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现代汉语语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院校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摘要]当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方式与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尤其是现代汉语学科的专业性研究、课程教学之间严重脱节,造成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无法将在现代汉语课程所学内容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高职院校的基础课包含现代汉语,是小学教育专业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关键词]现代汉语;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
教学教育部2011发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程标准颁发后,全国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小学教学的课堂改革。在2017年,全国多地的小学开始使用中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与旧的版本相对比,新的版本在总体上有80%多进行了改动,如此大篇幅的改动,可以看出本次课程改革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也为我们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革新目标,当然对基础课程现代汉语的课程教学也有了新的引领,带来了新的挑战。现代汉语课程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富有专业引领的课程内容,以培养更加优秀的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认知、教学理念、基本能力等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尤其是与现代汉语学科的专业研究、课程教学等保持有效对接与良性互动。
一、现代汉语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关于语法修辞知识,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从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课程在小学语文专业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的出现,很多学者、专家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无论是从语言文字上来划分还是从语言文章上来划分以及一部分专家们还从语言文化上划分,但总体上都没有离开语言这一学说,那么也就是说“语文”离不开“语言”,研究语文,就要深入地去研究语言。而现代汉语的教学就是对语言的研究。语文的教学同样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更加明确地说,语文学科应该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结合课程标准的内容,显而易见,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现代汉语课程就是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语言的基础性课程,由此可见,现代汉语课程在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现代汉语课程包含语法、词汇。语法和词汇是语文教学中字、句、段、篇的纽带同样也是桥梁。对学生语言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阅读能力。正如一些学者所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现代汉语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承担的就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字、词、句。在新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明确地说明语法以及词汇的地位,但是在划分的几个内容中像“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中都离不开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内容。所以说语法和词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伴随着语文新课程的颁布,语文课堂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在语文课程中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工具性在语文课程中逐渐弱化。所以语文教学中逐渐弱化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惨遭忽视,部分学生的语法和词汇基础知识薄弱。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也进入非左即右的困境。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中低段重在识字教学,所以教师简化或者僵化地教学生关于词汇和语法的知识,对现代汉语中的造字法没有熟练地运用,只是让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拼一拼”等办法来识字,这样的教学办法使学生只是单纯地认识这个字,而无法理解字的含义,最终学生沦为机械地学习,记忆时间短暂、教学效果不佳。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同样是弱化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文章考点的归纳分析,整理总结。不难看出在弱化词汇和语法教学后的小学语文课堂问题便出现了,所以教师和学生应该认识到现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语言中语法和词汇的重要,而不是简单告诉学生通过读读、抄抄、记记、默写这样几个环节机械地记忆词汇。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问题,首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如何教授学生知识,其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些什么内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现代汉语专业课程中不知道自己该学习些什么应用在今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且自身忽视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内容。故而依据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指导,依据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探究,目的是丰富现代汉语的教学方法,为小学教育专业提供更精准的课程内容,提高高职院校现代汉语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二、高职院校现代汉语课堂的现状分析
新闻学汉语教学革新及实施
作者:井怡琼 单位:平顶山学院
现代汉语课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是一门理论基础和基础知识课,又是一门基本技能训练课[1]。现代汉语作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载体和工具,尤其是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能否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运用好新闻语言将直接关系到其传播效果。现代汉语则比较系统地讲授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五部分的知识,各高校新闻专业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今后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在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由于专业针对性不强而产生的诸多问题,由此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强烈,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所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诸如提高学生从事语言教学、语言研究的初步能力等这样的教学目标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根据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新闻报道有关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由于专业针对性不够强,现代汉语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教学实用性不够强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自平顶山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08年开始创建以来,现代汉语课程所讲授的知识缺乏专业针对性,仍然采用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讲授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六大部分,知识点覆盖全面,涉及内容丰富。而有些知识比如音位、义素等,由于理论性强或实用性差,并不适合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教学,现代汉语教材尽管几经增补和修订,但是基本上都是编写于20多年前,受已有框架和条件的限制,语言学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不可能及时在教材中得以反映,所以教材中的语例大都比较老旧,缺乏新鲜感。另外,据了解,有的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的课时量往往不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1/2,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二)教学灵活性不够强
新闻传媒专业现代汉语词汇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对新闻传媒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闻传媒专业的现代汉语词汇课程。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发现,目前新闻传媒专业与汉语言专业的现代汉语词汇教学没有太大区别,也没有针对新闻传媒专业的特殊性做出调整。在此情况下,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及针对性,使新闻传媒专业学生具备更深厚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关键词]新闻传媒;现代汉语;词汇;教学
一对新闻传媒专业的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认识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中文院系都开设了新闻传媒专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明确要求,这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言分析能力等,总的来说就是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母语进行书面、口语表达的能力以及利用大众媒体(如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播文字和视觉信息的能力,它对学生的语言功底尤其是综合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还有很多新闻传媒专业学生对于汉语语言文字方面的专业技能远远没有达到职业的水准,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设置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在我国大多数高校,新闻传媒专业只是中文专业的一个分支,新闻传媒专业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也与汉语言文学教材没有什么区别,由同一个教师或者是同一个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这就让新闻传媒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有了更多传统汉语言专业的色彩,失去了自身的专业特色及素养要求。汉语言专业中的现代汉语课程更加注重对语言的严谨性、专业性等方面进行教育,如语音知识,词汇的发音、文字、修辞以及词汇对于整体语法的影响等,这种教育更加倾向于将学生培养成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才而不是适合新闻传媒专业的人才。新闻传媒从业人员除了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还需要具备新闻编辑、广告宣传、影视传媒、文化研究及出版发行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因此必须更好地结合专业特点,确定学生职业发展的教学目标,对新闻传媒专业与汉语言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词汇是语言中最敏锐、最迅速反映社会变迁和时代变革的要素,而新闻媒体作为社会沟通交流的媒介和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不仅要求自身的语言规范,而且对社会大众的语言文字使用更有不可推卸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这便对新闻传媒专业的现代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上,更需要注重的是对于教学的根本目的、对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现代汉语的词汇变迁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为国家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新闻传媒专业人才。
二加强新闻传媒专业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
从事新闻传媒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教师要想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光靠中文专业扎实的汉语基本知识功底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除了汉语基础之外,教师还必须适当了解新闻传媒专业的相关学科知识,如新闻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文案设计等,理解现代汉语词汇在新闻媒体中的运用方式。但就我国目前的高校而言,大部分新闻传媒专业没有专门的现代汉语教师,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是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并不能够结合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来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他们往往只注重教材和考试的内容,而忽视了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中出现的一些新兴汉语词汇,这样不仅没有将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带入到他们今后实际的工作环境之中,而且还会让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这样的教学效果影响下,不少新闻传媒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师也开始了反思,并且针对自身和学生进行知识的补充和针对性的教学,对课程的整体教学方法和内容做出一些调整。可是大部分学校的新闻传媒专业现代汉语教师并不固定,每年教授的学生和年级都几乎无法统一。这样教师每年都会面对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这样就给他们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所以,学校需要尽量将教师与所教学的学生专业和年级进行固定,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素养,并且针对学生进行教学方式的变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闻传媒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掌握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方式。由于新闻传媒专业本身就是学习如何利用大众媒体传播文字、听觉和视觉信息的方法与技术,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也必须运用多种传播媒体。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提前熟悉这些传播媒体的运用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让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在培养基本的现代汉语词汇基础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要是”的词汇化问题分析
摘要:对“要是”这一假设连词的产生进行探究,最初“要”与“是”独立使用,“要”由于词义的渗透与沾染表假设义,“是”则为判断动词,随后“是”演变虚化,动词性减弱,进而成为词内成分与“要”结合构成假设连词。在此基础上,对比现代汉语中“要是”与“要”在功能上的差异。
关键词:要是;假设连词;词汇化;动因;比较
现代汉语中的连词“要”,表示假设“如果”;“‘是’是判断词,具有从目前向将来的持续时间特征,是构成假设连词的概念基础。”[1]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要是”作连词,表假设,意为“如果、如果是”。“要”与“是”如何从独立的两个词凝固为一个假设连词,动因是什么,现代汉语中“要”与“要是”在功能上又存在怎样的差异,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一、表假设义的“要”
前人围绕“要”的研究主要是结合历时语料,探讨“要”的语法化路径。“战国时期,‘要’是一个多义项动词,动词‘要’于汉代开始语法化为能愿情态动词‘要’,之后才有连词“要”的用法出现。”[2]我们查阅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其中解释连词“要”: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倘若。如:“四月底了。要在北京,这时候正是百花盛开的好季节。”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中,“若”及带“若”的双音词占据了主体地位,有“若要”“若是”“若不能”“若不”“若也”等。我们通过分析语料发现,如果“若要”后面接名词性成分,表具体事物,“要”的动词义一般不会虚化,例(1)“要”后接名词“人”,“要”的动词义没有发生虚化,还是动词义,但是当“要”后接的是动词性成分,其动词意义通常可能发生虚化,如例(2),“若要”反映的是意愿性的要发生某种情况的时候,“要”发生了虚化。(1)周师韩道:“他若要人,只要翻出条约来同他去讲,通天底下总讲不过一个‘理’字,试问他还能干预,不能干预?”(《文明小史》清)(2)剪草若要不除根,终为丧身之祸。纵虎归山,长出爪牙,定要伤人。(《彭公案》清)太田辰夫在《中国语历史文法》中指出,“要”作连词,用于表假设的用法,应该不是最初的用法,最早的用例清代才开始出现。太田辰夫在本书表假定的连词一节中说到:“‘要’用于表假定是在清代,开始只限于用在表示人的主语之后,可能不久它占了优势,就取代了在它以前的‘若’‘若是’吧。”[3]朱庆之认为,“词义沾染是中古汉语词义演变的主要途径。所谓词义沾染是指不同的词处在同一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而发生的词义上的相互渗透。这种渗透可能导致一方或双方增加新的义项或词义的完全改变。”[4]我们赞同词义沾染这一说法,可以认为“若要”是两个同义词的复合,反映的是意愿性的要发生某种情况的时候,“要”发生虚化,动词义消失,又因“若”的假设义沾染到了“要”,久而久之,“要”也能单用表假定义了。例(3)中,“要有话”中的“要”单用可以表假定,例(4)中“要我就不行”中的“要”也是表假设义。(3)没有什么说的便罢;要有话,只管回二奶奶,和太太是一样儿的。(《红楼梦》清)(4)她生性宽厚,善于跟着各种作风不同的同志和睦地相处,要我就不行。(《张满贞》现代)
二、“要”与判断词“是”构成假设连词
“要”和“是”最初是两个独立性成分,即使连用中间也会有明显的停顿,“是”后也多为名词性结构,例如:(5)祥曰:“相国位势,诚为尊贵,然要是魏之宰相,吾等魏之三公。”(《三国志》西晋)(6)不为凡愚浅识所传。要是福德厚人。乃能受行。(《楞伽师资》唐)例(5)和例(6)中,“然要是魏之宰相”“要是福德厚人”中的“要”和“是”中间都有明显的停顿,例(5)中“要是”后的“魏之宰相”和例(6)中“要是”后的“福德厚人”都是典型的名词性结构。随着结构的逐渐复杂化,也可加谓词性词语,例如:(7)又曰:“而今持守,便打叠教净洁;看文字,须着意思索;应接事物,都要是当。四面去讨他,自有一面通处。”(《朱子语类》北宋)(8)圣贤教人,岂专在打坐上?要是随处着力,如读书,如待人处事,若动若静,若语若默,皆当存此。无事时,只合静心息念。(《朱子语类》北宋)例(7)中的“要是当”和例(8)中的“要是随处着力”都是谓词性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在例(5)、例(6)、例(7)、例(8)中,“是”不能省略,因为“是”仍作为判断动词,在句子中属于核心动词,若是省略,句子不成立。自明代起,“要是”开始了它的词汇化过程。“要是”后面的成分逐步复杂化,后加谓词性短语的用法增多,后可加动宾短语、主谓短语,例如:(9)计大官道:“妹夫自己忖量,要差不多,就使了也罢;要是念夫妻情分一场,叫人快买去!”(《醒世姻缘传(上)明》(10)晁无晏说:“只这三奶奶头里进了学就是造化!要是三奶奶没了,他还是个白丁,我也还有三句话说。”(《醒世姻缘传(中)明》例(9)中“要是念夫妻情分一场,叫人快买去!”中的“是”作为动词的性质弱化,在句子中不再是核心动词,而是用于引出后面的重点话语“念夫妻情分一场,叫人快去买去”,起到突出焦点内容的作用。例(10)中“要是三奶奶没了”中的“是”也不再是句子中的核心动词,而是用于引出重点话语“三奶奶没了,他还是个白丁,我也还有三句话说”。以上两个例子中的“是”作为动词的性质逐渐弱化,在句子中也不再是核心动词,而作为标记,引出重点话语,突出焦点内容。到了清代,“要是”的语义指向范围更大,有的在句首可以指向整个小句,具备连词的典型特征,“要是”更像是连词,表假设,“是”在某些句子中甚至可以省略。例如:(11)要是天下人都象了少奶奶的脾气,只怕那开绸缎铺子的人,都要饿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下)》清)(12)和尚自言自语说:“这个龙游县的地方,可不比外乡村镇。要是外乡人来到这儿吃东西,恐怕都不懂的,准叫人家耻笑。”《济公全传(二)清》例(11)中“要是”的语义指向范围为整个小句,表假设,“是”进一步虚化。例(12)中“要是”指向后面的整个小句,表假设,“是”虚化。以上两个例子中“是”不再表示强调义,虚化成为一个词内成分,“要是”的词汇化程度加深。
普通高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有着更加广阔的进步空间。要想促进我国稳定长远的发展,那么教学行业也应当注重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时代不断进步,现代汉语教学工作要想顺应社会的发展,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应积极地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我国普通高校要注重完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培养更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本文我们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普通高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思考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的了解一下当前普通高校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普通高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价值,再提出促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普通高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普通高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一、针对于当前普通高校现代汉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和专业实践两者缺乏联系
当前很多普通高校都设置了现代汉语这门课程,由于各学校自身的性质不同,各个专业所具有特点的也存在差异性。但是现在汉语教学工作在各个专业中却没有太大的差别,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并没有综合考虑各专业所具有的特点来选择相对适合该专业的教学内容,而且也没有对各专业所具有的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导致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多样化,主要体现在缺乏对现代汉语专业实践,教师一味的注重理论教学而不注重实践。在我国教学制度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背景下,各普通高校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注重在教学工作中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增添了心理负担[1]。例如,某普通高校对某一班级开设了现代汉语语言课程,并且在每周安排三个课时,教师为了在较少的课时内帮助学生们讲解大量的重点知识,一般都是采用灌输型的教学手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为学生们总结和研发新的教学手段,导致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二)一味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实践教学
针对于当前现代汉语教学工作分析,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太过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考虑,也未能给学生开展相对应的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也正是因为在现代汉语教学工作中,教师缺乏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理论知识。久而久之,促使学生的思维固化,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渐渐的厌倦现代汉语课程[2]。
古代汉语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研究
一、高校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
现在高校古代汉语课一般都是以王力《古代汉语》为主要教材,这套教材共四册。大多数高校中文系本科生古代汉语课只开设一学年,即两个学期。于是,《古代汉语》系列教材的一、二册便成为教学的主要对象,而这两册内容基本都是先秦的文言文,正是高校学生该重点学习的。王力《古代汉语》编排体例是一致的,每册书各个单元都是包含三部分:文选、常用词、通论。
(一)文选
文选的教学是高校古代汉语课教学内容最主要的部分,教师一定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章来给学生进行精讲。比如《古代汉语》第一册文选一般都会选《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晋灵公不君》,《战国策》的《冯谖客孟尝君》《鲁仲连义不帝秦》,《论语》的《先进》《季氏》,《礼记》的《大同》,《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庄子》的《北冥有鱼》,《韩非子》的《五蠹》,《诗经》的《七月》,《楚辞》的《离骚》等。文选部分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背景知识介绍、文选原文的串讲、重点字词意义、特殊句式结构的分析说明、文言文的翻译等。文选教学的目的实际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通过大量篇章的反复练习,使得对古代汉语某些知识点掌握得更为透彻,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
(二)常用词
常用词,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语》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学生掌握了这些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就能在古代汉语词汇积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看到一篇没学过的古文,也不会望而生畏。王力《古代汉语》每个单元所收常用词在60—80个之间,而且收录的基本都是单音词,当然这与古代汉语是单音词为主有关。常用词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常用词古今词义的差别、同一关系常用词的辨析等。常用词的教学一般不放在课堂上专门进行,只是在文选的学习中顺带提及,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可以通过给学生留常用词抄写这种作业形式达到教学目的。
(三)通论
留学生词汇教学字本义分析
摘要:
留学生在高级阶段词汇学习书面语词汇增多,尤其是成语以及四字格词语数量较多,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词语中字义的理解尤为重要。词汇教学中适当对汉字字本义分析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只懂词而不懂字的现状,让学生的词语学习能够触类旁通,增强词汇理解力与记忆力。通过对字本义的分析解释,让学生能够从汉字演变的角度来理解字义进而理解词语,可以增加学生的汉语文化底蕴,深化汉语学习内涵。文章阐述了高级阶段词汇教学字本义分析的必要性以及字本义分析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以字解词”策略,“字本义和引申义相结合”策略,“编织‘词语局域网’”策略,并总结了字本义分析策略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级汉语;词汇教学;字本义
在给留学生的高级班讲授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高级汉语精读教程II》这本教材时,第一课的新词语中有一个词语“履行”,这是一个书面词,教材中对该词语的释义为“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同时课文给出的搭配的短语有履行诺言、履行合同、履行手续,列举出的相同语素的其他合成词还有履约、履职。“履行”一词在给学生讲解时,如果只按照词典的释义解释并举几个搭配短语的例子,学生可能也会掌握,知道履行这个动词要搭配合同、手续这类名词,表示做应该做的事情。不过这种讲解是否更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该词语?学生能否自如地运用词语并将该词变成自己汉语词库中的一员呢?由于笔者也给留学生讲授古代汉语概要课程,在给留学生讲解古汉语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接受程度要高于教师授课前的期待。古汉语的字义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现代汉语。古汉语学习中学生们会接触到一些与我们现代汉语稍有不同的汉字本义的内容,而这对学生理解相应的词语有很大的帮助。还是以上面提到的“履行”一词为例,《说文解字注》中对“履”字的解释为“足所依也引伸之训践。”[1]也就是说“履”字的本义是鞋,我们从“鞋”这个意义可以引申为“践”,也就是“踩”的意义。“践”的相关词有“实践”、“践行”,这个词和“履行”就更接近些了,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同时也很容易延展出“履约”、“履职”这类词语,这样的字义变化梳理,不仅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能便于学生们掌握以“履”为中心的一系列词语,并还原汉语词汇的本来面目。
一、留学生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特点与预期目标
(一)高级阶段的学习目标
创新小学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知识编排不当
(1)词汇部分
过分注重和强调词的结构,对词义、语境及词汇的发展重视不够,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差。在一次现代汉语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指出并纠正下面句中用错的成语:你到浦东半天时间,只能逛浦东的一条街,连凤毛麟角也看不上(《我的生命》叶辛)。凤毛麟角用来比喻稀少可贵、难得的事物,而作者的本意是说一小部分,很显然是把凤毛麟角改城一鳞半爪之类的成语才对,可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改成了九牛一毛。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与作者的本意相去甚远。
(2)语法部分
语法,有人认为“语法科学而无用”。原因在于语法教学脱离语言运用实际,教材所举例子不新颖,没有特性,缺乏语境,个别语句的肢解性分析使语法显得枯燥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