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物品管理制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院接受捐赠物品的规范化管理探究
摘要:本文就医院接受捐赠物品的新制度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现阶段医院接受捐赠物品现状,然后讨论了现阶段医院现有接受捐赠物品管理制度内容,最后提出了几点完善医院接受捐赠物品制度建议,旨在为医院接受捐赠物品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基础信息和参考借鉴。
关键词:医院;捐赠物品;管理制度
一、医院接受捐赠物品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公益事业发展迅速,很多企业和个人出于营销、公共关系以及避税等目的通过基金会、联合筹款组织等对医院等机构进行物品形式的捐赠。这些捐赠不仅可以为贫困患者提供一定扶持,而且还能够应用于学术交流、科学研究以及医师奖励方面,我国政府对于此种捐赠行为在政策上进行鼓励和支持。而所捐赠的物品不仅受到捐赠人、政府相关部门、基金会的监督,而且还受到媒体及其他第三方机构的监督,所以捐赠物品被医院所接受之后需要科学、合理的对捐赠物品进行会计处理,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捐赠物品使用情况。如何做好捐赠物品管理工作是医院内部管理工作的一大重点,有必要通过优化和完善接受捐赠物品管理制度来实现医院捐赠物品管理规范化。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新制度内容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以往《医院会计制度》内容上的空白,为医院会计业务处理更好地提供了指引。鉴于此,医院也应当不断完善自身接受捐赠物品的新制度处理,通过对自身会计制度的完善来进一步实现接受捐赠物品会计业务处理的规范化。
二、现阶段医院接受捐赠物品管理制度内容
随着捐赠物品流程的不断完善,医院在接受基金会所捐赠的物品时不再需要向基金会开具任何票据,而是由红十字会等基金会直接向捐赠物资的个人开具公益事业捐赠票据,医院只需要向基金会提供接受诸如接受捐赠物资函等能够正面接受捐赠物品详细情况的文书资料以供基金会留存备查即可。对于医院所接受的捐赠物品,医院资产管理科室要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入库手续,对捐赠物资的金额、数量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确认。对于部分捐赠协议限定用途的捐赠物品,医院应当严格按照捐赠协议约定内容对这部分物资的使用方式、流程、范围、责任进行明确;对于捐赠协议未限定用途的物品,医院应当遵循现有的资产管理规定对这部分物品进行合理安排和使用,要能够结合医院的职责或宗旨开展公益活动,保证这部分捐赠物品的使用效率。在这部分受赠资产的会计业务处理上,不需要进行预算会计处理,对于财务会计借记固定资产/库存物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贷记捐赠收入。对于企业或个人直接向医院捐赠的物品,医院应当根据受赠物品的实际情况为捐赠方开具公益事业捐赠票据。对于捐赠物品没有明确价格的,医院应当参照《卫生计生单位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中的若干规定进行评估,为其开具合理金额的收据。医院在接受这部分物品捐赠过程中,接受物品科室需要及时与财务科室进行对接,将捐赠协议、相关票据、物资接受单及说明材料、捐赠物资的入库单及时提供给财务科室,对于财务科室在入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接受物品科室要进行及时解释说明,财务科室根据具体物品明细进行账务处理,将受赠物品纳入医院资产统一管理。
三、医院接受捐赠物品业务处理制度构建建议
根因分析法规范化管理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在支气管镜室清洁区物品规范化管理中的运用。方法:为提升科室物品管理质量,医院呼吸内科支气管镜室于2018年9月起实施基于根因分析法的物品规范化管理,2017年11月~2018年8月为实施前,2018年9月~2019年6月为实施后,研究期间科室共35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支气管镜室清洁区物品规范化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清洁区物品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根因分析法应用于支气管镜室管理中,能显著提升清洁区物品质量,降低各类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医护人员满意度高。
关键词:根因分析法;支气管镜室;物品;规范化管理;效果
支气管镜室负责存放和管理各项气管检查仪器设备,是呼吸内科管理重点区域[1]。近年来国内有研究指出,支气管镜室物品管理存在诸多缺陷,且无规范化管理制度约束,管理工作混乱无序,严重影响呼吸内科工作进展,是该部门医疗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频发主要影响原因之一[2]。如何提高支气管镜室物品规范化管理质量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门话题。基于此,医院呼吸内科于2018年9月起,实施给予根因分析法的物品规范化管理,探讨根因分析法在促进支气管镜室清洁区物品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医院呼吸内科支气管镜室于2018年9月起实施基于根因分析法的物品规范化管理,2017年11月~2018年8月为实施前,2018年9月~2019年6月为实施后,研究期间科室共35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35名医护人员中,男8名,女27名;年龄为23~56岁;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6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6名,护士16名;中专1名,大专3名,本科27名,硕士及以上4名。研究期间医护人员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施前支气管镜室采用传统物品管理模式,责任护士每日按照规定整理清洁区物品,按照标识标签摆放,严格执行物品清洁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实施后实施基于根因分析法的物品规范化管理。(1)原因分析。科室成立根因分析法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选择专业技术过硬、高年资高职称护理人员入组。查阅既往病历档案或科室管理记录,分析影响支气管镜室清洁区物品管理的不良因素。通过头脑风暴法,确定导致支气管镜室清洁区物品管理质量下降的具体原因,本次分析发现护理人员重视度不够、专业知识掌握度不高、无科学规范的物品管理制度等,是影响支气管镜室清洁区物品管理质量的主要原因。(2)确认原因后,提出问题。讨论支气管镜室清洁区工作人员对物品管理重视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掌握度不高的情况,以及传统物品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3)提出改进计划,监督实施。针对重视度不够问题,部门应加大知识宣传力度,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邀请有关专家讲解清洁区物品规范化管理的原因和意义,列举物品管理缺陷可能引发的后果,以及这些后果会给患者和医院带来的影响,提醒医护人员引起高度重视。针对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够,专业知识掌握度不高问题,科室可定期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展开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详细讲解和示范清洁区各种物品的使用方法,使用后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方法等,导师讲解结束后,挑选听讲护理人员上台亲身示范。主管人员在日常视察工作期间,加强物品规范管理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负责人处理纠正。针对无科学规范物品管理制度问题,管理小组积极与科室主任和医院管理层沟通,咨询相关领域专家,制定科学规范的支气管镜室清洁区物品管理制度,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要求每位职工务必掌握。制度实施过程中若存在不合理情况,因及时上报改进,并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完善。
1.3观察指标。统计实施前后清洁区物品管理工作质量,包括预防物品遗失、摆放规范、标识清楚、清洁达标等项目,每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物品管理质量评价越高。实施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科室医护人员对清洁区物品规范化管理的满意度,量表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层级,非常满意为>90分,满意为70~90分,基本满意为30~69分,不满意为<3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药品零库存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应用
摘要:药品零库存管理模式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使得医院财务管理效率获得提升,对医院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零库存管理模式概念;其次对零库存管理模式应用优势进行分析,提出零库存管理能够降低成本、优化管理费用结构,并且能够预防药品过期和跌价损失;最后重点探究了医院财务管理中,零库存模式应用方法,实现对药品的智能化管理控制。
关键词:药品“零库存”;医院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引言
目前在医院药品零库存管理中使用了EOQ经济订货批量管理模型,实现对储存成本与订货成本的有效控制。通过相关零库存管理模式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方法进行优化,改善了以往药品管理中出现的难题,有效提升了药品管理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计算出最佳订货批量,实现订货周期的智能化管理。为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有必要对零库存模式进行介绍。
1“零库存”模式概念
“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属于先进的仓库储存管理方式,具体指仓库储存管理的物品数量很低,甚至可达到零库存。医院药品管理中,以零库存方式对传统仓库存货进行控制,能够实现降低管理成本、节约费用支出和优化财务管理结构的目的[1]。同时,管理工作中,也对预防药品过期和跌价损失行为进行控制,实现药品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医院药品管理实践中,对智能化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以委托保管方式和协作分包方式对药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真正实现药品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为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基于零库存管理,医院方面不再设一级仓库,可通过配额和隋供方式对药品进行控制。零库存管理中,库存也能够满足医院药品供应需求,不仅节约了医院管理成本,而且也提高了管理效率。
2零库存管理优势分析
急诊抢救的安全及护理阐述
作者:张晓卫 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科
急救护理的着眼点应视安全第一优先科室安全文化可以理解为将安全第一优先整合到每一个单元,注入到每一项操作规范之中,并付诸于每天的工作实践中。安全文化将文化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的方向推进,构成全科的统一行为。急诊科早期救治工作的特点是病因尚未明确,抢救时多以一种重症危象为首发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迅速,因此抢救患者死亡危险性高。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对重危患者能够做到快速评估病情,果断决策,因人因时因病不同,分秒必争地抢救患者生命。越是如此越应视护理安全为护理工作的命脉,一切抢救工作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即为100×0=0。急诊工作随机性、时限性强,急诊抢救患者就诊有一定的逆时间性。晚间小夜班往往是就诊高峰,急诊护士尤其抢救室护士一定在认真工作的同时,注意护理安全。既要在有效时间内进行繁重、紧张的抢救工作和技术操作,又要承担护理工作责任。我们在急诊护理技术上视安全为先,提出细致严谨,求实慎独。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尤其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上。用熟练准确的操作和急诊抢救技能,尽力挽救患者的生命。时刻将安全摆在首位,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抢救风险,保证护理安全,增强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强化内涵建设,实行科学管理科室安全管理实行科学化管理,管理手段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必须强化内涵建设,坚持科学管理。科室为危重症抢救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核心制度,如抢救制度、查对制度、转送危重症制度、抢救物品管理制度等,要求科室护士严格遵守,并随着工作中发生的问题随时修订以持续改进。规章制度带有强制性,是提高各级人员事业心、责任心,增强团队凝聚力,预防各种事故、差错、矛盾发生的保障。制度建设内涵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是护理抢救工作的安全设计。科室团队组成安全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教育全体护士既要遵守制度,更要尊重制度。我们通过制度来规范抢救工作,也通过制度文化保障全体护士对制度的自觉遵守,以双重作用来保证制度的执行力。
强化管理功能,实施系统管理急诊抢救是多人协作的群体劳动,科室医护之间、护护之间、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与交流互动是护理安全文化的重要环节,这种良性互动交流应该是经常的、自觉的、坦率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帮助的。急诊抢救中高风险服务还有着许多不确定性。如单位时间内来多个抢救患者造成急诊环境拥堵,使抢救资源严重缺乏带来的安全隐患;成批伤员造成的患者身份识别困难等。需要当班护士对各个环节的协调性、各项制度的统一性、抢救安排的科学性、抢救过程的严肃性做到系统实施,才可取得安全管理的主动权。如患者身份识别我们采取至少两种以上方式进行核对;对昏迷患者、有沟通障碍的患者及老人、小孩均由陪伴家属参与核对等。其他方面如患者防跌倒的醒目标识、各种管道的清晰标记、复苏设施及药品的完好与便利、急救技术的灵活应用、紧急及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医院感染的预防等每个环节均有系统的制度流程及防范措施。从环境设施的规范及完备、护理技能、问题的妥善处理和解决,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从而保证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安全。
强化责任意识,实施量化管理急诊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急救物品的管理,抢救速度再快,操作技能再高,但抢救物品发生故障,不能形成抢救功能,这种高技能和快速就是无效的。而急诊科又是半开放的医疗场所,每天行行色色各类人群都有,物品的管理尤为重要,尤其是抢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管理,在平时工作中要保证做到急救物品管理的“一专”、“四定”。即专人保管,定数、定位、定卡片、定期检查。我们除设一名富有责任心和有专业能力的器械护士专人管理抢救物品外,在物品管理制度上主要的措施有:(1)健全各类登记本,建立药品登记本、抢救车登记本、贵重药品物品登记本、毒麻药品登记本及各类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和维修登记本,并认真登记。每月科室指定一人协助器械护士共同检查急救药品物品,并及时更换,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2)班班核对,每班护士认真交接班,贵重物品药品共同检查并签字,急救器械有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尽快修理。(3)随时检查,每周二护士长抽查,急救车内药品及用物完好率应在100%。(4)及时补充,抢救后药品及时补充,抢救器械用后及时清理、消毒清洁整理,并做好下次使用准备。抢救物品完整的应急管理状态,应是一应俱全﹑百分之百有效的物品,是放置位置固定、不易在紧急抢救中发生使用错误的物品;最主要的是用在患者身上立即能够迅速形成抢救功能的物品[3]。只有在管理中层层把关,才能确实保证抢救物品时刻处于完好的应急状态。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我们在抢救物品管理中,不断优化物品管理,做好物品的明示,使标识清晰,每月在科护理总结会里分析物品管理中的漏洞,不断持续质量改进
强化流程意识,实行规范化管理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4],体现了环环相扣的技术操作时限性。将急诊抢救融入流程管理,即提升了规范化抢救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制定了急诊预检分诊流程、院前急救抢救流程、成批伤员应急处理流程、危重症转运流程、急诊疫情应急处理流程、无主患者护理管理流程等。在抢救流程管理中,急救护理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流程中产生出来的。在急诊救治中消除了无价值作业、无失误作业、重复作业,使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分析危重患者院内转送风险和利益的关系,为急诊科护士安全转送患者制定护理对策。在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监测治疗设备限制和人员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因素,致使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极高[5]。因此,急诊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进行转运前评估判断,转运前认真检查导管连线是否通畅,并将途中风险告知患者和家属,签订风险同意书,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险情冷静处理,确保转运途中安全。此外,在工作中不断改进转送流程,对危重患者的转送过程随时进行模拟训练,在转送工具、抢救器材、药品及时配置,强化转运记录书写并予以制度保障等,可使院内患者的转送过程成为高质量的连续监护治疗过程。#p#分页标题#e#
危重症抢救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工作,只要有抢救工作存在,就必定存在护理安全问题[6]。如何构建良好的急诊安全文化是我们正在探讨的问题。通过强化安全文化内涵建设,通过科学、系统、标准、规范的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加强执行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才能使科室的护理安全工作有了显著提升。
检察机关低值易耗品精细化管理模式
摘要:检察机关低值易耗品精细化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对检察机关低值易耗品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检察机关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控制了检察机关的支出成本。本文研究了检察机关低值易耗品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分析了低值易耗品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检察机关;低值易耗品;精细化管理;模式
一、引言
低值易耗品是指检察机关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单项价值比较低或者是使用年限比较短的,无法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物质基础设备和劳动资料,例如工具器具、玻璃器皿等等,这些工具可以在检察机关内部的经营和管理中多次使用,低值易耗品的价值也随着磨损的程度来转移到了成本和费用中,低值易耗品是可以多次使用并不需要改变原来的实物形态的劳动生产资料。检察机关对检察机关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都要遵循《财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来进行处理,在处理之后不能随意变更,这样可以防止在成本中因为检察机关低值易耗品方法的改变引起的管理不合理的局面。
二、检察机关低值易耗品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检察机关的发展,检察机关精细化管理力度加大,检察机关对检察机关低值易耗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加强对检察机关低值易耗品的精细化管理有助于降低检察机关的运行成本,践行节约的理念,促进检察机关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检察机关低值易耗品具备了价值低、使用年限短、品种数量多、更新速度快的优势,在检察机关内部,只要是价值在一千元以下,不属于生产和经营的主要设备的物品,被列为检察机关低值易耗品。
三、检察机关低值易耗品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论文
一、管理好低值易耗品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进行教学与考研的单位,对办公、实验以及技能训练所需要的易耗品需求量较大。尤其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讲,这些学校培养的是有较强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实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使得各种易耗品的数量和品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易耗品管理对于职业院校显得十分重要。
1、提高学校物资使用率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低值易耗品的消耗量较大,是学校财务上的一个严重负担之一,同时也是学生的负担之一。但是在使用中存在着采购与需求不吻合、使用浪费严重、库存保管不善等等问题,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易耗品的使用效率。不仅可以使得学校节省下大量的资金,而且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从大的方面来讲,还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学校管理文化水平的反映。
2、有力地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高职低值品数量大,品种多,型号杂,范围广,采购周期短,技术条件高,质量标准严,对物资供应的要求是时间急,计划变化快。在教学中,低值易耗品使用频繁、使用的人员多、损坏率极大、容易遗失,这样就形成时常购置,而实验中却是有物不能用、想用没有物的局面,严重地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进程。2对于一些教学实验活动来讲,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种物品的短缺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的继续。所以,对这些物资的精细管理,可以使这些物品的使用、库存情况一目了然,保证及时对物品进行补充,防止影响到教学工作的需要。
3、防止经济腐败行为的发生
急诊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急诊科于2016.2月-2016.11月间实施风险管理模式,随机抽取此阶段67例患者,纳入研究组;科室于2015.4月-2016.1月间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随机抽取此阶段6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65例(97.01%),优于对照组59例(88.06%),(χ2=5.798,P=0.016);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1例(1.49%),低于对照组5例(7.46%),(χ2=4.169,P=0.041)。结论在急诊科运用风险管理制度,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率。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管理;满意度
急诊科收治对象均为危急重症患者,常见疾病类型包括车祸导致的创伤、冠心病突发、药物中毒、烫伤、烧伤等,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随时存在恶化风险,急诊科抢救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加强急诊护理管理十分必要。研究于2016.2月-2016.11月间实施风险管理模式,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RM)是指对于科室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早期发现、评估、评价,并制定对应科学管理制度,管理目的以降低风险、减少护患纠纷产生[1],分析2种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于2016.2月-2016.11月间实施风险管理模式,随机抽取此阶段67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41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在18-74岁,平均为(45.9±6.2)岁,疾病类型:车祸创伤20例、药物中毒10例、急性心梗突发18例、溺水10例、高空坠落伤9例。科室于2015.4月-2016.1月间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随机抽取此阶段6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在20-75岁,平均为(46.3±6.0)岁,疾病类型:车祸创伤22例、药物中毒10例、急性心梗突发17例、溺水9例、高空坠落伤9例。两组患者疾病基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医院药房药品管理论文
1、药品质量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
药品质量,重于泰山。药品是治病救人,预防疾病,保健身体的特殊物品,她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医院药房应对药品的质量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药事管理部门,对药品的使用、审核、不良反应监控、上报、药品质量分析等问题进行管理、指导、监督。建立药品合法资质大难。药品质量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执业药师技术职称。药剂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药剂士以上的技术职称。任何与药品有直接接触的人员必须具备健康证明,并对每人建立健康档案。
2、管理制度及操作记录
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等管理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拆零药品管理制度,特殊药品购进、储存、保管,使用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药品质量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药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首供企业”和“首用品种”质量审核制度,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退换货药品管理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中药饮片购进、验收、储存、养护和出库复核等20项管理制度。操作记录主要包括:每批进购的药品具有真实完整的购进验收入库记录,麻醉药品使用记录、温度记录、拆零药品记录等。
3、药品的采购与验收
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药品因其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质量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就药品的采购来说,我们必须把好关,选购药品时,要采用集中招标,从合法的供货单位购药,以此来保障药品的质量。对供货单位的合法资格要经过仔细认证,保证万无一失,特别是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规定,从具备相应药品生产资格的供货商处购货。此外对首次合作的企业以及首次进购的药品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对购进的药品,管理人员需要逐一验收,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特殊药品要进行双人或是多人多次检验。
4、药品的储存与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