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评估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项目评估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项目评估论文

大数据技术下科研管理系统探析

摘要:阐述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平台持续完善科研管理功能。针对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提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

0引言

大数据时代技术正在快速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持续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大数据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大数据的诞生和发展给高校科研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院校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在高等院校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有着很大影响。在新形势下,怎么用好大数据技术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是促进高校科研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关键课题。

1基于大数据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

如今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任务还需大量人力完成。随着科研数据的持续增加,数据收集、查询、分析工作量不断增加,从而造成许多科学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厌倦事务性工作,导致难以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管理规范性不足。科研项目的申报、审阅等环节依然存在大量重复工作,对整个科研项目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并且不能高效提供相应的数据以支持评估科研项目。(2)科研成果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单一,还要进行大量的人工数据输入工作,不能做到实现成果数据的导入、导出、请求、验证等功能,也无法自动识别和、验证和分类科研论文。(3)资金管理不够细致。由于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粗放式资金管理正变得力不从心。项目预算不合理,对资金使用链接缺乏准确的监督以及资金管理的延误等问题导致原有的科研资金管理体系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要求。(4)与学校其他应用系统的关系性不高,统计分析功能相对较弱。很多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系统与其内部的其他系统之间无法共享信息,“信息孤岛”现象非常普遍。而且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只积累项目人员、经费、数量等信息,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数据中包含的问题,不能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决策辅助功能。

2需求与应用探索

阅读全文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的行动导向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对工厂供电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职业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如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或通过开展企业调研,引入项目管理机制,让工厂供电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更具特色。

关键词:工厂供电;行动导向;企业调研;引导

对于工业电气控制专业的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工厂供电的课程设计难度非常大,涉及专业领域的知识很多,需要做大量的工程计算,对学生的现场供电运用技能要求较高。以往授课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反映难理解,与企业实际脱节。这门课程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苛刻,既要熟悉工厂供电的常用设备,具有丰富的电力系统方面的企业经验和现场设备的管理经验,又能高效地指导学生完成设计论文。对于这门课的教学,笔者也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通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实施课程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工厂供电的专业技能并快速成长。

一、工厂供电课程设计的任务描述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设计环节的实际训练,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小组分工协作,查找资料、现场参观、考察,小组讨论、小组计划、小组决策、小组展示、小组工作、小组评估等环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习兴趣。定期的学习汇报,也是对所学内容的总结和反思,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立刻解决。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制图、运用标准和规范、查阅设计手册与资料以及计算机绘图、文档编辑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初步训练,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

2.教学要求

阅读全文

项目教学法对多媒体技术实验课程分析

【摘要】研究项目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首先研究了项目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可行性,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其优势。其次,将项目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实验课程的应用分为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评估阶段,实现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技术;实验课程

0引言

目前国内高校相关的多媒体技术实验主要以传统教学法为主,而传统教学法有很多弊端,例如:在传统教学法模式下,学生只是效仿实验,这会严重打击学生兴趣和创作创新能力。为此提出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多媒体技术实验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于多媒体技术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周彤、阮秀凯等做了有关项目教学法的多媒体通信课程的相关研究[1-2];胡庆芳等对美国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做了相关阐述[3]。本文进一步研究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多媒体技术实验课程建设。

1项目教学法

1.1项目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实验中的可行性

项目是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平台。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learning)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旨在教学中把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老师作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1-2]。因此非常适合应用于实际应用型实验课程中。多媒体技术实验课程是一门偏向于实际应用的实验课程,它包括音频、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将项目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实验课程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清楚自己有哪些理论内容不了解或者不扎实,清楚自己需要哪方面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理论应用于具体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理论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多媒体技术。

阅读全文

欧盟框架项目科学传播探索

作者:李秀菊 张超 任福君 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欧盟自1984年开始实施连续的科学研究政策,这方面的政策主要通过“欧盟科研框架计划”(EuropeanUnion'sFrameworkProgrammeforResearch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FPs)开展,至今已有7个框架计划。欧盟科研框架计划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官方科技计划之一,是由欧盟委员会发起、欧盟成员国广泛参与的重大科技合作计划。该计划除对欧盟成员国开放外,还倡导世界范围内的多领域合作,已逐步成为内容丰富的全球性科技合作与开发的计划之一,其研究以国际前沿和竞争性科技难点为主要内容,具有研究水平高、涉及领域广、投资力度大、参与国家多等鲜明特点[1]。欧盟框架计划在接近30年执行中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为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欧盟框架项目中非常重视科学传播内容,希望通过强调科学传播内容来提升科学研究在公众中的影响,促进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欧盟框架项目对科学传播内容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框架项目中设置独立的科学传播项目,二是在科研项目中嵌入科学传播内容。

1政策内容分析

1.1设置独立的科学传播项目

第六框架计划在第二部分“构建欧洲研究区”中设置了专门的科学传播项目,主题为“科学与社会”,研究预算为0.8亿欧元。这个主题下的所有项目旨在促进科学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发展和开展欧洲创新,为科学家的“批判性见解”和对社会关心的问题的反映提供帮助。项目侧重促进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对话[2]。第七框架计划在四大研究计划之一的“研究能力建设计划”中设置了科学传播板块,主题为“社会中的科学”,总预算为2.8亿欧元。这个主题下的项目强调科学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家与公众要互动,公众要对科技项目知情并参与进来[3]。社会中的科学主题在“能力建设计划”中承担重要的作用,主要目标是建设更加有效和民主的欧洲知识社会,加强科学家与广泛大众之间的深入联系。社会中科学主题是以往框架项目科学传播工作的重要拓展。

1.2其他科研项目中嵌入科学传播内容

除了单列的科学传播项目,欧盟框架项目另一推动公众参与和知晓科学研究项目的措施是在科研项目中嵌入科学传播内容,嵌入是全程式的,从项目申请、项目执行、结题评审以及成果宣传都要有科学传播的内容。欧盟把研究成果与公众交流作为申请欧盟框架计划项目的条件之一,鼓励的科学传播形式包括多媒体、展览、教学与教学材料、公众辩论、研讨会等。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参与人要在适当的时候与研究界之外的广大公众就科学事宜和研究成果进行对话和讨论,与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团体就科学相关事宜进行对话和讨论;在所有级别开展教育合作;开展活动以促进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框架计划资助项目成果评估时要求项目承担人在项目完成60天之内提交相关报告,报告中要对项目的广泛社会效应,特别是公众的广泛参与、扩大影响以及成果的使用和宣传计划等进行详细描述。框架计划对科研项目成果的社会影响有较高的要求。要求项目承担人积极开展专项宣传行动宣传项目成果;通过CORDIS(欧共体研发信息服务网页)服务,以易用的方式促进知识的传播和研究成果的利用;推动与更广泛的大众,包括民间社会组织,而不局限于研究界,就科学事宜和研究成果展开对话与讨论[4]。

阅读全文

本科工程管理教学体系

 

一、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内涵   所有的专业都具有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及专业课程体系两大构成要素。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具体规定了所培养的专门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规格,是专业构成中的软件部分;专业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是专业构成中的硬件部分。课程体系一方面是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来设置的,另一方面它又将培养目标和要求具体化,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中,从而对专门人才的培养产生现实的定向和规范作用。在本文中,课程体系主要是指理论课程体系及其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是指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理论课程的优化与重组,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科学配置,使得在不增加课程或课时数量的情况下,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把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本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重要性   1.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也要求课程体系必须适时调整或更新。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及时将课程进行整体优化,各课程之间可能因为内容发生冲突而无法彼此协调。特别是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在原有多个较窄口径的专业基础上归并而来的具有较宽口径的兼有工、管、经、法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专业,其课程体系尚处在建立和探索之中,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就显得尤为必要。   2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主要是围绕课程教学而展开的,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不是靠一门或几门课程所能奏效,而是靠整个课程体系的协调来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是课程设计中很重要的内容,同时,在专业的课程设计中,还必然涉及到课程体系内部各门课程的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方法等。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有一个长远的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的整体优化设计。   3.从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形成过程来看,调整后的工程管理专业体现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思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的要求。但是,由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置时间较晚,特别是长期以来各高校仅在工程管理的某一领域开办专业,导致学生无法对工程管理专业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故有必要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   4.工程管理作为一个专业,设置的时间较短,其专业教育特别是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①现有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多停留在原来几个专业的简单合并上,缺乏整体优化;②课程结构不够合理,缺乏预见性,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③一些课程内容重叠,使得本已紧张的课时资源存在着浪费、甚至落后的现象,跟不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步伐。④学生毕业时对所学课程仍未形成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要为学生打好基础以适应未来面对的工作与挑战,仅仅传授给学生一般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供整体优化的基础教育和应用教育。要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市场经济对高素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就必须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   三、本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按照系统原理,将课程体系的优化视为一个系统,注意整体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在调整课程结构时,不能仅考虑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也不能只考虑某一类课程,而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规律,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整体优化。   在优化过程中要考虑知识传授的层次递进性,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专业的影响,考虑社会和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使整体优化后的课程体系既能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未来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要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学计划既要反映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要扩大选修课的种类与数量,开设适合学校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适当加大教学计划的灵活性和可选性,改变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与雷同的状况。   3.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必须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现有的办学条件为基础,分阶段循序渐进。低年级处于由中学向大学过渡阶段,必修课应相对多些,高年级因不断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应减少必修课,适当增加选修课。在专业方向的设置上,要考虑工程管理专业的形成过程,不要照搬国外相关专业的做法,应使确定的课程体系符合我国实际,具有可行性。   4.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设置应面向21世纪,并体现21世纪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我国加人WTO后,工程建设领域及工程项目管理应与国际接轨,在设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要考虑设置相应课程,以满足工程管理国际化的需要。   5.明确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哲学角度来讲,事物的相关性形成了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每一个要素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各个课程不是单一的个体,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就是使专业知识在解决问题时突显课程体系整体作用,这是单独掌握任何一门课程知识都无法做到的。   四、本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方案根据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框图(图l),作如下说明。   1.坚持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四年不间断。一、二年级开设“基础英语”为必修课,三、四年级开设“专业英语”和“双语”课,有条件的学校可对某些课程使用纯英语进行教学,在毕业设计或论文中要求进行外文资料阅读、翻译并撰写外文摘要。一、二年级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为必修课,三、四年级开设计算机在工程管理专业领域中的应用课程,四年计算机上机时间应不少于200小时(不包括毕业设计或论文期间的上机时间)。#p#分页标题#e#   2.强调工程技术课程的学习。   根据1998年教育部调整后的本科专业目录管理学科门类包含五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经济管理类、图书档案管理类。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又包含四个二级学科:管理科学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工程管理学科与同一层次的其他几个管理学科是不同的,工程管理的学科基础是土木工程。离开了土木工程学科基础,工程管理无从谈起。这是由工程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工程建设领域建筑产品特点决定的。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露天性等,决定了工程管理人员对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环境以及质量等的管理,必须是基于技术,技术是工程管理人员了解管理对象、生产工艺、技术流程的途径。因此,需开设大量的工程技术课程。同时,还要求学生参加针对技术课程的实践,如工程测量实习、房屋建筑学设计、建筑工程预算实践等,以更好地了解工程对象,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   3.在经济、管理以及法律三方面的课程设置上应有极强的技术性。除需开设少数几门与一般管理专业相同的经济、管理以及法律类课程外,大量的课程是与工程管理密切相关并带有极强专业技术性的交叉科目,如建筑技术经济学、建筑施工财务会计、工程估价与成本规划、房地产会计、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管理、国际工程索赔、FIDIC合同条款等。工程管理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它的工程技术的基础是无可取代的。在重视工程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对于经济、管理及法律类课程的设置可结合各校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   4.科学设置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技术平台课包括: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八门课程。其中,工程制图与工程测量是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共同基础;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及建筑设备、建筑结构是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研究内容依次深人,并为房屋建筑学和建筑施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它们将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为建筑设计和工程造价课程做理论与技术准备。图2为技术平台课的逻辑关系图。   经济平台课程包括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工程经济学、金融与保险五门课程。其中,以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以及会计学为基础,了解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最后上升到建筑领域中来,对建设单位财务进行研究,从而有力地支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财务分析。工程经济学是具有实用性的经济学,掌握这一知识有利于建设项目投融资分析,进而反映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建设项目评估的经济评价开节。   管理平台课包括:管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市场学、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六「〕课程。其中,以管理学、运筹学以及系统工程为基础,对市场、资金、组织与人员以及信息等进行管理。图4为管理平台课的逻辑关系图。   法律平台课程包括:法律基础、经济法、建设法规三门课程。以法律基础和经济法为基础,到体现专业特征的建设法规,再到工程合同管理,以及面向全球化的国际工程承包,研究内容层层深人。   平台课主要由上一级学科的基础课组成,工程管理专业的上一级学科属管理科学与工程,很显然,本专业平台课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应先于工程管理专业方向课程开设。   5.合理确定工程管理专业方向课程。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课程包括: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项目评估。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课程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市场营销。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课程包括:工程造价管理、工程估价、项目投资与融资。国际工程管理方向课程包括:国际工程承包、国际贸易与金融、国际经济合作法律基础、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物业管理方向课程包括:物业资产管理、物业运行管理。学生可任选一个专业方向,但其余专业方向中均规定最低应修学分数。   6.注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因为生程管理活动是一种受特定目标、资源和时间限制、具复杂建筑工程技术背景的一次性(不可重复性)管理活动。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在培养计划中应设置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环节,合计安排学时达40周,相当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在校学习时间的四分之一,这既是工程管理专业特征和要求的具体反映,更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保障。其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大实习环节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很大,是学校实行开门办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能否安排、落实好,是衡量实践性环节成败的关键。   7.贯彻整体优化。强调课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合,避免重复,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增加课堂信息量;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减少必修课门数,扩大选修课范围与比重;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机会,为学生培养、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条件。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例如,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相关课程讲授中使用相对统一的案例,包括项目的方案设计、图纸、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等。这一整体优化使得教师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讲解案例背景,学生也不需要将太多精力浪费在熟悉图纸或案例材料上,可以节约很多学时资源。

阅读全文

谈生态语言学的英语写作教学评价体系

[摘要]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着力构建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发展评估体系,主要依托生态写作及学术英语写作生态动态评估搭建。基于此,文章剖析了生态写作的体裁与修辞知识、过程与策略知识、学术话语共同体三大板块的学术英语写作概念,构建起直接课堂情境与间接课堂情境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评估体系,并依托文本分析、个案分析、电子写作档案等方式,从而达成学术写作能力生态动态评估及迁徙的目标。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发展

评估体系生态语言学主要涉及生态学及语言学交叉领域的学科,是近年来语言学发展衍生的分支学科。与传统的语言学不同,生态语言学秉持包容开放的理念,着力构建出多元化的生态系统,促使语言本身、语言的应用及外部条件有机融合[1]。当前,生态语言学主要是根据哈利迪的“环境语言学”及豪根的“语言生态学”两种主流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环境语言学”重点关注语言对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力和所产生的作用,而“语言生态学”则是重点聚焦于生态环境是如何影响语言功能的。本文基于生态语言学,以语言本身、学习者及所在群体、语言教师及外部的环境作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着力构建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发展评估体系,从而大力提升学术英语写作评估及反馈水平,强化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的灵活运用能力[2]。

一、学术英语写作的发展阶段及应用

(一)学术英语写作生态及动态评估的发展阶段

发展多元化、多维度的英语写作模式,对于唯结果论的写作评价与评估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作评价与评估逐渐转化为以过程为导向、注重交互行为的模式,使学术写作课堂的教学实践与评估有机结合,教师依托语言学习者的学习阶段的水平及个人能力实施高效的交流互动和适度干预来调整英语学术写作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因此,该种评估架构可以有效覆盖学习的全过程,并创新、渗透有意义的学习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并学习学术英语写作。实际上,西方国家的学术英语写作评价与评估已经迈过了客观测试及整体评分的两个重要阶段,并于1986年开启了全新的形成性评估阶段,即鼓励和倡导给学生的多篇习作及写作任务建档立卡,并注重写作水平提升的整体过程。随后,杨希认为,学术英语写作第四阶段的关键评价是以多元化的考察方式对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进行生态动态的评价,借助案例分析、写作档案记录、交流访谈、学生英语写作文本分析、行为观察,以及数据统计等定性及定量多种分析形式,从不同维度考查语言学习者个体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及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作用。基于此,学术英语写作的生态及动态评估体系已经初见雏形[3]。

(二)学术英语写作动态评估的应用

阅读全文

农业科技成果评估网络管理体系建构

 

0引言   21世纪是科技与信息高速发展的世纪,随着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实施科技成果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已经迅速成为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改善管理状况、提高自身管理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立一个科学、公平和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化管理平台,是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中介机构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它必将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不断提高,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的高速迈进,推动农业科技事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是在仔细研究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科技成果管理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细致的需求分析,并严格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PHP等动态网站开发技术,经反复测试和实验而最终形成符合农业科技成果评价需求和评价标准的、完善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管理员、科研人员和评议专家等主体对象通过互联网在农业科技成果评估与转化信息上达到互动交流,极大地减轻了评价中介机构以往繁重的统计和搜索工作所带来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办公费用,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管理进一步条理化、规范化、公平化和科学化[1-2]。   PHP是一种简单的、标准的、多用途的、面向对象的、解释型的、健壮的、安全的、性能非常之高的、独立于架构的、可移植的及动态的脚本语言,速度比JAVA快5倍,近几年发展突飞猛进。EDC在2006年的统计信息表明,目前PHP在国际上的发展速度是37%,明显高于Java和.net两种语言。百度、新浪、搜狐和TOM等各大互联网门户都在广泛使用PHP技术。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PHP技术,在Apache+MySQL+PHP环境下设计开发,使用dreamweaver为开发工具,使用phpMyAdmin对MySQL进行图形化管理。本文具体介绍该系统的详细设计,包括体系结构设计、总体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安全设计,并且在其中简述了系统各类用户的系统使用权限、方法和工作的业务应用平台[3]。   1体系结构设计   系统应用模型采用B/S结构模型,即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Server)结构。系统框架采用3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即用户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次。各层次之间均采用标准的TCP/IP通信协议,提供设备无关的控制接口。1.1用户表示层表示层采用了与windows风格同步的基于IE浏览器的客户端工作环境,为用户(包括普通用户、项目负责人、评议专家和系统管理员)提供人性化的交互界面,降低用户学习使用系统的门槛。实现工具为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客户端程序为HTML和PHP。1.2应用层应用层是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业务应用平台,包括成果评估申请平台、评估结果查询平台、评估项目管理平台、专家评估管理平台、系统维护管理平台和评估知识管理平台。它提供数据处理、整合、转换以及权限认证等大量系统内部逻辑操作,实现工具为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等。1.3数据层数据层提供数据存储、恢复、保持等数据服务,采用MySQL数据库,实现工具为phpMyAdmin。   2总体功能设计   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功能[4]如图2所示,其中包括系统维护功能模块、成果评估功能模块和评估知识管理模块。系统维护模块实现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对用户及用户权限的管理。其中,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拥有对所有用户信息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的权限;普通用户拥有向评估机构提出对某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评估申请和评估结果查询的权限以及浏览、学习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知识的权限;项目负责人拥有对某个评估项目进行综合管理的权限;评估专家拥有对评估项目按指定的技术指标进行打分与评议的权限。成果评估模块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申请、评估项目管理和评估结果查询功能。由普通用户申请,建立评估项目档案(包括评估项目名称、类型、承担单位、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研发的目的与意义、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的成果与结论等),并提交评估相关材料(包括研究报告、科技查新报告、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著作、测试分析报告、产品检验报告、行业审批文件、成果应用证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影响证明以及知识产权所属权证明等)[5]。由评价机构指派的项目负责人负责整理评估项目档案和材料,从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数据库中选择适合该项目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从用户信息资源管理库中选择相关研究方向的评估专家。由多位专家为评估项目的各级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和评议,系统对专家的打分做综合的统计、整合和处理,运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法给出最后的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结果;再由项目负责人整理专家评估结果,给出评价结果分析报告。用户可通过项目名称和编号进行评估结果查询。评估知识管理模块为用户提供学习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学习园地,介绍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专家资源以及评价中介机构的动态新闻(包括批准公开的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结果)。   3数据库设计   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包括农业科技成果评估项目档案库、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库和用户资源管理库,如图3所示。其中,农业科技成果评估项目档案库中各表的数据根据项目评估的进程,由系统自动更新。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库是基于科技成果“分类”评价的大原则前提下,在大量考察、深入研究农业科技成果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的全面、科学的农业各类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体系,并参考相关领域多位专家的意见,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将其评价指标赋予权重[5],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和更新。用户信息资源管理库负责存储和管理使用本系统的各级权限用户的所有信息,由评价机构负责聘请评估专家和审核专家资格;部分信息系统自动更新,部分信息由系统管理员维护。   4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的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项目负责人、评估专家和普通用户4种用户角色,权限级别分别为4,3,2,1。不同的角色对该系统有不同的使用权限,每种用户只能使用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业务应用平台。其中,系统管理员使用系统维护管理平台,项目负责人使用评估项目管理平台,评估专家使用专家评估管理平台,普通用户使用评估知识管理平台、成果评估申请平台和评估结果查询平台。除普通用户外,其他用户角色都要经过拥有本系统使用权的评估机构的审核,并由机构给予登陆的用户名、密码和设置用户权限。签订好评价合同的项目,都有唯一的项目编号和密码,任何用户都要根据该项目的编号和密码,才能完成对该项目的相应工作,这样可进一步提高评估项目的保密性和公平性。系统采用PHP技术中的Session方法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Session的汉语意思为“会话”,Web系统中是指用户和系统的会话,具体是指用户在浏览Web系统时,从进入网站到浏览器关闭所经过的这段时间。在Session中注册的变量可以在这段时间内保留其值,并可在各个页面中使用。Web系统中,必须保证用户不能通过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即可进入必须登录才能访问到的页面,这时就需要在每个网页中进行身份验证,本系统使用了Session来完成这个功能[6]。系统使用Session方法不仅保留了用户名信息,同时还保留了该用户相应的角色和权限。在用户使用系统的过程中的每个页面不仅对其身份进行验证,同时对其角色权限进行验证,确保用户使用系统中自身权限范围内的功能。#p#分页标题#e#   5结束语   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为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提供了一个友好的工作平台,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科学、公平和公正的网络化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环境。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获得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为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评估信息系统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望本文也能为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农业信息化进程和科技成果价值评估领域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阅读全文

大学音乐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一、项目内容

利兹大学音乐管理专业的毕业项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完成至少6000单词的论文,属于个人项目,第二种是组织完成一个音乐会或相关活动并提交至少4000单词的项目反馈研究报告,项目小组的学生人数1-6人。作者选择的是第二种方式,即选择策划音乐会作为项目研究课题,参与到此项目的学生人数最终为6人,每人均分配不同的任务和担负不同的职责。

(一)确定主题

确定项目主题的原则是发展原创性的理念原则,即以中国原创音乐为元素作为本毕业项目的立题理念。作为音乐管理专业的学生,非常希望能将优雅的西方音乐带到中国,更希望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传播到世界各地。作者曾与导师塞维(Silviu)多次沟通、交流彼此的想法,导师非常支持作者并对中国传统音乐也产生了浓厚兴趣,鼓励作者利用本次项目设计的机会将音乐管理理论结合中国音乐元素进行研究和实践。为了强调主题,团队成员将音乐会命名为“东方艺术(TheArtofORIENT)”,简要直接地表明这一音乐活动的内容。

(二)场景设计

场景设计主要是舞台和灯光等表现形式的设计。舞台设计包括灯光、声效和舞台演员的调度等因素。音乐会上播放的是柔和抒情等特点的东方音乐,因此也要营造出与之色彩协调、气氛吻合的舞台环境。为了让观众获得一种像诗一样朦胧的意境和空中仙境一样的感觉,需要使用暖黄色光作为主色光基调,这种风格与爵士音乐表演截然不同,爵士音乐表演的颜色会随着音乐节奏频繁且急速地变化,而这种黄色暖光会随着音乐表演的变化而缓慢地逐渐变化。音乐会场大厅采用中式布置,悬挂中国结、红灯笼、京剧脸谱、大厅两侧展示中国水墨画、包括旗袍和汉服唐装等中国式的演员服饰设计等,彰显中国传统特色。在舞台的左上角有一个巨大的屏幕,每个音乐节目的背景资料可以中英文文字加图片等方式演示,能有效帮助西方观众更好了解每个音乐作品的内容。除此之外,大屏幕还实况播放音乐表演节目,并适时插入中国水墨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播放内容要与舞台上正在进行的音乐表演场景能够完全匹配和融合,进而更加突出中国风的主题。

(三)活动安排和推广措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