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监管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项目监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项目监管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油气管道监管及运用思索

本文作者:沈庚民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

DB(Design-Build)模式,即设计-建造模式,国际上亦称之为交钥匙模式,国内称之为设计施工总承包。该模式在项目概念阶段后,业主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合适的施工方和设计方完成项目目标(图1),基于总价合同招投标和订立合同,总承包商可以选择咨询公司或设计公司负责设计部分,然后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项目的分包商,运作过程中总承包商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承包负责。该模式的主要优点:项目业主与总承包商关系密切,降低了沟通和协调的成本;有利于项目成本的控制,平均可以降低10%左右的工程造价;承包商在项目的前期阶段参与到项目中,可以充分利用施工技术、物资、市场等方面的经验,将其融入到设计中,避免后期设计变更;总承包商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负责,并保证在合同规定的工期、质量和成本要求下向业主交付产品,可以降低项目风险;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各种资源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有利于缩短项目工期,控制项目总体进度。该模式的不足之处:业主通过招标形式选择总承包商,由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设计负责,导致业主对项目设计及项目细节的掌控能力较弱,根据经验,其是业主对项目设计控制最弱的模式之一;该模式诞生的时间较短,法律法规的约束不完善,而且针对该模式的风险没有专门的险种;由于总承包商负责项目的全部设计工作,设计阶段直接影响项目的后期成本,因此,其承担的风险较大。

CM(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常称为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该模式是业主委托建设经理人对项目的可研、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及试运行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其主要理念是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几个阶段完成,各阶段独立完成设计、招投标、施工等工作,并将各阶段的工作充分衔接以加快项目进度。该模式的主要优点:采用分散发包、集中管理的形式,有利于项目总体进度的控制,缩短项目工期;CM单位可以协助业主与设计方进行沟通协调,向设计方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减少项目后期的设计变更,有利于减少由于设计变更导致的成本增加;项目的施工方和设计方关系密切,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协调,有利于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提高项目质量;分包商由业主和总承包商共同选择,有利于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该模式的不足之处:CM模式对CM经理及CM单位的资质、信誉要求高,选择满意的CM单位时间成本高;分段招标形式容易导致承包费用增加;CM模式存在多个分包商,需要统一的合同管理,对合同范本的要求较高。

PMC(Project-Management-Contractor)模式即项目管理承包模式,指业主通过委托PMC承包商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从项目规划阶段、项目定义阶段乃至工程的招标、EPC总承包商的选择全部由PMC承包商负责,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验收、验收、试运行进行全方位管理。PMC模式的初步设计由PMC承包商完成,初设与施工图的设计是相互独立的。目前我国实行的政府工程代建制即PMC模式的一种。该模式的主要优点:业主委托专业的PMC承包商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可以充分发挥PMC承包商在项目管理领域的专业技能优势,统一协调与管理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减少了二者之间的矛盾;PMC承包商基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控制成本,有利于降低项目的投资金额;PMC承包商作为设计方与建设方之间的桥梁,可以对项目的设计进行优化,减少或避免项目的设计变更;采用PMC模式的业主可能缺乏相关经验,通过全权委托PMC承包商可以利用承包商的专业化经验,提高项目质量,缩短项目工期。该模式的不足之处:业主通过委托PMC承包商对项目进行管理,业主参与项目的程度较低,因此对项目的控制权低,协调难度大;能否选择一个合格的项目管理公司(PMC承包商)是业主面临的最大风险。PMC模式适用于具有以下特点的项目:项目投资金额较大,一般为投资额在1108美元以上的大型工程项目;项目业主或项目所在区域缺乏项目管理经验,引入PMC模式可以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提高该地区的项目管理水平;涉及的工艺装置多而复杂,对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依靠银行或国外金融机构、财团贷款或出口信贷而建设的项目。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即建造-运营-移交模式。该模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外国政府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一种融资建设的项目管理模式。政府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允许私人资本进行国内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然后政府和私人机构共同组建SPV公司进行项目建设,建成后由SPV公司负责运营并偿还项目前期投资,特许经营期满后,将经营权无偿移交给政府。该模式的主要优点:可以解决政府财政匮乏与急需扩建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私人机构利用资本优势,政府发挥信用优势,实现双赢,并有利于提高东道主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该模式的不足之处:私人部门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尤其是政治方面宏观层面的风险,私人机构不可控。

Partnering模式是项目参与各方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为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达成一致协议。该协议在充分考虑项目参与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的项目管理目标并成立工作小组进行有效沟通,避免项目索赔及诉讼的发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与方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分担风险。该模式的主要特点:项目参与各方相互信任并有着一致的目标,以期实现项目整理利益最大化,避免参与各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此,Partnering模式需要很好地构建各方参与的组织结构,既要符合组织理论的原则,又要体现该模式的特点。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中,Partnering模式主要集中在建设阶段。业主越来越偏好选择能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的项目管理公司,以减少自身负担。业主的需求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因此,Partnering模式的发展方向是贯穿项目全过程的一体化服务,并向前向后分别延伸至项目的决策阶段和项目的维护阶段。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即设计-采购-建设模式。该模式由业主通过公开招标选择EPC总承包商负责项目的可研、征地、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等工作。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国内管道建设采用的主要管理方式之一,业主只需负责项目设计和施工的主体部分,其余部分的设计、施工及试运行由EPC总承包全部负责。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目前被各国广泛采用。相比其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该模式优势明显:设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可实现对项目整体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项目的合同责任单一,在项目定义阶段充分考虑了后期的施工因素,有利于降低管理费用;EPC总承包商对项目设计、采购及建设进行一体化管理,可有效解决三者相互脱节的矛盾;EPC总承包商具有专业化的项目建设经验,能够对项目的费用、质量和进度进行有效的综合控制。该模式的不足之处:业主通过选择EPC总承包商负责项目建设,业主只起监理的作用,对于工程师的选择无法把控,因此业主对项目最终的设计和细节控制能力较弱;业主能否选择较高水平的EPC承包商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炼化工程论文:炼化建设项目监管思路

本文作者:锁海滨 何承海 胡兢克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化工程建设项目部

国际上开展PMC业务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大型跨国公司,这些公司都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优良的业绩、成熟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便捷的项目管理软件系统。PMC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还承担一些界外及公用设施的EPC工作;二是PMC承包商作为业主管理队伍的延伸,管理EPC承包商而不承担任何EPC工作;三是PMC承包商作为业主的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并将工作完成情况及时向业主汇报。PMC模式的优点:可充分利用PMC承包商成熟的项目管理体系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投资方仅需保留很小部分的基建管理力量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决策,而绝大部分的项目管理工作都由PMC承包商承担。缺点:项目管理费用相对较高,业主对项目的控制力较传统模式弱,PMC承包商一般需通过招标确定,PMC模式下建设过程决策效率较低,最终可能导致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长。IPMTIPMT(IntegratedProjectManagementTeam)指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一体化项目管理是指投资方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公司按照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一体化项目部,并受投资方委托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一体化即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的一体化、项目程序体系的一体化、工程各个阶段和环节的一体化以及管理目标的一体化。

IPMT模式的优点:采取IPMT项目管理模式,有利于业主和项目管理单位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更好地实现项目管理目标;业主可减少在传统模式下大量基本建设管理人员在项目投产后安置的后顾之忧;与PMC模式相比,管理费用相对较低,决策效率较PMC模式相对要高。缺点:项目管理费用较传统模式高;在IPMT中项目管理单位管理定位不易把握,对项目管理单位的考核难度大。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即设计—采购—施工。通常指投资方选择一家总承包商或总承包商联合体,由总承包商负责装置或单元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施工,提供完整的可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的建设模式。EPC总承包商一般将整个项目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包。总承包商可以将合同中的部分工作分包给分包商,但对分包商所负责的工作承担全面责任。EPC模式的关键就是依赖称职的专业分包商以标准化的程序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使复杂的工程项目获得成功。

在EPC模式下,投资方通常通过业主或委派业主代表(PMC)管理项目。在国际工程项目中,一般都要对承包商进行两级资格预审后才进行正式招标竞争,以选定最优的承包商签订EPC合同。EPC模式的优点:有效克服和弥补业主在项目管理知识和经验上的不足,减轻业主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压力;可以将项目实施中的主要风险转移给EPC总承包商;充分发挥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的主导作用,实现从勘察、设计到采购、施工一体化,有利于方案整体优化;有利于充分发挥总承包商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优势,实现设计、采购、施工进度上合理深度交叉。缺点:业主对项目的掌控能力较传统模式弱;承包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若业主不加控制易造成项目质量控制水平低下,直接威胁到项目本质安全和长周期运行。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为自建自管的管理模式。目前国内外大型合资项目常采用“业主+PMC”或IPMT等项目管理模式。A石化1000万t炼油100万t乙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采用了IPMT+EPC(或E+PC、EP+C、E+P+C)模式。发包模式依据不同装置情况采用了EPC、E+PC、EP+C、E+P+C等模式。B石化炼化一体化工程(1000万t炼油80万t乙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采用了IPMT+EPC(或E+PC)模式。引进社会资源,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组建联合项目管理团队,成立工程项目经理部(IPMT),引入具有监理资质的单位作为项目管理支持。总体设计单位纳入IPMT,主要负责炼化一体化工程总体设计规定的制订,并协调、解决各工程设计单位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C石化1000万t/a炼油项目建设管理模式采用了IPMT+EPC(或E+PC、EP+C、E+P+C)模式。采用联合项目管理团队(IPMT)管理模式,以项目经理部PMT为核心,与各职能部门组成矩阵组织架构。IPMT设立10个职能部门,10个项目经理部(即PMT)。D石化800万t/a炼油工程项目管理采用了业主+监理的模式,对外发包采用以EPC和E+PC为主、E+P+C为辅的模式。E石化60万t/a乙烯改扩建工程采用了业主+监理的管理模式。对大型生产装置和需要特殊技术的辅助装置采用了EPC、E+PC的发包模式,对公用工程项目和其他辅助装置采用了E+P+C的发包模式。中外合资建设的F石化80万t/a乙烯工程采用了典型的PMC组织形式。中外合资的G石化60万t/a乙烯工程采用了PMT(以PMC为主的一体化联合管理组)管理模式。中外合资H石化90万t/a乙烯工程采用IPMT(董事会领导下的一体化项目管理组)管理模式。中外合资建设的M石化800万t/a炼油80万t/a乙烯工程定义阶段采用中方为主的PMC管理模式,执行阶段采用IPMT管理模式。项目实施的前期采用业主领导下的PMC项目管理模式,基础设计完成后采用IPMT项目管理模式。但PMC部分人员在执行阶段加入到业主为主的IPMT中。I石化1200万t炼油项目的组织形式有别于F石化80万t/a乙烯工程,采用甲方自建自管和大部分工程为E+P+C的发包模式。10项工厂型炼油化工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对比。不

国内外实施的大型工厂型炼化建设项目采取不同的建设管理模式。不同的建设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不能简单地对一个管理模式判定其优劣;选择项目管理模式时必须结合业主自身的管理资源、项目实际情况和项目合作方的需要;无论选择何种管理模式,都必须确保业主对项目的监督、控制和管理的主导作用;以包代管的结果往往导致项目失控。国内外项目建设管理的发展都遵循了同样的规律,即自建自管→EPC发包模式管理→业主+PMC+EPC管理模式的演变。不能简单地由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公司变成PMC公司。国外PMC公司的前身往往是从事设计和EPC总承包的工程公司。PMC管理模式的出现是应业主、工程公司和项目大型化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对于国内独资建设的工厂型炼化建设项目,采用IPMT+EPC(或E+PC、EP+C)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选择;上述模式的选择有利于发挥工程公司和业主各自的优势、提高管理效率、减少项目管理费用的支出和项目控制目标的实现。工程建设必须保证有合理的建设工期,盲目、不切实际地压缩工期,质量、安全就难以保证,业主和承包商就要承担巨大风险。一般大型工厂型炼化项目从技术引进、合同签字生效到项目投产,平均为4~5年,现场开工建设到项目投产约需3年。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管理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和强化,生产、技术人员参加项目建设过程是项目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在工艺技术路线的选择、设备选型、预试车和投料试车过程,必须以生产技术人员为主导。#p#分页标题#e#

近年来组织实施的大型炼化项目采用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管理方式,对实现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完善管理制度和体系文件,强化过程控制;采用信息技术和项目管理软件系统规范项目过程管理行为;全面推行HSE管理,强化入场人员的HSE培训、考核、作业许可票证审批及风险控制和应急管理;推行安全人工统计,实现安全精细化管理;统一《规格化建设标准》,对设备涂装、各种标牌的设置等明确统一标准;推行质量标准化管理,重点工序推行示范样板工程;临设集中统一布置、标准统一;全厂总平面集中管理、大型吊装机具统一管理;积极推行HAZOP分析,有效降低生产运行安全风险;注重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抽查、周巡查、月联检、年度大检查;推行设计过程审查,做好30%、60%、90%模型审查;推行第三方检验和第三方抽检;推行第三方设计审查及外聘专家对施工图设计进行审查把关;物资采购全流程进行监管控制;委托有资质的设备监造单位驻厂监造;严把材料入场关,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按标准规范对入场材料进行抽检和复验;组织焊工入场考试;埋地管道、防渗选择专业队伍进行施工;混凝土施工采用集中搅拌的商品混凝土;推行清水混凝土工程;埋地管道、钢结构积极推行抛丸除锈;钢结构和管道实行工厂化预制,埋地管道专业化防腐;阀门100%打压试验;采用氩弧焊和氩电联焊,注重成品保护。

阅读全文

项目建设论文:核电站建设监管思路

本文作者:辛旭飞 范静燕 康逸翁 康支霞 单位: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管理部

EPC建设管理模式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在EPC总承包模式中,Engineering指整个工程的设计工作;Procure-ment是指整个建设工程的采购工作,包括工程建设的设备及材料采购;Construction是指施工总承包的建设过程。在EPC模式下,业主只要说明投资意图和要求,工程要达到的运行标准,其余工作均可由总承包单位来完成,由工程总承包商承担工程大部分风险。在此模式中,业主负责整个工程的建设管理,由业主分别与各分包商及供应商签订合同,业主承担工程建设的大部分风险。此种模式下业主也可以委托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协助业主进行项目管理。此种模式下,业主将核岛或者常规岛交由某个承包商进行总承包,总承包商承担该岛的所有设计采购及施工工作,业主负责其余工程的建设管理及整个工程的协调工作。在此种模式下业主及总承包商共同承担项目的建设风险。

国外核电建设几种建设管理模式

核电是从美国和前苏联开始进行商业化建设的,很多国家核电的商业化建设都经历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化发展的历程。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的核电技术向欧洲、日本、韩国等地扩展。这些国家基本上都从美国引进设计建造技术和核蒸汽供应系统、汽轮发电机制造技术,从而形成本国自己的核蒸汽供应系统、汽轮发电机设备供应商和设计建造公司,推动本国核电国产化、自主化发展,下面为几个典型国家的核电建设管理模式:法国为少业主的核电发展模式,法国政府只对法国电力公司(EDF)授权做为唯一的核电站建造业主单位,垄断国内核电站的建设。EDF下属的工程承包公司负责对核电站进行整体设计、建设和采购。由法FRAMATOM(法马通)公司负责核电站核岛部分的独家总承包与制造,负责设计核蒸汽供应系统,生产重型部件与堆芯仪表,并且在法国和海外地区供应、安装及启动核蒸汽系统。法国电力公司作为业主及运营商,直接对核电设备供应商体系进行组织管理,将建造、运行中的经验反馈给设计部门和制造部门。促进设计工作的持续改进,保证法国核电产业的迅速发展。

韩国核电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实现国产化的过程,最初从国外引进了9台机组进行核电建设,在建设的同时,韩国政府要求通过6台机组建设实现百万kW级核电机组的国产化。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通过周密的合同安排,韩国企业广泛参与核电站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工作。并开始了KOPEC(韩国工程承包公司)的组建。通过4台依托项目的建设,基本完成了核电技术自主化,并具备核电站技术的对外输出能力。韩国的核电建设由韩国电力公司(KEPCO)作为唯一业主,负责全国核电站建设和运营,韩国动力工程公司(KOPEC)作为工程公司及核蒸汽供应系统的设计者,负责总体设计并协助业主进行项目管理。由斗山重工作为制造商,承担设备自主化任务[1]。美国核电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大量建设和投运。美国核电建设实行分散业主制,约有48家电力公司作为业主投身到核电运营的行列中。由于业主较多,工程数量有限,美国核电站业主单位不愿意为建立专门的项目建设管理队伍,主要实行EPC总承包的建设管理模式。美国具有独立的核电AE(architect-engineer,独立于电站设备制造商和发电企业,专门为核电站提供系统设计、工程和建设管理服务的公司)公司及核蒸汽供应系统供应商。绝大部分业主把核电厂建设的设计、采购、施工管理任务委托给AE公司。美国有30多家AE公司,大多按市场化运作,实力强大。这些公司是工程的总承包商,业务范围覆盖核岛和常规岛、核电和火电、电力及其它工程。由AE公司进行工程设计,并且负责设备采购和建造的管理,少数业主则把设计、采购任务交给AE公司,自己承担施工管理。美国同时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核电设备供应商,主要有3大制造公司:西屋电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和ABB燃烧工程公司等,这些设备制造商负责核岛设备的设计与制造。

日本也是分散业主体制,有10家地区电力公司,主要实行总承包的建设管理模式,日本一些具有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供应商如三菱、日立、东芝等在提供核电建设所需设备的同时,亦有AE公司提供专业服务。这些设备供应商除具有极高的生产加工工艺水平和技术实力之外,在设计、技术、施工管理等方面也具有相当的实力。因此在提供核电工程设备的同时,由其旗下的专业部门承担了核岛工程项目中属于AE公司负责的业务[1]。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各个国家核电建设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国家核电发展战略有关,如法国和韩国实行的是单一业主的核电发展方针,因此业主有需要也有可能加强核电的建设管理力量,采取多合同自营模式,负责整个核电站的建设管理。美国和日本由于实行多业主的核电建设模式,每个业主的工程不多,因此业主并不愿过多的投入到建设管理的工作中,因此普遍实行EPC总承包的建设管理模式。

阅读全文

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

摘要:毕业论文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使然,而且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的必然要求。以梧州学院工商管理专业404篇毕业论文为样本,利用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优秀率和及格率等指标研究发现,该专业毕业论文优秀率偏低,论文质量整体上出于中等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受学生的论文撰写态度、知识储备、师生科研创新能力、监管细节等因素的影响,为此,从端正写作态度、开展科研驱动式教学方式、培育师生科研素养和完善激励制度等方面提出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地方高校

一、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性

(一)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毕业论文质量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仅能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拓展专业知识面,进而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不难看出,毕业论文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有效的途径,毕业论文质量是学生加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载体。[2]毕业论文设计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

(二)毕业论文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据

毕业论文质量是检验本科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作为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毕业论文是对本科教学全过程教学质量的综合性检验,是本科教学整体效果的重要指标,是教育部评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3]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还是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高效科研能力的重要维度。总之,毕业论文质量是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在教学育人环节的重要呈现,是学生科研素养的综合体现。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论文信息不端变更的表现

摘要:为了更好地应对科技期刊论文信息的不端变更,分析信息不端变更的具体表现,包括署名的不端变更,第一单位的不端变更,基金项目的不端变更,内容的不端变更,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审核,坚持以质量用文的办刊原则,督促所有作者诚实守信。

关键词:科技期刊论文;信息不端变更;署名;第一单位;基金项目;内容

科技期刊往往会遇到一些作者在稿件被录用后,要求变更稿件相关信息的问题。稿件从投稿到发表这段时间,稿件中一些信息可能会因为作者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需要更改,即更改事实性错误[1]。然而,一些学术不端者利用信息可以变更的机会,在投稿时标注不真实的信息,录用后要求更改,或者偷偷地擅自更改,而信息变更的主要原因是造假。科技期刊或者严词拒绝,进而退稿,以免浪费科技期刊的人力、物力;或者由于出版计划不好变更,委曲求全,让一些有预谋的作者得逞。本文通过分析变更信息中不端行为的表现,提出相应的措施。

1信息不端变更的表现

1.1署名的不端变更。根据《著作权法》,科技期刊要严格维护作者的署名权,不能因作者的个人目的,随意更改作者的署名,而科技期刊对于作者署名的统一要求和规范较少,从而导致一些学术不端者通过变更署名达到其目的。1)删除名人署名。一些科技期刊更愿意接收有名人署名的论文,因此,学术不端者假借名人之名,希望论文能够更快更好地发表[2],录用后又提出删除名人的署名。理由是名人仅仅只是理论指导,可以删除。这些名人都属于学术造诣高、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专家学者,他们本身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论文上被挂名。《华侨大学学报》曾经收到一篇自由来稿,录用后,要求删去第二作者、某位院士的名字,理由是导师不同意。我们通过电子邮件与该院士联系,得知其对投稿始末并不知情,第一作者也不是其研究生,而是他带的学生的在职学生,鉴于第一作者的不诚实行为,即便论文的内容还可以,期刊还是决定退稿。2)随意增加作者署名。一些作者在稿件录用后,要求增加作者署名。理由往往是增加的作者参与了研究,投稿时忘记写其名字;或者增加的作者参与论文修改时的后续研究。实际上,很多增加的作者不仅没有参与研究,甚至从事的专业也与论文内容无关,这就涉嫌滥用署名、搭车署名等不端行为。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帮助其他人完成课题,或者维系不良的人际关系,让更多的其他人共享带来的实惠[3]。3)更换第一作者。将论文署名靠后的作者提至第一作者,或者直接将第一作者换成其他人,理由仅仅是这篇录用的论文对其他人更有用。更换第一作者的典型现象是将投稿时为第二作者的导师变更为第一作者,要求变更的理由是导师指导这篇论文,在研究生不需要的状态下,如学生毕业了,导师的贡献最大。这类导师一般处于职业生涯的上升期,需要更多的论文。作为培养研究生的导师,言传身教往往会影响其学生,因此对导师的学术不端教育更为关键,科技期刊更应重视。4)增加并列第一作者和变更通信作者。近年来,要求增加并列第一作者和变更通信作者现象也呈上升趋势。有些学校规定并列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等同于第一作者[4],因此,一些项目负责人或者导师在利益和人情的驱使下,借用各种名义,要求科技期刊增加并列第一作者和变更通信作者,实际上是为“职称稿”“学位稿”等打开了方便之门。5)暗自更改署名。在录用稿件发排前,可能因为一些较为常见的编辑规范问题,需要作者修改。一些作者在修改稿中暗自更改署名,尤其是多作者稿件,出现减少、增加、更换顺序等不端行为。

1.2第一单位的不端变更。论文的归属单位应该是主持该科研项目的单位,或者是作者科研工作主要完成的单位。一般情况下,如果作者工作的单位是重点院校,那么他的科研起点较高,科研实力也较强,他的文章也较容易在科技期刊发表。一些学术不端者为了增加论文学术分量,投稿时虚挂第一单位,如在职业学校工作的科研人员在论文上标注曾经攻读硕士、博士时的更有名的学校为第一单位,在稿件录用后才提出变更工作单位,要求变更的理由是当前工作单位要求作为论文第一单位。

1.3基金项目的不端变更。承担基金项目以及课题是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学校给出的学术研究指标,具有较高现实意义,也是期刊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有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比较容易在科技期刊上发表,随之出现了投稿论文为增加学术分量不实标注基金项目的问题。除了随意乱挂基金项目外,基金项目标注本身存在一些模糊性,如合作研究项目的标注,结题后项目的标注等,在录用后要求变更的理由是内容与基金项目不符或者项目结题超过3年等[5]。

阅读全文

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实践

摘要:从指导过程、教员角度、学员角度3个方面阐述了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的体会和反思,提出了本科毕业设计指导的建议。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员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对学员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提升,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包括课题申报(双向)、学员选题、任务书确认、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正式答辩几个环节,最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及相应的作品[1-3],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指导过程要点

(一)端正心态,接受新挑战

对于没有指导经验的年轻教员来讲,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是一个重大挑战。年轻教员可能觉得自己技术不精,经验欠缺,不敢承担毕业设计任务;或者认为借助这个机会,实现学员教员一起成长,积极查找自己的兴趣点,申报课题与学员一起推进。没有任务驱动项目,快速成长进步缺乏必要条件,关键是端正心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平常注重技术积累,勇于接受新挑战,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促进师生共同成长[4]。

(二)明确任务,把控总方向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在诚信协同治理中作用

摘要:“透明性”是科研诚信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中具有4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维护出版规范的守门人、严守审校流程的控制人、维护同行评议权威的责任人和科研诚信协同治理的倡导者。科技期刊的上述4个作用不宜夸大,且应同机构开展积极互动和信息共享,才能负责任地履行自身在科研诚信治理中的职责,进而对推进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透明性;学术诚信;协同治理;科技期刊

近年来,随着科学共同体对科研诚信的关注度增强,“透明性”通过资助、评价、监管等机构的规则制定、教育培训和调查程序等环节,被引申为科研诚信协同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认为,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中的透明性(transparency)最初在出版环节达成共识,即“出版透明”[1]。进一步发展,透明性还包括“研究透明”,即研究人员在研究设计、执行和发表成果等环节保持透明[2];以及“监督透明”,即学术监督机构在规则宣讲、程序合规、专家复审及结论公开等环节保持透明。科技期刊作为科学发现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应在强化自身保持学术出版规范的同时,开展对透明性的研究和实践,体现其在保持透明性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进而与研究人员和监督机构一道推进科研诚信的协同治理。

1综述

1.1共识。Gabriele提出应重新思考科研领域中资助、出版、教育、监管、实验技术和学术氛围的关系,以增加透明性[3]。Kretser等提出应通过再现研究、建立开放科学标准、鼓励期刊发表“意外”研究成果和出版透明等,以鼓励负责任的科学研究[4]。Moher等在总结第六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研究论文中讨论了“透明性”在科研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认为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成果、数据共享等核心环节应遵守学术规范、保持透明性[2]。根据以上学者观点,透明性应是科研诚信治理中的基础性概念,它既可以联结科研活动中的计划、执行、出版和评价,也可以联结科研规范的规则、共识、惯例,还可以联结学术监督中的教育、调查、处理和信用修复等环节。失去透明性,则学术机构、科学共同体和监督机构就会陷入谷仓效应,在维护科研诚信的成效上事倍功半。因此,透明性问题也是世界科研诚信大会关注的议题,其宗旨“促进科研人员、教学人员、教育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科学出版相关编辑和审稿人等相关各方交流与经验分享,建立协同推进负责任的研究”[5],更为协同治理提供指南。

1.2透明性的特点。首先,透明性意味着共享(sharing)信息。我国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规定,各成员之间要共享信息,并有“重大科研诚信案件应加强信息通报与公开”和“加强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的协调配合、结果互认和信息共享”[6]的要求。其次,透明性意味着公开(openness)信息。科技主管部门制定科研诚信治理的政策并将之到网络上,国内学术监管部门对学术不端案件的通报,期刊通过撤稿、更正和发表关注声明[7],甚至通过撤稿重登的方式[8],向学术界展示透明性。最后,透明性必须是双向(bidirectional)行为。只有公开,不一定透明。例如,在学术调查案件中,隐去关键信息后进行公布,常常会被认为调查处理过程不透明[9]。仅有共享,也不一定满足透明的要求。例如,仅仅在联席会议机构间的共享信息,未对第三方特别是科学共同体共享该信息,则也会影响透明性。忽视这些特点,将会对透明性的理解造成偏差。

1.3科技期刊的透明性。科技期刊在维护透明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期刊通过采用专家评议和独立审校流程的方法,参与科学新发现的过程并向学术界传播其科学价值,并通过坚守学术和出版规范,采用公开或共享等手段,对科学发现过程中的错误、不当或不端行为进行纠正,从而维护透明性。表1展示了透明性的含义及其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显示科技期刊通过维护透明性参与科研诚信的协同治理。

阅读全文

学术期刊的倒逼转向与自我救赎

学术期刊是科研成果集中记录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中国学术期刊运营市场化、学术商品化、评价功利化、监管虚空化等倾向,中国学术期刊出现倒逼转向和自我救赎。

1学术期刊的倒逼转向

1.1制度逼迫

2015年8月18日,主持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学术期刊是“双一流”建设的孵化器。2015年11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5部委联合《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科协发学字〔2015〕83号)》,学术期刊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2015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4号),健全激励创新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2018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简称“两办”)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通知(中办发〔2018〕6号),探索建立基于道德操守和诚信情况的评价退出机制。2018年7月3日,“两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加强事前事后监督评估。在学术期刊管理归属上,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划归中央宣传部。

1.2竞争逼迫

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和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SCI)等国外索引数据库建立的初衷是对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影响因子校对学术期刊的排名,以此进行绩效评价,从而评判学术水平,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甚至拥有权威地位。中国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中,SCI/SSCI等期刊在项目申报、项目验收、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荣誉评选等政策中出现了过渡神化,越来越成为中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衡量其基础研究实力的评价标准,甚至出现“唯SCI/SSCI论”的现象,使得其对优质稿源的竞争成为我国学术期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同时,国内部分科研工作者为了彰显自身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刻意并片面追求自身及其研究成果的国际化,大量高质量的原创成果和优秀成果纷纷转化为英文论文涌入SCI/SSCI期刊,其中大量期刊的影响因子较低、影响范围有限。LetPub《2017年中国高校发表SCI论文综合排名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SCI论文已达33万余篇,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国外SCI/SSCI期刊对国内科研工作者优秀成果“袭夺”直接推动了针对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吸血期刊”和“掠夺者杂志”,致使论文造假灰色产业链呈现“职业化”,撑起了中国论文大国的虚假繁荣。同时,也造成了国家巨额科研经费的外流。而中文期刊论文服务国家实践发展需求的学术价值和认可度被严重低估,严重冲击了中文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应尽快改变现行的唯SCI/SSCI衡量科研能力的扭曲现实,改革学术成果认定和“学术帽子”评选,从重视期刊级别与影响因子转向重视基础科学论文的原创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科学的社会效应、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等应用评价[2]。

1.3自我逼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