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校本课程开发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校本课程功能的开发综述
一、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能够实现学校课程文化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一)校本课程能够突显学校的地域特色
学校所处环境的地域文化与地域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背景,充分发挥当地课程资源的优势是成功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前提。当地的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都可以有选择地经过改造成为校本课程的内容。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课程设想也难以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且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当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水平。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因此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这种不均衡性,一方面表现在不同地区在其社会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另一方面表现在城乡社会发展不平衡且课程资源类型差别明显:城市学校拥有诸如图书馆、博物馆、工厂、社会团体等社会资源,而农村学校则拥有动植物、田野、山川等自然资源。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应因地制宜选择课程内容,既可以体现学校所在社区的地域特性,也能够扬长避短,展现出城乡不同学校的特色,更好地满足学生具有地域特点的发展需要,也使学生对校本课程有更强的适应性。
(二)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学校形成自身的课程文化特色
一所学校的课程理念是其课程实践的精神核心,反映了学校课程文化的价值取向,规范着课程的实践行为。以校本课程开发为重要内容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在科学、民主、开放的理念下,彰显学校的教育愿景和文化个性,探索并推进学校课程文化特色的形成。校本课程建设不只局限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置,还包含保障这一课程方案得到有效落实的相关的组织、制度的建立与落实,诸如课程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管理机构的运行、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学校建立相关的组织和制度,对校本课程建设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建构起学校课程实施的完整实践体系,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课程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自主选择课程、采用走班制等方式进行学习提供了可能,为学分制的学业管理制度的推行提供试验田,进而使学校的课程文化得以初步彰显。
(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力地推动特色学校的创建
校本课程的“灵魂”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由于不同的学校在办学理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校本课程的设计与规划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学校的传统、特色、优势与劣势,明确“要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把校本课程建立在学校的课程传统、学校在课程和教师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学校的愿景和使命、教师和学生课程需求的基础之上,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搭建起学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找到理想课程与学校现实之间的结合点。只有这样,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中,校长、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兴趣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才会如影随形地实质性地展开。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
摘要:当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本文以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主题来展开分析,详细阐述了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学制度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当前的小学教学工作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就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展,从而体现出教学目标以及办学特色。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农村小学在开展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
一、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实际的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此不太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常被其他学科所占据,教学质量较低。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和领导也不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没有将其安排到抽测科目中,这也就进一步导致教学质量久久不能提升。第二,教师自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升[1]。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应当将自身的学习重点放在各文化课上,所以一味地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考试中不能够被体现出来,所以课程的开展受到严重的阻碍。第三,对于农村小学教学工作来说,教师存在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教师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或是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时,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涵,导致课程的开发重形式轻过程,且形式过于单一,存在资源不足、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第四,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基础性条件的支持和辅助,大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开设校本课程的难度较大。
二、促进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可行性策略
民间艺术传承美术草木染校本课程开发
摘要:该文基于民间艺术传承的视角,探讨小学美术草木染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意义,以促进小学美术教育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民间艺术传承;美术校本课程;草木染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优秀民间艺术。它们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结晶,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展现了我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当前,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育重视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民间艺术与学校美术教育的融合。因此,美术教师应该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将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融入学校美术教育,以发展学校美育。教师应探索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连接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地域文化引进学校教育,做到“特色课程品牌化”,推动民间艺术传承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草木染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将草木染这一传统的民间工艺融入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草木染的色彩应用和工艺技法,可以丰富他们的美术体验和感受,使其尽可能多地获得民间艺术的滋养。
一、草木染的艺术特点
草木染是从天然植物花叶等中提取有关成分作为染布染料的一种传统技艺。草木染以古朴的姿态呈现了中华民族充满智慧和诗意的传统色彩。它具有独特的视觉语言和难以被复制的肌理美,能深化学生对美的理解。在被使用后,其色素能分解回归自然,体现了现代绿色环保的理念,这也是草木染工艺的闪光点之一。
二、草木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在中国知网以“草木染”为关键词,检索出文献共136篇;以“草木染教学”为关键词,检索出文献共3篇;以“草木染课程”为关键词,未检索出相关文献。草木染这一项早在《诗经》中就出现的传统民间艺术,如果在现代潮流中逐渐失去光芒,会让人感觉遗憾。因此,如今在美术教育中开展草木染校本课程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困难和出路
摘要: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学校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行探究和分析,并为学生开发生物校本课程,使学生能掌握扎实的生物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但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评价考核机制落后、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等。本文针对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并为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而有效对学生展开生物校本课程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初中学校应针对校内实际情况,将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为学生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有效对学生展开生物教学课程。因此,部分初中学校尝试将生物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并根据校内实际学习情况和自身的办学特色,将生物校本课程进行创新和改革,使生物校本课程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和意义。
一、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虽然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学校积极将生物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但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生物教师自身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并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在对学生展开生物教学活动过程中仍对学生采用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传统生物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互动频率较低,教师无法在课堂当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无法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此外,由于教师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无法在生物校本课堂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在生物校本课堂当中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和消极情绪,特别是在生物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或指导,导致生物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及关键问题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然而,国家基础课程是适用于普遍性教学的,难以满足地方教学的特色以及学生的需要,因此,作为国家基础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应运而生,在体现地方的人文特色、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这就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符合学习特色以及满足学生需求的地方校本课程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关键问题
由于适用于普遍性教学的国家基础课程难以凸显地方教学的人文特色,也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因此,各地方高中学校有必要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需要充分挖掘多种文化资源,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然而,校本课程开发也需要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本文针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论述,以做好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究。
1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当前,素质教学倡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学生个性多元化的发展,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应用普遍性的特点也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了不少教师研发的新方向。对于地方学校来说,校本课程主要为了凸显地方教学的人文特色,根据区域发展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校本课程既是国家基础课程的补充,又是地方学校文化资源发展的依托。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根据教学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扩展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校本课程依托地方教学特色,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1]。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来说,重要的是学校资源的依托,只有在有应用性资源的同时,才能进行资源开发。所谓课程资源实际上就是一切可以为教学应用的课程资源,例如社会和文化资源、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等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在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资源都可以有效应用。
2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2.1注重学习视野的拓展
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也在促使着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为了更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日常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立足学校优秀教育资源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化设计,在传统课本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本地优秀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发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优秀校本课程资源。文章以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为主要探究对象,首先概述了初中生物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原则,并围绕日常生物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对生物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生物学教学
引言: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各个学科都在与时俱进地进行着教学创新工作,其中以课本教学资源为载体围绕学生实际学习发展需要和当地教育特色而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创新的一大热点课题。在新课改教学工作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发极具自身教学特色的校本教学课程资源,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基于此,立足生物学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问题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一、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就当前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而言,与地理、物理、化学等课程知识内容大致相同,都是作为单一独立的学科而参与教学的,课程内容知识会根据教学大纲的不同设计被人为地打乱,知识点的学习也较为分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科知识的学习难度,并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基于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内容,相对于课本教材来说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实践教学应用过程中可以从学生实际学习特征出发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加强课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课本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融入多样的校本课程教学资源中去,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指引,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从这一层面分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构建系统而完整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应用中校本课程的内容设计也可以促进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这部分内容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教学资源,设计校本课程内容,围绕“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为主题进行探究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立足生物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从生物学科知识出发,解释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的交换情况;从化学角度分析,就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变浑浊的现象进行解释;从物理角度解释气体扩散和分子运动问题。在这种富有学校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中,融入多种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究,拓宽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活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强化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
【摘要】在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此基础上推出的校本课程便给予了教师与学生这两大教学主体充分的自主性与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的自由。生物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多个领域的实践性学科,它的研究门类众多,可延展性较强,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由于高中学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与理解能力,所以,除却必修内容之外,还设立了具有一定选择性与开放性的生物选修课程,以契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选修课程除却具有与必修课程一体的配套教材,基于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实际,由教师作为开发主体的校本课程也被包含在选修课程之内,以在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同时,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与实施课程能力。那么,该如何在学科新课标背景下,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呢?我分三点来阐述。
1.依托学生需求与教学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体现“生本”思想,它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与依托此推出的新课改的孕育下而生。这便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的教学问题,以依据此选择、确定校本课程的方向,在满足学生发展,解决教学问题的同时实现学生好奇心与探索动力的长久保持。例如: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节的讲解中,我发现在展示由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而发生的生物毛色等外形性状变化时,学生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其原因,表现、特点等均具有相对高涨的探究欲望。在课下我与其他生物教师交流时,也发现其他班的学生亦是如此,教师们商讨后便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详细调查学生关于此类内容的熟知度,兴趣度等,之后向学校提出以基因突变或基因治疗为课题的选修校本课程申请,并拟定了详细系统的课程目标、实施、评价等计划。除此之外,生物医学对学生未来专业发展或认识生物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它也可以成为校本课程的备选项。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兴趣点、积极提出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课程内容,并将其作为校本课程融入学生学习,对于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理念具有重大意义。
2.依托生物教材的改编扩充开发校本课程
以生物教材为基础,对其进行改编与扩充无疑可以成为一种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但前提是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引,朝着有利于学生三维目标达成的方向去改编、设计新的题目形式,以在提高学生生物素养,拓宽学科眼界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例如:在《酶的特性》一节的“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讲解中,我并未让学生根据我或者课本所提供的可能性条件,进行单纯的实验验证,而是将其改为探究性实验。依照此思路,还可以依托教材,精选、精改其中的实验,组成一本探究性实验校本教材,作为选修课之一进行开设。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生物综合实践素养,而且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真正实现新课标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还可以回归学科生活旨归,从生活出发,拓宽校本课程内容范畴,如设立《生活中的生物》等校本课程,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而且还可以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用生物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同时提高其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意义和策略
摘要:校本课程是当今中学体育教学非常流行的教学新视角,对于推动中学体育教育的深入变革具有重大意义。体育校本课程是“以生为本”理念在体育领域的重要诠释,以特色化为根本,以实践性为动力,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本文探讨了校本课程的内涵及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论述了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促进校本课程和中学体育的良性融合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特色
自体育教学大纲在我国中学体育中广泛推行以来,在取得一定实效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千篇一律的问题,对中学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较大阻碍。每一所学校在地域地理、学校发展、学生特点、管理风格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特色,整齐划一的教学形式并不利于中学体育在各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贯彻教育大纲的同时,中学体育也应在自身的特色发展上做好文章,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构建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1体育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从字面意义理解,就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即在贯彻中央和地方教育部门设置课程的条件下,通过科学和全面评估本校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在有效利用学校和当地社区教学资源的前提下而开发的具有特色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上,必须坚持2个重要落脚点:(1)以学校为本、凸显学校特色;(2)重视课程开发,凸显实践性。在内容开发上,必须在校本课程建设上涵盖新的教育理念,在贯彻中央和地方基本教育精神的前提下,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利用自身办学特点、优势和资源,在学校成员独立、自主和自愿的基础上联合校外团体或个人共同进行教学改革。也就是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可以学校自身优势为基础打造独特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体育教材进行“校本化”改造,通过两条腿走路打造丰富的体育校本课程体系。
2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2.1有利于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