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欣赏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舞蹈欣赏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舞蹈欣赏论文

大学人文通识教育课教学方法初探

一、人文通识教育课教法调研

大学通识课教育的建设到今天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中,国人对通识课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查询中国期刊网、博士论文数据库以及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有关大学通识教育课的文章和硕士、博士论文共达600多篇,这说明大学中的通识教育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和重视,并多有研究和讨论。综观这些论文,主要涉及五个方面:(1)介绍国外经验或对比国内外做法;(2)对通识教育课的历史、现状的概述和总结或对未来的展望;(3)通识教育课的课程设计和评价研究;(4)某门通识教育课程的个案研究;(5)某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经验介绍和总结。

这些文章中还未见有一篇是研究通识教育课的教法的。可见,通识教育课的教法问题目前关注的人还比较少。诚然,每门课都应有符合本课实际的具体的教学方法,不必每门课程都统一用一种教法,这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然而,通过对某校的人文通识课进行调研,对该校人文通识课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时,它们是否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呢?尤其是在目前很少人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的情况下。本文即是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探讨人文通识教育课的教法,以期获得启迪。

本文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全校人文通识教育课的调研,目的在于探察:(1)在目前的实践教学中,人文通识课有几种教法;(2)这些教法各自的特点和效果如何?(3)目前的这些教法其缺点是什么,怎样改进?为使调研全面、深入,本课题成立了6人调查组,其中5人是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0级在校本科生,他们有些选修了人文通识课程,作为学生的他们在进行听课和在调查咨询时,其视角更为合理、感受更为真实,其调研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调研组员们分工负责,分别在大学城校区和五山校区进行调研,采取听课和询问选课学生的调研方式。调研成员每人负责听某一类课程,如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外文化、历史或哲学、艺术、绘画、音乐、影视、考古、收藏、集邮等,平均每人要听十多门课和咨询选课的学生,调研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目的、方法、教学效果、学生反应等。

二、人文通识教育课两种教法的分析

华南理工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2013年2月~7月)共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106门220个班;本调研组调研了其中的69个班共42门人文通识教育课,其中,中外文学或文化课17门,影视、音乐、舞蹈艺术类17门,哲学、美学、历史类课程8门。根据调研,发现人文通识课大致有两种教法:(1)以教师在课堂展示的ppt为主要线索的口头讲述法;(2)以ppt为讲述线索,辅以音频或视频,然后以此进行分析的综合法,这类教法的课堂,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在有视频片段浏览的课堂里,师生互动较多。文学文化类课程以及哲学、美学、历史类课程主要采取以ppt为讲述线索的讲课方式;影视、音乐、舞蹈艺术类课堂在ppt之外往往辅以音频或视频材料进行讲授。

阅读全文

音乐舞蹈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实践

【提要】现有绝大多数大学语文教材具有适用面广的特点,但缺乏专业针对性,在内容、编排结构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舞蹈专业院校学生的需求。音乐舞蹈专业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要力图选择能满足音乐舞蹈专业学生需求的语言文字材料,在关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时,应以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和为其专业服务为目标。本文在笔者编著音乐舞蹈院校专用教材实践的基础上,对教材编写的目标和意图、框架结构、选文规则做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音乐舞蹈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创新能力;服务

对于一般大学而言,大学语文课程区别于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其他通识课程,其设置更多地是要求学生培养语言感知、口语交际表达和写作等能力,凸显其人文性和工具性,体现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课程目标。如今大学语文教材繁多,但多是体现上述通识教学的理念,多数教材统一,可适用于多个高等院校,供多种专业学生使用。此类教材具有适用面广的特点,但缺乏针对性。因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差异性非常大,他们对大学语文学习有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所以在使用时,教材内容和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有错位情况,因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很有可能不高,课堂教学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要想改变上述局面,大学语文教学首先需要在教材方面进行改革,要根据专业需求,编著针对性很强的教材。据笔者调研,全国音乐舞蹈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大多使用通用教材,只有少数音乐院校使用自编教材,其教材虽主要为文本选录,后附有论文写作指导,但其选文内容范围广,与音乐舞蹈相关的选文较少。可见,针对性很强、为音乐舞蹈专业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的大学语文教材尚且奇缺。因此,编著一本满足音乐舞蹈专业学生需求的大学语文教材是非常必要的。但针对音乐舞蹈院校大学语文教材该如何定位?其课程目标是什么?如何体现?结构框架如何?选文遵循什么规则?笔者在着手编著一部《大学语文》(音乐舞蹈专业适用)教材的同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做以下思考。

一、音乐舞蹈专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目标如何在教材中得以体现

当今信息时代要求高等教学实行智慧教学,智慧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音乐舞蹈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目标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为其专业学习服务。音乐院校大学语文智慧教学的手段暂且不予讨论,但就教学的基础教材而言也应该体现智慧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大学语文》(音乐舞蹈专业适用)教材的编写应当由在音乐舞蹈专业院校、多年从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编著,此教材是专门为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编写的高等母语学习教材,应选用与音乐舞蹈艺术密切相关的语言文字材料,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为目标。通过大学语文课程学习,音乐舞蹈专业学生需提升听、说、读、写、研、创、演的能力。听、说、读、写属于语言运用能力;“研”能够培养和升华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关键前期阶段;“演”是行为。培养学生读、研、写、演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示。而从认知角度来讲,演、写和创是表达思想,研和读是理解、分析文本。上述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教材中得以体现,或引导、或实践呢?首先教材选用的适合音乐舞蹈学生的选文本身就为听、说、读提供了良好的语言材料,同时为学生与音乐舞蹈相关的“写”和“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其次,教材中选文之后的导读部分则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感受文本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审美情趣。再次,教材每篇之后的思考与练习部分是“演”和“创”能力培养的体现,此部分的设置促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唤醒学生应有的激情,积极动手实践,引领学生进行语言运用实践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与音乐舞蹈专业有关的艺术创作。最后,教材标注二维码,对其扫描,可进入相应网络平台进行延伸阅读和欣赏,进一步丰富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的情感体验,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空间和知识面,反过来又会对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有良好的刺激。这样,整个教材从内容和结构上都能体现音乐舞蹈专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目标。

二、教材结构框架

现有大学语文教材有多种框架结构,多数教材以主题为纲,还有以文学体裁(散文、诗歌小说、戏剧)为标准划分板块,有的以文学史时段划分,有的分为选文和应用文写作两部分等等。每一种编排框架各有侧重点,也各有优缺点。音乐舞蹈专业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应该考虑到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中西音乐思潮和文学思潮,音乐史和文学史往往交相辉映,难以区分,故音乐舞蹈专业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可以文本选录为中心,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中国文学语言材料部分,下篇为外国文学语言材料部分。在选文的编排顺序上以时间为纲,兼顾不同文体材料的选录。选择这种教材框架结构既能呈现中西方文学和音乐思潮的流变,又能展现中西文学的文体特征。教材的每一节可包括作者简介、选文、注释、解析、辅助图片、导读、课后思考与练习,以及二维码(用以拓展延伸阅读)。其中,导读和思考与练习两个部分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需精心撰写,确保符合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其喜欢,为其所用。导读部分为帮助学生把握选文创作背景、重点和难点,亦起到了拓展延伸学习的作用。思考与练习部分,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本教材注重语言文字运用技能的训练,虽未单独设计写作板块,但并非忽略实用性文体的写作练习,而是采用以选文示范写作和口语表达,以导读、思考与练习带动语言运用的方式。因此本教材在每一篇选文之后,设计了适合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的开放式的思考和练习,以此激发学生拓展阅读,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引领学生大胆尝试写作或与其专业相关的艺术创作。

阅读全文

音乐课堂舞蹈教学作用

【摘要】

现如今,音乐和舞蹈这两门艺术既独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可以体现舞蹈的灵魂,舞蹈又被称之为可以看见的音乐。学习音乐相对重视感情体验,突出表现个性及思维的开发。在音乐课堂中引入舞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值得每一个音乐老师勇于去尝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舞蹈教学在音乐课堂的作用。

【关键词】

舞蹈教学;音乐课堂;作用

一、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

在先前较为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之中,大部分老师对音乐课程没有充分重视起来,单纯认为该课程只是一个舒缓身心的课程,基本上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教大家唱几首歌,并未将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教授给大家,使得学生在专业音乐知识方面十分欠缺。

阅读全文

艺术教育状况及发展思路

作者:洛桑曲尼 单位: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拉萨市第一小学、拉萨市实验小学、海城小学、江苏中学、拉萨市第一中学、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共六所学校的艺术教育状况,包括课时量、教学设施及场地建设、教学内容、师资力量等具体调查项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抽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抽样调查与访谈之前查阅了《西藏自治区教育志》、《西藏自治区教育年鉴》等文献,以及学校管理文件等,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了解了拉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开展的历史情况及各学校的管理措施和取得的成绩,为接下来研究中确定调查对象,限定调查范围与层次,确定调查周期,制定调查计划等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本次抽样调查中,602份调查问卷被发放到6所学校,回收有效问卷552份。6所学校的18名对象被专题采访,其中包括校领导、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全部调查材料通过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两种方式整理出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阅读全文

高校舞蹈教学课程优化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以及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其中舞蹈专业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专业类型。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致力于打造高校舞蹈精品课程,也引进了众多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了舞蹈教学课程的全面改革。然而,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舞蹈教学经验缺乏、专业办学时间短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因此,详细分析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的普遍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舞蹈教学课程优化策略,对推进高校舞蹈教学课程改革有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教学;优化策略;创新

一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课程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的舞蹈教学课程呈现出专业化、模块化的显著特征,建立了相对系统的课程设计体系,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安排以及课程范围做出了具体的规范。就整体专业课程设置而言,我国众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高校本身课程资源的重要作用,懂得将自身优势资源与课程特色有效结合,尽管有的地方还存在发展缺陷,但我国各大高校已经为此做出了莫大的努力。如有的高校开设了自主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上课习惯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课程,从而培养自身的特殊技能,提高整体舞蹈素养。另外,部分高校还针对当地特有的舞蹈文化开设了彰显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广东省的嘉应学院就将客家舞蹈资源引入了本校舞蹈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当中,在必修课程中设置以客家舞蹈为主线的民族民间舞,在选修课程中设置带有客家特色的相关舞蹈课程,重点突出客家民俗文化,致力于培养专业素质较高的应用型舞蹈人才。就专业课程结构和专业课程内容设置而言,我国众多高校的舞蹈课程呈现模块化发展趋势,注重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系统整合和整体优化。具体而言,纵观我国众多普通高校的舞蹈课程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理论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四大模块[1]。理论课程又称公共课程,是每高校舞蹈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包括舞蹈的起源、舞蹈的发展和舞蹈的分类、演变;专业必修课一般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展示两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专业选修课包含了人文教育、自然科学教育、专业素养提高、素质拓展等基本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选修课程;我国众多高校的实践课程一般分为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以及毕业论文三种主要形式。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基本都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整体规划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建设成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方向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各大高校重点研究,加强发展与建设力度。

二我国高校舞蹈教学课程的发展问题

(一)舞蹈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的舞蹈教学课程依然处于初级建设阶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虽然正在逐日完善,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3]。具体而言,我国高校的舞蹈公共课程通常只设置基础理论课、舞蹈欣赏课等缺乏教学针对性的基本课程,课程设置相对单一,课程内容乏味无趣,舞蹈教学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这与高校对舞蹈教学课程的开发力度、重视程度、高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存在莫大的联系。当学生的舞蹈学习欲望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学生无法在现有教学课程体系中挑选到令自己满意的课程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期望值便会日渐下降,从而也会影响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阅读全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摘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使得人们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也逐渐科学与丰富。艺术技能课(音乐、美术、舞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纵观全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艺术技能课都存在着“重专业技能,轻素质修养”的导向,教师们更多侧重于理论和技巧教学,忽视了艺术修养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艺术素质,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艺术表演能力。

关键词:艺术修养;学前教育

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课教学现状

1.1生源的艺术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增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不断扩招,很多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只考虑就业难度,忽视自己的特点是否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艺术课程学习的经验,入学后多是从零开始,这就导致部分艺术天赋和悟性较弱的学生学习吃力,再加上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直接降低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训质量。

1.2教学内容与方式

基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时各类艺术技能水平较弱的现实,很多高职艺术技能课的教师为了将学生艺术技能水平迅速提高,不得不将教学目标侧重于理论知识和技巧的掌握上,而鲜有涉足艺术审美、艺术精神和艺术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确实能把将学生的各项技能水平做出一定的提高,却很难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学习的被动很难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与艺术表现能力,对艺术修养的提高也是无益的。

阅读全文

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城市社区音乐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论文首先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社区音乐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三个主要方面对城市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究。

【关键词】

城市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从某种程度上讲,与其他相对发达国家的社区音乐教育比较,我国的社区音乐教育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在专业化人才以及基础性设施设备配备方面都比较匮乏。然而,随着社区音乐教育日益发展,传统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树立新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观以及如何培养社区音乐教育方面的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以及管理模式方面可以有效划分成几个大类,具体情况如下:

阅读全文

音乐教育音乐资源可行性探析

摘要: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作为专业的音乐教育体系,发挥着教学、科研、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基本职能,其对于系统性地发掘、保护、传承地方民族音乐资源是责无旁贷的。文章以海南岛为主要调研对象,以海南师范大学首开地方民族特色选修课为案例,探讨实现高师音乐教育特色化和保护、传承地方民族音乐资源的双赢局面的可行性。

关键词:

高师音乐;地方音乐;海南岛;可行性对策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是以培养音乐人才、传承现代音乐体系和发掘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为手段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为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的音乐教育需求,更好地发挥其音乐教育、音乐文化研究和积累的基本职能,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高师音乐教育有必要研究、发掘、引入地方音乐资源,在明确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方向、调整课程结构上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性。我国是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民族文化积累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方民族音乐资源,在风俗礼仪和民俗节日中逐步积累出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通过特定乐器或口头传唱的形式广为流传。这些地方音乐资源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性传统文化的的载体,丰富和发展了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因此更加有必要利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资源,对这些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海南省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相关教学改革,在融入地方民族音乐特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应的经验。海南岛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蕴藏着极具特色的地方民族音乐资源,海南民歌源于省内各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以黎、苗族最具代表性。其中以黎族民歌手王?大民歌、崖州民歌、舂米舞和儋州调声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已成为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以上独特资源,开设民族特色音乐课程,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技能、开拓视野。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应积极保护地方民族音乐资源。不仅要促进师范院校的音乐学科建设,制定有特色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结构,同时,更要在教学观念上的突出民族特色性。

一、高师音乐教育有能力系统性地发掘地方音乐资源

高师音乐教育机构是我国音乐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长期积累发展的音乐教学、科研系统,音乐人才集中、智力资源密集,从民族地方音乐资源采风、历史文化的研究等方面都可以做到系统化和规范化,结合高师音乐教育自身的科研能力并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可以使散落在各地的民族特色音乐能够以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式呈现在音乐教学作品中;并通过相应的高师教学改革,使其教学内容系统化、教育方法集约化和教育手段规范化,从而达到完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和保护地方民族音乐资源双赢的目的。从高师音乐教育的办学理念上看,音乐教育始终贯彻艺术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高师的音乐教育理念可以从地方民族音乐的研究、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体现。将地方民族音乐资源引入高师音乐教育会向音乐专业学生传递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展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艺术源泉,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今后走上艺术道路奠定基础、指明方向。通过掌握多元音乐艺术文化专业的学生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能够使地方、民族的音乐文化得以推广。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融合。从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来看,是以培养音乐教师为主的教育机构,加强高师院校的地方民族音乐教育,在专业教育中进行相应的专业改革、课程建设,进行民间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教学,使作为未来大众音乐文化启蒙者的音乐教师们,能够更为广泛地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使地方音乐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