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舞蹈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专舞蹈教学论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
教师在对学生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舞蹈技巧培训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不同舞蹈风格,并且认识到人体律动与情感的对应关系,努力的让学生对动作与情感进行联系。学生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深刻理解,有效的结合自身所学的情感表现知识和技巧,让学生的表演动作充满张力。这种对情感的表现能力,也将作品中艺术美感进行了融入,实现了学生对审美感知过程的提高。这种情感教学的融入,需要表演者将自身实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自身想象力进行结合。一个人的阅历一般都是有限的,并且所经历过的生活也是相对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的,很多情感的表达需要通过想象力来实现。例如,对军旅题材的舞蹈作品表达上,很多舞蹈表演者可能没有军旅生涯的经历。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可以通过充分的想象和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对于军旅生活进行大致的体验,结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置身处地的将自己想象成艺术中的人物,将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进行深入的结合,从而更好的提高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2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理解
舞蹈内容的编排,经过一整套艺术的创作流程,对于舞蹈中的动作赋于了深刻的艺术情感与内涵。舞蹈表演的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舞者通过对舞蹈内容结合自身的技巧进行表达,展现了舞蹈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蹈技巧只是表演过程中的基本内容,而不是主要内容。在实际舞蹈内容练习中,一般都从如何对舞蹈动作要求进行满足入手,从技巧的角度来完成舞蹈的基本内容。针对于这种情况,就很难对舞蹈的内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难以实现全面的表达。在拿到新的舞蹈内容上,我们要从全面的角度来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对某个具有浓重地区性色彩的舞蹈内容研究上,我们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并且领会创作者的实际意图,对各个舞蹈动作设计的缘由进行自我分析和理解。这种分析方式,可以有效的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舞者进行结合,更好的认识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理念,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方向。这样一来,舞者就可以对于一些舞蹈中的内容进行自我的再创造,通过简单动作的演示与反复练习,提高对作品认识的深度,在表演过程中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舞蹈内容当中,提高整个表演过程的张力和表现力,拉近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是对艺术学生培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保证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关键。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两者相互依存、相伴相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古代舞蹈就已经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进行实现。舞蹈表演者在进行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其本身要对于音乐的基本风格、内涵、节奏等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并且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为自己舞蹈的学习和表演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音乐本身不仅是背景和伴奏,从另一方面来讲音乐更是舞蹈作品深层次的一种呼应,对于表演者的情感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并且引导关注产生共鸣。在进行实际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基础乐理的学习,对于音乐中一些音色、音高、和弦、调式等概念进行掌握,并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视唱联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悟。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采用一些标准的钢琴乐器来进行练习,并通过采用五线谱进行训练,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视唱和音乐辨识能力。教师也要对于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分辨出音乐的不同风格,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对于一些经典舞蹈作品中的音乐,教师可以单独的进行提出分析,让学生自主的对音乐的风格与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再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观看,进而锻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广泛的,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对音乐历史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系统的环境中对音乐的流派、时代特点、艺术成就等进行学习,让学生对音乐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不断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训练和把握,才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更好的进步与提高。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幼童舞蹈教学论文
一、少儿练习舞蹈的作用
1.有益于养成优秀的团体意识和坚强的意志。通过舞蹈训练,可以引导孩子建立自律意识,主动地帮助和关怀他人,培育他们良好的团体归属感。少儿舞蹈在引导和鼓励孩子们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方面拥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现代社会家庭独生子女众多,很多的孩子普遍存在家长溺爱现象,与外部环境交往不多,特别是在集体场合通常会显得较为胆怯、固执、娇气等,不轻易接受他人的建议。舞蹈形式的集体活动展示拥有与人们进行实时沟通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能够借助舞蹈的外向性特点,引导孩子身临其境地表演,鼓励孩子们多和舞伴互相感受,进而相互帮助。通过参与多次的舞蹈训练、舞台展示以及团体活动,很多孩子都转变了过去胆小怯懦、自私独立的错误心理,拓展了视野,强化了信心,这有益于养成开放外向的性格。
2.有利提高少儿身体素质,美化形体与气质。舞蹈一般被认为锻炼人体的骨骼和形体的最好的训练方式。它可以通过协调性动作训练来提高人体各部分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从而达到增强体能,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孩子纠正一些诸如驼背弯腰等不良的姿势和习惯。坚持一段时间的训练,这种习惯,就能被有效彻底地纠正。和没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相比较,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在仪态、举止上有很大的优势,这种形体优势,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自信乐观。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舞蹈是通过调动人体姿态、表情、内心情感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在教育观念中,我们强调今天的教育轨道必须由原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我们应当加大力度推广普及少儿舞蹈教育的特殊作用和意义,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培养出外形与内质并存的优势新一代。
二、如何开展少儿舞蹈教学
1.创立舞蹈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舞蹈及其相关知识。少儿舞蹈的学习环境主要就是指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部分。第一,健康、积极向上的物质环境。其作为一种硬性环境,在少儿的舞蹈训练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环境主要指的是两边用来基础训练的把杆以及宽大明亮的面镜。一般而言,青少年宫是进行少儿舞蹈训练和展示少儿舞蹈优秀作品的绝佳舞台,不仅可以使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舞蹈学习,还能够提升他们对舞蹈美的感受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第二,创设一个充满爱心想出融洽的人际社会环境,这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主要指我们的老师合作、友好的共同教学与相处。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情感分为情感知觉和理智知觉,当这两种知觉到达完全协调时,人的思维才最活泼,想象才最丰富,记忆力才最强。少儿的特点往往是情感外露并支配理智,情绪容易波动,在少儿舞蹈训练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紧密团结合作的气氛影响孩子,使孩子能在一个充满爱的氛围中,充分地把体验舞蹈的感觉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少儿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引起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活动,使舞蹈技能得以强化。积极引导少儿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和汇报表演、演出活动等,以调动其积极参与性。同时,可以通过舞蹈结对的活动,让同一班级的孩子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也可以结成师徒关系,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抽空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舞蹈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孩子锻炼身体,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友谊。
3.动作展示。动作的展示一定要是在孩子对跳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要领掌握的基础之上,否则一味地死学,只会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失去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学生的参与主要是初步接触和情感共鸣这两种。如果老师的情绪良好、线条优美、动作流畅,孩子会对技术动作、音乐及表现力产生良好的感知,激发兴趣;倘若演示正确动作时,老师的情绪平平、动作绵软无力,孩子也很难提起兴趣,难以进入兴奋和欢愉的观摩学习状态。
舞蹈创编视域中舞蹈教学论文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增强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第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在学习藏族舞前,笔者就会先播放有关藏族的视频。在短片中,学生会欣赏到有关藏族风土人情的介绍,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不但对藏族的生活习俗、民族服饰有了具体的了解,还会对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获得丰富的感知,对将要学习的动作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第二,要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应把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学生最厌烦上的舞蹈课程恐怕就是基本功训练了,因为这个课程内容枯燥,非常艰苦,多数学生有怕苦、怕痛、怕累的思想。笔者就抓住学生比较喜欢爵士舞的心理特征,把基本功训练和爵士舞结合起来,从而使他们对基本功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要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还应多观看、多参与、多体验。只要有机会,笔者总会组织学生去观看一些现场文艺活动,让学生在观看欣赏的同时,充分体会到现场舞蹈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而且,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上台表演的机会,让学生登台演出,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二、关注学生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学生对舞蹈课的学习情况存在很大差别。在舞蹈课堂上,无论是基本功还是小组合,都会形成明显的两极分化,能力好的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动作要领并能完美地展现出来,而能力差的学生就畏畏缩缩不敢放开来跳。所以老师应该把学生大致归类,分层教学。首先,对于优等生及有一定舞蹈基础,且自身条件较好爱好舞蹈的学生,布置难度大的作业,提高他们的技能技巧,必须要求其具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熟练掌握舞蹈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舞蹈艺术表现力,能独立进行幼儿舞蹈的创编与教学,让这些学生起带头作用。其次,对中等生及没有舞蹈基础,自身条件较差,但十分热爱舞蹈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力争赶上,要求其必须熟知舞蹈动作要领及精髓,重点培养其幼儿舞蹈教学能力,为以后进入幼儿园教学作准备。第三,对于特困生及没有舞蹈基础对舞蹈又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积极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注重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进而树立学习舞蹈的自信心,要求他们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挖掘自身有利条件,渗透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热爱,侧重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的组织能力。除此之外,笔者还制定了一些制度,如要求每位先进的学生在课后辅导2位后进的学生,这样既锻炼了先进学生的教学能力,也解决了后进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的问题。实践证明,两者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两极分化的现象会逐步得到改善。
三、改变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众所周知,舞蹈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被动式的教与学。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和主体地位的确立,决定着舞蹈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有着明确的训练目的,才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热情,在课堂中用心体会每一个动作,深刻理解动作的要领。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转变教学方法上的“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单向输入”为“双向交流”,才能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例如: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课时,笔者会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然后再找一位同学做动作,让其他同学分析其动作上的不足,这样做有利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的纠错、指导能力;然后,将学生分组,互相指导纠正,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老师节省了大量的纠错时间,而且使同学们在纠错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在民族民间舞蹈课时,笔者尽量避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这一方法是经前人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训练过程中,笔者会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和实际效果,不断变换和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训练。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始终处于自觉注意的状态,课堂进展较快,效果明显。有了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自觉性,民间舞的课堂训练就能达到很好效果。在幼儿舞蹈创编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创编,然后再进行实际教学,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创编思路,还可使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创编方面的不足。但老师可以做些提示,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舞蹈动作。例如,幼儿歌曲《粉刷匠》中,“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大,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就可以启发学生依据歌词内容设计情节,然后进行动作创编;在进行律动创编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例如,在创编鸭子律动时,一般学生都能做出鸭子的基本特征:扁扁嘴巴,走路摇摇摆摆,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些模仿的动作进行艺术加工,变成艺术化的东西,再配上音乐,简单的律动就完成了;在幼儿民族舞蹈创编时,可以让学生在原有教授过的民族舞蹈基础上,将一些简单的组合重新进行节奏、队形上的变化,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做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作。
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苗族舞蹈教学论文
1苗族舞蹈中乐器的身份定位
作为一个大山深处的古老民族,他们依旧保持了传统的祭祀性舞蹈,因此舞蹈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大都同乐器的特殊性有着直接联系。比如苗族非常著名的笙鼓舞,在他们的民俗中,这是一种具有联系“阴阳界”功能的舞蹈,在祭祀仪式中的鼓杆也被苗族赋予了“通天地,通地府”的特殊功能,因此,对于乐器身份的定位大都与此传统有关,才有了敲击木鼓的声音是阴阳界沟通的符号。而芦笙在苗族舞蹈中是能够娱乐众神和凡人的乐器,由此而产生的芦笙舞也附有同样的功能。此外,由于芦笙与木鼓两种乐器之间意义的相斥,除了祭祀外,笙鼓是不能在舞蹈中同奏的,也可以说是一种祭祀的象征符,智能在丧祭活动中进行。从这些实例我们看出,对于苗族舞蹈来说,研究其对于音乐的运用,首先要对苗族舞蹈中各种乐器在不同舞蹈中被赋予的身份定位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乐器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舞蹈的情感变化。舞蹈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通过舞蹈者的动作,传递一种感情元素,从而打动观众。在苗族舞蹈的教学中,乐器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舞蹈的律动效果,从而使得舞蹈本身具有非常强的震撼力。
2舞蹈音乐的特殊教学传承方式
苗族舞蹈与音乐采取一种特殊的传承方式来进行,以各种传统乐器命名的舞蹈立刻就能让我们耳边响起悠扬的音乐。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关于苗族芦笙舞有着这样的文字记载:苗族芦笙舞一般通过长辈、家族或者芦笙师傅的直接口传,而向年轻人传授芦笙舞,首先要从芦笙歌教起,然后是吹奏芦笙的方法技巧,最后才是“跳芦笙”的动作要领。除此之外,根据调查显示,苗族其他舞蹈在传承教学过程中,诸如木鼓舞等,都是让学徒先领悟敲击木鼓的要领以及熟识木鼓谱,之后学会唱鼓谱,才能去保证在最后跳木鼓舞的时候不会出现跳错的现象。这就说明了,苗族舞蹈在教学中都是以对音乐的深度理解为基础的,在舞蹈中音乐处于绝对的主导位置,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苗族中,木鼓舞、芦笙舞等“大师”人物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因为祭祀环节是舞蹈实践的重要场合,包括芦笙师以及木鼓手等都具有极高的地位,也就是说这些精通音乐的苗族舞者承担着很大的责任,所以,在苗族舞蹈的教学中对于音乐的掌握才显得如此之重要。苗族舞蹈由于存在较多的少数民族特色,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文化的传承问题,从而保证在学习苗族舞蹈的过程中,掌握其中的韵味与韵律。一般情况下,通过对于苗族文化的了解,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一种韵味的舞动,从而让舞蹈动作更加具有内涵。苗族舞蹈中的音乐具备一定的民族特点,如果不能够通过对苗族文化的了解,那么在进行舞蹈学习的时候也会产生诸多的困难。
3教学中基于民俗活动的音乐对舞蹈的约束性
如今我们所能够在苗寨看到的民俗活动,依旧保持着其被文化仪式遗响的特色,保持了非常古老的带有文化的烙印,所以在研究苗族舞蹈过程中单纯将其看做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就显得非常片面了,也是不切实际的。对于在民俗活动中进行演绎的舞蹈,苗族人对好坏的判断只是看大家的舞步是否整齐一致,有没有跳错,而音乐在这种盛大的民俗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约束作用,如果在跳舞过程中,鼓手一旦出错,就会导致大家的步伐出错。在一次造访中笔者亲临了芦笙舞的现场,舞者们的步伐变换都是随着芦笙的韵律而动,舞者们在跳舞过程中自然融入芦笙的节奏中,仔细聆听,经过一段约定俗成的“前奏”之后,舞者非常整齐地变换着步伐,体现了音乐在苗族舞蹈中统领的功能。在音乐对苗族舞蹈的这种约束性下,增加文化的象征意义之后,我们能够看到,苗族在舞蹈教学中对于音乐的“组织仪式”能力同样也非常重视,这些如木鼓、芦笙,在程式化的仪式中体现了与文化有机统一的传统,这些教学中的深层含义或许只有生长在苗寨的人们能够体会和理解。这些文化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在很多芦笙音乐为主导的舞蹈中看出,其大都在舞蹈开始之前吹奏同样的一段坏块的芦笙曲,这一段就是一种音乐语言,寓意“大家快来跳舞咯”,音乐的组织形式尽显其中。
4苗族舞蹈教学中历史文化的烙印
美感培养舞蹈教学论文
一、从基本功训练开始提升美感
基本功在舞蹈中的地位就如同宏伟建筑物的坚固地基。扎实的基本功,是一名出色舞者的必要条件。基本功与舞蹈是密切相关的,它是舞蹈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训练学生基本功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学生注重“美”的体现。由于基本功训练相对苦累与枯燥,学生在训练动机上,往往会演变成“为了训练而训练”。大部分的学生都误认为基本功训练只是纯粹地在练肢体、练能力、练体力。导致训练效果过于“机械化”,让舞蹈与杂技毫无区别。故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务必要积极地正确地引导学生:每一次举手、投足,都要仿佛置身于舞台一般,用心感受、细腻处理、完美表现。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即使再简易的动作都能将舞蹈艺术中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而忘却基本功训练中的苦与累,从而把训练当成享受,把“美”当做习惯。
二、技术技巧同样需要美感
技术技巧是舞蹈艺术抒情达意的一种手段。舞者通过在舞蹈中穿插技术技巧的展示加强舞蹈整体的表现力,凸显主题思想,使得观众对整个舞蹈印象更为深刻。但在如今的舞蹈教学中,较多教师只与学生强调技术技巧的完成度,而忽略技术技巧中必要的美感。“为了技巧而技巧”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技术技巧的“快”和“高”之中往往伴随着“滥”和“杂”。技术技巧作为舞蹈中的闪光点之一也要强调美感,没有美感的技术技巧就如同枯枝烂叶般徒有形,而毫无生命力。在舞蹈教学实践中,在技术技巧开范儿前,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注重舞蹈技巧美感的意识。在训练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在技术技巧完成的细节处理上要不断完美化,比如最基本的绷脚、膝盖、手型、体态等以外,在技术技巧与舞蹈动作的衔接问题上,在技术技巧怎样巧妙融会情感表现上,以及怎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既优美又有高超技术含量的技术技巧上也要下一番工夫。这些方面,都是教师们需要努力去向学生引导、强调、精雕细琢,以及教师本身不断研讨深究的。
三、增加艺术鉴赏课程,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美感的认知
人们说学习任何技能都由看、模仿、自我创作三部分构成。培养学生舞蹈美感也是同样。教师必须让学生先明白何为舞蹈之“美”,学生才能懂得如何表现美。在课程设置中,可增设舞蹈艺术鉴赏课,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舞蹈作品。每部作品都需要经过教师精心挑选。在挑选作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舞蹈类型、舞蹈风格,还要根据学生的年级与水平来选择他们所能吸收领会的作品。每观赏一个优秀作品后,教师应对当次作品予以分析与解读,从而帮助学生深度了解作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通过众多优秀舞蹈作品的感染及熏陶,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学审美能力。要知道,一个舞者创作美的水平与能力直接取决于该舞者的审美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
舞蹈教学幼儿园论文
一、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及作用
幼儿舞蹈教学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它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在节奏、动作以及娱乐中提高了模仿的能力,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得到加深。第二,舞蹈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当众表演的锻炼,很多幼儿渐渐克服本身内向的性格,增强了自信心,也开阔了眼界。第三,舞蹈教学有助于幼儿健康发育、塑造良好体形以及提升整体气质,舞蹈有促进幼儿骨骼发育、帮助消化等作用,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第四,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一般都是结合经典童话故事和典故进行的,潜移默化中使幼儿接受并热爱美好事物,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使他们渐渐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绥化市幼儿园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幼儿舞蹈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对幼儿园舞蹈教育目标的认识上,有许多教师认为就是为了参加舞蹈考级或比赛,可见在实际的幼儿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幼儿舞蹈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误区,没有深刻认识到幼儿舞蹈教学的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只是一味地鼓励幼儿参加考级或比赛,忽略了对幼儿人格、身心健康的培养。
(二)幼儿舞蹈教学途径单一
在绥化市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以课堂教授形式为主进行舞蹈教学;只有少数教师会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舞蹈教学,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和使用电化教学的模式进行舞蹈教学的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大部分舞蹈教师受限于课堂教学,和其他课程并没有差别,发挥不出舞蹈教学的特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他们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舞蹈教学,不同水平的幼儿并没有选择的机会,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幼儿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芭蕾舞蹈教学论文
一、对国内艺术类高校舞蹈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在舞蹈基础训练中老师基本都是在对动作的标准做细致的要求,学生一般都是对动作的机械记忆,虽然身体上都能够很快的把握对动作的要求,但是舞蹈动作与情感表达是割裂的,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势必造成动作与情感的脱节,这种现象在普通艺术类高校中尤为普遍。这造成了学生在舞蹈表演中不能很快的进入角色,大大的阻碍了学生学习与教师排练的进度。目前国内高等艺术院校和综合类大学中的舞蹈教育中大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二、关于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
大家都知道芭蕾基训课目的是解决学生基本站姿、控制力、跳、转等技术性问题的课程,就算芭蕾舞专业的学生上课时都会觉得枯燥,虽然老师都是会严格、严厉的要求学生,但是往往学生都不能预期的完成老师的要求。这次中法文化交流中,芭蕾舞老师Mariolina教授每一个动作时都会强调用情感引领动作,她总是让学生先建立表演的心理,用“心”去做动作,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千方百计的使学生进入舞蹈空间,享受任何一个动作,而不是机械的去完成动作。课后Mariolina和同济大学的陈婷老师以及同学们的交流中,她说:“同学们,你们已经是具有了非常好的身体和对动作的把握,但是你们没有在跳舞,你们在做体操。”这一句话我一直记在脑子里,使我久久不能平静。事后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传统的舞蹈教学中,舞蹈组合与舞蹈表演一直是个分开的课程,我们也一直在沿袭这样的教学方法,上至北京舞蹈学院,下至地方院校。在中国,舞蹈基础训练课教学中对于动作的标准与高质量的把握是无可挑剔的,对于不同的专业在每个年级也都有设置剧目课,目的是解决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有些地方院校还专门开设了戏剧表演课。但是我们都知道,舞蹈表演与戏剧表演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中国舞蹈大辞典对于舞蹈表演如是描述:舞蹈演员除了能够灵活运用身体来表现复杂多变的动作和技巧,还必须加强对社会生活的历史、现状的了解和对社会各阶层不同人物的观察、理解和体验,才能塑造出多种多样的人物性格,才能完成舞台上的二度创作。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动作主要由舞蹈的动作、姿态、步法、技巧四种因素构成。舞蹈组合是舞蹈动作组合的简称。这种舞蹈动作组合,一般不赋予它特定的舞蹈语言传情达意的意义。所以说舞蹈组合的训练价值是使学生能够对各个舞种的形态、动态、神态以及韵律的把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对于舞蹈动作的姿态、动律、路线、节奏、力度、呼吸以及肌肉与关节的用力方式的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舞蹈的本身,为何而舞?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只能成为一个“跳舞的机器”,使得舞者缺失了生命的灵性。皮娜。鲍希说过:“我舞蹈,因为我悲伤。”所以,舞蹈最大的能量就是抒情,应该更多的去关注为何而舞?舞什么?即便是舞蹈组合的训练也应该关注它的传情达意的“语言性”。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用了大量的时间来为了教动作而教动作,学生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这样就造成了课堂训练与舞台转变有了一个很大的鸿沟,使得教学古板、僵硬,落入一种停滞的程式化中。并且现在大部分高中起点的舞蹈生是为了考学而学习舞蹈,舞蹈基础差,对舞蹈没有多大兴趣,有的时候上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上课,相信大家都有相同的体验。
三、法兰西流派的浪漫情怀
浪漫这个词用在法国绝对的称职,法国充满着浪漫气息、是一个多资多彩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现代化建设让法国拥有着特殊的魅力,古老精致的建筑、现代人的浪漫情怀等等这些都是法国文化的生动体现。来到法国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就是法国的街头艺人比较的多,他们为法国的独特风景增添了亮丽的风采。在这个自由的国度,不会有人干涉你如何舞蹈,是否符合观众的口味。他们几乎每天都是沉浸在艺术海洋与独特的舞蹈气息中,法国就是你能想象到的神奇。所以说舞蹈对于法国人来讲是纯粹的,不是用舞蹈只做生存的工具,他们只要有表演就会用一种享受的心态去展现,享受生活,享受舞蹈带给人们的那种快感。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发端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巴黎,浪漫芭蕾时期法国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芭蕾舞作品,如《仙女》、《吉赛尔》、《海盗》等,其总体特征与法国文化一样,高贵典雅、严谨规范、轻盈飘逸、情怀浪漫,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所以法国流派的芭蕾舞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情怀。芭蕾舞老师Mariolina在同济大学的授课过程中,没有就肌肉的力量、外开、旋转和跳跃等技术性的问题做了很多细致的讲解,下面就几个主要方面做一下说明分析。首先,在舞蹈演员动作时,眼随手动这个环节,强调了用鼻子带动,鼻子高高在上的那种贵族气质,如果强调下巴抬起,头上扬,这个动作势必会引起动作的僵硬,而鼻子是不能用力的,这样就使动作自然的松弛了下来。其次,胳膊如水。每次在做阿拉贝斯时,都会强调柔软像水,轻盈像羽毛,内心要跟着胳膊的流动使心灵飘动起来,把没有灵性的芭蕾动作描述的无比具有生命感。第三,强调动作与感觉的完美融合,在做任何动作时都要把感觉放在第一位,哪怕一个手指,眼神,蹲,跳,转都要用与感觉和呼吸紧密结合,从心底出发,让每一个动作都要有心灵的感悟,用“心”舞蹈。
四、如何解决在动作中由心而舞
舞蹈创作中的传统文化论文
一、舞蹈与书法有着冥冥之中的联系
书法艺术的线条笔直如松,弯曲如柳,书法的美也正是通过书法家笔下线条的美展现出来的。下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可以演绎出不同的线条;书法家挥墨方式的不同,会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的美学感受。两门艺术虽然采用的表现方式不同,但是都能给欣赏者一种美妙的意境,在观赏书法与舞蹈这两门艺术时,仅靠视觉是不足以领悟的,还须用心灵去感受。书法与舞蹈呈现的不仅仅只有形式的美,而且更加注重所表现的内容之美。那么舞蹈与书法有无结合的可能呢?由台湾著名舞蹈艺术大师林怀民先生编创的现代舞《行草》就充分体现了舞蹈与书法两者的共通之处。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是林怀民的创作灵感,如何用身体舞蹈表现大书法家当年挥毫泼墨所留下的气韵,是林怀民先生最开始研究的。舞蹈《行草》通过西方现代舞的结构表现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这是一个书法与舞蹈完美结合的中国现代舞蹈作品。从《行草》中可以感受到阴阳消长的道理,男为阳,至刚至强,女为阴,至阴至柔,在这样的身影中使舞剧欣赏者感受到了天与地的观念。这样美好意境的舞蹈作品,可以使舞蹈表演者和观众产生心灵上的交流,从而引起共鸣。欣赏这一舞蹈作品时,一幅幅由身体写出的书法长卷在舞剧观赏者眼前铺陈开来,在《行草》中有一幕用铅字文铺天盖地地把舞台笼罩了,舞蹈表演者在穿过这些字的丛林的时候,那些字突然间跳了起来,重新呼吸了。身着黑色舞装的舞蹈表演者在白色的舞台上翩翩起舞,犹如在素色的宣纸上晕开的墨迹。王羲之,怀素等名家留传至今的著名书法作品在追光灯下,以庞大的尺寸,撩动心弦的细节展现在欣赏者的面前。舞蹈表演者的身体时而灵动欲飞、时而作势欲动。群舞演员用流动的舞步画出轨迹,来与书法家笔下婉转线条相互呼应。笔尽而意无穷,东方元素不仅点缀了整个舞蹈,更是贯穿舞蹈始终的灵魂。在柔和的音乐中突然响起灵动的音乐,瞬间舞蹈表演者的步伐也变得轻盈灵转了,这无疑是整个安静的表演中一个最令人记忆深刻的亮点。舞蹈表演者在幻灯投影的幕布下时隐时现,如同穿梭在时空隧道中一般,这是舞蹈表演者利用身体与舞台空间的巧妙融合,是舞蹈与书法两门传统艺术的对话。舞蹈和书法都具有抒情性,书法传情舞蹈达意。在舞台上,舞蹈表演者舞动着肢体,那飞舞的身影如同书法家手中挥舞的毛笔留下飞舞的笔墨。整个《行草》并不是用舞蹈在写一个个的字,而是用舞蹈表现出这个字的一种意境或是感觉,观众在欣赏时不要被一个个的字而迷惑,要用心去感受舞蹈表演者表演的意境。这就是舞蹈,看似平淡无奇,却瞬间波澜壮阔,能让台上的东西传到了观众的身体里,这不仅是舞蹈与书法的交流,更是对中国千年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传达。
二、舞蹈与书法的结合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在舞蹈表演中的融合
还体现出编导准确把握对人物内心情感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道具运用的淋漓尽致。编导对道具的全面开发以及道具与舞蹈的结合都有着精心的安排。通过分析舞蹈与书法两门传统文化从起源到艺术特征的共同性,感受到了舞蹈与书法的不解之缘,这样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能够推动了舞蹈动作元素的开发并且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在舞蹈动作元素方面巧妙地结合了传统的书法形态和文字笔画特点,创造出美的空间调度、美的动作和美的艺术形象。促进了对编舞素材的开发。用舞蹈的艺术特征充分诠释了“以笔来书、书中带韵”“人体为书、书中有情”的情境,为舞蹈艺术的升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结语
目前,一些舞蹈编导成功地在其舞蹈作品中融合了书法元素,这些作品不仅得到了书法界和舞蹈界专家的充分肯定,也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然而在运用书法元素进行舞蹈编创这一课题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通过结合所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如何为大众所接受,如何通过书法这一单一元素带动更多中国元素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等等。这就要求舞蹈界的同仁们更加深入的探究两者的共同之处,寻找、总结其内在艺术规律,在舞蹈创作中深入生活捕捉舞蹈形象、创造和组织舞蹈语言、编排设计舞段,并通过书法这一单一元素带动更多中国元素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例如,剪纸、皮影、年画等等,让大众通过舞蹈这一载体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不断地推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发展。
作者:张昂 单位: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