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乡村教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培训质量提升

摘要:本文从宏观的思想、政策上以及微观的激励机制、培训评价补充机制、运行机制等层面提出一系列完善乡村教师培训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使乡村教师的培训质量得到提升。有利于构建出具有我国乡村特色的乡村教师培训模式,真正提高乡村教师的培训质量,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乡村教师;培训质量;提升研究

1乡村教师培训质量的现状

1.1目前乡村教师在职培训的状况

首先,到目前为止每到一个阶段乡村教师在职培训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核心内容,例如从最初只关心提高乡村教师的学历为主要内容,到后来的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到如今演变为以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要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内容也会跟着改变。在许多学者看来,教师培训主要指的是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教育的科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职培训的目的是改变教师的内心世界并使之发生变化,如在培训中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能够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从目前看来,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内容已逐渐转向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但从乡村教师在职培训的实际情况看来,在职培训中有许多的乡村教师并没有遵循发展教师专业化的内容来进行,而是过于注重改善当前状况,只关注既有用又且方便的培训内容,如千篇一律的阅读、借用教学辅助材料、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等传统形式。这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又不利于完善乡村教师在职培训的发展。[1]其次,我国城乡教育质量差别过大,要想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那么就得从提高乡村教育工作入手,这时就需要一支能扎根于乡村并且能够服务于乡村,具有高素质以及高能力的乡村教师队伍。[2]因此,建立一个灵活又完善的在职培训体系是有必要的,首先规划好乡村教师培养目标,其次优化好乡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最后创新乡村教师的培养模式,由此看来提高乡村教师培训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来说我国乡村教师在职培训的体系尚未形成,只立足于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发展起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两个文件都提出要以乡村教师为主,在乡村教师当中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学术的领军人物。从有关乡村教师的政策和制度中的文件来看,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的关键任务就是壮大乡村教师的队伍和提高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以防止乡村教师在我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中不会拖后腿,以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最后,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乡村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但是在乡村教师在职培训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困难,而且并没有达到此计划要求的目标。有些乡村在职教师曾提到:“虽然这几年国家和政府十分重视乡村教师在职培训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但培训效果却不容乐观,培训的乡村教师层次不一,每个人的需求也不一样,而且乡村学校和老师面临升学的压力,学校只看重学生的应试成绩,所以乡村学校也不是很重视乡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另外,乡村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以及知识结构老化,眼界窄,从培训方式上看,乡村教师更喜欢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更为简单的培训模式,如阅读期刊、相互听课等方式。再加上乡村教师在职培训的制度和经济保障不足,专业培训机构稀缺、执行管理部门分工不明确、乡村学校的环境差等问题,阻碍了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展开,降低了乡村教师在职培训的质量。

1.2目前乡村教师在职培训所获得的成就

首先,学历上:直接评判乡村教师队伍质量好坏的标准是学历,也就意味着乡村教师的普遍学历水平等同于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发展情况。《教师法》对教师的学历有着明确规定,小学教师的最低学历为中等师范学校即高中毕业,初中教师最低学历为专科毕业,而高中教师的最低学历为本科毕业。但随后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对教师学历的标准就更高了,如在2010年前后,一些地区要求小、初教师的学历分别提高为专科和本科,而经济发达地区的高中任教老师在一定比例上的学历为硕士。在国家政策的支持指导下以及乡村教师的自身努力下,我国关于乡村教师在职培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我国乡村教师的学历都普遍提高了一个层次,这些成功都离不开乡村教师在职培训的进步。其次,综合素质上:教师是一名专业者,因此在校期间就只专注于自己所学的学科,这就造成了教师的知识面较窄。根据乡村学校的实际状况看来,在现今的背景下乡村教师亟须更新自己的知识量以及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就目前看来,乡村教师在职培训时培训内容比较丰富多彩,不但包括最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包括最新的专业技能、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等,通过对乡村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这就大大提高了乡村教师的综合素养。显而易见,现代许多教学设备已经走进乡村教室,乡村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教学手段日益丰富,教师的知识面也逐渐扩大。因而乡村教师已经从当初只看重提高学历水平的阶段转变为看重综合素质和专业发展的提高。

阅读全文

乡村教师培训困境与对策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围绕乡村教师培训困境这一基本内容,对重“道”与重“术”,单向学习与情境学习,考核敷衍性与效能实践性,培训现场性与教学时限性,培训间断性与专业持续性五个困境进行陈述。在此基础上,从立足课堂,关注教师需求差异;实践赋能,构建情境培训模式;动态适应,搭建科学考核体系;善培从宜,统筹培训空间场域;引重致远,融合项目式培训五个方面探究对策。

关键词:乡村教师;培训困境;调查研究;对策

截至2017年底,省教育厅数据显示贵州乡村教师达124998名,2018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明确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培养机制、待遇和管理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多彩贵州新未来发展需要、胜任教书育人使命的“四有”“三者”好教师。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教育精准扶贫实施背景下,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大、分布散、底子薄、易流动、教学弱和结构欠佳的状况,加之社情、教情、学情的新变化,精心、精细、精确、精准地实施乡村教师培训仍面临不少困境和挑战。因此,本次调查从供需视角对乡村教师培训困境做实证性陈述,探究乡村教师培训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工具

调查对象来自贵州8个县乡村教师、校长、教研员,样本中男性占57.6%,女性占42.4%;年龄30岁及以下占27.6%,30—45岁占51.1%,45—55岁占20.2%,55岁及以上占1.1%,均值(Mean)37.3年,极差35年;乡(镇)初中为33.3%,乡(镇)中心校为39.9%,村小为24.2%,教学点为2.6%。调查工具采用封闭式调查问卷和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数据收集,问题设置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出台的乡村教师培训文件、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试调研时一线教师、教研员的建议最终确定。其中,封闭式问卷单选、多选、开放式问题共计106个题目,结构式访谈提纲5个问题。

(二)调查方法与分析工具

阅读全文

乡村教师教育回顾及瞻望

一、我国农村教师教育政策发展历史回顾

(一)农村教师教育政策探索阶段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进一步改善民办教师工作,逐步使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对离职民办教师有条件的要建立民办教师保险福利基金。师范院校要定向招收部分民办教师入学深造,从优秀民办教师中选招公办教师,通过多途径逐步减少民办教师比重。这一时期,农村教师教育政策的重点还是围绕提高教师数量、质量和工资待遇方面,教师数量不足依然是制约当时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虽然这一时期国家通过各种培训形式提高农村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如为满足农村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通过培训考核将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通过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使其达到国家要求层次。但由于农村地区教师数量的紧缺,这一时期的教师教育政策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先的经济倾向。

(二)农村教师教育政策深化改革阶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综合国力空前提高,逐步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十六大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向农村转移,农村教育受到关注。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解决农村偏远贫困地区师资短缺问题以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成为这一时期主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一阶段也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深化改革的阶段。这一阶段颁发的一系列有关农村教师教育的政策主要倾向于稳定农村师资、普及教师资格证、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等方面。如:1999年1月,国务院转批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认真解决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中小学师资短缺问题;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支持西部地区师范院校建设,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对贫困地区教师应实行免费培训;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深化农村教师人事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推行城市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制度。

(三)农村教师教育政策跨越式发展阶段

2005年12月总理在《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方针。”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农村教育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这一时期颁布的农村教师教育政策主要立足于师范教育,尝试通过免费师范生、特岗计划等政策,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农村教师来源的稳定。如2006年2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2006年5月,《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等。这些为缓解农村教师不足的问题、为西部农村地区培养教师队伍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阅读全文

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摘要: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根据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所需的相应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包括知识选择、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评价反馈和创新应用等能力。当前,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是新课程改革深化和推进的关键。针对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结合乡村教育发展实情,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应结合其知识更新、能力诊断及技术创新来寻求突破。

关键词: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教师在知识选择、教学行动、学习方式、评价反馈等方面应主动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持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然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受工作环境和文化生态所限,乡村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理念陈旧,导致其课堂教学能力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虽然现有研究对教师教学能力内涵的理解尚未达成一致,但大体上都把教学能力看作是教师进行教学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专业能力。如有研究者就认为:“教学能力是以认识能力为基础,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专业能力)。”[1]65-71不难看出,教学能力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性特点。根据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所需的相应能力,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新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方面:知识选择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实施能力、评价反馈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一)知识选择能力

知识选择能力是指教学活动前教师对课程内容和资源的选择能力。教学活动一般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其中课前是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阶段,教学设计的一个基础就是对课程知识、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和选择。就教学活动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教材知识都能进入课堂,教师需要对浩如烟海的知识进行选择和确定,需要凭借专业视野判断哪些知识可以进入教学环节,哪些知识需要进行二度开发,哪些知识需要舍弃和搁置。这种信息选择能力非常关键,它可以在教学的起始环节对教学内容予以保障,保证“教什么”的科学性与合法性。知识选择能力与教师的知识管理、学科素养和专业判断有密切关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知识基础。

阅读全文

乡村美术教师教育培训路径

摘要: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大力加强了对乡村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乡村教师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教师教育队伍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家对美术教育的重视,新课程改革和培养目标的变化,美术教育师资队伍的优质化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基于美术乡村教育教学实践与专业发展需求,通过主题式培训,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乡村教师了解美术教育新动态,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的精神实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发展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乡村美术教师;教师教育;教育培训

初次接触和了解乡村美术教师教育培训,是由于2018年11月参与了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担了“国培计划(2018)”—河南省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中的乡村紧缺薄弱学科培训项目。在此期间笔者一直负责此项目的实施,从中便学习到很多知识技能和师德品德方面的素养,了解到美术教育的前沿问题和乡村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针对培训过程中还存在的一部分问题对乡村教师教育的培训做出分析和探究。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乡村美术教育的相关分析

面对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国家、地方教育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必然要对乡村美术教师的培训有所思考和重视。新课程的改革,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等方面要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理解,乡村美术教师也必然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乡村美术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很大的提高,意识到美术教育在学科领域中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针对乡村美术教育,要落实美美术核心素养,一部分寄希望于具有真正教育情怀的校长和对美术教育有理想追求的教师,另一部分需要具有艺术教育热情的教育工作者向乡村美术教师,提供参与培训的机会和接触了解到美术教育学科的前沿问题的机会。核心素养理念下美术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培训解决认知层面的问题,让乡村教师对核心素养概念提出的背景、缘由、价值所向、实施途径等有基本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应通过专业素养与艺术表达能力的提升,解决技术实践层面的问题。乡村美术教师要学会深度思考和深度学习,在培训过程中,带有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去学习,同时加强对知识的融通和理解,建立多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自身对艺术的认知力和理解力。其培训大致可以分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网络研习等长期培训和学习。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环境的影响,乡村美术教育长期以来都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乡村美术教育致力于文化传承,具有其丰富且有特色的本土、特色的文化艺术资源,这些都可以为学校美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所用。这些资源既有物质层面美术表现的媒介和材料,又有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人文历史、特色民俗、民族传统等,将其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体验,在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的同时,形成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二、乡村美术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现状分析

乡村美术教师的培养和造就,既依赖于教师职前的师范教育,又取决于教师职后的系统培训。一名成熟的教师要经过三个时期:一是职前学习时期,主要是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原理;二是初职时期,约2至3年,在学校中经过老教师的指导和实际锻炼,逐渐融入教师的角色;三是成熟阶段,约需3至5年,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反思,逐渐熟练地掌握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乡村美术教师的培养单位主要包含地方性本科院校和中职学校,为乡村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训练。职前培养开设的美术课程与职后实践联系密切,所以绝大多数乡村美术教师在职前培养中的美术技能水平比较低,在职后实践中难以灵活运用,多数美术教师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磨合。高质量的培训课堂不是中小学课堂的简单回炉,而是能够授之以渔,让教师受到启迪,得到拓展,通过培训反思自己的教学。目前,教师参加的职后培训主要分为教育局委派、校本培训和学历提升3种,其中以教育局的公事委派占比最多,教师自行提升学历位居其次,且多以本科函授为主。针对乡村美术教师培训的教课人员,大部分是中小学一线名师、教育局负责培训工作的政府官员、高校从事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教授等,乡村美术教师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享,深刻领会了国家基础教育相关文件的精神,提高了对国家基础教育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同时在乡村美术教师培训过程中,其使乡村教师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了中小学美术教师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提升了责任意识、爱心意识、奉献精神,提高了职业规划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切实掌握了开展教学活动的新技能、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了专业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领略了专家的风采,感受了名师教学风范,分享交流了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能力与教育能力。

阅读全文

乡村教师跟进式培训思路

本文作者:华俊昌 单位:宁夏教育厅师资处

远程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现在远程培训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资源不配套,教学资源多是采用城市学校的教学案例,而且培训机构只根据一种版本的教材开发培训资源。这样一来,造成了教师教学需求资源与远程教学资源的脱节,给教师直接应用带来不便,影响到了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的应用。五是参训教师个人投入过多。对农村教师来说,学校没有远程学习硬件设备,只能自购电脑、安装网络或使用无线网卡参加网络学习。据了解,教师除自己购置设备费用外,每天最少要上网学习2小时以上,这次中西部项目远程培训学习90天,网费共支出近400元。有一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弱的教师说,自己上网学习每天在5小时以上,除“双休日”,几乎每天晚上到一两点钟休息,参训使人疲惫不堪。农村学校远程学习条件的缺乏,造成参训教师个人投入成本高,这也是制约农村教师参加远程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远程培训课程资源与实施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从问题解决方面来看,首席专家在线与学员对话交流时间极为有限,全体教师在网上与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相当少,只能与平台一些教学辅助人员或学员之间交流,造成一些教学实际问题仍得不到及时解决;从教学应用方面来看,网络培训解决的是教育教学共性问题,加之农村学校受各种因素影响,实际应用仍需要现场指导,尤其需要发挥当地专家和县级以下教科研人员的作用。

“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的提出

纵观网络研修十年历史,发展速度快,内涵提升慢。通用于多年国培和省培的培训模式,从常态化角度,均缺乏让研修重心下移的区域纵深和让研修跟进教学的过程纵深。解决两个纵深,实现网络研修常态化,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研修共同体,成为网络研修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如何通过网络支持,形成常态化的网络教研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去摸索,去实践。“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是基于解决远程培训中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研训方式。其必要性在于:从优质资源的效度讲,通过集中研修、专家引领,可以给全体参训教师提供交流机会,有利于学习、实践后的生成性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应用,促进校本研修机制的建构。从培训组织方式讲,组建由网络培训专家、本地专家形成的专家培训团队,通过送培到市、县的方式,分期培训,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县级培训机构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从培训目标上讲,在远程培训实践中获取教学实际问题,通过集中培训,针对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新课程实施中的疑难与困惑,进行交流、指导和引领,使网络学习的优质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进一步提高参训者的教学及研究能力。从培训教学形式上讲,通过分组研讨、专家讲座、网络视频会议、现场诊断、问题答疑、对话交流等形式,可以探究网络培训、集中研修的有效结合点。从特色与创新上讲,实施远程培训后的短期集中培训,能够有效促进学校“造血”功能的发挥,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一是促进研修方式的改变。基于学校的问题可以采用错位排课、先行课制度或采取同课异构、联片研修、连环改进等措施,扩大教学交流;同时,针对课堂问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小专题研究。二是研修组织的创新。以乡初中、中心小学为单位,分学科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由县级培训、教研机构合作组织,引导学科网络协作组开展网络研修交流与研讨活动。三是合作研修的模式创新。打破以往“专家讲座为主”的传统培训模式,设计为“网络学习与集中校本研修相结合,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远程培训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参训教师的课堂应用能力,促进网络学习常态化。

“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的实施

有效教学来源于有效研修,落实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把研究指向教学各个环节,聚焦学生学习是教师研究态度和研究品质的标志和培养途径。跟进式培训活动就是推动教师有效研修的一个做法。通过同课异构、观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去思考,去反思;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学生反馈对原设计有新的发现和调整;修改一次教案然后再去实践、去反思,进一步修改教学设计,帮助教师自主反思、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做,能够切实提高农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就其内容与方式来说,要针对参训教师需求调查来确定,参训对象不同和问题不同,采用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不同。但是,实施“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主要是解决远程培训中校本培训核心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缺位问题,较理想地实现校本培训机制的良性运行,保证校本培训的适应性、针对性;要突出学员主体地位,聚焦实践问题解决,丰富学习资源,落实学习支持,抓牢过程监控,科学考核评价,保证远程培训的实效性。为此,可设计如下培训构架:构架一:培训过程的要素构架二:培训过程的构成打破“专家讲座为主”的满堂灌式的传统培训模式,设计为“专家引领性讲授和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强调参训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跟进式”培训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流程展开:专家报告(学情分析报告)——研讨交流——同课异构——现场诊断——再认识——制订发展计划。这一过程的具体操作要领是:)学员带来自己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由专家进行评价和指导。针对学员在培训中共同关注的课堂教学问题,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和专家同备课,同听课,面对面交流。专家就实践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教学指导。就教学主要问题进行点拨、引领。专家释惑解疑,指导、斧正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难点问题,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高理性认识。采用“工作坊”形式,进行模拟教学。将学员分出不同角色,即教师、学生、评课专家,由学员进行二次教学设计与实践。专家评价学员的教学并进行引领指导。学员分小组讨论,再次反思教学设计方案。小组派代表演讲教学方案。学员与专家交流、专家点评经过学习后的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

阅读全文

乡村教师新课改思考

本文作者:郭文莲 单位: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红山矿区朝阳小学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农村面临着诸多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育观念更新较慢;课程内容与农村教育资源不相符,课程资源开发困难重重;传统评价机制坚冰难破,难以支持新课程改革。面对这样的现实,农村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它关系到课改精神的贯彻和落实。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转为重视培养能力;二是从重视结果转为重视过程;三是从学生被动学习转为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教师对照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树立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贯彻这一理念。这是教师转变的基础。

二、教师转变角色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应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发展。这是教师最富时代性特征的角色。教师要减少“满堂灌”的教学时间,要腾出时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探索和合作中不断接近自我,获得成就感。教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学会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转变教学行为

阅读全文

乡村教师教学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的转变,但乡村教师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培训,教学观摩,利用信息技术等技术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解决乡下学校教学瓶颈问题,进而为提高广大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创一条有效之路。

【关键词】教师;乡村教学水平;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育资源

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新需要多方面科学有效的指导之下,共同作用才能奏效,但在偏远山区,农牧区的学校教学的发展相比城市而言,较迟缓,任重而道远。

一、现有培训和观摩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是学习理论,非全部人员,教师接受了培训,观念在逐渐转变或有所触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教师所更新的观念在淡化。

(二)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在观念更新基础之上的大量的观摩和实践操作,省州县各级各类的同课异构,讲课竞赛,参赛者都属于教育技能和课堂驾驭能力比较优秀者,他们可以通过观摩,获得教学实践体验,提高,指导。1.在实际操作中得以锻炼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但无论参赛的人还是听课的人,都只是极少一部分人,参加听课的人很少,无法波及所有乡下农牧区偏远山区的教师,只是极少的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大部分或全部人提高,才能保证所有地区教学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些学校想采用课堂实录的方法,把实录下来的教学视频带回学校,可是摄录技术,配套的摄影机及磁带数量和容量有限,只能摄录少量的或部分视频,不能全部完整的实录下来。本校举行优质课、示范课、同课异构竞赛大多数乡村学校、农牧区学校还没有摄像机,只有县城学校有,即便有摄录磁带很少,当时听课的教师多,但听课过后,经过一段时间,逐渐遗忘听课所获得的教学优劣经验,要想再听一遍,不可能了,不是没有摄录视频,即使录了,也是十几分钟的讲课视频。再说,一个学校一学期这类竞赛一般进行一到两次,不可能进行多次,一程序繁多,二教师精力有限。学校举行都如此,省州县的这类比赛更是这样,况且参加的人都是参赛教师或评委,指导者。广大教师无法参加。如果一个学校多个科目同时进行优质课竞赛,则摄录机不够或配套的摄录带极少,无法摄录全部的教学视频。且教师观看还要转换格式再传到某些播放器。其次会摄录的很少,教师要想课堂实录,要请人摄录,无论是通过学校层面还是个人人情方式请来摄录讲课视频,都非常麻烦,一学期一般一次,不可能多次,更不可能课课录视频,教师本人又不会使用,且学校的机子一般不给私人借用,而且由于举行其他类型的活动要用摄录机,机子少或无机。还有会摄录视频的教师要么自己有课,要么抽不出时间。2.无论学校还是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教师通过多听优质课,课后反思自己的课,最有效地提高是听后多参加讲课竞赛,可这类参加少,竞赛课有作秀的成分,不是要求的最初目的。且乡下学校没有这样的参与机会。

(三)既要顾及到广大偏远乡下农牧区学校所有教师的提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