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乡村规划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乡村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设计的美丽乡村规划

摘要:现如今,我国对于城镇化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我国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差距变大,以至于很多农村都不能很好享受与城镇相同的待遇,这样不仅会加剧资源以及环境等社会矛盾,还会在不断发展中出现更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就需要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完善美丽乡村的规划,进而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本文主要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阐述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

从我国的经济情况中来看,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逐渐投入到市场中,所以我国经济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的驱使下,我国国民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越来越重视,人们不仅想要有更高质量的生活也逐渐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而且从目前来看,我国城镇化的规模也在进一步地加快,因此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让乡村可以与城市一起发展下去,解决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让乡村向好发展。而且传统形势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实现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需求,因此想要更好加强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逐渐找到一些合理的方式,加快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进度,有效解决好我国城乡规划设计中的问题。

1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1.1政府部门缺乏美丽乡村的规划意识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很多政府部门都开始重视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但是很多政府工作人员都没有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有全新的认知,所以在开展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还是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政府工作人员制定了有效的规章制度,但是因为没有完善的体系,导致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1]。

1.2政府部门过于注重表面的形象工程

阅读全文

生态型乡村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

摘要:本文以“慢村”理念为基础,通过文献梳理、课题调研及实践等,以合肥市虹光村为例,探索“慢村”理念的可行性。文章从交通、环境、产业、文化等方面进行规划方法的应用与总结,并探索了“慢村”模式的实践,希望能为安徽丘陵地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慢村”;生态型乡村;发展模式;规划设计

传统规划常将村庄作为封闭的系统或乡村城市化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导致城乡同质化或乡村生态本底的改变[1],说明现有规划模式已不适应发展需求。本研究以丘陵山地村庄为例,挖掘自然资源价值,突出产业优势,并与城镇空间互动,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慢村”模式涉及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本文对“慢村”理念下的丘陵地区的乡村建设展开研究。“慢城”模式已经在世界上形成了一个特有的城市网络体系[3,4],而在对“慢城”的界定中,也包含了对村镇建设方式的探索[5],但是对具有不同资源特征的乡村建设的系统性理论研究较少。2010年我国出现了第一个“慢城”——南京市高淳县桠溪镇[6]。如今,“慢城”模式的发展趋于本土化、具体化,可推行慢社区、慢街区或慢镇、慢景区、慢村。将“慢城”模式引申到乡村规划中,即在乡村原有自然特征及传统乡土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出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策略。

1“慢村”理念与乡村规划的契合点

1.1自由的交通路网

村路是“慢村”空间组织的基础,对道路的线性选择需要以场所之“地”实现路线之“宜”[7]。道路两侧应借助天然农业景观与自然风貌,群落式配置植物,使小路蜿蜒经过古树、田野、池塘、稻田、菜地等不同的沿途风景。

1.2自生的景观环境

阅读全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

摘要: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不断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了核心任务。如何做好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这是有关人士需要清楚认识的。对此,本文就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当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一些先进的模式,最后提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希望可以给有关人士一些参考帮助。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在2014年,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公布,标志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到实质性阶段。2019年3月,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2019年4月8日,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重点突出指明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未来方向。在未来的一段较长时间内,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核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就成为了必须要关注的要点,这是城乡统筹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常见问题

规划建设美丽乡村,这是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关键性工作,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但是,从目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来讲,还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这导致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没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1)规划设计不科学。从目前实际来讲,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存在明显的模仿城市问题,也就是按照城市的格局,来规划乡村,过于强调乡村规划的布局,反而与农村实际体现出来了一些差距。过于“城市化”的乡村规划,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还会导致效果不佳。盲目模仿照搬,并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2)缺乏特色。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族和风俗习惯,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的时候,就需要将地方特色体现出来,对一些传统文化和风俗实现传承。不过,从目前实际来讲,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不同地区的乡村规划建设,在建筑风格、结构布局等方面存在雷同化的问题,没有将地方的特色融入其中。这不仅使美丽乡村规划效果不佳,同时也导致传统地域文化和风俗的传承断代。(3)缺乏统筹协调。美丽乡村规划,需要遵循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要确保乡村规划建设和城市形成统一,协调发展。但是,在目前的乡村规划中,一些地方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未能和城市统筹协调,一方面缺乏产业上的联动,乡村仍旧处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状态,另一方面则是对区域内各个不同乡村缺乏统筹关联,导致区域内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没有成为一个整体,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先进模式

农业部于2013年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在2014年总结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先进模式。对于全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而言,这些先进模式具有参考借鉴作用。下面,就针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先进模式简单剖析。(1)产业发展型模式。这种模式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是以经济产业发展为核心,将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作为核心,构建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城市企业形成对接,构建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聚集性、规模化农业生产基地,乡村建设也就围绕具体的农业产业来建设。这一模式在东部沿海地区较为常见,典型代表就有以渔业为载体的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以农业为主的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以旅游为主的婺源县江湾镇。(2)文化传承型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文化作为核心,在乡村规划建设中融入地区传统文化,来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在一些地区,具有地域性的特殊人文景观,如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等,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和相关非物质文化,给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立足于此将优秀的民俗文化利用起来,建设文化传承型的美丽乡村。(3)城郊集约型模式。在广大的乡村中,有一些乡村的地理位置靠近城市,因此和其他远离城市的乡村相比,这些近郊的乡村,具有公共设施条件好、交通便利等特点,和城市具有紧密的关联。因此,就可以立足城市需求,针对性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如上海松江区泖港镇,就是瞄准了城市蔬菜供应,构建起了以蔬菜种植为核心的美丽乡村,成为了上海市的一个“菜园子”,受到了城市的带动作用,达到了城乡统合发展的效果。(4)环境整治与保护模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还有一种关注环境建设的模式,其将重点放在了环境的整治与保护上边,对农村脏乱差与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同时挖掘乡村优秀的环境资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创造新的契机。

阅读全文

产业规划下示范村规划设计与建设

摘要:通过对兰考县徐场村现状的调研分析,对该村发展规划的方案进行了探讨,从产业规划和村庄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规划的最优方案,为村庄建设的具体实施提供基础。同时,针对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通过对规划方案的详细分析,总结出在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应把产业规划发展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村庄产业结构布局、创新村庄特色产业、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面貌的改善上。

关键词:乡村规划;产业规划;设计;规划建设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到2016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7.4%,[2]但仍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乡村的未来如何发展将直接关系着这部分人的幸福生活,关系这部分人的去留问题,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因素,城市和乡村“二元”结构的存在及“重城轻乡”的思想使乡村规划建设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3]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的过程中,“大建设”加“大破坏”的混乱城市化[4-5]已经给乡村文脉的传承、保护和人居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6]在新型农村发展建设过程中,产业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产业规划决定村庄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进步空间,而建设规划决定了村庄的空间形态的科学化制定,[7]健康的景观格局是维持村庄产业发展及人文精神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条件。[8]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规划者应把产业发展和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经济的同时着眼于打造一个不同于城市的外围生态景观面貌。[9]近年来,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只有通过对农村建设的科学管理,引导和控制农村建设,才能保证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天约有20个行政村消失,[10]应该如何对待那些即将消失的乡村,能否把传统乡村空间实践与村民社会组织完美融入制度化的乡村规划中;怎样建设保留下来的乡村,使乡村规划实践主体与传统的空间建构主体有机统一,科学合理地传承乡村社会历史文化和地域空间特征,这是历史赋予规划实践者的一个重要使命。

2项目概况

徐场村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固阳镇西南角,距离兰考县城17.5km。该村从1985年开始生产民族乐器,目前,乐器生产企业已发展到52家,民族乐器产品主要有古筝、古琴、琵琶,并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各类乐器52440台,年产值达950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徐场村村域范围内总用地2.8km2,全村耕地320亩,主要分布在村落四周。该村地形平坦,无集体建设用地,目前正在申报中。

2.1发展优势

阅读全文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运用

摘要:以甘肃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出发,深刻剖析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发掘美丽乡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价值特性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美丽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途径,为甘肃地区打造宜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美丽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乡村是地域文化传承的根基,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甘肃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随着千村美丽活动、乡村环境治理行动、厕所革命、“四旁”绿化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甘肃乡村景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由于乡村园林景观建设易受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影响,在甘肃美丽乡村园林景观建设中出现了复制城市园林景观等一系列问题,诸如模式类同、或生态环境失调、或地域文化不明显等,这将会导致乡土文化失传,影响未来乡村可持续发展,让甘肃美丽乡村园林景观建设一时陷入困境。因此,科学有效地规划园林景观设计,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路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

1美丽乡村建设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是指要把我国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农牧业兴旺发达、自然生态优美,村落布局独具特色、街巷建筑地域鲜明、居民院落独特风格及民风民俗文化良好传承的现代新型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对村民生活村落的改善提升,更是对整个乡村全方位的改造提升,是将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三方面进行“三位一体”的改造升级。美丽乡村建设景观包括农业生产景观、农业生活景观和农业生态景观[1],美丽乡村建设是将“三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建现代智能化新型乡村。新型乡村建设将一定乡村区域范围内与农事相关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要素聚集在一起,形成自然与人工复合的田园生态系统。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和升级,涵盖了生活、生产和生态等内容。当前,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推进乡村农业生活体系、生态体系和生产体系的全面建设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总目标[2]。

2美丽乡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价值特性

美丽乡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价值特性:①规范性和引导性。即通过规范化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正确引导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合理地实施。②科学性和艺术性。即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提高乡村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观赏性,使乡村环境更加美轮美奂、诗情画意。③灵活性和创新性。即根据传承民俗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在保护乡村历史景观遗迹完整性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田园风光。

阅读全文

国土空间规划下村庄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基于《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分析法通过对福州芙蓉村的规划现状分析,结合《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芙蓉村村庄规划(2019-2035)》,分别从“三区”和“三线”入手,对芙蓉村的空间土地的规划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最终发现只有严格遵照“三区三线”的规划原则,才能规划出生态和谐的美丽村庄,希望可以对类似的乡村规划起到指引作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福州市芙蓉村

0引言

2019年5月,我国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城乡规划空间、土地利用规划空间以及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等统一规划,并称为国土空间规划;随后,自然资源部为响应号召,了《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直接对全国各地提出加紧编制全国、省、市、县、乡等空间规划要求。现阶段,这些总体规划及其相关编制工作已经渐渐启动落实,一些与之相关的编制规程和技术标准也在相互配合推进。可以说,《若干意见》的,标志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已经建立起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目标,而且,与之紧密相关的国土空间顶层设计也随之确定。本文基此背景,以福州市芙蓉村为例,探索村庄规划设计。

1福州市芙蓉村的规划现状

芙蓉村所在的寿山乡在福州城区的北面,地处山区,东面是连江县,南面是福州城,西面是闽侯县,北面是古田及罗源。芙蓉村地处沿海,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温保持在18℃~25℃,年内无霜期均达280d左右,整体的气候特性可以用冬冷夏爽形容,十分适合居住。另外,镇内的芙蓉溪发源于优山村的长垅,途经的地区较多,包括贵洋上仑、岭头、溪下等村,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芙蓉村也开始发展以优美自然环境为主的旅游业,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芙蓉村位于福州城区北部,属丘陵类村庄,顺应地形的关系,俯瞰芙蓉村的整体态势,该村庄的整体布局沿过境道路线形分布发展,如图1所示。其主要交通枢纽由田间道路、巷路、村庄支路及干路、过境公路组成,村内也设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能够较好地满足村民以及外来游客日常生产生活需求。村民和游客主要活动的区域包括有村委会、幸福苑、卫生所、小商店、村内寺庙及公共活动场地等。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芙蓉村的规划设计策略

阅读全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考

摘要:我国有得天独厚的乡村景观资源,在当今日渐现代化的新时代,乡村景观资源显得尤为可贵。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持续深入,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撑的乡村建设活动,改变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基于对乡村振兴政策的基本了解,阐述了乡村景观设计涉及的主要内容,以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那团村为例,遵循经济性、乡土性和可持续性原则规划设计乡村景观,因地制宜,平衡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深入探讨构建乡土景观、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等具体设计,打造宜居乡村。

关键词:乡村振兴;景观设计;乡土景观;生态宜居

1研究背景

1.1国家政策解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当以尊重农村生活为主题,提高农村居民参与建设的意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设计重点,发挥生态景观自然优势。生态景观良好的乡村聚落,不但能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也能够为附近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游乐的好去处。利用乡村与城市景观巨大的差异,打造一个独具特色和风味的乡土景观,让游客体验到乡村聚落优美的生态自然景观,从而为农村居民带来收入,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2国外乡村景观研究进展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一定高度的城市化,而它们的乡村规划也在随之发展,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比如韩国、英国、荷兰等这些国家的规划实践,一方面展示了他们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可学习借鉴的经验。从这些国外实践得出的理论中可以看出,国外乡村建设主要关注的是人居生态环境,一方面要注重农业经济的开发,另一方面也要保护乡村本土的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最重要的就是符合当地居民的意愿,从实际出发,传承和保护乡土文化。

阅读全文

广场规划与建筑设计解析

摘要:以茂名的地域文化为依托,结合钱排镇的农业资源与社会需求,提出乡村地域文化特色的广场空间规划构思与传统建筑保护与更新方案,并对广场的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进行详细解析。

关键词:钱排桥头屋;广场规划;建筑设计

1背景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乡村建设得到迅速的发展,以农业与旅游业促进乡村发展的模式在全国各地到处可见,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经济的提升,缩小城乡差距。随着乡村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乡村空间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再向往城市的大广场,大亭子、大牌坊,高建筑,更倾向于本土建筑的认知与表达,延续乡村历史文脉。因此以地域特色为导向的广场空间适应性规划与建筑设计,满足了村民设计要求,符合乡村特色发展规律,展现乡村场所精神,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项目概况

钱排镇地处粤西茂名信宜,村镇呈带状发展,是信宜市县域副中心,境内山高林密,拥有独特的气候资源,以盛产“银妃”三华李水果而闻名。钱排桥头屋文化广场位于钱排镇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最初由公祠建筑和祭祀广场组成,后期通过村民集资建设而形成现在的广场,现广场主要用于村民健身、宗族祭祀、民俗表演、节日晚会、商业展览等活动,成为了乡村的文化活动中心。

3广场规划与建筑设计理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