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项目履职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摘要:本文从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及面临的现实难题出发,分析了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地位、人力资源、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现状及影响,提出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应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积极探索审计内容、审计理念、审计方式的转变,最后对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基层人民银行依法履职中的作用。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发展困境;职能定位;实现路径
在依法治国、建设法制政府的新常态下,社会公众对人民银行依法履职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紧紧围绕基层人民银行中心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体制,转变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提升审计质量,为完善内控管理、推动廉政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基层人民银行履职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离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审计能力全面化、审计手段现代化、成果运用整体化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一、新常态下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发展困境
1、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履职环境有待优化
受机构编制限制,基层人民银行普遍扩充了对外履职部门,精简整合了内部审计、宣传等综合管理部门,人员和力量向对外履职部门倾斜,大多数中心支行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合并成立纪委监察室,内部审计独立性难以得到体现,如无独立的公文号、无部门公章,内部审计影响力有所削弱。部分基层行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查漏补缺、应对外部监管层面,将内部审计工作简单定位于满足监管需求,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未得到管理层充分认可。被审计对象及业务部门对内部审计职能缺乏充分认识,对内部审计监督存在抵触情绪,问题整改不积极。
2、内部审计监督需求旺盛与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矛盾突出
基层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论文2篇
第一篇
一、人民银行绩效审计发展现状
(一)在审计的方式方法方面,注重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多渠道获得审计证据
由于绩效审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评价标准繁杂,所以它不仅仅局限于检查文件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探索运用了诸多领域的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如比较、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在绩效审计实践中得到普及运用。
(二)在评价标准方面,逐步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评价标准的确定是每个绩效审计项目的核心问题和难点,由于绩效审计具有很强的个案性,相应的,其评价标准的确定就会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在绩效审计中不可能有一个公认的适用于各种情况的审计标准,而是需要根据每个组织、计划或项目具体情况予以制定。通过实践探索,审计人员扩展了审计标准的来源,从使用合规性标准到更加注重标准的合理性,从单方面确定标准到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共同协商确定审计标准,在审计标准的确定和使用方面渐趋灵活和开放。
二、绩效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增值型内部审计论文
一、以增加组织价值为目标对促进央行内审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以增加价值为目标定位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系统审计、管理审计逐步拓展;审计手段从手工操作向计算机辅助审计方向逐步转变;审计品种从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到经济责任审计、履职审计、内控审计、信息技术审计逐步丰富。这种发展和变化是人民银行内审工作顺应内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的适应性调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央行内审工作中的体现。总结起来变化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服务人民银行中心工作的现实需要。2003年银监分设以后,人民银行的职能定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央行传统职能不断深化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新职能。在此情况下,内审工作必须顺应这种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二是内部审计自我发展完善的必然结果。内审工作从无到有、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是内审工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各国央行内审部门都在不断寻求自我完善和发展,人民银行的内审工作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三是顺应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需要。内审工作转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长期过程,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不断贴近国际标准的过程。以增加价值为目标定位正是顺应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发展的需要,既是对过去的继承,又是一种延伸和提高。
(二)增加价值目标定位是进一步拓展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需要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成立初期,其职能定位主要体现在监督职能上,基本上是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为目的。事实表明,以账项检查的方法来审计人民银行的业务是很有必要的。但长远看,人民银行的内审满足于查错纠弊,审计活动发挥作用的层次、外延、深度等明显不足,既达不到监督目的,也无法体现内部审计本质特征,这种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所固有的局限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一是单纯将审计目标定位于查错纠弊,满足于合规性审计,审计发挥作用的空间极为有限。许多问题还是老调重弹,或屡查屡犯,内部审计的评价、咨询职能被忽视。二是随着管理加强,操作行为的规范,业务部门的差错和漏洞越来越少,内审工作就不能只停留在查错纠弊、堵塞漏洞上,而应该向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系统,增强其控制有效性的方向和思路上发展,以帮助管理层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减少成本,改善管理绩效、增加组织价值。目前人民银行内部在如何看待内部审计潜能与内部审计发挥何种功能还存在着预期差距,为有效地处理此种差距,需要重新定位内审职能,也就是说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要立足长远发展,找准定位,不断寻求新的服务领域,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三)增加价值目标定位是人民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需要
内审工作转型的目的,概括起来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内审作用,把央行风险降到最低,使央行职能实现得更好。在实现中央银行职能时,我们会面临很多风险,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开展审计后要基于风险分析,提出管理建议。审计部门基于对风险要素的综合考量,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缺陷的分析,对内部控制适当性、遵循性、有效性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并结合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使审计在强化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提升履职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确认与咨询职能,将有助于全面推动央行风险管理,促进人民银行职能的有效发挥,持续改进内部控制与治理过程,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增值。
绿色金融市场中介机构法律责任特殊性
摘要:信息披露是金融市场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对于有着特别市场目标的绿色金融市场而言更是如此。中介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看门人”,是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角色。绿色金融市场对发行人“绿色身份”、资金投向的特别要求,需要中介机构承担额外的职能,进而中介机构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绿色金融;中介机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
金融被视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从金融入手进行市场主体行为的牵引无疑是极具效率的方式,由此逐渐演化出了绿色金融市场。绿色金融的“绿色”前缀正是其特殊性所在,意味着其募集的资金必须用于绿色产业项目,对发行人项目“绿色”身份及后续资金投向的判定和监督是两大难题。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两难题的解决也将更多地依赖市场的力量,作为市场“看门人”的中介机构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值得思考的是,中介机构在绿色金融市场中的法律责任是否因市场的变化而具有特殊性。
一、绿色金融市场对中介机构的特别需求
2016年8月七部委联合了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6年也被称为我国绿色金融元年。可以发现,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也并非基于成熟的市场实践和可持续投资理念自发形成,而是通过政府顶层设计,各类政策文件,相关实践才推广、发展起来,是一种“硬法”规则模式。此时监管者有意识地创设优惠政策作为外部激励,以期吸引更多市场参与者。不可否认,这样的举措虽不能完全解释但确实有力地推动了市场起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例如国家发改委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将绿色债券列入“加快和简化审核类”债券审核程序,证监会的《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绿色债券发行开设“绿色通道”,上交所和深交所还分别进行了绿色债券试点,为绿色债券发行大开绿灯。在政策大力支持下,2014年我国才发行了第一支绿色债券,而2017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绿债发行国[1]。然而各项优惠政策、额外利益能够成为市场的刺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也同样能成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激励”。面对如此“优惠”,发行人有着足够动力为了更快获得资金、“绿色溢价”,而选择采取“漂绿”的欺诈手段。相较普通债券,绿色债券不仅享受诸多政策利好,甚至在利率上都更有优势。据统计,近3年来AAA级绿色公司债的利率普遍低于普通公司债[2],且在绿色债券中,据笔者统计在2019年发行的69支绿色公司债中具备绿色第三方认证的债券平均利率低于不具备第三方认证的债券。看起来,只要贴上“绿色标签”,企业能够获得的实际利益十分可观。而另一边,监管者为绿色金融产品创设便利、优渥的制度环境是希望以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式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投资者愿意让渡收益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可能出于投资安全或者保护环境的考虑,但无论如何二者都是希望服务或投资于真正的环境友好项目。在难以区分真假时,便只能选择对各类产品一视同仁,这无异于增加了真实绿色项目获得绿色便利和绿色溢价的难度。长此以往,绿色金融市场终将变得名不副实。正如绿金委主任马骏所说,“如果不能保证在市场上的绿债是真正的绿债,未来这个市场信誉会丧失,真正的绿色企业不会来此发债券,绿债市场的融资功能就不能得到保证”[3]。因而,各方均将“目光”投向中介机构。一方面,发行人需要借助中介机构的声誉资本增加自身可信度,顺利融资;另一方面,监管者和投资者基于对中介机构的信赖对各类绿色金融产品作出判断和选择。通过中介机构的把控,使绿色金融生态链有效运转,既帮助真正的绿色企业项目融资发展,投资者获益,同时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中介机构在绿色金融市场的特别表现
1.中介机构范围及履职变化
乡镇人大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2020年度,镇人大在县人大常委指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和依靠全体人大代表,围绕发展大局,聚焦我镇重点、难点,依法履职尽责,全力做好人大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召开人大代表会议
根据《组织法》和《人大工作条例》的规定,按照法律和法规的有关程序,召开人大主席团会议和人民代表会议,在代表会议的筹备工作方面,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深入基层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时组织召开主席团会议对政府工作报告和主席团报告进行初审定稿,做好会议各种材料的印制工作,确保人代会的质量和人代会的顺利召开,圆满完成了政府副镇长的的选举工作,共收到代表建议23件,全部转交各职能部门办理,截至目前,所有代表建议均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办复率为100%。
二、增强人大代表履职活力
镇人大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职能作用,鼓励代表在乡村振兴、扶贫攻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朱小容建立的飞龙鞋业有限公司西坪分店,较好地带动了当地的贫困户和周边村民勤劳致富,仅今年一年,实现收益 104万元,惠及9户贫困户,成为镇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
三、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
2020年,镇人大认真做好代表联络站工作,进一步规范联络站的运作,完善规章制度。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接访、走访活动,使联络站成为人大代表与群众密切接触的平台。每月组织1次人大代表接坊、走访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围绕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决议部署,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监督,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作用。组织代表开展集中学习和培训活动1次,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据统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 63名人大代表进站开展各类活动,接待群众52人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 23件,已解决21件,参与矛盾调解12人次,答复率为100%,办结率为90%,群众满意率达到95%。组织开展代表小组活动12次,组织镇人大代表学习活动1次。形成了村民与代表、代表与政府、政府与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乡村三重工作实施办法
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渔村”建设,根据县、乡两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推进2019年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重要项目(以下简称“三重”工作),乡党委、政府决定,特制定《2019年度“三重”工作实施办法》。
“三重”工作设总协调机构,由同志负总责。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具体负责的领导、工作班子、工作方案,责任领导切实抓好牵头协调工作。同时,下设乡“三重”工作协调办公室,任协调办公室主任,负责各项目工作班子之间的协调与保障工作。“三重”工作采取挂图作战的形式,各工作班子自行排定月度规则计划,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全力抓好落实。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打分评定。乡党委将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项工作落实情况。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定期听取进度,重点课题定期听取开展进度并在年底提交成果报告,由总协调机构进行评先评优,并予以奖励。
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项目推进工作由项目工作班子全权负责,责任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全权负责项目的协调推进工作,除部分特别重大的事项提交书记、乡长或党委(扩大)会议审议外,项目建设的具体事项都由责任领导协调指挥。各社区村、各机关科室和各企事业单位要从战略和全局角度出发,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职能权限分配,进一步提高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的认识,认真履职、主动作为,坚决服从并落实项目工作班子的协调,全力配合重大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开展。
2.精准发力,全力攻坚。各责任科室要深入项目、企业一线进行走访调研,并研究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具体工作方案。要做到随时知情、随时解难,及时上报问题反映。每个项目工作班子要认真开展项目建设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协调会、道地会等形式,着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手续办理、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困难和问题。
3.健全机制,形成合力。将“三重”工作列入相关单位的年度综合考核内容,根据计划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责任科室对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实行月报制度,对承担专项研究任务实行季报制度,分别报送乡“三重”工作协调机构领导及办公室。乡党政办将牵头责任科室围绕前期工作、建设进度、投资完成等内容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落实不力的,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对督查后仍未改进或仍未完成工作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同时,为充分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将干部在“三重”工作中的表现作为干部评先评优、绩效奖励、推荐提拔的重要依据。“三重”工作中出现履职不认真、落实不及时、措施不得力,或弄虚作假、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情况,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城管局安全生产落实情况汇报
按照市城市运行安委会《关于开展2020年第一轮城市运行领域安全生产督查的通知》的要求,我局迅速组织系统各单位进一步落实好当前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现将有关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3月17日,我局召开会议,迅速传达贯彻落实市安委会全体成员(扩大)会议精神。会议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要求,要针对城管工作各个方面进行梳理排查,重点对高空广告牌、农贸市场、生活垃圾填埋场、市政公共设施等进行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建立台账,提出整改要求。局办要对检查情况和问题整改进行跟踪督查,以确保全局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企业防疫生产两不误。一是主动对接,重点布置。要求各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严格制定严格的防控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防疫教育,确保人人掌握防控知识。同时,指导各企业及建设单位设立疫情宣传标识牌、隔离间,配备体温检测仪、消毒液、口罩、手套等必要防护用品,保障防疫物资充足到位,要求各企业及建设单位工作期间施工现场必须进行不间断的消毒,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岗前一律测量体温,全程佩戴口罩,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二是加大排查,重点管控。督促各企业及建设单位加大疫情排查力度,及时有效采取各项防控措施,提高疫情防控能力,提前掌握返岗返工人员情况,提前做好疫情重点区域人员的疏导劝返工作。三是登记造册,重点保障。根据疫情工作需要,要求各企业及建设单位值守工作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对每天进出工人进行测量体温,建立台账,全面掌握人员信息和健康情况,确保人员安全上岗、企业安全运转、项目安全施工。截止目前,侨银公司、美中公司已全面复工复产,县渗滤液扩容项目、县建筑垃圾消纳场等重点项目工程也正在有序推进。
三、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我局结合城管工作实际,强化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抓好高空广告、生活垃圾填埋场、农贸市场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等方面的安全监管。截止目前,共开展安全生产检查7次,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6条,均为一般事故隐患,且在规定整改期限内已去全部治理完毕。共拆除破旧店招74余处,拆除不规范户外广告牌45余块,清理高空广告牌11处。
四、今年以来,我局多次召集谈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求企业主体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彻底排查治理隐患,全面落实安全隐患“闭环”管理。推广企业安全生产履职“一报告、双签字”,引导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和义务。同时,强化对企业的日常检查和督查,通过严格执法、教育培训、制度建设,推动了企业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目前,直接监管的企业主体责任履职报告上传率100%。
五、根据市安委办下发的《事故警示教育(一)》文件要求,我局通过播放安全警示教育宣传片的形式扎实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城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共100余人参加。通过学习,提升了干部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切实提升我局安全生产意识和水平
六、安全生产培训是城市运行安全基础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是重要途径。我局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安全生产知识宣讲,增强了干部职工安全生产的法制意识、红线意识,牢固了“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也是安全隐患”的意识,并结合我局安全生产的实际,加强了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树立了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操作的新观念,有效促进了安全基础管理水平的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浅析
摘要:本文旨在思考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在新形势下转变观念,实施有效策略,通过优化内部环境、加快人才培养等方式,加快管理会计的应用,使之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规范运作,提高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益和单位的社会服务水平,更好地履行职责和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现状;策略
一、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必要性
(1)促进构建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较为粗放,大多为“基数+增长”模式,尚未真正实现“零基预算”,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也不规范。传统的预算管理链条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履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探索构建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质量和效率迫在眉睫。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履职和长期发展进行预测、规划、评价,实施全面预算、合理分配资源,促进预算编制和执行、评价的科学化、合理化,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水平。(2)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环境和制度建设是管理会计有效应用的基础和载体,同时管理会计运用相应的工具方法,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内控环境和数据进行分析,对项目等各种决策的实施过程和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为内控管理人员提供有用的财务及管理方面的信息,促进内控制度的实施和完善。(3)促进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升级。在信息建设迅猛发展的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不再仅仅懂得会计知识就能满足行政事业管理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大数据联网等不断应用于财务核算、财会数据的搜集、分析和使用,促使会计人员除了必备的会计知识,也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政策法规,更新理念不断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懂得搜集财务数据和相关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运用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实现从传统的注重基础会计核算、监督的财务会计向参与预测、评价、决策的管理会计转型升级。
2.管理会计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可行性
(1)政策的出台使管理会计应用有依有据。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的多样化和资金量的扩大化,传统会计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财政部于2016年6月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明确管理会计的目标、应遵循的原则和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包括应用的内外部环境、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服务单位管理层面的活动、使用和形成的信息与报告等四要素,使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技术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会计电算化、大数据、资金在线监管平台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和监督效率,财会人员的精力也从基础报销、核算等业务转向管理层面的相关实践。信息和数据来源的多样化、应用环境的优化、管理会计工具的先进性,使得财务人员的知识面得到拓宽,能够对掌握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为单位决策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