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美术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线下美术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线下美术教育

在线美术教育软件设计探析

摘要:由于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在线教育行业的逐步兴起。在线艺术教育类的软件与应用也出现在大众的眼前,其学习形式多样化,不仅使艺术教育实现了简单的“人机互动”,还逐步向“人——机——人”的社群形式发展。针对在线美术教学软件的设计研究能为在线艺术教学软件设计提供优化策略,为用户在线艺术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在线教育软件;美术教育软件设计;在线艺术教学

虽然通过互联网进行授课学习这种教育形式由来已久,但由于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在线教育行业的逐步兴起。在线艺术教育类的软件与应用也出现在大众的眼前,其学习形式多样化,不仅使艺术教育实现了简单的“人机互动”,还逐步向“人——机——人”的社群形式发展。国家对人口素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城市人口的扩容,新一代网络用户线上支付意愿的提升,城市家庭对素质教育的投入占比加大,除了学历教育的投入,80、90后父母更加重视子女兴趣爱好、综合素质、能力见识的培养,在这些领域所花费的教育投入也逐步增多。对于素质兴趣教育机构、平台、产品的选择,更愿意采用快速便捷、多样化、自主控制力强、高性价比的方案。在线艺术教育市场已划分出更多细分领域,有主打教学内容开发的软件,有主打教学辅助工具的软件,有强调教学互动的软件,还有专注于培养学习社群的软件。这些不同类型的软件构成整个在线艺术教育生态体系。

1在线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比较之优势与缺陷

相比传统的课外美术教育,在线美术教育的方式有着更显著的优势,例如课程更开放,参与学习更便捷,教学资源更丰富,教育经济成本更低廉等;但相比传统的美术教育体系,在线美术教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线下教育的深度体验感、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较高、部分种类美术教育还缺乏网络教学的条件和基础。所以,针对在线美术教学软件的设计研究能为在线艺术教学软件设计提供优化策略,为用户在线艺术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2美术在线教育软件的设计研究策略

(1)功能设计。美术类在线教育软件的功能设计方面,如按年龄段分类,学前低龄儿童对美术教育的需求是以内容观赏和互动体验为主的;小学低段学生开始增加审美意识和审美评价的学习内容;小学中高段学生开始注重艺术实践和创作中的知识技能训练;初中以上的青少年社交需求扩大,更需要从艺术学习过程中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为软件设计开发制定的更多优势策略应从用户性别、地缘分布、家庭成员组成等因素入手研究。(2)端口设计。美术类在线教育软件的端口设计方面,目前,相对于PC互联网端的软件应用来说,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的在线艺术教育软件应用占有绝对优势。对于新一代用户,接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几率远大于传统pc电脑,而微信小程序的崛起也让在线艺术教育软件的设计开发更有针对性。目前常见的平台端口有PC电脑客户端、网页客户端、智能手机端应用、平板电脑端应用、微信小程序等。由于软件客户端设计与开发成本、运营成本、推广营销有直接关联,所以不同细分领域的美术在线教育软件对应着不同的开发设计策略。以艺术知识内容传播为导向的软件应用,考虑到传播范围的广泛和传播速度的快捷,可采用智能手机客户端、网页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搭载小程序的方式;以美术视频教学或直播教学为主的软件,考虑到用户的体验及技术实现的成本,应先搭建PC电脑客户端和平板电脑客户端作为主要产品线,再辅助搭建宣传推广为主要功能的网页及微信小程序;以艺术体验为主的软件应用,应强调交互性、趣味性和游戏性,最好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为载体制作单一平台的软件。(3)视觉设计。美术类在线教育软件的视觉设计方面,特别需要针对不同的艺术门类进行界面设计和视觉元素设计。美术在线教育软件不同于一般软件,视觉符号体系的建立同时也是该软件艺术品位的表达。由于客户群、软件功能和在线艺术教育的门类不同,视觉设计的策略还要进行细分。比如低龄化的在线美术教育软件应该注意视觉用色清爽、活泼的特点,而界面布局和UI设计因简化,标题文案也应该通俗易懂。(4)交互设计。美术类在线教育软件的交互设计方面,游戏性强和体验感强的软件会更注重软件本身的交互设计的复杂度,而社交属性强的软件更注重提供社群成员间的互动体验。在线美术教育活动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是散点式、线性式还是树状式,会直接决定软件交互设计的广度和深度。(5)教育内容设计。美术类在线教育软件的教育内容设计方面,主要涉及的软件类型是视频直播录播授课式软件和图文知识传播类软件。目前市场上的优质的教育内容属于比较稀缺的资源,课程内容是否有趣,是否属于真正的“干货”,是一个在线美术教育软件最核心的竞争力。传统美术教育的课程是否适合在线课堂,在线课程如何吸取传统的艺术教育精华,如何轻量化教育内容的生成过程,让更多传统美术教育的老师成为在线艺术教育内容的产生者,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总的来说,在线美术教育软件的设计是一项技术和艺术协作的工作,在设计中应对客户与产品定位、功能、平台端口、视觉传达、交互体验、教育内容体系都进行统一的方案设计,对产品的方方面面进行合理取舍。获得在线艺术设计教育软件的最优设计策略。

阅读全文

新媒体时代高校美术教育探讨

摘要:在当代社会互联网信息高速发展下,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技术在人民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与追捧,如何有效运用新媒体提高高校美育教育,是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该如何自处,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利用新媒体提高美术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美术教育;高楼

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中,美术教育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和现代科学事业的奠基人蔡元培先生,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说》一文中,他把美术教育说得更加明确:“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可见,从近代开始我国就很重视美术教育了。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习惯,直至今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已完全形成了一个新的世界存在形式。4G、5G、Wi-Fi网络迅速覆盖,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移动媒介,传统的美术教育该如何利用新媒体时代进行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新媒体首先出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是在数码科技与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下的新兴产物,具体表现在文化、经济和全球化等方面。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应用与相关产业的出现,新媒体的时代也随之到来。人们不再对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感兴趣,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手机客户端和APP。[1]早在2015年,就发表讲话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下互动、线上沟通,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时弘扬科学等方面展现正能量。与新媒体的亲密接触,正是国家对新媒体发展的高度认可与支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纸质报纸、杂志销量锐减,人们更多地使用移动端阅读新闻、查找资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收视听方式,以往的广播、电视不再成为接收信息、大众娱乐的主要来源,人们更多使用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听书、观看视频。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高效的信息传播、快速的阅读却使停留在我们脑海的知识记忆少之又少。

二、高校美术教育现状

在我国,各高校都开设了关于美术理论相关课程,目的是培养高校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力及道德观。但是国内高校在美术教育中均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美术教育目的不清晰明确。高校美术教育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审美能力、艺术情操和品德修养。高校教师多按部就班只讲授书本上现有的知识,没有进行扩展,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最终导致高校美术教育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也不能够提升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2]二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师更加重视技法、技能,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正如所说,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一样,高校美术教育也一样要重视理论教育学习,只有拥有了深厚的美术文化底蕴,才能真正提高美术素养。三是美术教育与其他理论课程教育存在根本性的差别。高校美术教育是为了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美术的起源、历史及美学意义,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奠定审美基础,让学生有良好的美术素养。现有的理论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只关心理论记忆和最终成绩分数,而不注重促使学生将理论转化为自身美术素养,这和美术教育的目的相背而驰。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把理论和绘画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而不单单只是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过多重视理论,而缺乏对理论的理解和吸收,导致高校学生的美术教育形同虚设,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高校美术教育应当时刻谨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美”是一种哲学,是人对这个客观存在世界的情感表达。美术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对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强调美术教育是完全以人为本的、服务于人的。在高校美术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高校学生美的独特见解、美的创造力。

阅读全文

互联网+下中职美术课堂互动模式改革

引言: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互联网+”与教学的融合成为众多教师完善教育内容、构建全新教学体系的重要方式。对中职美术教学来讲,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围绕“互联网+”积极引入全新教学手段,利于改善当前教学现状,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美术综合素养,以此来实现新时期下的教育改革目标。本文就互联网+视域下中职美术课堂互动模式改革进行探究,并对此提出相关看法,希望为美术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中职美术教育不仅培养了一批艺术工作者,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培养综合能力优秀、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美术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美术教学更为注重实践性。而在当前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职美术教师顺应时代发展,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互动课堂,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其实践能力,从而提升整体教育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美术人才。但是一些教师在围绕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时,因其自身教育能力有限,导致既定教育目标难以实现,且学生综合素养得不到发展,基于此中职美术教师需积极探索,找到互联网+与美术结合的路径,进而打造互动式教学环境,切实深化教学改革。

1探究互联网+视域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符合最新教育改革需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素质教育要求中职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审美素质、美术技能教育,以此来实现新时期下的教育改革目标。审美素质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可以提升他们的道德、文化等品质。中职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德育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有效结合,符合当前的教育形式,也可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美术人才的需求。对此,更多的中职美术教师开始在教学中围绕互联网+,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为主的教学环境,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创新教育,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

1.2满足学生综合发展诉求

美术教学面向全体中职学生,学生具备良好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则可以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目前很多技术型岗位要求人才具备良好创新意识、审美素养,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意识,因此发展学生美术素雅至关重要。在学生这些需求之下,传统的知识讲解法显然很难实现既定教育目标,因此更多美术教师将视角放置于创新教学方式这一视角上。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微课等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助力学生核心竞争力发展,从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互联网+视域下中职美术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代美术教育变革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在教育领域很多学科也开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美术教育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及艺术创造能力的学科,其教育模式需要时刻以教育客体需求为导向进行变革,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近年来,我国美术教育也积极投入信息技术应用的浪潮中,通过信息技术的信息集成及路径优化等作用,增强当代美术教育的创新力和发展力,为实现美术教育变革添砖加瓦。由徐丹旭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一书,立足数字媒体时代对美术教学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分析信息技术发展对当代美术教育所产生的作用,同时思考如何基于信息技术推动美术教育变革发展该书共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和第二章,简要介绍了美术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第三章至第五章,介绍了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内容,阐述了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并提出了美术信息化教学的具体模式和策略。第七章至第九章,分别提出了基于图像解构、基于网络虚拟博物馆及基于微视频的三种美术教学设计思路,并给出了详细案例。该书以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将各项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结合在一起,丰富了当代美术教育理念,有助于推动美术教学的创新进步。

1)信息技术发展对当代美术教育变革产生的积极作用。该书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教育教学管理事业带来诸多益处,对于实际教学环节也起着诸多积极作用。结合该书所提供的美术教学设计案例可知,依托信息技术发展,当代美术教育效果将会进一步获得提升,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于美术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作用。首先,从课程建设来看,相关院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更为高效的美术课程体系。如,院校在美术教育大纲的框架下,可通过各渠道收集学生、教师及社会环境对美术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通过信息整合得出最符合本校美术教育的环境、符合美术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课时安排,力求让各美术课程均能够突出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能够兼顾艺术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和非艺术生的基础学习需求。其次,相关院校通过信息技术开辟教学信息反馈渠道,还可以帮助后续教学管理等教学工作的革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完善的反馈渠道可发挥监测、预警及提供数据等作用。如,院校可以开辟网络在线评教渠道,定时定期安排广大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美术教师等对象进行评价和反馈,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在线评教系统积极提交美术教育革新建议或想法,然后院校通过整合上述信息并进行分析,进而为美术教育变革提供信息支持。

另一方面,在于美术实际教学环节方面的作用。首先,依托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检索可用的信息资源,将有效拓展美术教育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实现美术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还可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如在某单元或某课时的教案规划环节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检索技术搜集和整理符合本课时教学内容的信息资源,包括某个知识点的课外拓展知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美术家生平介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等。其次,通过各类信息媒体传播技术,美术教师还可将教学内容以“可视、可听”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美术知识及审美对象。如该书提到的网络虚拟博物馆探究教学和微视频教学,便是利用信息技术将审美对象搬进了课堂,极大地增强了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及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深入课堂教学,还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简言之,基于信息技术发展推动当代美术教育变革,既符合学科发展诉求,也符合时代发展背景。

2)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当代美术教育的变革内因。在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教育事业发展理念愈发先进的背景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互动的革新发展已然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这种趋势下,部分院校开展的美术教育活动明显与时代不相符合,暴露出一系列的落后性问题,这些问题便是当代美术教育开启变革的内因。

其一,美术教育理念不明,教学模式略显落后。以艺术院校的专业美术教育为例,在传统的专业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通常要求的是“高、精、尖”,即各项绘画专业技术优越。然而,这样的专业定位忽视了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艺术水平。一味地进行重复性的美术技能培训,可能会降低部分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艺术风格。长此以往,艺术院校将难以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环境的优秀美术家,不利于美术专业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提升。在如今强调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下,艺术院校在实施美术教育活动时,除了要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更需注重对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能够开拓艺术眼界、提升审美意识和能力。基于此,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并改革美术教学模式便具有了充足的可行性。

其二,教学资源无法满足日益更新的美术教育需求。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活动,因此其整体教学活动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理论教材为主,配合科学的讲解和实践行动,将抽象艺术的内在表达出来,以此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理解并且掌握美术核心内涵。一般情况下,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学生的美术基础水平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大大提升了美术教学的难度。部分教师虽然应用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以推动学生的整体平衡性发展,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也大大增加了教学资源的需求性。如,为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准备不同难度的美术教学资料,甚至还需要安排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然而,部分院校的美术教学可用优质资源并不多,因此,积极从网络上检索可用的教学资源非常必要。

阅读全文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

摘要:本文从赤峰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历史发展变化、目前建设状况研究中剖析优劣,从中分析出较为合理的建设方案,进而,给出赤峰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发展规划。以此来优化赤峰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希望本研究能给予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研究现实理论依据。

关键词:美术教育;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人才培养

赤峰学院美术学院从建系以来美术教育就是其主体专业,对符合赤峰地区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从没停止过,尤其在美术学院升本以来,对其课程建设及教学内容有了新的历史使命。赤峰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以蒙古族文化为主体多种文化结合的民族地区,赤峰学院是这一地区唯一一所高校,担负着为本地区培养适合地方性民族特色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因此,对赤峰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家常锐伦在他的《美术学科教育学》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美术课程的,“作为美术学科教育,我们对美术课程的界定是:为实现美术学科某种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组织、课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的总和。”而且紧接着还指出了美术课程的重要性:“美术课程是在学科教育目的解决之后首要研究的问题,但在规定学科教育目标时,不能不虑及课程。仅是工作程序上安排先后而已。”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对美术课程及包含其中的教学内容的研究在美术教育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赤峰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发展历程

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即美术教育专业,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培养目标。整个发展可划为三个阶段:1988年组建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至2004年为初创第一阶段,以招收专科生为主。2004年至2012年为第二阶段,美术系开始招收本科生,教学模式与培养方向有了质的变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也开始丰富全面起来;2012至今为第三阶段,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也随着学校培养目标的导向发生着变化。

(一)专科时期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内容状况

1988年美术系成立初始,赤峰学院当时名为“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定位为民族、师范、专科,因此,美术系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地方性中小学民族美术教育人才为主,这也奠定了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培养方向从历史沿革上就是美术教育的性质。根据当时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赤峰学院)美术系办学定位,其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是培养地方性中小学民族美术教育人才来制定的。建立初始的专科学生在校学习只有两年,因此,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从一份1998年毕业的一名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成绩单中可以看到,两年专业课共16门课程1174课时,全是专业必修课,没有选修课。课程相对简单,以专业基础为主,所有的课程建设与全国中小学美术课标要求区别不大,缺少地方性民族特色课程、也缺少相关的拓展课程。从2000级毕业的学生成绩单可以看到与之前有些变化,取消了素描、色彩、透视解剖美术基础课程,大一就进入油画专业的学习。这一课程设置对于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很不合理,完全脱离了培养目标。与之前98年的课程建设相比较,虽然当时缺少民族性,但符合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本要求,注重基础、注重全面。2000级一份学生成绩单所体现的课程建设中看到,缺少了素描、色彩基础课程,直接按照美院模式进行课程建设,脱离了学校办学定位。2000年美术系有了学制三年的专科学生,学制三年的课程基本与98级两年学制的学生课程大致相近,只增加了速写、雕塑、毕业创作课程,工艺设计改为了平面设计与室内设计,其他基本没变。此课程建设基本符合美术教育专业要求,但缺少美术教育一门重要课程———教法课程,这一课程的取消也能预示出美术教育专业即将要发生的改变。

阅读全文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3篇)

第一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能力教学指导

1引言

目前,随着家长们对孩子学前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各种学前教育的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在这些兴趣班中,美术教育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兴趣爱好,受到广大家长们的重视。在美术教育中,尤其是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中,一定要有方法,要根据孩子们自身的认知水平去开拓他们对美术这门学科的认识,去教会他们识别美,欣赏美。当然,这种识美、辩美的能力是要一步步培养的,是要根据不同阶段孩子的不同认知水平来进行指导教育的,科学的、循序渐进的美术教育,才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能力的发展阶段

2.1形成期教育

对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的,要根据孩子们不同时间表现出的对美术的兴趣程度来做科学的分析和课程安排,这样才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真正地转移到美术教育当中,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孩子刚刚接触美术教育时,会对美术形成一个自我的认知,这时候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形成期教育。对于形成期的美术教育,关键是要把握孩子的好奇心理,对他们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在满足孩子自己猎奇心理的同时把他们往美术这个绚烂多彩的大世界中指引,让孩子自己在美术的天地里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一旦孩子们自己找到兴趣点,再加上老师的引导教育,慢慢的培养形成固定的兴趣,那么对孩子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2.2发展期教育

阅读全文

儿童美术教育拓展分析

摘要:目前,儿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如何正确地开展儿童美术教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该文探讨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如何开展儿童美术教育、评价儿童绘画作品并进一步拓展儿童美术教育。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拓展

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儿童美术教育更是受到教育界和广大家长的重视。如何正确地进行儿童美术教育和实践,并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综合延伸,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儿童美术教育及方法探讨

笔者认为,儿童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也不是专门传授绘画技艺的教育,更不是仅仅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教育。儿童美术教育是提升儿童整体素质的教育,是对儿童的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进行的综合教育。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并不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只是手段和方法。儿童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儿童对文字、语言等还不能熟练掌握时,教师可以让儿童借助美术表现并抒发自己的意念和情感。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更在画外,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强美术教育,能够陶冶儿童的情感和情操,培养他们的人格,使其具有美的灵魂,成为更完善的人。儿童美术教育还可以使儿童获得内心的平静,保持稳定情绪。儿童大都活泼好动,其通过绘画可以发泄情感,缓解紧张情绪,使心情更加平静、愉悦。儿童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坚韧的性格,让儿童有追求的目标,使他们有上进心和自信心;还可以锻炼儿童的耐心、毅力,使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被成功和失败的情绪左右,培养儿童积极探索的精神。绘画可以体现儿童的认知能力,反映儿童的情感、审美趣味和人格素养。教师不仅要向儿童传授绘画技巧,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创作。儿童通过绘画把脑海中的意象、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描绘出来,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儿童的绘画能力是按照一定的轨迹发展的,每名儿童的绘画能力发展虽然有快有慢,但发展的次序不会颠倒。刚开始学习绘画时,他们只能画一些没有形象的线,渐渐开始有意识地表现事物,这时还看不出他们表现的具体形象;接着发展为用象征符号表达意念,进而能创造个性化的绘画语言表达感情,最后能真实地表现物象。儿童绘画活动可以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可以是一种创作活动。儿童画画一般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幅作品。他们用画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他们的事情和问题,通过绘画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儿童通过绘画宣泄心情,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把儿童绘画看成了解儿童的窗口,从他们的画中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把握他们的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儿童健康成长。儿童绘画是其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不论年龄多大的儿童,都应被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儿童画是儿童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思考生活后表现出来的感受。教师和家长应多给予理解和尊重,不应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衡量儿童的作品,更不要主观干预儿童的创作。绘画反映儿童智力的发展水平。早期绘画教育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教师和家长及时让儿童接受绘画教育、参加美术活动,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1.如何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第一,教师和家长要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绘画环境,使其在游戏中培养对绘画的兴趣。儿童常把绘画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和家长要让儿童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绪支配下绘画,不能给他们太大的压力。第二,要培养儿童对绘画的自信心,教师和家长要多鼓励、少指责,提高他们对绘画的兴趣。第三,教师和家长要扩大儿童的视野、开阔儿童的眼界、增长儿童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第四,教师和家长要多让儿童尝试绘画的新材料、新形式,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阅读全文

微时代高校美术教育分析

摘要:微信、微博等是普通大众尤其是中青年人群广泛使用的信息交流平台,信息通过便携式移动旋转得以即时交换和无限重复转发分享。微信、微博既有集体性的活力感受,又能满足个性化的私密安全感,它们带给大众新鲜感和诱惑力,令社会进入了迷人的“微时代”。本文试图观察和浅析“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生态,并指出如何辩证地看待“微时代”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影响。由于美术实践与生俱来的手作性、不确实性、自由可变性、可持续性、与空间现场感的紧密结合性等特点,高校美术的教学仍然需要传统教学空间里真实情境的深度体验,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专业热情与个性发展。

关键词:微时代;大数据;高校美术教育

一、现当代高校美术教育发展得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继续蓬勃发展,促成了多元文化观在高校美术教育界获得了广泛地认同。网络传播高密度、无边界的特性为当代社会提供了极多的视觉消费样式,而年经学子们对这种种视觉消费形式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和消化能力,近年来“大数据”概念萌生并迅速在社会各行业普及,引发出可视化的数据驾驭领域,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指导行业的操作和前景展望。通过微传播渠道进入艺术视野的大量信息,也微妙地影响着高校美术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与操作模式。“微时代”的亲近大众审美空间的图文传播与分享、互动的集体行为习惯也使其中的美术专业学生群体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了大量良莠不齐的“学习资料”。高校美术教育随之开始了运用大数据技术改变数学途径和利用微时代信息充实教学资源的革新过程。

二、“微时代”与大数据

在大数据的难以被捕捉的更为广义的抽象概念下,存在者一个相对具象的“微”生存状态,期间流通着各种可辨识的视像和文字语言,它们是微小的、即时的、迅捷的,但已广泛进入大众生活的可掌握的具体方式和概念。海量信息通过便携式移动设备得以即时交换和无限重复转发分享,既有集体性的活力感受,又能满足个性化的私密安全感,它带给大众新鲜感和诱惑力,社会进入了迷人的“微时代”。“微时代”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变革孕育而生的产物,灵敏的按键或触摸屏,使信息和知识可以无处不在。微信、微博等普通大众尤其是中青年人群广泛使用的信息交流平台,无论是生活娱乐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摒弃极端和拥抱兼容的特征,“微时代”的思维模式具有碎片化、浅浅表化、极端化表达等特点,它产出了大量的个别化案例解读的信息资料,并轻易地将原本通常只在各行业内部关注的信息带入了公众的视野。“微时代”中人以视听阅读替代一定比重的口语表达和交流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方式悄然转变。

三、“微时代”的信息化生态对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