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项目调查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社区管理课程教学研讨
一、基于社区工作任务的课程解构与内容重构
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的内容按照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社会调查的准备与设计,包括社会调查概述、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的实施,包括社会调查的四种不同类型和资料搜集的四种不同方法,即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以及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的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第三部分资料的整理分析,包括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第四部分调查工作总结,包括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的撰写特点与要求、调研工作的总结与评估等。以上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体现了社会调查工作的完整过程,体现了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的递进发展过程。《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遵循社会调查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更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境的工作任务设置。如果只是掌握了每个阶段的工作技能,而不懂得面对不同工作任务选择不同的方法,这就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工作需求。因此,《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解构需要在了解常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解构工作步骤,明确每一个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客观要求,由此来确定具体的理论知识章节和实践项目。
根据对社区的市场需求调研,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核心岗位确定为:社区工作站专干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工作站专干主要面向社区居民提供计生、综治、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社区组织社工主要面向社区老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提供专业化服务。每一个岗位有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而需要运用到社会调查方法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三项:社区成员信息采集、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
第一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成员信息采集。它是社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居民信息、单位信息、门店信息、党员信息和民政对象等信息的采集,其中具体的任务包括调查摸底、编制不同成员对象的信息采集表、对社区成员开展普查及信息的录入等,主要涉及社会调查的概述、社会测量的内涵与特点、普查的特点与要求等相关知识。
第二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它是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居民为本的重要体现,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样本和调查方法的选择等。主要涉及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个案研究与典型研究的特点、访谈的设计与操作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第三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它是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的重要途径,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问卷的准备、设计与实施等。主要涉及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问卷的设计与运用、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整理审核与统计分析以及实证研究报告的撰写等。从以上工作任务可以看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设计的解构与内容的重构经历两个重要阶段:首先,将社区典型调查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模块化的子任务,可以依据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和工作环境等要素对其进行解构。其次,将子任务转化为具体的章节。每一个子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将子任务工作过程的步骤与课程的具体内容一一对应。
二、基于社区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大创项目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索
摘要:大学创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重要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压力调查”项目为例,以大创项目选题背景、意义及项目实施过程为出发点,提炼出大创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五个作用,并对如何加强大创项目管理以充分发挥大创项目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创项目;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探索
大创项目即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简称。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大创项目,营造了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塑造了学生的探索精神,锻炼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大创项目为载体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契合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们以“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状况调查分析——以广东100家企业为样本”(简称“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压力调查”项目)为题申报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获得省级立项(S20201261002)。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压力调查”项目的研究过程为例,探讨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和意义。
1项目简介
1.1项目选题背景、意义。2020年5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18号),该文件明确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为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已是必然要求,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人力资源已被公认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地位随之提高。同时,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化需求越来越高,从业人员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在企业中,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扮演的“企业代言人”与“员工利益代言人”的双重角色,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常常面临角色冲突,进一步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探讨竞争性很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问题极具现实意义。选题紧扣社会关注热点,紧密联系学生所学专业,能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训练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1.2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从对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来讲,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压力进行研究可以强化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能有效降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离职倾向,同时可以指导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职业生涯管理、压力管理提供参考。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个人角度来讲,通过本研究可以知道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压力源、压力状况,据此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个人可以采取积极的举措维护个人的身心健康,维持稳定的家庭结构和促进家庭幸福,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1.3项目实施。该项目团队由5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的学生组成,另配备2名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在项目酝酿期,项目负责人召集项目小组成员就项目资金使用、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时间安排、任务分工等事项展开了充分地讨论。为弥补研究经验的不足,项目组召开了专家咨询会,听取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及建议。在充分讨论及论证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详尽的研究计划,以保证项目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在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小组进行了相关理论学习,以提高理论素养,同时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压力问题研究现状,形成文献调研报告。在项目全面实施阶段,项目组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及资料,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压力分析模型。项目组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压力分析模型为依据,在结合现有有关工作压力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压力调查问卷》。问卷初稿完成后,通过多次试测,发现调查问卷的不足之处,项目组通过调整问卷框架,完善问卷问题,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并通过线上小程序与线下实地发放问卷相结合来收集数据。为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项目组赴广东惠州仲恺经济开发区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走访当地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一步了解高端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状况。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到数据后,项目组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以表格、饼状图等形式呈现,为阶段性成果论文的撰写提供依据。在项目总结阶段,项目组完成项目研究成果论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压力管理系统构建研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分析》并公开发表,同时项目组就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明确每位成员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并形成了总结报告。
农业气象农业推广论文
一、研究对象
1.农业推广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
师生共同设计任务。(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老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爱好、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人际交往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总结报告,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申请书,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2.农业气象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
(1)教师单独设计任务。教师将学生所学专业目标与农业气象课程目标充分结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为基础,对整门课程设置了总体目标任务“×××省农业种植业区域规划”,课程总任务下设支撑典型任务共7个:①×××省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搜集;②光照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③温度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④水分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⑤风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⑥×××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分析;⑦观测不同作物的农田小气候特征。(2)任务实施过程。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对任务的实施过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参考资料、学习提示等简要向学生进行说明,学生课下个人完成并小组汇总分析,第二次课上时间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时间为学生对课下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老师随时点评指导,后半部分时间由教师下达下一个任务,依次类推,直到学期结束,完成全部的典型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汇总各典型任务结果并分析,完成课程总任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高中地理假期实践作业应用设计研究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与“学”的方法,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完成项目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假期开放性实践作业中,通过选定项目、制定项目预案、实际操作项目、项目总结交流等环节开展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协作、观察、交流等地理实践能力。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地理实践
一、引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加强地理实践,将实践的内涵提升到行动落实的层面,并从提升素养的高度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走出去+动手+行动”,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获得对现实生活的“真”认识、“真”情感,并在认识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最终获得独立认识世界、独立生存的本领[1]。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在教师精心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开展较长时间的开放性探究活动,最终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2]。假期是学校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整个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假期有3个寒假、2个暑假、以及节假日和周末,校外自主时间较多。将项目式学习与假期作业相结合,将学生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项目式自主学习方式,既能强化学生在校掌握的知识,又能提升个人实践能力。今年暑假,笔者给高二地理选修班的学生布置了一项基于项目式导向的假期实践作业——调查“居民小区垃圾分类”。
二、制定项目实施指南
我国在2001年开始引入项目式学习方法,其中刘景福、钟志贤在《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中全面介绍了该学习模式,及其理论基础和操作程序等。文章提出基于项目学习的操作流程,即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六个步骤[3]。本文根据以上六个步骤,将项目实施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前期阶段(包括项目启动、项目准备)、项目中期阶段(项目实施)、项目后期阶段(项目总结),并以此制定了“项目实施指南”,来阐释具体项目操作流程、可进行的实践活动举例和设计意图。
三、应用研究
大学英语中项目学习的应用
1实践研究及过程
1.1实践对象
基于上述学习模式,笔者选取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计科系大二A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设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共45名(男生36名,女生9名),A班学生英语入学成绩相对较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懂得如何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基于项目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实施。
1.2实践准备
现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5-6个人,分组时以自由组合为主,教师根据各组同学的英语水平、兴趣爱好适当调配,力争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组设立一个组长,负责资料的汇总、整理及成果的汇总。基于《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中的unit3Security,以“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为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小组讨论等,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公共场所(可选取某个或某些)存在哪些安全问题或隐患,作为大学生,面对这些安全问题应如何应对,同时对解决方式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2具体操作
2.1选定项目,制订计划
经济数学项目教学法研讨
一、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经济数学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从而具备从事会计、营销、保险等工作应有的基本数学知识和素养,培养学生利用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结合工作实际,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及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经济数学课程不仅为后继课程提供必备的数学工具,而且是培养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数学素养和理性思维能力的最重要途径。传统经济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多年不变,课程内容与经济结合不够密切,没突出经济特色;二是大部分高职学生“为考试学数学”,数学应用意识薄弱,长此以往将导致学而无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数学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彰显数学与经济学有机结合的特点,注意处理好具体和抽象、定量和定性、直观判断和逻辑推理等关系,清晰地表达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完美地将之与经济学结合,引导学生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和管理理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同时,运用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数学应用意识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和所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的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当学生接受一个新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和欣赏者,学生需要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探索与实践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2.强调教师的综合能力。项目通常具有综合性,甚至会跨专业,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熟练驾驭数学专业知识,而且要熟悉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教师深入专业、深入职业岗位,具备一定的经济专业背景。3.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提炼和升华数学知识。从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习得的数学知识有时是离散的、不系统的,这就需要教师适当总结、提炼,给学生形成一个较系统的知识链。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与本项目相似或相关的实际问题。4.项目选取的重要性。选择项目要与学生所学专业课或经济活动紧密联系,使学生对项目中的问题有亲近感,从而产生获得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
三、经济数学项目教学内容设计
经济数学项目化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学科型教学模式,将经济数学课程内容项目化,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起经济数学相关的知识理论。同时改变传统的以笔试为主、“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体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1.突出经济特色。为突出经济特色,将经济数学课程内容分成三个模块、30个教学项目:
工作过程中课程设计论文
1.课程对接的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项目化课程的开发首先要进行课程定位,这是进行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JavaWeb开发”的教学项目的设计,首先要从其所对接的工作岗位群分析着手。首先进行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包括行业企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反馈调查两部分。因此,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团队通过对华为公司、大连华信、深圳中科讯联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规格的调研,结合对往届毕业生的信息反馈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过与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讨论,分析得出该领域的主要工作岗位包括:网站编辑员、网站设计与开发员、网站维护员(初始岗位)、频道主编、网站运营工程师、网站设计总监、网站运营总监(发展岗位)。再针对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即要能够圆满完成这些典型的工作任务,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哪些核心的职业能力,从而总结出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要求。
2.基于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设计教学项目、序化教学内容
岗位群分析的典型工作任务是JavaWeb开发人员工作体系下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教学项目则是学校为了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所设置的教学内容。因此需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实现从典型工作任务向教学项目的转化。在教学项目的设计中,以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核心职业能力为目标,选取了基本涵盖了所有对应工作任务的较为复杂的管理系统开发项目作为课上项目A,同时又提供了一组课下项目B的题目列表,课上项目由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学生必须完成的项目,包含了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所必需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课下项目列表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具体开发项目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发水平和能力决定,课下项目的开发实践是对课上项目所涉及理论和技术的提高和补充。根据初学者的学习规律,在对项目难易程度的选择上,以及项目中所包含的功能模块(即子项目)的设置方面,均按照理论知识从基础到高级、从浅到深,操作技能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
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项目实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紧密围绕项目开发的过程,展开项目模块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演示实施后的效果图,在开发工作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教师在期间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度且必要的引导,例如当学生遇到团队无法克服的困难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老师需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思路上的引导。课上项目的开发是在教师的引导与监督下完成,课下项目则由学生选择具体项目利用课下时间独立完成。同时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4.全过程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谈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设计
一、高职《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仍然以理论讲解为主,不能很好的联系实际,更无法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其结果形成了“越不懂兴趣越低,兴趣越低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当学生到企业中参加工作时又出现了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的局面。此外,教学目标单一,始终保持在“是什么”的认识层面,缺乏以工作任务导向的技能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理论讲解为主,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分离,教学效果差;在学生评价方面,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核。
(二)学生方面
高职学生相对基础较差,在学习《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时,缺乏必备的数理统计、社会调查及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使其无法较为深入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方法和技术。另外,高职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问题缺少直观性的认识,对人力资源管理在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很多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对今后就业的帮助也不大,因此没有认真学习的必要,学不学全凭兴趣。
(三)教学条件方面
高职院校可选择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版本较多,但针对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却比较少。这些教材中虽然不乏高职高专专用教材,甚至规划教材,大多数出版于2010年以后,体现了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念、发展趋势和连锁企业的实践特征,但从编排来看,这些教材仍然是以传统的知识结构为主线,以知识讲解为主要内容,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这种知识编排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十分有限。此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投入,例如建设实训室、购买一定的设备或者实训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