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物理教材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摘要]大学物理对于工科、医科、农科、理科大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上述专业的学习中,大学物理学习一直是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但是大学的学习环境较为自由,很多学生因为在中学养成了对于物理学习的敬畏之心,一直将大学物理当作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课程来对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大学物理课程对于本科生的平均接受能力来说,并不是非常难以学习的科目,并且大学物理将学生对于问题的思维探究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析如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规范思考的习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物理基础,为后续需要学习的专业课提供支持。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通过对于物理发展史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个物理定律的发现,最先开始的就是对于问题的发现,就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进而总结出牛顿力学三定律,构建出现在依旧适用的经典力学体系,这一过程都是从牛顿对于力的思考,并且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解决问题开始的。同时瓦特能够发明蒸汽机,也是因为瓦特从蒸汽能够推开壶盖开始思考,然后不断实验总结,最终发明了蒸汽机。虽然实验和总结问题的过程很重要,我们现在的教育也的确将总结和学习当作主体,但是可以发现推动物理发生重大改变的原因往往是科学家从发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开始的,所以大学物理基础课程在教学中一方面需要促进学生基础物理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还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如何借助自身的知识和资源对问题进行解决。
一、营造自由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因为教师带班经历高考的经验丰富,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按照教师所指导的方式进行物理学习,明显增加学生在高考中的适应性。但是到了大学的学习环境中,对于学生来说,提升自己在大学物理学习后所取得的分数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大部分的工科、医科、农科的学生因为自身的专业并不需要对于物理进行非常深入的研究,所以把大学物理更多的是像高等数学一样当作一门工具课程,仅仅是给自己在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带来一些理论支持。为此,大学生在进行大学物理学习时就需要改变高中物理学习中以老师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自身对于物理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物理的素养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将有更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课堂互动的过程中要改变原先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教师要将活跃课堂气氛作为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也要积极地配合学生的提问。但是通过一线教师在课堂上的反馈数据表明,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学生较少,尤其是在进行大学物理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教学时。一些成功的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往往是对于物理教学中不同知识点的难度进行标记,对一些学生普遍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在备课时,将能够增加课堂气氛的小知识放入课堂中,利用一些有趣的物理知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述和微粒有关的知识时,虽然学生高中接触过一些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但大部分都是对宏观结构中的单个粒子进行研究,而不涉及在纳米尺度下粒子运动中的不确定性,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大学物理中涉及微观粒子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量子力学方面,学生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为此,教师可以将“薛定谔的猫”这一个网络上称为非生非死的猫的不严谨概念提出来(在量子世界中,整个系统一直保持着概率波的状态存在,猫的生死需要在观测的那一瞬间才能够确定,因此“薛定谔的猫”在网络上被戏称为非生非死的猫),通常会让学生有着继续深入了解量子力学的兴趣。而这种不严谨的表述方式,却又和学生影像中非常严谨的物理学习联系在一起,就很容易让教师把握课堂的氛围,给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和提出问题都营造出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问题不会从天而降,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情境。因而,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向生活现象提问,向教材提问,向物理实验提问。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对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升本院校而言,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理工科开设的专业课程已经向应用技术课程转型,而作为基础课程的大学物理,在课程教学改革上必须要走在这些专业课程的前列,否则将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转型发展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从四环节备课的运用、合作互动课程的构建和多维度考核方式的实施三个方面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作了论述。
[关键词]转型发展;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引言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和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的讲话精神,对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升本院校而言,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型发展意味着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要构建起适应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转型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应该体现在课程教学改革上,推进课程建设的转型是转型发展的核心。
1转型发展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必要性
对高校理工科的学生而言,大学物理课程是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它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学好大学物理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大学物理课程学得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大学阶段所有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是在校理工科学生的共同感受。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1教学团队队伍的建设
1.1教学团队整体结构
从事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师队伍26余人中有教授7人,占27%,副教授12人,占46%,讲师7人,占27%.教授、副教授、讲师职称比例是3∶4∶3.全部教师来自于全国12余所名牌大学,基本上覆盖了物理学一级学科的几乎所有二级学科.知识结构合理.教师的平均年龄38岁,其中55岁以上的2人,占7%,35~55岁的18人,占70%,35岁以下6人占23%.老、中、青教师比例是1∶6∶3,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基本完成,教师的年龄结构合理.在青年教师(35岁以下)里,全部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占青年教师比例是100%.而且均毕业于985院校.
1.2团队队伍的建设
团队由4个校区的教师组成.团队成立之初,逐渐完成了大学物理课程体系的整合,按照工科、医科(分八年制实验班、七年制、五年制)、理科、经管等四个轨道进行统一的教学运行,做到了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进程、统一考试.加强教学管理和运行过程的监管.成立了由教授组成的大学物理课程督导小组,坚持跨校区听课,并及时进行校区间的交流;建立相关的教学规章制度,规范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教案评比,促进教师注重备课环节;定期召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及时沟通情况,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注重大学物理系列课的建设.一方面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主持各个门类的大学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使各个门类的大学物理课的教学水平得到同步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大学物理后续课程,合校后开设了4门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近代物理与高新技术基础、物理与健康、物理学史、近代物理与实验,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1.3注重团队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博士化工程”,采用“送引”机制,从现有年轻教师中选送一些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含本校)进行在职培养并取得博士学位;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国内外博士、教授担任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激励团队成员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有一批中青年教师从团队中脱颖而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部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几十篇.团队成员的科学研究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而且研究成果也直接运用到了教学之中,实现了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针对大学物理教学实际,从校本教材建设、分层次教学、数字化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教材、实现因材施教、建立信息化网络环境、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等教学改革方案.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使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改革;分层次教学;数字化平台;师资队伍建设
1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校大学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物理学习水平两级分化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文科大学生高中阶段没有系统学习高中物理,造成大学物理学习衔接不上.非物理专业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物理课程难度偏高,物理教材阅读困难;认为日常物理教学进度太快,涉及的理论推导和高等数学运用复杂;部分学生还认为老师的教学模式单一,一成不变,不能走出教室,走进实验室.课堂互动不深刻,教学枯燥,不能有效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1];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现有的物理教学“吃不饱”,渴求更深更广的物理知识.由于各学院专业差异,教学侧重点和教学任务不同,又受学时所限,只能重点讲授部分章节内容,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大学物理知识体系.另外,普通高校物理教师队伍中大师缺乏,大学生很少有机会领悟物理大师的学术观点.以上种种原因,使得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物理获益很少,觉得学习物理与个人学业成果、个人发展联系不大,从而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大学生期望的物理教学
通过对我校大学生关于物理教学的问卷调查,收取大量的物理教学建议,总结大学生期望的物理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期望教材通俗易懂、突出运用;(2)期望物理课堂要多互动,多联系生活、生产应用,营造和谐、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学场所不局限教室,能走进实验室,开展演示实验教学;(3)期望拥有数字化、网络化物理学习的立体环境,让学生在课后能边玩边学,在享受中学习物理;(4)期望教师加强与大学生的课后交流,做朋友型教师;(5)期望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及时更新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锐意进取,勇于创新;(6)期望依据学生的物理基础实施分层次教学等等.
3教学改革探究
大学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融入与渗透
摘要: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作为对象,尝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融入和渗透德育教育,简单阐述德育实施的过程,并分析探讨德育实施的途径,为大学物理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和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一定借鉴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教学;德育;立德树人
一、引言
大学物理课程是所有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进一步学习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坚实基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传播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观点的重要途径。大学物理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物理学科德育的功能,充分挖掘并有效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将大学物理蕴含的德育、美育、思想政治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和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育人和育才的最终目的。因此,本文基于笔者所在院校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简单探讨大学物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融入和渗透。由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不同,大学物理通常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时较少,基于大学物理课程学时缩减的现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的德育教育进行简单分析和探讨,以便为同行们更好地探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提供参考。
二、德育实施的过程和途径
德育与知识、技能的教育不同,德育可以融入或贯穿到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但其核心是思想认识和行为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学习,教师只能通过间接的手段和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态度以及价值取向。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实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间接地对学生的道德发展的影响和渗透。因此,为遵从和符合物理学的学科规律和特点,在大学物理中实施德育教育唯一可行的就是间接或渗透式地德育方式。笔者以所在院校自动化和土木工程专业2个自然班为试点,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尝试融入和渗透德育教育。首先,针对所面向对象的特点,选用适合应用技术型院校本科生的少学时大学物理教材。其次,制定融入德育教育的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最后,组织实施具有德育目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探索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挖掘和运用丰富的素材和实例,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
1.德育实施过程
大学物理课程与专业平行融合途径
摘要:本文从师资融合、课程交叉及教材嵌入宏观目标出发,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与专业平行融合的途径。同时,在教学设计与知识重叠群等微观视角提出思路进行改进。
关键词:新工科;大学物理;融合;探索
一大学物理课程
宁夏理工学院目前理工科专业公共课主要包括大学英语类、大学体育类、大学数学类、大学物理类等四类课程。随着我校专业人才培养大纲动态调整,大学物理类课程学时逐年递减。可以看出,自2005级到2016级近10年间呈等差递减数列变化,课程性质依然为公共基础课;但从2017级开始,不但《大学物理》课程学时急剧骤降为32学时,而且课程性质从原来1平台的公共基础课转变为2平台学科共同课。《大学物理》课程类学科地位令人堪忧,究其原因大概两大类:一方面地方院校受制于整个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转型发展大环境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物理类课程知识大厦已经近乎完美,课程沿学科纵向发展饱和。基于这两大客观因素,大学物理类课程沿专业横向发展空间潜力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比如探索与专业学科的融合度、探索不同形式的物理思政教学模式、探索多形式的智慧物理教学范式、探索不同外在表现形式的新型物理教材等等。
二大学物理知识分析
随着宁夏理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快速发展,受人才培养方案总课时宏观要求,相应的一些公共基础性课程课时压缩成必然趋势,因而必须对公共基础课程《大学物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处理,才能顺利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一直探索公共基础学科课程知识点与专业学科平行融合。《大学物理》课程知识模块包括力、热、电、磁、光、相对论及近现代物理。2017级学生大学物理课程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与物联网工程四个专业知识点融合凝练,确定了2017级和2018级电气信息工程类专业大学物理知识模块即力学与电磁学模块。
三学生专业分析
高中物理教师教育探讨
摘要:
在高中学习时期对学生来说是最关键的时期,而高中的物理学科更是所有学科中特别重要的学科。很多物理现象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将更多的生活实例带进课堂中。本文首先对高中物理课程进行探讨,将师生共建的机制进行研究,之后对物理教师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开放的物理教师教育模式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课改;物理教师教育
理科生对于物理学科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物理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分数比重,各大学校的重视度也是相当高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有很多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新课程课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新课程改革创新之处在于两点: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材注重理论与实例的并行,这两点使得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加大,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加强。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本文主要对新课程的课程探讨以及教育模式的探析。
一、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课程探讨
当前高中物理新课程主要包括两个模块和三个选修系列,其中必修课的教学目的是针对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需求,挖掘学生自己的兴趣,为物理学深入学习打基础。选修的目标是分项实现对物理学的深层次探讨,掌握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师生共建机制,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将教材的话题拓展开,以探讨和活动的方式将物理知识转化到学生的头脑中,让师生间的互动更轻松,课堂氛围更融洽。师生共建机制使高中物理课堂内容更丰富,不仅包括人类文明、科技成果,还包括社会发展和经验分享,让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更强。
大学物理分层教学教材编订初探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为顺应全国高校的教学改革,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率,我校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改革热潮。《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学生在大学期间必修的基础课程,由于民办院校学生理科基础普遍较差,我们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分成教学。现如今,我们的授课教材不宜于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本文就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分层教学教材编订等内容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
民办本科;大学物理;教材编订
一、前言
民办应用型高等院校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该类高校以造就实践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各大民办本科院校积极配合教育部的指示开展教学改革工作。21世纪以来,大学物理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比如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考试通过率比较低等。物理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必须针对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甚至选用不同的教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大学物理教材基本都是针对有一定高中物理基础的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而对民办高校物理知识较为薄弱的本科学生来说,弄懂这些书籍里的内容及通过相关考试简直就是难上加难。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衔接纽带,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依据。市场上流通的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多层次教学专用的教材非常稀少,更多时候教师们只能自己编订讲义进行授课。南昌工学院根据学生的物理水平的基础由高到低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我们基础教学部理化教研室的教师们经过了2年的努力,逐步有了适应本学校学生的物理教学讲义,整个讲义具有完整、新颖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没有固定的教材给学生授课,始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课题是南昌工学院为例对民办院校本科分层教育的物理教材进行探究与开发,有效地研究这个课题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大学物理》教材编订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