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特殊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现代特殊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现代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浅析

一、特殊教育现代化概述

1、特殊教育现代化的背景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以人为本观念深入人心,国家和政府从政策层面给予残疾人群体更多关注,包括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在内的社会全体对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认识普遍提高,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特殊教育内涵与外延获得更新与完善,特殊教育事业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注重特殊教育的服务性、公益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2、特殊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在我国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其实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更加重视生产实际应用的特殊教育。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特殊教育现代化将彻底改变传统特殊教育面貌,为推动整体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特殊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淤更加注重知识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突出理论教学的实践应用性,有助于残疾人群体职业生涯发展;于现代化的特殊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它更加开放、多样,强调“打开大门来办学”;盂完善考核评价标准,主动走出传统应试教育体制阴影,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社会输送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复合型人才;榆转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创新教学内容,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二、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模式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实施情智教育。教育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人本主义观念深入人心,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新课程标准改革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特殊教育校园,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现代化教育模式要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智慧作用于学生,实施情智教育,更加强调对特殊学校学生的尊重与关心,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营造出富有浓郁人情味的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收获。

阅读全文

现代化特殊教育论文

一、加强管理,提升教师队伍现代化水平

随着计算机进入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受到了很大冲击,教学中原本需要花费几课时才能解决的难点,在计算机辅助下,几分钟就可以解决。于是,我们设法筹措资金,为部分一线教师配备了在当时尚比较昂贵、稀少的笔记本电脑,同时定期聘请计算机专家来校进行专业辅导,为教师使用计算机提供技术帮助。在这样的形势下,全体教职员工都争先恐后地学习信息技术。一时间,认真练习打字、相互探讨和研究课件制作中遇到的问题蔚然成风,校园处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人人爱学习、个个争上游的喜人景象。在此基础上,学校强化了管理措施。

首先,确立符合教师实际的目标。为了使每一位教师都投身教育现代化,我们作出硬性规定:45岁以下的教师要学会做电子课件,35岁以下教师必须学习最新的软件技术,即使是老教师也必须掌握打字技术。为此,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郑重承诺,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带头做好。

其次,建立应用和检查机制。我们把信息技术应用引入到课堂检查之中,日常开课听课、班级教学视导都必须以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每年进行的青年教师技能赛更是将其作为重要内容。这样,既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又促进了日常教学多语言平台的创设。

第三,完善激励机制。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检查督促,并建立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对于推进学校信息技术建设十分必要。我们划出专门资金,为愿意使用计算机的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以使不多的投入产生更大的价值;对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效果突出的教师,我们又从不多的奖金中列出专项,给予奖励;对于应用信息技术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的教师,还另外给予奖励。于是,信息技术很快进入了日常教学之中,多元化教育平台也就水到渠成地架设起来,并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二、全纳教育,引领“无锡特色”现代化发展之路

全纳教育理念提示我们,特殊教育担负着架设无障碍通道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为残障学生提供能够融入社会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又要向社会宣传接纳、优待残障人士的重要意义。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渠道是最有价值的无障碍通道之一,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根据教育部提出的“让动漫走进特校”的要求,我们从实验课题出发,进行了动漫专业的探索和实践。起步阶段,没有专业教师,我们就把课程分解为两部分,由信息技术教师和美术教师分别担负专业授课任务。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由于缺少必要的专门知识,教师只是凭着从书本上习得的一知半解和自己对动漫的理解组织教学,枯燥的说教影响了学生对动漫专业的兴趣。于是,我们有目的地组织研讨,多渠道、有侧重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对课程进行系统化设计,使信息技术与美术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整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动漫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开始高涨起来。如今,毕业生在单位招聘和特殊教育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中,都获得了较好的评价。

阅读全文

计算机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持续完善,特殊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教育领域的融合也越来越深入,于是人们开始探究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特殊教育的融合途径。笔者将结合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特殊教育;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一直是我国国民教育中的短板,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人们思想意识与观念的逐渐转变,公众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力度也在持续提升。为了提高特殊教育的成果,现代计算机技术被引入该领域,且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计算机技术在具体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通过深入研究进行改进。

1当前阶段计算机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形式

1.1特殊教育中的计算机硬件运用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融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现代教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声、光、情、景的有机融合,使教学内容的表达更加直观、生动、具体,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普及,各级学校都在加快开展信息化建设,一些发达省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计算机拥有率基本上已达到100%。由此可见,在我国一些省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已基本具备[1]。与此同时,计算机科技也在不断发展,过去笨重的台式机已逐渐被淘汰,越来越多的方便快捷的电脑产品涌现出来,如平板电脑等。现阶段,我国一部分发达城市已开展了基于平板电脑的“电子书”项目。因此,平板电脑的课堂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特殊教育领域,对于一些患有自闭症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平板电脑这种更倾向于视觉感知的学习形式无疑更具优越性。

1.2特殊教育中的计算机软件应用

阅读全文

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特殊教育师资。目前,我国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本专科院校有一百余所。可见,在社会经济迅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国家对特殊人群的支持以及扶持力度空前。,也在为特殊人群积极向上,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做个方面的努力。国家重视特殊人群的教育,也关注到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养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特殊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以及新课改背景下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探讨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的深化改革建议。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近几年,随着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政府及高校高度重视发展特殊教育专业,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养。而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决定未来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水平,由此可见,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方案改革已成为这个新兴专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大高校应转化办学思维,打破传统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注重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注重课程与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改革上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把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优质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1促进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不管是特殊教育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教学,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不是不受高校重视,而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育者无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故步自封,难以提高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方案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革,不仅能影响到师范生的就业率,并且会导致全日制学业的荒废,培养的人才与基础特殊教育学校对人才的需求不吻合,资源浪费。因此,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方案的改革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学方案的改革能够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用人单位的信赖,提高特殊教育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1.2提高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特殊教育本身是一种爱心教育,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即各类身心障碍的特殊儿童,在生活、学习中存在诸多的不便。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仅要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职前教育,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知识方面、技能方面全方位为将来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做好准备。特殊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既要考虑到专业发展,更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改革,使学习者从根本上认识到特殊教育专业的重要性,明确特殊教育教师职责的重要性。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特殊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也要不断开展。一方面要不断进行培养方案的修改,另一方面就是教学方案的不断改革,例如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改革。打破以理论课为主,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评价方式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通过微观的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3有助于师资力量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特殊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创新能力,思考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特殊教育专业的改革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过程,特殊教育专业改革不仅要求学生必须要完成学分制课程,而且摆脱以往教育者引导方式的教学,改革后要以师范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自控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以便毕业后满足特殊教育教师岗位的需求。

阅读全文

特殊教育伦理困境及解决对策

摘要: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来源于特殊教育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价值冲突和服务群体的复杂性。特殊教育教师在工作中会面临价值观困境、利益困境、角色困境和责任困境。促成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价值观的冲突是伦理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专业的道德特质是伦理困境产生的基础平台;专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是伦理困境的直接诱因。为此,文章提出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解决对策:加强知识教育,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认同特殊教育教师身份;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特殊教育伦理委员会。

关键词:特殊教育;伦理困境;角色意识

一、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内涵

特殊教育同其他社会工作一样,会面临价值选择方面的冲突和矛盾,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内涵与其他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内涵有共同之处。学者弗兰克(1988)认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起源于作为现代社会特点的价值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当一名工作人员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时,伦理困境就可能会产生,诸如公正与平等、服务效用与效率,或者能力与平等。”[1]如果这些价值冲突出现在特殊教育中,就构成了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正如我国学者陈秀敏(2011)认为:“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是指在特殊教育工作中,特殊教育教师面临的具有伦理特性的问题或困难。”[2]由于特殊儿童在身心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他们的教育需求千差万别,因此特殊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特殊教育教师在特殊教育工作中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也会遇到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问题和困难往往都带有伦理特性,容易诱发具有伦理特征的问题和困难,即“伦理困境”。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既具有教育的普遍性,更具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对象的特殊性、残疾种类的多样性、残障人群的敏感性等方面,因此,在界定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内涵时,必须考虑到其特殊性。综上,本文认为,特殊教育伦理困境是指特殊教育教师在特殊教育中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观时,出现的观念冲突及由此带来的教育方式选择的难题。

二、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类型

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来源于特殊教育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价值冲突和服务群体的复杂性,基于此,特殊教育教师面临的伦理困境种类多样,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价值观困境。价值观困境是特殊教育中常见的伦理困境的类型,在特殊教育中,教师对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教育训练等环节出现的问题会持有不同的态度,由于态度不同,特殊教育教师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部分教师会面临行为选择的两难境地,这种由价值观的差异引发的伦理困境被称为价值观困境。例如,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究竟是应该发展其智力,还是发展其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特殊教育教师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态度,这种不同的见解和态度就形成了特殊教育中的价值观困境,影响到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到特殊儿童教育训练的效果,也影响到特殊教育目的的达成。

阅读全文

特殊教育视野下校园欺凌治理

【摘要】因身心功能缺陷的特殊教育对象,是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多发的高风险涉入群体。“多方参与、教育为先、综合防治”作为特殊教育从“管理”到“治理”校园欺凌的基本原则及关键要素,是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欺凌防治效果的基本途径。需不断依据特殊教育人群特征,改进法律综合指导教学法,强化教师专业培训。以持续降低欺凌发生率,构建和谐友爱的校园安全文化。

【关键词】校园欺凌;治理;特殊教育;法律综合;教学

随着人类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不再是机构的形象关爱工程,也不是个别爱心人士无私奉献、展现慈善义举的高尚行为,更不是海晏河清、盛世太平的繁荣点缀,而是个体独立自由全面发展之必然,共沐改革开放阳光之必须,共建共治共享校园欺凌社会综合治理格局之必需。而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多发的不良态势,严重侵害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益,特别是透过现代媒体迅速传播的一些恶性校园欺凌事件,给社会带来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背离了现代特殊教育的根本宗旨。需要各相关利益方联合行动,综合治理校园欺凌顽疾,深化特殊教育体制改革。结合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同规制规范、法律综合指导教学、强化教师专业培训等校园欺凌治理综合措施,保障被欺凌者基本人权,促使个体健康成长,形成完善的关爱特殊教育群体的现代化开放式大教育格局。

1.特殊教育

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基本法规均明确规定了保障每一位残疾人士受教育权利,提高残障人群接受教育比例,推进全纳教育的基本方略。并要求到2020年,实现在30万以上人口的县建好一所专业特教学校,形成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满足387万有盲、聋、哑、弱智等身心缺陷公民特殊教育的宏伟目标。专业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等机构附设的特殊教育班、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中随班就读,是当前实施特殊教育的三种主要形式。而在席卷各国的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有超过六成的残疾儿童在随班就读。这虽强化了残疾学生与正常社会的双向交流,但客观上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使残疾学生遭受了更为严重的欺凌伤害,成为了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多发的高风险涉入群体[1]。

2.校园欺凌治理

与教学质量、学校领导能力、管理措施、学生学业成就、学生品行、校园安全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多方参与、教育为先、综合防治”作为特殊教育从“管理”到“治理”校园欺凌的基本原则及关键要素,是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校园欺凌防治效果的基本途径。尽管现代媒体对部分极端案例关注度较高,但欺凌的自我报告率却明显偏低。现有特殊教育系统中的欺凌治理措施往往仅限于内容讨论、教材筹备等初级预防,还需更多关注欺凌预防、干预和后续管理,使用多种预防技术构建安全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并鼓励管理人员、教师、社区工作者、家长等相关利益方参与到校园欺凌综合治理中,切实全面执行反欺凌的零容忍政策。

阅读全文

特殊教育学科与历史融合探究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高教司与有关高校共同《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了新时代我国文科教育及其学术建设的新使命与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联合特殊教育学院与教育科学学院,于2020年11月24日共同举办了“学科建设与特教史研究”高层论坛,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以及多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专家、领导一起进行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特殊教育的学科建设、学校发展以及特殊教育的传统精神与现代使命等重要议题的研讨。这是我国特殊教育历史上首次基于学科建设而进行的“特教史研究”专题论坛。论坛从教育学科的理论视野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实践创新两大方面进行了很好的交融与对话,取得了丰硕的研讨成果。

一、特教史研究的学术意义与学科建设的理论增长点

(一)新教育史视野下的特教史研究。特殊教育史无疑就是教育史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只研究队伍并没有真正地走在一起,形成研究上的共同繁荣与共同进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的张斌贤教授,以“教育的过去与过去的教育———重新探索教育史研究的出发点”为题,对上述关系进行了很好地总结与反思。张教授提出,我国传统的教育史研究,不仅在视野上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的历史,而且在历史观上也想当然地赋予了一种进步主义的研究假设,即“教育的过去”。这种教育史研究简单化的后果,就是对教育历史的研究不够全面,对教育过去的研究不够尊重。他提出,新文科背景下的教育史研究,更应该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历史的眼光去研究历史,并特别提出了历史上有过孤儿院、救济院等有关机构的教育意义,从而也对通过深化特教史的研究来丰富发展教育史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更为殷切的期望。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分会理事长、南京大学的贺晓星教授,则以“聋文化的思想与实践———日本聋教育发展史的一个断面”为题,阐述了日本的聋文化与聋教育发展,特别是结合日本1995年《聋文化宣言》思想,从国际比较的角度,介绍了日本的社会文化革新与聋教育思想变革。这与张斌贤教授所提倡的教育史研究新“出发点”思想,十分契合,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

(二)特殊教育学科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方向。长期以来,作为二级学科,特殊教育学相对于整个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而言,理论研究不足,学科建设也相对滞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冯建军教授,以“中国教育哲学百年”为题,分享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设成就,这对于从哲学角度来深化特殊教育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正如冯教授所指出的,中国特殊教育的学科形成,与中国教育哲学的学科发展,都是近代西学东渐的结果。教育哲学在我国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正是源自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1919年的来华讲学,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令国人耳目一新。此后,经过傅统先、陈友松老一代教育哲学家的不懈努力,再由黄济、陆有铨等新中国教育学者矢志追求,中国的教育哲学从国外借鉴逐渐走向了中国特色的学科教育哲学发展,如数学教育哲学等。近现代以来,随着邰爽秋《特殊教育之实施》、华林一《残废教育》等著作的出版,中国的特殊教育学科已初步建立。如何真正形成中国的特殊教育哲学,乃至特殊教育学科教学哲学,这无疑为我国的特殊教育学科建设,提供的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南京师范大学张新平教授,以“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初步思考”为题,结合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的要求,提出了新时代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方向设想,以及在此背景下特殊教育学科建设的引领潮流、与时俱进问题。学术出版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承载,更是学术发展的重要推动。东南大学出版社编审刘坚博士,以“新文科建设视野下出版业的使命与创新”为题,为特殊教育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刘博士结合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要求,提出了新文科出版的重要方向转换,即“学科范式由专业目录导向转换为现实需求导向”“从单一的学科建设转变为综合的体系建构”等重要观点,为特殊教育在学科建设中如何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提供了全新的学术视角,体现了跳出特殊教育来建设特殊教育的现代学术大视野。

二、特殊教育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呼唤

实践出真知。正是特殊教育的丰富实践,为特殊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学科提升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为此,本次学术论坛也邀请到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南京市聋人学校、杭州市文汇学校、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镇江市特教中心、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湖州市教育康复学校、苏州市盲聋学校、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多所特教学院和学校的领导参与会议讨论。高层教育学者与基层特教工作者的对话交流,是本次论坛的鲜明特色,也充分体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特教本色。

(一)高校特教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创立于1987年的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是我国乃至亚洲最早设立的特殊教育学院。长春大学原副校长庄树范教授在论坛发言中指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成立,直接推动了我国高考“单考单招”“特教特办”政策的形成,这不仅对于中国高等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突出的意义,对于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滨州医学院于1985年成立了专门招收肢体障碍学生的医学二系,这是新中国中国高等教育的创举。曹同涛院长分享了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近年来人才培养中“医教结合”“教康结合”“普特结合”的“滨州医学院模式”。

阅读全文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思考

[摘要]

加强特殊教育在职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以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为例,在总结现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经验,分析其存在问题,展望其未来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培训内容和形式创新、培训支持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思考;江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办好特殊教育”[1],这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根据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求,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是办好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以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为例,在分析现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2015年)[2]和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仅就特殊教育在职教师和校长的未来培训发展情况进行了思考,以期对相关研究者和师资培训实践工作有所启发。

一、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现状

(一)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现有经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