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物理化学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物理化学学科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化工、材料等理工专业学生必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化学及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以及物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等。该学科知识结构较为复杂,难度较大,但作为基础性知识,物理化学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高等数学、计算机等,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推导相关公式,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获得物理化学的科学分析方式,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因畏难心理而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物理化学学科的创新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百花齐放,其中整合课内外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丰富学生物理化学知识储备,转变课堂结构,继而提高教学效率,是高校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整合课内外教学模式下高校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整合课内外教学模式;高校;物理化学;教学改革
当前高校物理化学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虽然物理化学学科强调以实验为主,但实验的流程、内容、操作方式等都基于教材及教师的主观经验,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导致高校物理化学教学效率低下。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已不再满足于接受现有的物理化学知识,而是希望通过探究、实践自主构建物理化学知识结构体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整合课内外物理化学教学模式,将课内外资源、课内外学习时间、课内外实践结合为有机整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及实验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物理化学教学效率。
一、整合课内外教学模式概述
(一)整合课内外教学模式的概念
整合课内外教学模式,即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在课前向学生发送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继而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整合课内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课下自学整合在一起,还包括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整合。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物理化学课程线上教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其中存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失衡的问题,导致学生过于依赖现代学习技术。为此,教师需要深刻把握整合课内外教学模式的内涵,平衡课内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整合课内外教学模式的特点
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摘要]
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化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文章从学生的思想上、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教学形式上对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一些初步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物理 化学教学 方法启发式教学
物理化学是高等教育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但由于物理化学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多,概念抽象,公式多,计算多,逻辑性很强,推理十分严谨,而且还涉及数学、物理及其它化学的一些相关知识,对于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在物理化学课时量较少,而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如果前期没有奠定良好的基础化学知识,要想学好物理化学难度就更大了[1]。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几年的物理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课堂教学方法不停的进行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相关经验分享如下。
1思想上要重视物理化学的学习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四大理论基础之一,又称为理论化学,被誉为化学中的“哲学”,在高等教育课程中对化学、材料化学、制药工程等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大部分的考研中,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必考科目,因为学习物理化学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统计资料表明,从20世纪以来在132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中,有85位是物理化学工作者,约占64%,而在近49年中,这个比例增加到72%,可见物理化学不仅对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去重视他,去克服对物理化学的恐惧和厌学,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德育元素
摘要:为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教育课程思政的执行力,通过挖掘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元素培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科学研究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大程度地建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物理化学;德育元素;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道德教育在现代高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及价值观已经基本确立。仅仅从思政课程的学习还不足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价值观。因此,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渗透到高等教育的每一个阶段中,每一门课程之中。作为一名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师,本文从物理化学课程出发浅谈其中的德育元素,使广大教师能够通过专业课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物理化学作为化学的理论基础,逻辑性很强,所研究的是普遍适用于各个化学分支的理论问题[1]。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繁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不仅渗透在物理化学知识自身,还渗透于物理化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深入挖掘这些德育元素能够为大学生完善自我个性,实现自我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保障,从而使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学习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一步对高校德育发展添砖加瓦。具体的德育元素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一、实事求是
物理化学是一门用物理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化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和理论的科学。大量实验经验的积累奠定了物理化学的发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大学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来验证理论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内容。因此,在培养求真务实追求本质的科学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变化。这就要求大学生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物质系统内部联系及发展的规律,最终认识事物的本质。无论是每一个状态函数的物理意义的理解还是物理化学公式定理的推导,都需要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并进行数学建模,总结并归纳普适性规律。这种过程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培养。如在多组分多相系统的学习过程中对理想稀溶液及理想液态混合物模型的建立都是针对物质的共性建立的模型,但在研究个别真实多相多组成的系统时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理想模型的偏离做出进一步修正。如拉乌尔定律是描述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等于同一温度下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与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的乘积。亨利定律是描述挥发性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该挥发性溶质气体的压力成正比。对于二组分液态完全互溶系统的蒸气压与组成的关系图中,只有在稀溶液区系统的总压与组成才符合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在其他区域对拉乌尔定律及亨利定律都会发生偏离,正是有这种偏离在二组分气液平衡的压力-组成图中才会存在最大正偏差或者最大负偏差,这是由于二组分之间作用力影响的,若作用力小于各组分之间的吸引力,或纯组分之间的缔合作用,形成液态混合物时产生正偏差并伴有吸热现象和体积增大。若二组分之间的作用力大于纯组分之间的吸引力,在形成液态混合物时产生负偏差,伴有放热现象和体积减小。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实事求是,追求科学精神。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应用物理知识正确解析化学现象。
二、严谨治学
物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格定量的科学。任何一个物理化学规律的发现以及数学建模和表达都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通常用定量的公式来描述物理量间的关系,于是物理量的正确表示及运算就构成了物理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其严谨的表示方法及运算规则是学好物理化学的必要条件。如熵(△S)的单位是J•mol-1•K-1;焓(△H)的单位是KJ•mol-1;化学反应的吉布斯函数(△G)的单位是KJ•mol-1。△G=△H-T△S,在这个公式中,若学生将状态函数△S的单位与△H的单位弄混淆就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为了实现严谨治学,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对每一个物理量的表达需要数值与单位在一起。物理化学中包含着大量的公式推导以及相关的应用计算,需要大学生建立起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系[2]。如等温可逆过程的体积功的推导,不同温度下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反应熵变的计算,从热力学基本方程到麦克斯韦关系式的推导,与相平衡关系密切的克拉佩龙方程与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的推导,多相多组分系统化学势判据的推导等。只有掌握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才可以完成这些理论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些物理化学知识的传授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风,从而对大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状态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工匠精神”发扬光大。这就能够培养大学生们无论是在求知的过程中还是在学术研究中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
表面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
为满足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以及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对我校研究生全校公选课“表面物理化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建立了满足研究生分类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基于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和本科基础来组织实施教学和考核,教学中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课程适应两类研究生和交叉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
全校公选课;硕士研究生;表面物理化学;分类教学
200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开始在一级学科进行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改革试点工作[1,2]。2009年,哈工大化工学科开始实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确定了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其中“表面物理化学”既是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也是应用型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同时由于表面、界面科学在化学、化工学科和其他交叉学科研究中作为共性的基础理论支撑作用,“表面物理化学”在研究生院统一协调下确定为全校公选课,除化学、化工学科外,还服务于其他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那么,“表面物理化学”成为全校公选课后,针对各种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研究生分类培养的需要,如何确定课程内容体系?如何组织和实施教学?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些问题则成为“表面物理化学”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关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基于“表面物理化学”课程特点,从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出发,进行了全校公选课“表面物理化学”分类教学改革和实践。
1“表面物理化学”分类教学内容体系的确立
表面科学因其学科交叉特色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各理工科类高校一般都为研究生(材料、化学、化工学科居多)开设了表面科学类课程。从课程内容看,主要是讲授表面科学基本原理及应用和表面科学分析方法,并有针对性地对表面科学不同应用领域(如催化、纳米材料等)进行深入介绍。各个学校讲授的内容侧重各不相同,课程名称也不一致。我校化工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为化学、化工学科研究生开设了“表面物理化学”课程,在长期的课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适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简析
摘要:物理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实际教学中面临很多问题,亟待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借助石大云课堂这一网络平台,围绕教学资源、课程通知、在线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研究型教学、答疑讨论各模块的应用,对短学时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发现基于云课堂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程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思维的锻炼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物理化学;云课堂;在线测试;研究型教学
物理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化学学科,是化学的理论基础,应用范围涵盖了石油化工、日化、环境、材料、能源、地质等诸多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然而,在学习物理化学课程时,学生们普遍认为这门课程内容体系庞杂、概念新颖抽象、理论逻辑性强、推证过程繁杂,而且处理问题时常采用抽象化、理想化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使得初学者往往很不适应,为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同时,教学过程中在有限学时内引入大量的知识信息,也给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和知识要点带来了困难。因此,如何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宗旨,优化物理化学授课体系,是一项艰巨的改革任务。
一、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现状
现在,很多高校物理化学教师都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正积极推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朱志昂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物理化学授课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一些有关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看法,分析了改革的迫切性和关键问题,以及如何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改革。杨春荣等针对物理化学课程中学生有一定基础且易学习掌握的内容,通过教学法改革,以课题研究形式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卢先春等结合物理化学的课程内容及国内的一些教学改进方法,有效合理利用慕课这一优势资源,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各章主要内容做出具体的改革措施。此外,一些开放性、研究性、启发式以及实例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地构筑起来,教师们希望通过多种方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今社会,网络空前普及,且已经渗透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何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物理化学教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所在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石大云课堂。云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社区,在这里,一些长期困扰老师的问题,如“这节课的知识点学生有没有完全掌握”“这周的作业一周后收上来,两周后发下去,两周后学生自己做了什么完全记不清了,无法及时验收学生的作业情况”,以及一些困扰学生的问题,如“上课时不小心走神,没有跟上老师的节奏”“这个问题没有弄明白,课间咨询问题的同学太多,排不上队”等等,都可以很好地得到解决。基于云课堂这一平台,教师可以将丰富的课程资源传到云端,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答疑讨论、课程问卷、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等方式,有效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云课堂的平台上,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了有特色的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充分利用石大云课堂的功能和优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基本上达到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基于云课堂的物理化学教学实践
下面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化学化工专业的短学时(32学时或48学时)物理化学课程为例,介绍基于云课堂的物理化学教学实践情况。
林业物理化学教学论文
1教学内容改革
1.1所学内容紧扣学生专业特点
物理化学课程涉及的公式约有150个,教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公式的推导和证明,能用基本公式去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提倡学生平时自学,上课前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强调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利用高等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物理化学公式.如从卡诺循环可以推导出可逆热温商之和为零;从理想气体发生PVT变化,可以求焓变、熵变、吉布斯函数变和吉布斯函数判据等参数;从肥皂可以了解润湿和乳化等概念.将现实生活中的某事件引入学习中,与物理化学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1.2引入物理化学科学家的故事进行励志教育
在学习物理化学课程时,会涉及到很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讲到相关内容时,教师会讲解他们的个人简历和趣闻逸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缓解课堂的学习气氛;另一方面,每一位科学家的成功都离不开其自身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通过了解他们的经历,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对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兴趣,对科学家产生了崇拜,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首次提出物理化学这个概念的是1901年和1909年先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两位化学家:荷兰的范特霍夫和德国的奥斯特瓦尔德,正是他们的研究促成了物理化学学科的诞生.其中范特霍夫是首位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他50多岁时还经营着一家牧场,亲自送牛奶,被誉为“牧场化学家”.在讲到稀释定律时,介绍奥斯特瓦尔德的生平事迹,他出身普通家庭,求学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1884年在博士论文中提出了电离假设,1888年提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奥斯特瓦尔德稀释定律,1909年因在催化作用、化学平衡和氨制硝酸等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
2.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物理化学的课程特点和近几年教学经验,从多方面探讨了物理化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和兴趣,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师生课堂互动和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可明显提高物理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手段
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研究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本科教学中四大基础化学之一[1]。物理化学的形成与进步得力于数学、物理学两大基础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同时反过来也推动了它们的发展,丰富了它们的内涵。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对于非化学相关专业本科生,例如:建筑工程、环境专业,物理化学也是这些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并且我校安排的授课学时为48学时,授课时间为一学期。目前各化学基础课的学时在缩减,而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则在提高,这就要求对基础课教学内容大胆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整合与更新。由于该课程是一门概念性、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公式多,应用条件严格,且比较抽象,因而对于本科初学者感觉《物理化学》难学难懂,就连教师也感觉难教难讲。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得教师讲好此门课程,充分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新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新的理论、新技术的能力。因此,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1强调学习物理化学的重要性
对于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说,物理化学不属于本专业的基础课程,所以学生会有只要考试考及格就可以的想法。面对这种局面,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首先强调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与学生专业的相关性,以期改变学生的这种想法,这对以后的上课是非常有益的。目前对化学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个分支,有人比喻说: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是化学的躯体,分析化学是化学的眼睛,物理化学是化学的灵魂,可见物理化学的地位有多重要。这些学生虽然没有接受化学专业学生系统的各种化学基础课的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学习过无机化学或者工程化学基础,这些课程里面已经包含了简单的物理化学基本知识,特别是热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2]。物理化学的任务是把化学领域中各种现象联系起来,对其中的一般规律予以更深刻、更本质的探讨,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会有种看不见、摸不着、抽象难理解的感觉。所以,教师的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3],根据学生手中的课本,简单介绍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整个课程安排有个基本的了解。同时,由于物理化学概念多公式多,学生按照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达不到较高的学习效率。所以,第一堂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尽快地进入物理化学的学习状态。
2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从小学到大学,多数教师上课时会使用多媒体教学[4]。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课件制作。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自己编制课件也会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课件具有自己的特色。这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尤为重要,通过自己制作课件,可以有意识地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将各种知识按照自己的习惯连贯起来,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目前,各门课程在网上的课件都有很多,很多教师会直接下载网上的课件或拷贝其他教师的课件,这对于课程整体的把握没有帮助,因此教师自己制作课件也是对课程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把握。任何新生事物有利也有弊,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也显现了出来。例如,信息量过大,导致学生对文字、公式的印象不深;课件讲解太快,不利于学生理解和简化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缩短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同时,这门课程的内容又较多较难,48学时仅仅够教师按照课件快速讲解。如果多些板书或者讲解再深入些、和学生互动多些,那么这些学时就完全不够了。为了尽量避免这些弊端,作者在授课时会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一些难点、重点,边讲边板书可以放慢讲解速度,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有清楚的理解。按照学校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时所有知识点都要涉及,但是可以选择性的将一些重点、难点课上详细讲解,而一些易懂易学的内容留待学生自己学习,教师讲课时可以尽快的一带而过,这也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
摘要:物理化学作为材料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本文立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工科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对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物理化学又称理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来探求化学运动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物理学与化学最早相互渗透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是化学及化工、材料、生物等学科的理论基础,被称为“化学的灵魂”[1,2]。物理化学作为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必修课,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共同构成了主要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居于承上(公共理论层次)启下(专业理论层次)的重要枢纽地位,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和数学理论功底,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物理化学的这种跨学科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深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但是,材料类专业的学生化学基础较差,再加上物理化学这门课程逻辑性强,公式繁多,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如何提高物理化学的教学质量,成为每个物理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及教学思路进行了如下思索和探讨。
二、深入浅出,把握主线,科学方法贯穿于教学中
鉴于物理化学逻辑性、系统性强,章节之间联系紧密的特点,教师注重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把握,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程的基本脉络和内在联系。因此,我们每次在讲述新内容之前都会将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个简单回顾。如我们在讲“热力学第二定律”之前,就可以先回顾一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相关知识,阐述其能解决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哪些问题,自然而然地就过渡到“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样做除了可以起到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外,还有助于学生找到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抓住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在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如科学抽象法、理想模型法、本质揭示法、极限外推法、数值相关法、归纳演绎法等的渗透。例如,理想模型法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物理化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理想模型法简化了实际过程,揭示了运动规律,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物理化学中的理想气体、理想溶液、可逆过程都是理想模型法的应用。教师从课堂教学的角度选择一些方法进行讨论,加深学生的认识。学习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更须注重认识物理化学科学思维的研究方法,这几个要点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有了正确的研究与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的基本内容与知识,并指导实践。学习中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与运用理论,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理论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三、改革教学内容,采用课堂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