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审计报告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项目审计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项目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课堂教学应用

【内容摘要】

本文设想了新的审计报告互动教学法,该方法要求教师准备四组审计工作底稿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前一周仔细阅读所给审计工作底稿资料,并按组完成应做的汇总表、试算平衡表、审计报告初稿、会计报表注释初稿,并经小组内项目经理复核、小组内项目合伙人复核等整套流程。课堂上由学生PPT展示介绍各小组所做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初稿及会计报表注释初稿,再由教师作为总审一一点评,提出总审意见,最后由小组再修改后上交教师。

【关键词】

审计报告;互动教学;小组合作

一、引言

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往往要学到《审计学》这门课,而《审计学》这门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的教学中运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在哪种情况下出具:无保留意见我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也能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互动掌握审计报告的实际编制方法;更能通过学生的演讲展示,使每个同学都留下深刻印象。

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阅读全文

内部审计的档案规范发展

 

内部审计档案是内部审计部门辛勤劳动结果的最终见证,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真做好内审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总结内审经验,提高内审质量,交流内审成果,研讨内审理论,同时也能为今后利用内审工作档案材料,提供完整而充分的原始资料。   一、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立项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审计项目委托协议书(授权或委托审计通知书);单位自查报告;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上级机关对本项目审计的指示和意见。   2.证明性文件材料。主要有:被审计单位情况表;审计承诺函;审计证据(审计取证,旁证材料);审计工作底稿;依法做出审计结论的法规目录或摘录;上级机关对本项目问题处理的政策界限。   3.结论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内部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书面意见;有关审计项目的请示、报告、批复、批示等文件材料;审定审计报告的会议纪要;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被审单位执行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情况报告等。   4.其他备查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报告执行情况复查;新闻报道;项目工作总结或经验介绍;单位负责人有关档案资料等。   二、加强内审档案管理,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提高内审部门负责人的认识。提高认识是加强内审档案管理的前提。内审部门负责人应该本着对事业负责的精神,加强对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在人员配备上,挑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审计人员担任此重担。   2.制定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内审部门所在的单位应该制定《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使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依,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达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认真收集整理内审项目的审计资料。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通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审计结论和决定等,均是审计档案的原始资料。同时,部分外界材料也是审计档案保管的对象,如:外单位对被审单位的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等。因此,在进行一个审计项目时,内部审计人员认真收集整理有关内审项目的各种审计资料。   4.认真抓好立卷归档工作。内审档案立卷归档要按照“谁审计,谁立卷”的基本原则,即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立卷。在审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具体分工,确定审计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的范围内容,加以分析综合,形成立卷材料,按审计档案立卷规定的具体要求立卷归档,以确保审计档案质量。   内审档案一般按照所属单位(部门)立卷分类,然后再根据审计项目分类,如可以分成:财务收支审计类档案;经济责任审计类档案;建设工程审计类档案;专项调查审计类档案;授权及委托审计类档案等。   审计档案的立卷归档可以采用人工与微机相结合的办法。即:档案管理人员将应立卷的资料进行收集归类,然后分类进行编号输入档案管理软件。这样通过人工和微机相结合处理的审计档案,案卷既整齐规范,查找时一目了然,也为利用者提供了迅速、准确、快捷的查找方式。   5.做好内审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政策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要经常督促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做好立卷归档工作,不断提高内审档案管理水平。

阅读全文

内部审计档案督促管理思考

 

内部审计档案是内部审计部门辛勤劳动结果的最终见证,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内审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总结内审经验,提高内审质量,交流内审成果,研讨内审理论,同时也能为今后利用内审工作档案材料,提供完整而充分的原始资料。   一、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立项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审计项目委托协议书(授权或委托审计通知书);单位自查报告;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上级机关对本项目审计的指示和意见。   2.证明性文件材料。主要有:被审计单位情况表;审计承诺函;审计证据(审计取证,旁证材料);审计工作底稿;依法做出审计结论的法规目录或摘录;上级机关对本项目问题处理的政策界限。   3.结论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内部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书面意见;有关审计项目的请示、报告、批复、批示等文件材料;审定审计报告的会议纪要;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被审单位执行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情况报告等。   4.其他备查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报告执行情况复查;新闻报道;项目工作总结或经验介绍;单位负责人有关档案资料等。   二、加强内审档案管理,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提高内审部门负责人的认识。提高认识是加强内审档案管理的前提。内审部门负责人应该本着对事业负责的精神,加强对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在人员配备上,挑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审计人员担任此重担。   2.制定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内审部门所在的单位应该制定《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使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依,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达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认真收集整理内审项目的审计资料。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通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审计结论和决定等,均是审计档案的原始资料。同时,部分外界材料也是审计档案保管的对象,如:外单位对被审单位的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等。因此,在进行一个审计项目时,内部审计人员认真收集整理有关内审项目的各种审计资料。   4.认真抓好立卷归档工作。内审档案立卷归档要按照“谁审计,谁立卷”的基本原则,即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立卷。在审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具体分工,确定审计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的范围内容,加以分析综合,形成立卷材料,按审计档案立卷规定的具体要求立卷归档,以确保审计档案质量。内审档案一般按照所属单位(部门)立卷分类,然后再根据审计项目分类,如可以分成:财务收支审计类档案;经济责任审计类档案;建设工程审计类档案;专项调查审计类档案;授权及委托审计类档案等。   审计档案的立卷归档可以采用人工与微机相结合的办法。即:档案管理人员将应立卷的资料进行收集归类,然后分类进行编号输入档案管理软件。这样通过人工和微机相结合处理的审计档案,案卷既整齐规范,查找时一目了然,也为利用者提供了迅速、准确、快捷的查找方式。   5.做好内审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政策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要经常督促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做好立卷归档工作,不断提高内审档案管理水平。

阅读全文

国外绩效审计借鉴分析

[提要]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是澳大利亚国家审计机构的一部分,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每年大约实施7~19项绩效审计。本文首先对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的概况进行介绍,然后对其绩效审计业务的性质、实施过程、质量控制、内容主题、项目实施个案逐条分析,最后做总结,结合新时代审计监督的使命和任务,提出值得我国审计机关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绩效审计;绩效评价;财政资金;审计职能

一、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简介

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是澳大利亚政府审计机构的一部分,其他政府审计机构还包括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维多利亚审计长办公室、昆士兰审计署、西澳大利亚审计长办公室、南澳大利亚州总审计长部门、塔斯马尼亚审计署、北领地审计长办公室、法案立法议会审计长办公室。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与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系根据1983年《公共财政与审计法》所设,由审计长负责,审计长的职责是帮助议会监察政府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下设治理、财政审计、绩效审计和企业服务四个部门。截至2015年6月30日,员工数为249人,每年实施约436项财务报表审计及约16个部门的绩效审计。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根据1983年《公共财政与审计法》和2001年《公司法》开展财政审计和绩效审计,并且根据1994年《公共利益披露法》审查、指控情节严重和数额巨大的浪费公款行为。财政审计的目的是对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机构的财务报表发表独立意见,确定政府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度,提高最终用户的使用价值,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每年的财政审计报告大约在10~14卷左右。财政审计的审计报告由审计长向议会提交,并同时发送给该政府机构、政府机构负责人和司库。绩效审计是在财政审计的基础上评价纳税人的资金是否被有效率、有效果、有经济性并依法地使用。还有一种特殊报告,目的是为了确认特殊的立法或法规已经被政府机构所一贯遵循。审计署的报告对象是新南威尔士州议会、州政府及州人民。

二、绩效审计业务

(一)绩效审计的性质。新南威尔士州绩效审计的目的是确定行为是否有效果、资源利用最大化、有效率并且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审计的对象可能是一项政府计划、所有或部分的政府部门或机构甚至是一件事情。1983年《公共财政与审计法》赋予了审计长开展绩效审计的权利,但审计署无权质疑政府制定政策的目的及其优劣。

(二)绩效审计的实施过程。新南威尔士州的绩效审计分为三个阶段:计划、现场工作和撰写报告。一般需要花费9个月左右的时间来确定审计范围,在计划阶段,审计组会对(人的)行为进行了解,确定其工作的目标以及审计的范围,确定绩效的标准和审核的依据。现场工作完成后,审计组会与审计署质量控制人员讨论引发审计关注的所有重大事项。之后,撰写绩效审计报告草稿,然后由质量控制人员复核草稿中提出的事实是否准确及建议是否适当、切实可行。最后报告提交给首要行政首脑批阅,相关部门领导也会得到最终报告,最后向议会报告,向议会提交的报告中包括首要行政首脑对报告结论和建议的回应。

阅读全文

注册会计师审计刑事责任初探

提要:我国刑法第229条对注册会计师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因严重不负责任出具重大失实证明文件的行为规定了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也出现相关案例。本文以兴华所中澳集团债务融资审计为例,具体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刑事责任问题,并给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刑事责任;中澳集团

一、注册会计师承担刑事责任判定及分析

注册会计师刑事责任构成要件是其责任认定的关键,更是界定是此罪而非彼罪的关键。根据我国刑法界的主流观点,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四个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更加明确刑事责任认定的关键。

(一)犯罪主体。根据庆云县人民法院对此案的最终判决,可以看出其将李冬梅和李洋作为本案的犯罪主体。下面对法院认定依据做出具体分析:第一,李洋作为犯罪主体的认定。李洋是这次中澳集团债务融资审计项目的项目经理,整个项目的审计工作是由其统一计划和安排的。作为项目经理,应该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张复核,检查是否存在问题;检查审计程序是否完全执行;得到的审计证据是否足充分和恰当。但是,李洋在审计过程中,搜集到的审计证据存在着明显虚假的迹象,非但没有拒绝出具审计报告,反而对审计证据进行修改使其满足出具审计报告的需要。因此,李洋的职责和在审计过程的行为符合犯罪主体的认定。第二,李冬梅作为犯罪主体的认定。根据相关资料表明,李冬梅是该所审计十部的负责人,而且其也是该所合伙人,更是有审计报告的最终决定权。但是,在该审计业务开展过程中,中澳集团工作人员李某已告知李冬梅需要做假账,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作为负责人及合伙人她不仅没有拒绝,反而安排李洋通过修改财务报表的方式来出具适当的审计报告。因此,基于部门经理及合伙人应承担的职责和李冬梅的行为,其符合本罪犯罪主体的认定。

(二)犯罪客体。对于本案的犯罪客体,本文基本赞同复杂客体这一观点:国家对中介组织的管理秩序和国家、公众和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本案中涉及到管理秩序的方面不多,主要是侵害了国家等的合法权益。根据判决书可知,兴华所的审计报告是作为中澳集团发行中国银行短期融资债券的依据。凭借其出具的三份审计报告,中澳集团成功申请到中国银行发行2亿元短期融资债券和广发银行发行1亿元短期融资债券,并且根据广发银行员工岳某和朱某的证言可以得知,中澳集团在该行是第二次发行债券。第一次发行的债券到期后,由于中澳集团还不上,该银行总行发行新债用于偿还。第二次到期后,中澳集团没有自由资金偿还。因此,可以明确知晓,兴华所提供的审计报告直接侵害了为其发债的两家银行的合法权益。中国银行属于国有企业;广东发展银行虽然不属于国有,但实际上超过50%以上的股权集中在国有企业,实质也是政府掌握控制权。从这个角度,兴华所审计报告侵害了国家的合法权益。因此,本案中的犯罪客体主要是侵害了国家的合法权益。

(三)犯罪主观要件。本案中李冬梅和李洋是否是故意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呢?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两人是否知道财务状况不符合发债要求;(2)两人是否知道虚假审计报告的目的以及其造成的后果。第一,是否知道需要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3号———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第九条中规定,后任注册会计师应该向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导致被审计单位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根据中澳集团的李某所言,在兴华所承接业务之前,已经更换过好几家会计师事务所,因为出具假的审计报告有风险,就没有出具审计报告。而且中兴华所陈某和周某也证实中澳集团的实际状况离发行债券的条件有很大差距,这可以推定李洋和李冬梅知晓该情况。从上述可以判断出,李洋和李冬梅是明知中澳集团的状况不符合发行债券的要求的。第二,是否知晓虚假审计报告目的及后果。对于出具审计报告的目的,根据李某的证词,他跟李冬梅说过,制作的审计报告是为了中澳集团发行债券所用。而且根据她安排李洋修改财务数据以达到发债要求这一行为也可以判断,李冬梅是知晓该审计报告的目的的。综上所述,李洋和李东梅在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行为上符合故意犯罪的内涵。

阅读全文

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经验与借鉴

摘要:

落实中央重大政策措施和对宏观调控部署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英国审计机关每年围绕议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以及执政党的执政政策等重点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审计项目的确定、审计内容的把握、审计质量的控制、审计成果的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

英国;公共政策;绩效;审计

英国是现代审计制度的发源地,绩效审计走在世界前列。考察和研究英国公共政策绩效管理的运作机制以及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的审计监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英国公共政策绩效管理的运作机制

西方学者认为,国家是人们为实现公共利益,确保个人生活和发展而做出权力让渡的结果。公共政策是现代国家进行公共管理的基本手段。对公共政策的定义,弗兰克•费希尔认为,“将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项行动的政治上的决议,目的在于解决或缓解那些政治日程上的问题,如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艾拉•夏坎斯基认为“政府的重要活动即为公共政策”,戴维•伊斯顿则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尽管各国学者从不同学科对公共政策做出不同解读,但公共政策都具有政治性、公共性、权威性、普遍性、目的性和预见性等特征。公共政策必须以解决公共问题为目的,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属点,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发挥管制、引导、调控或分配功能。公共政策运作过程主要包括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的实施、政策的监督与评价五个部分。英国公共政策运作基于法治原则贯穿于每一个环节,通过法定职责的有机运作以及不同利益诉求的权利制衡,共同构成公共政策运作的绩效管理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公共政策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政策制定与政策绩效审计作为英国公共政策运作的重要环节,前者保证了公共政策出台的严谨性和广泛的民意基础,后者对政策运行情况的信息反馈促进政策落实和责任追究。就政策动议而言,国家面对的有关经济、社会等诸多问题中只有一部分能够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一是某个特定领域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要求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迫使政府重新安排某一范围内的秩序和利益关系;二是政府从公共利益出发主动酝酿一项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解决或缓解政治日程上的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政策问题确定后,英国政府通过专家咨询制定政策建议,对重大敏感问题,还会进行公开的社会辩论,最后形成正式政策文本,需要形成法律的则以议案形式提交议会。下院接受议案后需要经过“一读”、“二读”、“三读”程序以及朝野各党的辩论和修改。当然,议案也有被否决的可能。议案通过下院的立法程序则被提交上院,上院提出修改意见交由下院修改后,议案提交英国国王,经国王批准正式成为法律。政府颁布的政策文本或形成法律后,即进入政府相关部门政策执行阶段。公共政策绩效审计是对政策运行情况及其效果的审计和评价,是重新配置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通过公共政策绩效情况审计,评价政策效果,发现政策执行中的有关问题,揭示政策执行结果与政策目标的偏离程度,有关情况反馈议会,议会通过质询和问责机制,促进政府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能力,保障公共政策价值目标的实现。

阅读全文

会计师事务所的整合审计

一、内部控制概念的引入

2008年6月28日,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并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自2009年7月1日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执行,同时鼓励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参照其内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在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后,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及保监会于2010年4月26日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可见,我国已形成“应用+评价+审计”三者紧密结合的内部控制制度模式,这是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立足本国国情的成果。该内部控制制度模式对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是管理层的责任;为了增强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的可信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虽然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鉴证业务,各自具有特殊性,但是从审计流程来看,二者存在许多共性。美国在继SOX法案提出后,率先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在实践探索中提出了整合审计这一创造性概念,通过资源共享、审计流程再造,执行整合审计流程时满足两种审计目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提出注册会计师可以分别执行两种审计,也可以整合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审计业务的方式与方法上有一定自主选择的空间。但是,虽然目前很多会计师事务所都提倡整合审计,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如何开展整合审计,甚至尚未意识到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基于上述背景,笔者希望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例,浅析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的有效性。

二、整合审计的意义

从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财务报表审计的一个过程和关键审计程序,到今天会计师事务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发表独立的审计意见,足见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报表以及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性。有效的内部控制在减少舞弊、加强企业管理水平甚至提升业绩方面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这也是内部控制审计产生的原因。内部控制审计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审计是与财务报表审计平行的均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对于企业而言,年末要接受双重审计,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整合审计是符合其利益的最佳选择。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内控审计通过恰当的资源整合及了解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从而实现风险评估的目的,突出风险控制点,提高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总之,二者终极目标均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可信性,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可以利用彼此的工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财务报表时需获得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来修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并利用该结果来支持分析性程序中所使用的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慎重考虑识别出的控制缺陷。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估财务报表审计时实质性程序发现问题的影响,最重要的是,需要考虑发现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对应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有效性。因此,在整合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审计证据可以相互印证和利用,对两种审计进行整合,可以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源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质量。

三、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的有效性

1、对于之前会计师事务所单纯实施财务报表审计而言,整合审计则是加入了内控审计的内容,而整合审计所起到的“1+1>2”的效果也因此产生。内控审计通过恰当的资源整合及了解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从而实现风险评估的目的,突出风险控制点,提高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笔者认为,整合审计确实可以起到节约审计成本的作用,但是,在内控审计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企业层面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及具体业务层面流程的了解,从而识别出内部控制缺陷。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分析和评价,识别重要风险点,并评估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从而指导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计划和策略,这是整合审计相对于财务报表审计而言最重要的贡献和作用。为突出表现整合审计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笔者将以不同业务流程为例,具体说明整合审计过程中,内控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所起到的风险导向作用。

2、从工程项目流程看在建工程核算与企业经营风险

阅读全文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绩效审计影响分析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审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代表着广大利益相关者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也较为深远。文章主要从审计的五个方面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对今后绩效审计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政府绩效审计;审计发展

一、引言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传统企业组织管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其紧随时代的进步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利益相关者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西方国家早有了对其的初步讨论,而直到80年代其才真正被提出,是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由著名学者弗里曼明确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各利益相关者的投资与关注是所有企业赖以维持的基础,企业所追求的不应只有单一固定的某些主体的利益,而应该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不是仅仅依靠股东的,其制度安排是灵活且需要专业化投资的,故还取决于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所提供质量保障的满意程度。从这一理论角度所考虑的企业管理是绩效评价理论的基础,因其详细阐述了企业管理的重心以及绩效评价的中心思想。审计与社会大众息息相关,而绩效审计又作为一种与绩效评估机制,可以说与利益相关者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审计本质的影响

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所进行的“3E”审计,即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其从属关系上属于审计,所以究其本质也离不开审计。在审计学界多数人的观点为受托责任论是审计本质的依托,此理论认为受托人负有对委托人报告、解释其经营活动及业绩的义务。但是在权和委托权相分离且涉及到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委托人需要对受托人的进行监督已是必然。传统的受托责任论在从委托人的角度关注的仅仅是股东等直接的经济收益主体,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并不是对受托责任论的全盘否定,而是主张对其的拓展和延伸。即认为委托人应包括与企业利益相关的组织和个体,例如政府、企业员工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而不应局限于股东。目前一般认为,审计的制度安排是具有独立性的鉴证业务,其以一整套流程形成的系统将经营责任中的两个问题以及次优从被审计单位的行为和信息两个方面进行鉴证,最终各利益相关者从中获取信息。此可以根据概念的种属关系将绩效审计的本质界定为:绩效审计的制度安排是以一整套流程形成的系统将绩效责任中的两个问题以及次优从被审计单位的行为和信息两个方面进行鉴证,最终使利益相关者从中获取信息的独立鉴证业务。审计的三大主要功能包括评价、鉴证和监督,而绩效审计的功能定位是独立性的鉴证和评价。由此可见,绩效审计不是为了审计而审计,而是为了提高绩效信息的真实性和提升绩效水平。所以绩效责任的相关者也就是利益相关者需要绩效信息鉴证结果以及绩效评估结果,审计人员必须考虑到利益相关者对于审计结果需要做出的相关决策。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审计目标的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