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乡村特殊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卓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摘要:农村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卓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教师队伍的系统化与规范化,另一方面推动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基于农村学前教育的现实需求,探讨农村卓越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信息素养、情感素养、专业发展素养等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为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师;卓越教师;乡村振兴;农村教育;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师资培养;
教师教育2018年1月实施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农村教育的发展关乎社会的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为农村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契机。农村卓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国家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地区教育差距的题中之义。
一、农村卓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需求
学前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幼儿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义务教育水平的高低。受经济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前教育成了国民教育的薄弱环节。幼儿教师与幼儿教育是命运共同体,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作为提高幼教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农村卓越幼儿教师中起关键作用。
(一)农村卓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满足时代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倡导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幼儿教师,明确了农村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的目标与方向。201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强调“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农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定位,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力支持。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及发展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对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中国残联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弱有所扶,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提高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着现代化迈进,更好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激发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织密扎牢残疾人民生保障安全网,注重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
教育强县建设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共绘新时代大美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是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特征,继承崇文重教优良传统,弘扬井冈山精神,借鉴吸收先进地区办学治校经验,打造教育品牌,推动教育创新发展。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眼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提供更丰富的办学资源和更贴心的教育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激发内生动力。加强系统谋划,注重衔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和实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乡镇各校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三)主要目标。与省、市同步基本建立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得到破解,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缓解,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
二、深化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改革
(四)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健全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学校党委(党支部)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以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走在前列活动为抓手,创建“红色、绿色、古色”特色教育体系,提升本地特色教育资源,深入推进“绿色文化(茶文化)、经典文化、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打造一批县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营地),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资源对学生免费开放或减收费用。统筹开展好中小学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等活动,深入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和法治教育;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构建家校社共同育人格局。〔责任单位:县委教体工委(县教体局)、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旅局、团县委,各乡镇党委和政府〕
(五)健全学生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保障教室照明卫生标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扭转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比例增多的状况。加快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抓好“足球进校园”活动。全面落实吉安市学校美育改革与发展备忘录,开足开齐美育课,切实抓好学校艺术教育,帮助学生形成1-2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全面提升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强化与拓展“1+1”素质教育,组织召开素质教育现场交流会。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活动,加强学校大课间管理;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开展好师生读书活动,组织读书沙龙,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咨询室,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军事理论教学和学生军事训练。加强安全教育,配齐学校安保人员,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推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建立医务室,按标准配备校医和有关药械设备。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积极推动青少年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县财政局、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团县委,各乡镇政府〕
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
为进一步合理布局各级各类学校,切实化解学前教育“入园难”、中小学校“大班额”“大校额”等问题,统筹推进县域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根据《市城乡规划局 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网点专项编制工作的通知》(赣市规字〔2017〕42号)精神,结合县情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教育设施现状布局情况
目前,全县有普通高中2所(其中完中1所),中职学校1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8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含民办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中9所、小学35所、教学点75个;有幼儿园121所,其中县城区公办幼儿园6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0所、小学附属幼儿园38所、民办幼儿园67所。中小学在校学生46928人,其中小学24014人、初中12790人、普通高中8171人、中职195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598人;有教职工3269人。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网点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县城区设置普通高中2所、中职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义务教育学校8所,其他乡镇均设置1所初中、1所中心小学或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遵循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原则,在人口较密、相对集中的村或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的村均设置了村小或教学点。县城区有公办幼儿园6所,各乡镇均设置公办中心幼儿园、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
二、教育设施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就近入学的原则。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原则上每个乡镇都设置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设置村小学、教学点、幼儿园,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保留或设置教学点和附属幼儿园。
市教育局工作要点
2020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省教育厅工作部署,进一步强措施、补短板、提质量,着力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完善政治理论学习机制。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引导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线上线下载体,运用“学习强国”平台等载体,提高理论武装的实效性。在全市教育系统组建宣讲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常态化。深入学习贯彻第27次全国、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教育系统建成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中小学校、民办学校、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分类精准指导,积极开展中小学校党建示范校创建工作,深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全面理顺和党组织、党的工作全面覆盖。积极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和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用,引导教育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一代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提升广大师生思想道德水平,坚定“四个自信”。
3.加强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工作。完善和落实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人士制度,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以新的“五个一”建设为抓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
4.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深化以案促改,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力支持配合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执纪问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拓展深化专项整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工作,严防“四风”反弹回潮,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巩固为基层减负成果。强化政治监督,全力配合支持市委巡察工作,持续做好市直学校巡察整改落实工作。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县教体局工作总结
2019年,教体局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工作部署,紧扣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紧盯目标任务,以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
一、坚持优质均衡,实现办学条件再改善
1.学校项目建设顺利实施。2019年续建项目24个,总投资1.3亿元,建筑总面积8.9万平方米。其中第二小学教学楼、六道河中学科技楼等6个项目已完工,预计年底投入使用;挂兰峪小学教学楼等3个项目主体完工,预计2020年暑假投入使用;一中新建女生宿舍楼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修;北营房中学等8个运动场已投入使用;大石门小学、蓝旗营小学2个易址新建项目已开工;挂兰峪小学食堂宿舍、跑马场小学教学楼等4个项目正在招投标;宽甸小学教学楼正在办理土地证。2019年新建项目4个,总投资2.85亿元,建筑总面积8.93万平方米。其中一中主体建筑正在建设,预计2020年8月底投入使用;青松岭中学运动场已投入使用;第三幼儿园正在招投标,待二小迁入新址后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春季开始招生;田杖子小学教学楼正在招投标。
2.教育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投资231.24万元,为全县中小学购置电脑187台,电子平板39套,录播设备9套,各类打印机115台。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工作,实现了“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和“人教数字校园”,形成了覆盖全县互联互通的云服务体系,缩小了城乡差距,校际差距。
二、坚持协调发展,实现教育结构再优化
3.学前教育不断完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扎实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以县直幼儿园、乡镇中心园为示范,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全年开展大型帮扶活动6次,开展全县幼儿户外体能大循环展示活动1次,幼儿才艺展示活动1次,开展优秀活动课程评选2次。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累计培训5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幼儿教师素质,提升了我县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4.义务教育全面加强。坚持“城乡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学校共同体”结对帮扶工作,以强带弱。同时,按照教育帮扶协议,继续加强与天津名校合作办学,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我县中小学进行帮扶,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交流,提升我县中小学发展水平。出台了《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补充实施意见》,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合理划定入学范围,严格学籍管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跨范围招生行为,县城学校的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在县城小学实施课外延时服务,有效解决了“三点半”难题。
乡村振兴下农村妇女文化消费需求研究
【内容摘要】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已然成为了当今社会需要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就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消费需求现状分析,试图探寻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消费需求满足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消费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乡村振兴。2017年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在2018年党中央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乡风文明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
(二)农村留守妇女。经研究发现,针对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群体,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定义,综合学者们的观点,笔者将农村留守妇女定义为长年生活在农村,其丈夫常年在外的已婚妇女。由于丈夫常年不在家,她们往往独自承担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劳动强度大,除了种田种地,教育孩子、赡养老人等诸多琐事,全权由其负责。日程生活的艰辛加上长期缺乏伴侣的陪伴,她们内心往往孤独、无助,使得她们时时刻刻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一些社会治安较差的农村地区,对留守妇女的保护措施较少,使得她们的安全感指数很低。
二、当前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消费需求现状
(一)家庭照顾任务重。总体说来,农村留守妇女的子女个数一般是2到3个,个别留守妇女是1个,极少部分是4个以上,相对来说,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承担照顾教育子女的强度差不多。她们普遍表示,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在教育子女方面表现的很吃力。农村留守妇女需要照顾的一般是公公婆婆,有小部分需要照顾自己的父母亲,还有部分需要照顾丈夫的爷爷奶奶。
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巩固提升计划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巩固提升我省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水平,稳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确保到2020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乡村弱”“城镇挤”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均衡;全省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稳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全省教育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全省义务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全省所有县(市、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水平得到巩固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稳步推进。
二、工作举措
(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1.持续保障财政教育投入。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保障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合理划分省以下教育领域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2.科学规划教育经费支出。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的原则,调整优化义务教育支出结构,经费使用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和薄弱环节倾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大义务教育经费统筹力度,推动义务教育经费使用重心从硬件建设向软件提升转移,在改善必要办学条件的同时,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坚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严禁随意扩大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