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经济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乡村特色经济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乡村特色经济

特色乡村民宿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随着民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都市生活的繁杂和压力使人们向往惬意悠闲的乡村生活。乡村民宿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既是人们对传统村落不断消失的追忆,也是新一代消费品位的反映。特色乡村民宿有助于游客更好地感受独特的乡村文化,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途径,助推当地农业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乡村民宿;农业经济;启示

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在旅游住宿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人文风俗和季节性的特色农事活动等,逐步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新型旅游首选。民宿产业通过对乡村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盘活乡村闲置资源,保护传统村落遗存,传承农耕文化。民宿产业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1城口亢谷乡村民宿发展经营基本情况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为外出郊游或远行的旅客提供个性化住宿场所。游客通过体验当地民俗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体验有别于日常的生活感受。城口亢谷地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开发乡村民宿,从过去的穷山恶水,到现在成为旅游向往之地,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变。

1.1城口亢谷地区基本情况。城口亢谷乡村民宿依托亢谷风景区,该景区位于重庆市城口县东部,距城口县城约39公里,坐落于大巴山腹地,海拔1100米—2680米之间,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0%,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夏季清凉,是消夏避暑胜地。民宿开发区内道路、游览、观光、休闲等基础设施完善,游客出行方便,加上富有地域特色的大巴山民俗生活习惯融入到乡村民宿建筑和饮食起居的服务当中,适宜发展具有大巴山山野闲趣的特色乡村民宿。

1.2城口亢谷的民宿经营状态。城口亢谷的民宿经营主要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类:村民自营模式。此类民宿由村民自己建设房屋,通常为三层楼的结构,进行适当民俗装修或改良。游客入住时由民宿主人进行接待,居住于此的民宿主人不仅可以为住户讲解当地的乡风民俗、旅游景点,而且还能为住户提供感受当地村民生活气息的渠道,带领他们体验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这种类型的民宿中,拥有浓厚的家庭氛围。此类民宿的在亢谷内分布广,数量多,是主要的民宿经营形式,住客主要以长住度假型游客为主。第二类:公司投资经营模式。这种类型的民宿由外来公司投资开办。以酒店式运营的方式,房间数量比普通民宿多,通过对民宿整体的设计融合当地民俗特色,内部的装潢融入当地农村生活习俗,整体卫生条件,服务质量更加标准化。但与当地农民的接触少,接触到的地域生活氛围有限。第三类: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以资金入股,对原著居民的农房进行改建或新建。农民则以房屋与公司建立收入比例分配机制。其中以重庆巴渝民宿为代表的品牌民宿融合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打造高标准、高品质且富有人文内涵的体验式民宿。通过品牌、优质的民宿建筑和原生态精心打造的装修,以及人性化的住宿环境,得到游客极好的体验口碑。通过高端民宿品牌的带动,为景区锦上添花,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增加游客对整个旅行的满意度。

阅读全文

乡村振兴下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战略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已经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本文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乡村建设的持续性投入以及相应的政策实施,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特色产业;人才振兴;产业平台

振兴乡村经济建设,已经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策略。如何利用乡村特有的资源和环境,如何进一步提高乡村的经济发展,如何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进程,如何提升乡村人才建设的发展程度,这些问题成为当今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是当前乡村建设的重要议题。

一、乡村振兴的意义

乡村振兴,是为了促进乡村经济建设,实现对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通过乡村振兴措施,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宏伟战略目标,提升乡村人民的幸福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全方位发展。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程度已经日益趋于完善,而乡村经济的发展程度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大对乡村特色产业的研究和投入,是发展乡村特色经济产业的重要方式。只有将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不断灌输,才能早日实现乡村建设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二、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特色产业的选择是发展的关键

阅读全文

谈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对乡村经济的促进

摘要:振兴乡村经济,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习俗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着力点。别具特色的烧烤作为乐至县的名片,源于三国蜀汉大将张飞“犒赏”三军,兴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规模于九十年代。优质的食材、独特的配料及烹饪方式与乐至人开朗、热情、耿直的性格相契合,逐渐酝酿出较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对过往来客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本文以乐至国际烤肉节为调研对象,研究特色文化产业与乡村经济振兴之间的关系。通过较详细地调研,更直观地分析乐至县烤肉产业近年来发展状况以及该产业对县城及周边乡镇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烤肉节;乐至县;乡村经济

一乐至概况

乐至县隶属四川省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上。东邻遂宁市安居区,南连安岳县、雁江区,西界成都简阳市,北接成都市金堂县、德阳市中江县;距离省会成都135公里,全县面积1425平方公里,辖17个镇、8个乡,2015年,户籍人口83.7602万,常住人口51.52万。在历史人文方面,乐至县北周置多业县,唐武德三年(620年)析置乐至县。因县东有乐至池而得名。乐至有“故居”、“马锣睡佛”和隋建报国寺、清建南塔等名胜古迹;在经济发展方面,乐至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产值在各年度农业总产值中占据主导地位。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县域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乐至国际烤肉节概况

乐至烤肉节是一个大型美食文化活动,烤肉节期间,通过特色烧烤联展、烤肉评比、辣妹子大赛、狂欢文艺晚会、万人品烧烤等系列活动,倾力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美食文化,乐至烤肉节为过往客人提供了一个品烤肉、喝啤酒、看节目的消夏好去处;烤肉节期间,多种乐至农产品得以展出销售,为推动地方美食推广及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乐至烤肉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烤肉节作为乐至地方经济运行和宣传的载体,逐渐成为乐至的一张名片,对推动乐至县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2006至2016年,乐至县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烤肉节,现场累计销售收入达8000余万元,吸引游客150万余人次,带动本地旅游、住宿、购物过亿元,较大程度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调研过程

阅读全文

乡村特色旅游文化

一、乡村旅游是乡村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依照对乡村特色文化特质的分析可以知道不同的乡村特色文化可以形成不同乡村旅游资源。笔者认为在进行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过程当中要重视以下五类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类型的开发:乡村民居文化、乡村民俗文化、乡村农耕文化、乡土艺术文化、乡村名人文化等。这是开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也是乡村特色文化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乡村旅游是乡村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这可从几方面来看:

(一)凭借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随着“2006中国乡村游”主题的提出,全国各地都展开了乡村旅游的开发工作,可谓场面红火。中国地域广博,经纬跨度大,由此形成了类型多样、风格各异的乡村文化,这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乡村旅游活动日益兴旺的原因之一。要做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工作,就是要把握住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特色两个字,特色是乡村旅游的生命。什么是乡村旅游的特色?简单说就是乡村特色文化。如果乡村旅游失去了所具有的乡村特色,乡村旅游也就不叫乡村旅游了。不管是独特的民俗风情,还是迥异的生产生活习惯,亦或是名人故居和特色村落建筑,无不是乡村特色文化的具体物化形式。因此,要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发展以具体物质形式为代表的农业特色、乡村特色和原住民特色的文化旅游。

(二)依靠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乡村文明。乡村休闲旅游和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点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两者之间应该是直接和必然的关系。当前许多地方在乡村经济发展趋上,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观念。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有着关联度大、辐射面强的特点,是提高农民富裕程度,走向共同和谐的重要手段。旅游行业对环境及人文关怀的高标准性也必然会对乡村的一些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带来冲击,因而它是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乡村旅游所要做的就是依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构建、传承乡村特色文化,利用对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唤起人们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东方传统情感美德的认同和追求。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打造文明的乡村文化气息。

(三)依托乡村文化内涵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深度则是旅游产品和文化经济时代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将达成对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最大化的发现、提升和实现。依托独特的乡村文化资源,开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活动,从而吸引旅游者前来游玩消费,达到促进本地旅游经济发展的目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承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时要重视对乡村特色文化的开发力度和深度,这是历史文化与经济结合的科学选择。乡村旅游是乡村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乡村旅游将起到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促进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的双重功效。

二、乡村特色旅游文化的整合策略和发展理念

(一)乡村特色旅游文化整合策略。

阅读全文

加强乡村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探索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乡村的品牌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加强乡村品牌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的途径,科学划分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乡村品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振兴品牌。

关键词:乡村振兴;区域特色;乡村品牌

1安阳市乡村经济发展现状

1.1乡村品牌化概述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乡村品牌建设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乡村品牌化是指通过引入品牌化的理念和方法,经营、管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通过乡村品牌的创建、经营、管理,进一步实现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乡村品牌化建设大致经历了村民自发建设、政府主导、乡村品牌化建设三个阶段。现代乡村发展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提供农产品,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主体,整体进入市场。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乡村品牌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品牌建设可以充分形成乡村特色,促进当地乡村经济绿色发展,提高村民收入。乡村品牌能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通过合理的广告宣传、推广,乡村品牌更是能成为乡村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1]。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乡村品牌化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乡村品牌化可以说是一条绿色、可持续、高附加值、高质量实现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之路,是一条乡村共同富裕之路,更是一条能实现乡村发展方式的变革和转型必然之路。

1.2安阳市经济发展现状

河南省安阳市地处三省交界处,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安阳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4个县,共42个镇、50个乡。2020年,安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0.5亿元,占河南省生产总值总量的4.18%,比2019年增加71.21亿元,增长3.19%;人均生产总值为4.2万元,比上年减少0.1万元,下降2.33%。见表1.

阅读全文

产业融合下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思考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基于当地产业融合下的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趋势,课题组以广州市部分特色村落产业融合发展下的数字乡村旅游作为调研对象,针对广州市乡村旅游现状以及面临的发展困境,从乡村文化品牌建设、休闲农业旅游、最美乡村等方面结合数字化技术、融合当地产业,提出了乡村自然环境与节假日活动融合、休闲体验项目与当地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旅游的传统手段与数字化技术融合等措施,以数字化形式赋能乡村振兴战略。课题组认为,以政府为引导,强化乡村旅游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环境优化、彰显特色、数字化的乡村,是广州市乡村旅游产业化、多元化、数字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产业融合;乡村旅游;数字化

1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勾勒出未来5年数字经济发展蓝图,未来5年数字经济建设与发展脉络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城乡统筹的快速推进、农土入市的土地改革、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等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经济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既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1]。

1.1广州乡村旅游基本情况

广州地区山水资源、乡村资源丰富多样,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看好,逐步形成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红色农业、温泉养生、绿道休闲、古村风韵、民俗乡情、特色民宿、研学基地、自驾露营和水乡风情等类型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2]。截至2020年,广州市拥有从增城、白云、番禺、花都、南沙、从化等区精选出的“花都绿色田园游”“白云亲子休闲游”“黄埔古村史韵游”“增城生态养生游”等8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8个省级文化旅游特色村,17个广州旅游文化特色村,有14家乡村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从化区南平村、莲麻村,番禺区大岭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增城区、从化区被认定为广东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增城粤菜寻味游”“从化踏寻红色经典农业游”“番禺区水陆空三栖美食街区游”3条线路入选广东省第二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2020年“广州最美村庄”的评选活动中,广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了30条“美丽乡村游黄金线路”,其中“美丽从化温泉生态乡村游休闲精品线”“生态从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小镇休闲文化游)”最具特色。30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串联起海珠、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等区的精品乡村旅游景点,涵盖了森林康体、观光农业、绿道休闲、古村风韵、水乡风情等多样类型,将指引市民及游客深入广州各特色乡村,领略传统岭南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魅力,同时满足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市场需求。笔者以花都区旅游情况为例,详细分析目前广州市乡村旅游的情况。花都区地处广州市北部,围绕“打造粤港澳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积极培育文旅产业市场主体,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大力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花漾花都”文旅品牌,成为都市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圈。结合当地特色产业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等项目,利用数字经济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目前已有1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红山村),3个市级旅游文化特色村(红山村、塱头村、洛场村),4个乡村旅游点(竹洞村、马岭村、绿沃川科技农业观光园、志惠农场),评出10个区级十佳赏花地。1)竹洞村,位于花都区赤泥镇北部,距离花都区中心区域约20km,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百亩黄花风铃木)、深厚的岭南文化沉淀(洪熙官故里,广东醒狮传统)。以区域内的盆景产业为依托,通过植入盆景艺术文化节、盆景艺术大师工作坊等元素,建设岭南盆景小镇,打造全国盆景产业品牌。2)红山村,位于花都区梯面镇西部,是广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休闲农业),位于具有广州“九寨沟”之称的王子山森林公园的脚下,被誉为“广州市最美山村”。村内有桃花岛中心公园,油菜花观赏基地。通往王子山的县道横贯其中,交通较便利,村中现有花泉豆腐花厂、桶装水厂、水电站等多家企业。3)塱头古村,位于花都区炭步镇西部,距离花都中心区域约15km。依托珠水皮带廊下公路连接镇区,村建筑坐北朝南,布局比较规整,村面建筑保存较好,排列整齐,规模宏大,建筑占地6万多m2。塱头村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

1.2广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成渝双圈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和对策

[摘要]乡村旅游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具有全方位的推动作用。本文着眼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发展,针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统筹规划、多元营销、资源整合、跨界联合、共建共享对策建议,推动成渝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景区品牌发展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不仅能给农民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还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有利于一揽子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加快发展的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要地和长江流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质量生活宜居地重任,这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目标,努力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而整合“圈”中资源,推动“圈”内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

一、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川渝两地紧密携手,以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带动“圈”中全域乡村旅游发展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投入乏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财力不足,投入到乡村旅游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限,使乡村景区的交通、住宿、医疗、通信等公共设施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特别是乡村旅游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水、农业废弃物等得不到及时处理,影响了乡村环境。同时,部分乡村景区缺少旅游服务中心、景区标志、泊车场地等,这严重影响了旅游整体质量。

——发展模式固化,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大多数乡村的旅游开发活动仍以粗放型为主,投资盲目,缺乏长远规划,项目雷同,忽略对本地特色旅游资源的发掘包装,导致旅游产品千篇一律,未能展现当地多样的文化特色,乡村文化体验感差,直接降低了游客对景区旅游价值的感知。同时,由于缺少特定内容的深入挖掘和资源整合,产品特色的开发局限于表面,乡村旅游产业链的纵向发展缺乏深度,导致乡村旅游多数仍以纯粹的观光游为主,仅仅停留在“农家乐”的浅层次开发上,游客的参与感、精神获得感和实际体验感都较差。

阅读全文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与分析,指出乡村旅游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发展策略

美丽乡村的建设需求是党和人民对于乡村发展的新期望,乡村旅游对于乡村经济建设及环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平衡旅游业发展与乡村发展建设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从经济发展状况的层面出发,对中国的乡村旅游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提出更多助力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1]。

1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为进一步概括研究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对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发展最多的乡村农业旅游。即将农业种植、采摘与旅游相结合,形成一种帮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的旅游模式。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包括种植体验、农产品采摘及农田观光等。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能够拓展游客的知识,还能够帮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二是现阶段较为流行的农家乐形式的乡村旅游。即农户利用自己的庭院及周边的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并为游客提供民俗表演及农家饭等,是一种利用景观和乡村文化吸引游客的旅游模式。三是休闲乡村旅游。即为游客提供时间较长的休闲度假地点,并依托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等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放松环境,是现阶段高压城市生活背景下催生出的旅游产品形式[2]。四是以文化环境作为依托的红色旅游。即利用乡村当地的红色历史文化进行红色主体教育宣传,是一种将文化传播与旅游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模式,如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乡村旅游模式就是最为典型的红色旅游。

2中国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旅游品牌建设,难以为乡村经济发展助力。虽然现阶段很多区域的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在旅游品牌构建方面还存在诸多欠缺。乡村旅游品牌缺失影响了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难以为乡村振兴提供足够的助力。乡村旅游大部分是依赖独特的自然环境进行旅游行业拓展。由于中国地域较为广阔,很多乡村旅游仅在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这些地区没有抓紧时机构建品牌化的旅游宣传策略,使旅游的发展过分依赖于政府主导和参与,缺乏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能力[3]。同时,非政府组织在乡村旅游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这也使得乡村旅游资源的利用存在不均衡问题。因此未来需要不断构建系统化的旅游品牌,维护旅游经济的发展潜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