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乡村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乡村银行发展论文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意味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客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利。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列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式纳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将向9亿多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发展村镇银行,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国内研究现状来看,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少数民族山区、中西部地区。2007年,国开行共参与组建甘肃、四川、青海、湖北、吉林等五省6家村镇银行。2007年12月13日,国内第一家外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全国首家由外资银行全资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8年9月12日,彭州民生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国内第一家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更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四川重灾区成立的首家支持“三农”、支持灾后重建的金融机构。2008年12月9日,建设银行发起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湖南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正式开业。2009年2月4日,内蒙古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渣打银行在华乃至全球范围内建立的首家村镇银行。吉林省截至2009年11月末共设立了6家村镇银行。从目前各地村镇银行的运行现状来看,当前村镇银行的建立处于“试水”阶段。从目前国外研究现状来看,类似于村镇银行的金融机构现在基本上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信息网路,并且朝着国际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的澳新银行在华的投资以及他们的村镇银行其目的在于不是一个纯盈利的机构,主要是给当地的居民带去金融知识方面的服务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富。因此,在发展村镇银行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2.村镇银行的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3.村镇银行的性质及类型
村镇银行的性质为: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性银行。主要类型有境外金融机构控股、境内金融机构控股、企业法人组建、自然人组建等类型。
乡村饮食文化论文
一、南京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饮食文化的特征分析
(1)饭稻羹鱼,鱼米之乡的饮食风习。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明确了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以稻米为主食,以鱼虾为副食品的饮食特色,这里的“楚越之地”就包括了现在的南京地区。由于湿润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使得南京地区一直以来就有种植稻米的生产习俗,南京地区稻作文化的繁荣不仅影响了人民日常的劳作活动,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人民饮食风俗的形成,充足的稻米供应也为南京丰富多彩的糕团工艺创造了条件。河湖交错的水文特点形成了吴越地区独特的“渔文化”,极富地方特色。南京地区以渔耕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太湖地区物产丰饶、生产鱼虾的地域特点也为南京乡民养鸭食鸭文化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南京的鸭肴种类繁多,是南京乡村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2)因地取材,讲究时令的饮食生态。乡村饮食与都市显著的其选料的新鲜度和生态性,即南京的饮食对大都运用本地的食材制作而成,保证了材料的新鲜和健康。南京的低山丘陵和岗地约占总面积的67%,平原、洼地和河流约占了39.2%,平原地区肥沃的土壤、星罗棋布的水域以及丘陵岗地的林业资源,使南京乡村拥有丰富的原材料,家禽、河鲜、野菜都在南京传统乡村饮食中占有一席之地。南京乡间嗜食野菜,“南京人不识宝,一口野菜一口草”以及“南京人一大怪,不爱荤菜爱野菜”等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谚都证明了食野菜的风俗在南京地区的普及。相比于城市,乡村地区的食材更具有时令季节的特征,人们掌握原料的生长规律,讲究适时而食,如“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肥鹅冬有蔬“等都反映了南京农村注重时令的朴素自然观,成为了人们宝贵的生产生活经验。
(3)咸鲜润甜、醇和酥嫩的原汁本味。质朴无华的乡村饮食采用的是最简单的加工制作方式,传统的制作过程和不经雕琢的加工工艺使得农家菜更能保留食物的原始风味,配合鲜活的食材给人带来独特的体验。南京乡村的饮食风味保留了江南乡村地区鲜嫩清淡的饮食风格共性,同时也更注重地域的适应性,使得南京乡村饮食兼具了南北饮食的风格特色,如金陵名菜芦蒿炒香干,就是在芦蒿、香干两种基本食材的基础上进行素炒,除油、盐之外几乎不加别的佐料,最大幅度地保存了芦蒿和香干的清香;颇具盛名的南京水八鲜旱八鲜也进采用了凉拌、清蒸等最简单的烹调技艺,保留了其鲜脆爽口的本真味道,受到了许多食客的推崇。
(4)典史结合、淳厚朴实的人文背景。江南地区自古人文荟萃,关于饮食的诗文典故也为广为流传,为南京的饮食菜品增加了浪漫气息。如诗圣杜甫的《赠李白》:“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其中的“青精饭”就是现在仍盛行在江浙一带的乌米饭;苏东坡脍炙人口的《惠崇江上晚景》中:“蒌蒿满地芦牙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使芦蒿和河豚名声大噪,还有宋嫂鱼羹、炸响铃等名菜名典广为人知。而在南京不得不提的《随园食单》和《红楼梦》给南京饮食打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除此之外,乾隆与如意卤干、与“皮冻甲鱼盅”的故事等都为普通的菜品增添了文化和人文气息。
二、南京乡村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尽管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使南京乡村饮食文化开发得到初步的成效,但其开发依旧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所以本文采用swot的分析方法对南京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分析,进一步增加南京乡村的旅游吸引力,同时为南京乡村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
乡村旅游建设论文
乡村旅游建设篇1
摘要: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理念下,乡村旅游逐渐被众多消费者所追求,能够崇尚自然、回归田园、享受自由。该文是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郝裕村为案例,根据有关的政策,对其进行分析,了解中郝裕村这个古村落的发展概况,并对旅游的开发与村落的保护进行分析,对其中旅游给村落带来有利影响和村落中还存在的问题如老龄化严重、开发不合理、缺少专业型人员和管理欠缺等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详细策略,希望能够在乡村振兴、生态可持续发展和互利共赢的理念下,达到发展的最佳模式。
关键词: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协同发展;中郝裕村;保护;开发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而且是一个具有充满中国特色的新型课题,是在涉及多个行业的同时又相对独立的领域。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村落的保护与乡村旅游逐渐引起政府的重视,并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相结合,与其共进步、同发展,效果显著。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也激发了传统村落的生机。旅游业也得到了一往无前的发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只有具备一定当地文化、风俗、非遗和历史等的古村落是需要备受关注和保护的。传统村落对于弘扬和恢复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及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导致村落出现空心化严重、房屋和土地利用率低及房屋破坏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压力让年轻人得不到松缓,体会不到之前向往的幸福感。田园牧歌的乡村生活,乡村的宁静,环境的美好,让人们感受到无比的轻松。在多元化消费趋势的背景下,让更多的人倾向于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在游玩同时,还能使村落长久发展,弘扬村落独特文化、价值。乡村旅游业油然而生,两者的共同发展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现代传媒与乡村传统文化论文
一、现代传媒与畲民的媒介接触行为
(一)传统媒体的接触情况不同,但影响仍然强大
在各种媒介中,电视的作用最为突出,已深深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电视成为最受村民欢迎的媒介,在调查问卷中,82.3%的村民把“看电视”当作休闲活动的首选。在我们调查和访谈的这些村民家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茶余饭后,人们会聚集在电视机前边聊天边看电视。通过电视,村民们知道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收看最近最火爆的电视剧和娱乐节目。而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则成为村民们接触最少的媒介,只有13.4%的村民选择报纸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少数民族村落购买报纸的渠道并不多;另一方面因为村民整体的受教育水平较低,阅读报纸较为吃力。而听广播的村民则更少,只有5.3%的村民会收听广播,且大多数是老年人群体。
(二)互联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畲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盛行
互联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在中国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在调查的成人中,手机的拥有率为71%,网络的拥有率为24%,虽然手机的拥有率较高,但在成人中,人们更多用手机来打电话。手机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功能在闽东畲民中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用手机上网的成年人较少,占调查的总成人数的11.5%,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畲族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他们手中的手机的价格相对比较低廉,手机的功能也相对简单。智能手机的拥有量并不多,另一方面是由于用手机上网,产生的流量还要另外计费,这就给畲民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而且操作智能手机还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而畲族的成年中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操作智能手机对他们来说还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都是手机在闽东畲村还更多是一种通讯工具的原因。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虽然智能手机、互联网络在畲民中的普及率还不高,但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却广受欢迎。在我们调查的青少年中,初中生48名,高中生20名,总共68名中学生。在这些人中,拥有手机的占58%,拥有电脑的占51%,用手机上网的人占31%,73%的人上网是为了获取信息,60%的人上网是为了娱乐需求。智能手机、互联网络在青少年群体中盛行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群体热衷于追求新生事物;另一方面是因为畲村的家长重视下一代的培养,只要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都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二、现代传媒与闽东畲族乡村传统文化的变革
(一)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
乡村酒店的形象设计论文
1、乡村酒店的视觉形象设计原则
1.1乡村酒店的视觉形象设计应保持地域生态环境协调性
乡村酒店的视觉形象设计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强调地域生态效益。乡村酒店依托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以乡镇、田园、山地、草原、森林和湖区等自然景观为基础,独特的地域风景和生态环境是乡村酒店视觉形象设计的独特优势,因此乡村酒店的视觉形象设计应减少建筑实体、景观和娱乐设施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地域生态系统的干扰。一方面,酒店建筑的造型和布局要以自然环境情况为基础,采取因地制宜、因势造景的方法使建筑实体及其附属物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另一方面就是尽量采用地方建筑材料和工艺方法,强调采用清洁能源,追求绿色环保。成都的三圣花乡、郫县农科村作为四川著名的乡村旅游胜地,其乡村酒店的视觉设计都遵循这一规则。
1.2乡村酒店的视觉形象设计应凸显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从旅游市场消费的角度来看,乡村酒店与城市商务酒店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差异,而强烈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是乡村酒店视觉设计的主要元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乡村酒店应该是“主题酒店”,它以强调展示某种乡村文化、民俗文化或历史文化为特色。乡村酒店的视觉形象设计应围绕独特的文化经营主题,通过酒店功能、VI视觉识别系统以及服务特色等各个细节上的差别,给客人带来不同的体验内容和效果。同时,乡村酒店的文化主题尽可能选择长久性的、凸显地域文化的主题,且有别于当地其他酒店的创新设计。如四川广元汉寿客栈位于昭化古城景区中心腹地,昭化古城是三国文化重要发祥之城,该酒店采用“汉文化”为主题,成为昭化古城景区最具有标志性的主题文化酒店。
1.3乡村酒店的视觉形象设计应强调休闲娱乐的参与性
酒店是提供服务的场所,酒店的核心应该是服务文化。从乡村酒店的经营特色来看,为了满足城市消费者对乡村文化的新鲜感和猎奇心态,乡村酒店视觉形象设计必须考虑通过互动参与性的特色服务带给消费者特别的体验。乡村酒店除了提供会议、住宿、餐饮等功能之外,一定要为消费者提供具有自由活动和亲近参与的空间场所,创造更多休闲娱乐项目,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如成都郫县梦桐泉酒店占地220亩,园林绿化面积70%,湖面景观占10%,设置了户外篮球场、网球场、阳光泳池等场地,可以提供室外品茗、户外垂钓、园艺观赏、运动健身,篝火晚会休闲娱乐与购买农产品等项目。又如被称为“鲜花盛开的村庄”的成都三圣花乡,这里的乡村酒店结合本地的民俗文化和特色农业等资源,合理开发,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蔬果采摘、赏花、登山、垂钓、烧烤,以及类似“偷菜”“CS”的网络游戏仿真活动等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休闲娱乐项目。
乡村初中化学论文
一、乡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乡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学科实验性很强,但是由于乡村化学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化学实验并没有在乡村化学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乡村初中缺少专门的化学实验室,化学教师无法进行实验教学,致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不能有效理解与掌握,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不强,无法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开阔思维,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乡村化学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方法不合理
由于乡村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缺少到乡村任教的意愿,大部分形成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改变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信心,学生对化学学习缺少主观能动性,不能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率低下,同时乡村化学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课堂教学进行当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情形,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应对能力,有效的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够对课堂有合理有效的掌控,一出现事先没有意料的情形就不知所措,直接影响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影响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乡村化学课堂教学当中,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是一味地将化学知识等灌输到学生脑袋当中,而不是侧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应用,注重结论,而不注重结论得出的过程,缺乏钻研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取根据教材讲教材的方法,而不是以教材为基础对所学知识展开联想,延伸,缺乏创新精神和批判意识,不能够有效的带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反而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距离感,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乡村留守儿童论文3篇
第一篇
1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的关心爱护、健康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人生社会化的第一课堂,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小孩来说,是一种隔代教育,而外出打工的父母普遍都缺乏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也就难以完成对留守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家庭教育。
1.2心理问题凸显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其在生活、学习、心理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留守综合症”,如学习焦虑、合作意识差、上进心差、任性、孤僻、处事敏感、遇到小事易走极端等。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1.3学校教育难以与家庭教育呼应
美丽乡村建设生活感悟论文
摘要:针对窑店街三义村的雨污水合流排放污染问题,结合《陕西省西咸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要求,提出对三义村采用雨污水分流体制,设计污水排放管道至新建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一体化MBR,处理后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可蓄水绿化浇灌回用,避免雨污水合流排放造成地表水质超标、土壤结构改变、森林或绿色植被退化、河流与湖库水质变腐臭等疑难问题,进而构建富饶、和谐、健康的新农村成为可能。因此,农村污水从源头进行收集、结合现代一体化设备的科学处理和排放,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的污水污染问题,同时有效地节约占地与投资,有助于美丽乡村的快速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污水排放;美丽乡村;污水治理;污水分离;管网设计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群在逐年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乡村、镇合并且采用集中居住,建设完善的引水工程,让村镇人群都能用上自来水,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得集中污水排放量也迅猛增加[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乡镇年度所产生的日常生活污水大约80亿t,占据到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半[2]。由于村镇集中居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比较贫乏,96%的居民生活区没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管网和水净化处理设备,导致大量乡村生活排放的污水不能进行有效处理,粪便仅在化粪池简单沉淀或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或湖库[3]。含有清洁剂、洗涤剂、肥皂及细菌等有害化学物质的洗涤污水和厨房污水,其中有些成分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这种农村集中居住区内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外排,对于地表水的水质和周围生态环境都有较大的影响[3?4],加之城市污水排放已经远远超过工业废水量,水污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威胁[5?6]。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生活用水量也在迅速增加,乡村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地表水质超标、土壤结构改变、森林或绿色植被退化、河流与湖库水质变腐臭等关键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所以,污水排放处理问题得到科学解决,有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实现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7?10]。为此,针对窑店街道三义村污水排放进行改造和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1三义村排污概况
三义村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该村属于窑店街道,全村总人口1963人,总户数530户,村内地势北高南低。目前,全村排水主要通过排水边沟形式排放至村内低洼地带(图1)。①该村地势整体北高南低;②村中已经建成排污暗渠和明渠收集污水,流入村中涝池,属于雨污水合流。
2三义村雨污水分离排污管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