政班子成员深入挂点联系支部带头讲党课;调查研究阶段,党政班子成员对照各自调研主题深入基层调研,相互交流调研成果;检视问题阶段,局党政班子成员对照“十八个是否”逐条查摆,剖析思想根源,为下一步整改落实奠定扎实基础。同时,继续深化规范局属4个支部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内生活制度,在认真开展好“”常规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并延续推行我局党员干部带头授课的每周“干部讲堂”学习制度。截止目前,今年已举办15期“干部讲堂”,使局干部学风和工作作风迈上更高台阶。
②结合巩卫工作,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桃源华府等第八片区卫生责任小区进行环境整治。1-10月份15次进社区环境大整治,清理各类垃圾100余车、铲除各类小广告20余处,拆除各类菜园和围挡搭建6处,积极为居民营造一个干净、卫生、整洁的居住环境,为“巩卫”贡献了一份应有的力量。
③掀起“学习强国”学习热潮,住建局在全系统内广泛宣传推广“学习强国”APP,已注册145人,长期活跃学员110余人。党员干部纷纷带头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每天在学习报表里查看自己的学习积分和排名情况,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
④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派驻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实行局机关干部职工一对一结对帮扶,指导协助村委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确保挂点帮扶村永阳镇渡头村、赵家村和梅塘镇东门村、永和周家村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技术工作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从实际工作出发,结合实际案例,论述技术工作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建筑施工中重视技术工作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减少建筑施工中的技术风险。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管理;技术工作;技术风险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得到了长足发展。由于建筑施工门槛较低,施工队伍素质良莠不齐,从而形成了一些有关技术负责人可设不设、施工技术简单等错误思想认知。建筑施工技术是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仅依靠个人经验和不全面的知识来解读和指导实际工作对建筑施工技术的正常发展不利。按《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建质函[2018]28号文的术语定义:技术风险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技术因素引起的一种对工程质量安全结果偏离预期的情形。因此,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从4个维度分析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不重视技术工作对建筑施工管理造成的各种技术风险,以减少或避免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因技术工作失误造成的重大技术风险和安全隐患。
1场平布置不合理造成的技术风险
1.1塔式起重机布置不合理
某外国语学校建设施工项目,由于劳务公司想节约1台塔式起重机的租赁费用,将本应在5号楼多功能厅教学楼与室内篮球场分别设置的2台塔式起重机减少为1台,将其设置在室内篮球场靠运动场看台一侧。由于相关技术人员未考虑到项目建设完成后该塔式起重机的拆除路线,造成施工完成后,该塔式起重机被困在一面临坎、一面临梯、两面临建筑物的中间地带。同时,室内篮球场屋面仅是一般的上人屋面。通过现场查看并计算室内篮球场屋面的负荷面积和多种方案比较,决定用型钢建1座长达12m的临时简支桥跨过长约10m、深约8m的深沟到室内篮球场屋面,屋面采取临时加固措施满足30t汽车式起重机的运行要求,从而解决了该塔式起重机的拆除难题(见图1)。由此例可看出,场平布置要综合进行考虑,不能仅凭节约1项成本就造成后期不必要的多余成本支出,甚至带来极大的技术风险和安全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分析
摘要:梳理现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相关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对比昆明、成都、重庆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测要求,发现全国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测规定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质量检测项目,规范检测机构委托主体、调整质量检测服务费用列支方式、强化对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违法责任的追究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测;法规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63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审批;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内地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共有37个,总运营里程达6162.82公里。与此同时,不断发生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事故,也让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当前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事前风险预警的研究;二是关于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间质量检测体系的研究;三是关于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技术或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质量检测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保证各工序交付成果的质量符合要求,也可以为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必须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相关规定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检测的实施效果。但现有的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管理相关的研究中,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测规定的研究十分少见。本文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现状和与之相关的制度规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测行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
2现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
2.1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的相关规定
我国现行法律并未明确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测做出具体规定。在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规定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不同的法律规范对工程质量检测委托主体的规定存在细微差异。《质量管理条例》和《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均规定检测主体为施工单位或质量检测单位;《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则规定检测主体是建设单位委托的检测机构;《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只规定了检测主体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而未将施工单位作为检测主体。在上述法律规范中,作为行政法规的《质量管理条例》具有最高的法律位阶。根据《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或第三方检测单位均可作为质量检测的主体,对于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其他材料,需要送到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对于其他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检验,则可以由施工单位自行开展。但对于应由哪一方来委托检测单位,只有《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由建设单位作为委托方,其他部门规章并未明确规定。尽管如此,但由于《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的其他条款中并无与此条款相配套的罚则,而其他同级别的部门规章也没有类似的要求,因此这一条款不属于强制性规定。也就是说,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委托主体,全国性的部门规章并无强制要求。
隔震工程技术管理分析
[摘要]针对隔震建筑实际工程现状,文章呼吁需切实加强隔震建筑的技术管理,从隔震建筑的特点和需求出发,阐述了隔震管理的重点内容,并建议采取加强培训和建立管理机制等措施,切实维护隔震建筑良好的功能状态。
[关键词]隔震;管理;伪隔震建筑
隔震技术具有独特的减震理念、特别的产品与构造、卓越的减震效果,可大大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采用良好隔震技术的建筑,地震发生时不仅不会破坏,更能成为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伞、安全岛。相比传统抗震技术,隔震技术这样特殊非凡减震能力,对建筑结构设计与构造,自然也有其特殊要求。由于这些要求与常规认知差异显著甚至相反,所以,有必要专门管理,特殊对待。
1隔震技术的特别之处
1.1独特的减震理念
常规建筑抗震,采用的是强度理念。依靠结构梁、柱、剪力墙的刚度和强度来抵抗地震作用,要求结构强度大、刚度大。建筑与地基紧密连接,当地震发生,即地面强烈晃动时,建筑根部与大地成为一体,不能发生相对运动,而上部建筑由于惯性(保持其原来状态的性能),会发生来回的摆动。建筑隔震,采用的是变形理念。建筑与地基基础之间设置了水平刚度极小的隔震层,通过延长结构自振周期降低地震作用。当地面强烈晃动时,隔震层的水平大变形能力能够化解地震作用,而使得上部建筑地震响应大大衰减。因此,隔震支座极低的水平刚度是隔震的关键,而隔震层能确保其自由水平变形不受任何障碍,同样至关重要,见图2。一般建筑采用抗震技术,采用越强越大的“抵抗”理念,接近大众的理解能力,自然对承重墙与框架梁柱具有普遍重视。而隔震建筑,水平方向刚度和强度越弱,减震效果越明显,是越柔越好的“妥协”理念,与大众的惯常的思维模式完全相反,不易被采纳。因此,隔震建筑特别需要进行技术管理。
1.2特别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