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工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无机化工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无机化工技术

疫情期间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改革

摘要:肺炎疫情造成高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文章分析了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学习的特点。基于常见的线上教学方法和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内容的特点,从理论板块、实验板块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制定了“优慕课+腾讯课堂+实验空间+结对帮扶”的新教学方案,对课程改革的结果进行调查和验证显示,上述教学方法是保证特殊时期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改革;肺炎

0引言

随着2019年底武汉市肺炎疫情的爆发,全国各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蔓延,在此情况下,教育部发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倡议[1]。传统的线下课堂小讲堂、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都无法进行[2]。各级各类学校纷纷采取“云课堂”“空中课堂”“有线电视频道”等多种非线下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无机化工生产技术是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三酸两碱”及碳酸氢铵、尿素等其他典型无机化工产品的工艺原理和流程,对学生建立本专业的知识模块具有重要作用[3]。本文就肺炎疫情时期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阐述,供同行参考。

1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普遍特点是学习的主动性差,不能自主开展深入性学习。根据以往线下教学的经验来看,即便是班级的优秀学生,能做到的就是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要求“流程式”学习,即老师安排看什么查什么,与之相关的内容不会主动关联。剩下的部分同学甚至有不理会老师的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选修该课程的两个自然班有5.4%的学生高中时是文科背景,89%的同学在学习该课程以前对无机化工没有任何基础认识或只有稍微了解,表明少量学生基础不好,学习该课程前没有进行过与课程相关的自主性学习。因此,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分析,线上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两个班有86.49%的同学来自农村或山村地区,有可能会间歇出现停电或者网络信号差的问题,18.92%的同学只有智能手机,意味着学生只能进行普通的直播或者慕课授课形式,对空中仿真等需要电脑操作的学习不具备客观条件。此外,教材的缺失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加了很大难度。家庭环境的嘈杂、家务的干扰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在疫情特殊时期,处于中高风险地区的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感,造成情绪不稳定、失眠等症状,这些都不利于学习的正常开展。

2教学方法分析

阅读全文

高职无机化学教学论文

1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是学生入学后的首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覆盖面较广,且内容的绝大部分与中学化学内容相关,它的开设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学化学与较高级专业化学的衔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依据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笔者认为其主要培养目标应使学生着重掌握有关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实践技能以及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能力.我校现采用的全国高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无机化学》在内容上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部分,内容主要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氧化和还原反应等知识;二是元素化合物部分,主要介绍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些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高职专业要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合理的高职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在内容上应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着重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考虑高职课程要求的有限学时,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

如针对我校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我们通过教学研究和大讨论对基础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去掉一些单纯理论推导,保留了最基本的、基础的、原则的内容.对于无机化学中“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这些难度较大,而在工厂、企业等实际应用中用途不大的内容知识,适度减少了其部分教学内容,着重讲授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及其应用.在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发展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等,会在学习有关内容时,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技术吸收进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前瞻性和启迪性,如在讲解配合物相关知识时,会向学生介绍配合物在光、电、磁学以及吸附分离等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在讲解“元素及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时,会向学生介绍有关重金属污染、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的新颖性、趣味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2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的难点.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效地避免了“满堂灌”,给学生留有一定思维的空间、自学的空间.如在讲解完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时,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在将两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学习完后,以相关习题作为依据,让学生分组讨论两种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优点与不足,学生们发言后,教师再作总结,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率.将优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积极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既涉及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又涉及琐碎、繁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相应CAI课件,可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增加教学容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无机化学课程课堂教学中,经常涉及分子和原子模型平面和立体图形等,可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使微观的现象得以生动地描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将抽象的行为形象化,便于学生轻松掌握原本非常抽象的理论.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参考书籍等教学资料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3注重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无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我们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开设实验课,加强实践内容,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实践操作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验内容的选择方面,强调实验的基本操作,如选择溶解、蒸发、结晶、溶液的配制、试剂的取用等实验,不断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训练;同时,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制备性、综合性实验.如删减了实验教材中元素锡、铅、锑、铋、银和汞等的性质实验,增加了硝酸钾的制备与提纯、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等制备性、综合性实验,特别是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实验是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铵,然后再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并进行草酸根离子及铁离子含量测定实验的(该综合性实验含3个实验,共9学时),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一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在应用的实验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启迪了他们的创造思维.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全文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对安全教育的应用

摘要:

本文通过对高职化工专业安全教育重要性的阐述,强调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安全教育教学改革与实施为例,从人才培养定位、安全理念教育、安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改革、实训实习专题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认为将安全理念及技能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是提高化工生产安全的前提。

关键词:

应用化工技术;化工安全;实习仿真

化学工业在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大多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化学工业门类繁多、工艺复杂、产品多样,化工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伤害性及破坏性较强,对操作者及财物安全存在着一定的威胁,化工企业对化工安全教育工作的疏忽使化工安全教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2015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总产值高达14万亿元,全国化工行业事故发生97起,死亡157人。其中,2/3的事故是由于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政府和企业缺乏安全专业监管专业人才,未能发现安全隐患造成。如福建漳州“4•6”重大爆炸着火事故、扬子石化“4•21”着火爆炸事故、东营“8•31”爆炸事故、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等。据此,化工企业若想从源头上改善及避免化工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根本观念上认识到化工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大部分设置化工的高校只教会学生生产化工成品,教学中并不涉及安全生产所具备的环境和排除隐患等内容。本文以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立项建设专业)改革与建设为例,简单叙述该专业在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安全教育的实施过程。

1专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掌握化学基础、化工单元操作、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化工产品生产、化工常用设备与控制,化工安全与环保等基础知识,具备典型化工生产单元操作、化工工艺运行与控制、生产工艺管理等能力,从事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化工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化工行业的重要力量,将直接负责企业一线的生产操作及管理工作,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最接近生产事故现场的人,其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行业的安全和发展,化工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专业改革前,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在第五学期开设《安全与环境保护》,作为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讲授化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与卫生防护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化工安全生产的工作程序、操作方法和控制技术,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知。课程课时安排合计28课时。《安全与环境保护》课程内容丰富且涉及的知识点又多,但实际教学时间十分有限,这就使得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矛盾,加上近些年社会对化工安全教育的重视,此矛盾越来越尖锐。经过调研论证,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将化工安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始终。

阅读全文

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化学实验论文

一、新升本科师范院校现有实验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有实验课程体系现状新升本科师范院校的前身大多数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晋升而来的

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基本是在专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基础课程为课程结构,各课程自成体系,依据四大基础课的开设依序开设,以化学学科为基础、四大化学基础课程实验为支柱建立实验课程体系;这套课程体系已经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是一套系统严谨、内容成熟、紧密联系理论教学的传统实验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实际上是沿用了上世纪50年代的体系,是按照当时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精英人才的目标而制定,完全符合当时的学科发展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但随着现代化学学科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转化为大众化教育,传统的课程体系不符合现代化学(师范)人才培养的目标,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2.实验课程体系的存在问题。

对于地方师范本科院校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设置的各门实验课程各成体系,部分实验内容重复。第二,培养学生基础实验技能的基本操作和基础实验分散在各门实验课程中,没有强化训练,造成同类型实验的重复。第三,实验内容陈旧,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偏多,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内容少,各科主讲教师单纯从自身课程安排实验,各实验课程缺乏沟通和交叉渗透,没有将化学实验有机统一起来。第四,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性,基本上是按照实验教材照搬,教材告知实验步骤,教师按照教材分析出成败关键和注意事项,实验室按照教材配备药品、仪器,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照方抓药,没有思考和创新。第五,实验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陈旧,完全沿用“学生课前按照教材预习,课堂教师按照教材讲解,学生按照教材实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的实验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没有实验兴趣,学生没有探索和创新,成绩基本上是按照学生考勤和实验报告单成绩评定,无法科学、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阅读全文

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创建

作者:赵晓红 吴跃焕 单位:太原工业学院

根据相关产业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建立科学优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理论、技能和素养的关键环节,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教学名师+名课”、“资源集成+特色”、“历史积淀+创新”、“优势学科+条件”等4种典型创建模式,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形成层次结构合理、课程内容先进、与国内外高校同类学科发展趋势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一是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形成4条清晰完整的课程链。包括“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学品”构建出以精细化学品合成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涂料化学”构建出以树脂合成以及涂料配制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物理化学—电化学科学—表面处理”构建出以表面处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工业分析”构建出以工业分析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二是通过三个注重、四个平台、三个转变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三个注重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特色意识,推崇创新,以创新为荣;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四个平台即搭建“基础化学试验训练平台———应用化学实验训练试验平台———大型仪器分析测试训练平台———开放实验及化学化工技能训练平台”这样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三个转变指将传统的单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实验项目每年保证以不低于5%的比例更新;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从强调学术性转变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知识面的训练场所。三是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的重点。目前,《化工原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已经建设成为了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化工原理》、《分析化学》和《涂料化学》已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下一步将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室,加强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建设。

坚持“内培外引”,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证。学校通过压担子、加强“内培外引”制度,运用完善的师德师风激励、考核、监督机制等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对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需求。“内培”主要是加强现有师资的对外交流与培训,有计划地派遣青年教师到工厂车间学习,建立常规化的交流机制,目的是培养一批“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在“内培”的方式上积极扶持建设专业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实行教学工作老中青相结合,组织开展重大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通过5年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用化学专业形成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以承担核心课程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包括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本科教学团队,形成了在学校有显著优势的教学、科研群体,也进一步培养了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外引”主要是通过聘请国内外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客座教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学校通过聘请对口合作院校的名师莅临学校指导专业、课程及实验室建设,合作开展科研活动,促使学校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近5年来,学校应用化学专业教研团队累计1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13篇,编写教材2部,共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各种科研项目33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19项,累计科研经费近180万元。应用化学专业教师雄厚的科研实力大大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应用化学专业特色建设的进程。

阅读全文

专业群对1+X证书制度试点措施及建议

摘要:节能环保产业与化工产业的技术协同日趋突出,产业融合更加迫切。以扬州某高职院校为例,服务于节能环保、石油及化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环境工程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实施“1+X”证书试点,可有效促进基于“1+X”证书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针对现有“1+X”证书存在技能供需吻合度不够、1与X融合深度不够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调研推进改革顶层设计,对接需求推进X证书开发和“三教”改革,以X证书为导向重构“三全育人”体系等措施,推进专业群“1+X”证书制度试点,为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环保与化工人才。

关键词:1+X证书;产业链;专业群;环境工程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绿色转型阶段,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纵深推进,环保与化工行业的技术协同需求日趋突出,产业深度融合更加迫切。在此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应运而生,强调与产业(链)的紧密对应性,基于严密的组群逻辑,围绕产业链主线布局组群专业,培养适应新产业形式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实施“1+X”证书制度,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1],实现人才培养面向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面向行业发展的适应性有机结合。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地方政府推进传统化工企业绿色升级改造、推进先进化工制造、大力发展以化学化工为基础的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系列政策背景下,企业对复合型化学化工、环保类人才需求旺盛,开展好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1+X”证书试点,将“1+X”、技能竞赛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有利于形成化学化工、环境保护协同的课程体系,促进“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与完善,使人才培养更加复合多元、跨界可迁移,对于全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支撑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以扬州某高职院校专业群为例,分析当前“1+X”证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产业链视域下专业群试点“1+X”证书措施建议,为专业教育教改和节能环保、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环境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基本情况

1.1专业群概况及服务产业链分析

以扬州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获立项建设的省级环境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聚焦该省属于化工大省、正在推进全省化工绿色转型升级、先进化工制造等现实形势,以环境工程技术为牵头专业,将应用化工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纳入组群专业,培养环境保护与化学化工一线技术人才,在节能环保产业链的上游(规划设计与建设)、中游(生态环保工程运营及管理)和下游(化工、医药等产业)位置形成衔接与支持,在专业技术上形成互补。

1.2专业群人才培养设计

阅读全文

高水平专业群1+X证书体系探索与实践

摘要:“1+X”证书制度试点是新时代职教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创举。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通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统整课程体系、打造教学团队、开发教学资源以及创新评价机制等具体举措,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水平,多渠道培养专业群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以期为相关专业群“1+X”证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高水平专业群

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以下简称《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等政策文件的出台[1-2],以及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的实施,新时代新一轮的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被舞起。其中,高水平专业群的布局是“双高”建设中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专业群建设正式进入国家顶层设计范畴,并成为高职院校高质量改革与发展的抓手和热点[3-4]。同时《方案》中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1]。2019年4月,教育部等4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5],标志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实施。“1+X”证书制度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需要注意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之前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同,二者的级别和定位不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通过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给出的等级证明,是行业、企业颁发的所从事岗位应该具备的技术能力证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由人社部门定职业标准,教育部门定教学标准,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负责职业技能的教学与培训,培训评价组织负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开发建设,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考核评价、颁证等相关工作[6]。而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劳动者的从业资格进行认定的国家证书,是对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一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标准的认定。2019年4月、2019年9月、2020年1月和2020年12月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四批试点目录,其中第四批试点目录[7]中才公布了适用于化工领域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因此针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的试点证书工作也在2021年才刚刚起步实施。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进行高水平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建设,并从2021年开始启动化工领域相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因此,如何在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开发与实施“1+X”证书制度,并与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实践条件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值得深入探索与实践[8-9]。

1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的组群逻辑

专业群可以围绕学科基础、产业链构或职业岗位群来构建专业群。专业群应该依据自身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背景、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是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核心专业,引领带动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发展,形成基于能源化工产业原料加工(石油炼制)—材料生产—材料深加工—产品应用与服务产业链,专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支持、相互依托,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专业集群。开展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就能够把这些专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专业集群,从而达到既加强核心专业的建设,又发挥优势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相关专业的提升,提高办学效益。

2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1+X”证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1顶层设计,重构与“1+X”证书体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阅读全文

农业技术的强化论文10篇

第一篇

一、加强聋生学农、爱农、务农的思想教育

1.班会、晨会课渗透学农、爱农思想

了解“三农”、分享农业科学家研究故事、述说农民创业的艰辛故事。向科学家、劳动模范、农民榜样学习。培养学生劳动最光荣、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与习惯。

2.教学中灌输务农意识

在果树修剪等劳动强度大的教学时,教育学生“人的生命在于运动,劳动可以强身健体,协调手眼能力、补偿缺陷、释放潜能。”在施肥时教育学生“虽然粪肥又脏又臭,但是庄稼喜欢啊,有机肥浇的蔬菜嫩、花大色艳、果子甜啊!”在蔬菜育苗时教育学生“种植蔬菜短时间就能赚钱,产量高效益大,学会了我们可以自给自足。”

3.业余时间了解农业信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