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物流专业实践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1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研究快递行业发展特点给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带来的影响,以及其提出的新要求,部分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与分析的结果发现,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1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快递行业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没有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给以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注重的学生专业技能的单一培养,致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得不到有效完善.与此同时,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教材版本陈旧,并且没有充分运用学校教学资源,从而无法提高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无法帮助学生很好的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给高校学生未来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1.2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在物流行业不断发的过程中,快递行业已经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给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高校出现师资力量不足情况,没有对教师进行严格培训和考核,教师也不注重自身综合技能提升,使得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出现各种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对校企合作不够重视,使得他们在实践学习中,不能对企业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只是走马观花式的练习,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没能得到真正提升,浪费企业和学校的学习资源,最终影响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
1.3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1目前国内各高校物流专业中实践教学的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物流专业,现阶段已经有25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此专业。众所周知,物流行业自身就是复合型服务性质的产业,行业中不仅涉及了运输、仓储、货代等方面,还涉及了信息业、互联网等。因此高校中的物流专业一定要具备实践性、应用性、理论性,才能更好地为物流业提供高品质、符合行业标准的专业性人才。就目前各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教学的开展包含了校内物流实验,以及校外企业的实训,但是各本科院校物流实践实验室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没有制定完善的实验室使用制度;实验室的规模不能满足现阶段物流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部分院校中还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而高校内部的实验室是让学生对相应的物流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进行验证性的实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不复杂,这样一来就使得在人才培养方面上存在一定的欠缺。
1.1实践教学设置存在欠缺
由于物流是新兴行业,使得高校在开设物流专业时没有过多的经验储备,导致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制定存在严重欠缺,实际教学课时不足。虽然现阶段部分院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但实际上还存在投入不足以及师资力量缺乏的现象。由于部分院校不具备相应的物流软件,依然在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演示,加之学校就业指导方面的不完善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实践教学效果非常的不理想。
1.2实践课程设置过于简单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物流课程相对简单,并且还在使用传统方式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水平上的不足。而物流专业中涉及的多数课程都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流业务中的实际操作方法,从而导致本科毕业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
1.3没有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
文章在国家引导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背景下,针对高校培养的物流人才理论性强与社会对物流人才实践性要求高的不匹配现状,对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调整优化物流专业结构,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集群对接;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推进校内实践教学和考核机制改革等措施。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当前,中国经济正迈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上述背景下,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体制成为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成为未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毋庸讳言,当前高等教育院校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高职院校力争升入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努力成为综合类大学,各高校培养的人才“千校一面”、特色缺失、就业率低。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的不匹配性问题突出。作为与地方经济紧密相连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院校,为社会或者地方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是大势所趋,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物流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一个对实践要求高的行业,地方高校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应与之相对应。而地方本科院校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当前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调整人才培养思路,强化实践教学。本文基于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其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学校转型发展中如何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虽然应用型高校和研究型高校同属于本科办学层次,但是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和学生就业的侧重点却理所应当不同。研究型本科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侧重理论和学术研究型,更擅长于研究物流方面的某一理论和某一项技术,掌握物流业发展的某一规律,研究物流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更适合于行政事业单位和物流研究院所相关岗位。而与一般研究型高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更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特征,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应用性本科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应该是更适合物流生产活动中一线管理岗位[1]。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多为地方政府主管或共建的,生源主要以本地为主,国家赋予地方院校的使命是重点为所在地区服务,适当服务周边地区。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该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能力型、创新型、创业型”的培养目标要求[2],针对区域产业发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比较强的适应性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按照区域产业升级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专业课程设置与区域产业链紧密衔接,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培养方式。如本地的主导产业是服装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石化产业和农业,物流管理专业针对这些行业的特点,设置服装物流方向、电子信息物流方向、石化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方向。为了让培养的物流人才更容易被企业接受,学生毕业后能顺利上岗,学校要与各行业的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签订共同培养协议或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等适合不同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3],体现其源于地方、服务地方的特色。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初探
摘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物流管理专业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现有的教学体系必然要进行改革。本文对物流管理专业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怎么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怎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新型物流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的作用越显突出。国家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等一系列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文件,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2018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及了物流产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物流从业人员从“量”的要求变成了“质”的要求。现代物流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发展趋势。随着智能仓储、无人配送、无人分拣等自动化作业模式的出现,对物流的实践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大多数高校对该专业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校内的实训,一部分是企业实习。就以我校而言,校内实训就是根据专业方向不同建立了一些实训室,有一些基本的物流设备,有一些仿真实训软件,学生根据课程的需要做一些课程实训,能解决一些基本的业务流程和技能的实践学习。还有部分的学生因参加物流技能大赛的需要,还进行了业务流程的再现,也用上了RF、WMS等信息技术,基本上能重现主流的物流作业方式。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教师没有实际物流管理从业经历,大部分的教师是从高校直接到学校从教。自身没有现场工作经验,缺乏对物流作业的直观认知。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同时在现有的条件下也没有建立教师企业学习的渠道,导致教师实践能力难以提升。学校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更新慢,大多数的实训室只能满足最基本的业务流程操作。内容简单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我校而言,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人数较多,实训室的数量和工位也严重不足,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导致校内实训教学效果不佳。校企合作融入不够,校外实训基地挂牌的多,能实际安排学生作业的岗位少。对学生而言基本上是在企业业务繁忙需要更多的人力时才欢迎学生去工作,从事的也是一些简单的最基本的操作,也难以做到岗位轮换,对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意义不大。另一个融入不够的是对教师而言也很难长时间安排在核心岗位轮岗学习,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没有通过校企合作得到提升。这就导致校企合作大多流于形式。
物流管理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摘要:通过对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明确构建ERP课程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保障体系、考核评价四个方面构建了ERP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管理工具和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课程中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ERP;实践教学
201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信〔2013〕7号),明确指出信息化正在全面渗透和融合到物流活动中,成为现代物流最重要的核心特征和时代特征。要加快培养既懂物流业务、又懂信息化的融合型人才。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通过调研发现现阶段ERP课程主要开设在会计、信息等专业,但是关于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化技能型人才,他们要掌握和熟练使用的ERP各相关模块的实践课程,研究高职物流管理的相关文献资料较少,有必要对ERP实践课程加以研究、改善,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适应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如何将ERP纳入到物流管理教育体系中来,形成更加成熟的观点。构建一套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可以使ERP课程在高职物流专业开展起来。培养学生深入领会供应链的思想,同时让学生更进一步提升包括采购、仓储、销售等环节业务能力,熟练操作ERP系统以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复合型物流人才。
一、物流企业岗位需求特点分析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7年达到56.7万亿元,2017年物流业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9%,物流业从业人数逐年增加。根据最新的物流产业大数据平台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比例调查显示,物流以初级和中级岗位需求最多。为了使培养的高职学生符合企业需求,必须对物流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其职业岗位群及主要岗位,了解物流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从而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对15家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进行调研,我们发现,物流企业岗位级别有四层:基层操作岗位,基层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岗位和高层管理岗位。物流企业岗位需求具有三个特点:第一,物流企业的基层操作岗位、基层管理岗位人才缺口量最大。第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ERP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各部门广泛应用,具有ERP处理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将是物流企业需求的主流。第三,物流职业岗位综合化。随着物流服务向供应链两端延伸,要求学生既懂仓储,也要懂得采购、仓储、销售、财务、管理等方面,对岗位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
二、构建ERP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1.构建ERP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摘要】在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物流管理人才能否满足行业和企业转型发展的需求,成为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重点。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重要纽带。基于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培训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物流管理;实验项目
1引言
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物流在经济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运行的质量会影响其他产业,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则受到物流管理人才的影响。我国每年虽有几十万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毕业,但应届毕业生对物流行业的适应度不好,大学生的人才价值没有很好地体现。企业希望应届毕业生能够快速地胜任岗位工作,完成角色转换,这就需要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高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专业素养,提升实践能力等。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如谢如鹤(2010)以广州大学的物流实验体系为例,介绍了物流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及内容[1]。朱丹(2011)从物流人才市场需求角度出发,提出应用型物流人才的五个能力层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体系[2]。陈太广(2012)分析了物流实验教学体系在运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3]。范宇(2016)从双重仿真的思路提出了电子商务与物流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4]。陈爱玲,罗彦芳(2017)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的综合实验平台,并设计了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5]。王冬良,燕珍(2017)在研究现有物流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问题探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6]。这些学者们有的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多的是从单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物流管理常用的七大功能角度来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的专项实训。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
物流活动是国民经济活动的最基础的活动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为科学分析物流活动的规律,并解决实际物流活动问题的专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物流行业目前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人才的效用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培养出来的物流管理人才,是否能够较好的符合企业的需求,帮助物流行业高质量完成转型发展,取决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否很好地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切实解决企业的问题。因此在专业教育时,高校的理论知识教育需要辅助企业的实际案例和实际问题才能很好的教学生学以致用[7]。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摘要:以浙江商职院物流管理专业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为例,探索基于后台分析功能开展对平台消息、用户和图文研究,提出微信公众平台辅助专业教学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和推进发展策略。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微信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媒体和自媒体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学校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拓展教育资源、传达新闻资讯等工作,实现教学信息的即时传递、互动,提升服务渠道,扩大教学环境和优化师生关系等,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本文以浙江商职院流通系物流管理专业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为例,引入平台后台分析功能,运用文献资料法、网络信息法、数理统计与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微信课堂教学创新,推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助力专业教学实践,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把课堂教学创新引向深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浙江商职院流通系物流管理专业创建于2004年,现有在校学生300多人。在专业教学上,重视专业知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进行教学实践。为探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构建教学辅导环境及专业教学在实习实训中的社会价值,教学团队于2017年1月注册物流管理专业的微信公众号。
1.2研究方法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崛起,间接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变革。作为物流行业变革的一大主要趋势,智慧物流一方面助推了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同时也对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你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育体系做出一定的变革。文章将会对当今物流行业发展革新的方向进行一定的阐述,并由此分析对人才需求的转变,进而提出一定的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关键词:物流;高校;教育;实践
如今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国家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从针对性的政策环境构建,到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建立起了规范化的发展环境。作为新兴的行业,物流产业能否取得良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的培育和选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培育实践当中,实践能力的培育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1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当今,新的技术革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物流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今,我国政府将智慧物流的发展作为现代物流业前进的一大新生动力,积极引导物流企业以互联网思维以及大数据等手段,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对物流服务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进行深入的革新,从而推动物流行业的整体转型跨越发展[1]。智慧物流即在物流的整个过程中综合统筹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的新型技术,进而在运送、储存、包装、装卸、流通、配送等各个程序中实现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和操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物流企业经营的效率,对物流作业的程序进行精简和改良,降低经营成本。智慧物流的革新进程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依托于智能化、信息化的软硬件系统的构建。同时,也要求高校切实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2]。
2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智慧物流成为当今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当今大部分物流企业都进行了重新地定位,果断进行了整合与收购。而其对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转向了复合。首先,分拣、配送、包装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环节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这些程序中解放出来,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的流水线和人工智能。例如,在末端的配送环节方面,京东正在积极推动无人车配送技术的实践运用。每辆无人车都包含了6个货舱,在输入目的地之后,无人车能够智能化地规划配送的目标和路线,每天能够配送至少10单。而物流客户在无人车的用户窗口输入提货码,便能很方便地取到自己的快递。其次,物流企业的运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新的运营方式也推动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在需求决定供给这一定律的支配下,市场需求也正在推动物流行业实现专业化,例如医药物流、粮食物流、冷链物流等。所以,有着较强的专业素质,且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化人才越来越为物流企业所青睐。想要进入智慧物流领域的工作岗位,职工必须要对生产过程有十分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适用信息化的物流设备,科学使用物流管理系统以及相关软件,能够收集和分析物流运行过程中的基础性数据,同时能够维护智慧物流进程中各类信息化设备的正常运转。例如,能够排查并修复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周期性地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监控并维护物流网络等[3]。这些新的变化和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的专业人才培育造成了挑战。如何使人才培育能够与行业的飞速进步与巨大变化相接轨,同时与区域的物流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从而能够为企业培育出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今高校所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