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我介绍演讲稿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大学语文小组活动研究
一、小组活动及其优越性
小组活动也可称之为小组合作学习,它是指教师将学生分到异质小组中,学生通过个体努力和组内成员间的互助、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基本理念。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项目教学法,这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它倡导“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而小组活动则是最契合项目教学法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的做法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高职生语言能力与人文素质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各专业特定与共通的语文能力目标,再根据能力目标确立相应的教学项目,组建语文学习小组,要求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完成教学项目(学习任务)。具体点说就是以小组成员分工再合作准备最后推代表上台展示的形式组织实施。有效的小组活动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学习成果的展示者。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在有效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优势互补,荣辱与共,彼此增进了情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目前高职大学语文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小组活动有着诸多优点,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期待也很高,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不容易成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小组之间水平不均衡,影响积极性。
无论是以寝室为单位还是自由组合,成立的项目小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小组成员几乎个个活跃甚至优秀,而有些小组成员性格相对内向,语文素养欠佳。尽管每次活动挺努力,但活动成绩都不尽如人意,组员积极性受挫。
(二)对有些活动项目兴趣不高,质量不保。
大学语文教育创新分析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一般大学的基础课有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之一、具有丰富博大的内涵,利于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良好的人格魅力,还因为它的工具性,利于大学生表达能力的养成,故而要加大对该门课程的教育创新探索,其中实训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创新;实训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大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惊人的飞跃式进步。作为普通高校的公共课大学语文来说,在经历了一些认识上的模糊之后,也迎来了美好的春天。尤其在国家倡导文化自信的时候,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意义更加突显。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之一,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对该门课程的开设和教育教学必须深入及探讨。
一、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学语文课程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重视
新中国高等教育模式一开始是承接着前苏联的教育模式的,也就是把高等教育定位为培养专门人才上,于是大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小到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着眼点都是放在对于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上,旨在培养又红又专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在积极培养“天之骄子”、“顶尖人才”的理念之下,加上当时国内环境的单一单纯,我们培养了大量的祖国建设的各种技术人才,成绩斐然,功不可没。直至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各大学开始在课程设置上加入了许多文化素质的课程,比如笔者所在的公安院校,就长期面对各专业学生开设了“文艺欣赏”、“美学”、“音乐欣赏”、“中国文化概论”、“书法”、“演讲与口才”等等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大扩招,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教育对象的转变,一些教育专家提出“大学本质是什么”之问,于是就有了“育人说”、“素质教育说”、“复合型人才说”等等;再后来,也有“创新型人才说”、“技能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说”,不一而足,在这些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各大专院校在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上,纷纷推出各种举措,笔者所在的大学在政治建校中不断突显公安特色,新开办了一些公安专业,紧密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加强实训环节的教学,学生和教师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建构校局合作新模式,如今配合省厅的智慧新警务,创新公安工作的号召,打开我院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办学模式。2018年7月,我院与珠海市公安局联合举行了交流活动,我们了解到,如今公安队伍中首先需要政治素质高、人格健全、有积极奋斗和奉献精神的人才也就是素质高人格健全的人,这让我们不禁要问,这难道不是回归了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让人脱离蒙昧、走向文明吗?如果连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那么其他事情都有可能白搭。耶鲁大学的教授也曾经提出,中国教育要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公民、思辨型公民。在当今社会多种观念俱存、泥沙俱下的情况下,要保持积极向上、友善感恩、良好的人生初心就显得尤其重要和珍贵了。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要担负起重任,砥砺前行,为培养出合格的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人才做出自己的努力。统观四十年来的大学语文课程,也是伴随着办学理念的变化而变化的,改革开放之初,多数大学作为必修课开设了大学语文,课时数均在50至100左右,最著名的是徐中玉先生主编的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该教材中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作品占据了百分之八十以上,长期成为经典霸主地位的权威教材,长用不衰。后来不少学校,尤其是一些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加大实操性课程,就把大学语文课取消了。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早地取消了大学语文课程,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文化选修课,这个影响比较大,不少学校也乘势纷纷取消了大学语文课程,即使仍保留大学语文课程的学校也减少了大学语文课程的课时,有的改为选修课。这是大学语文课程的黑暗期。进入新时代,不少专家发出呼吁应在工科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就在2019年3月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二次会议上,有委员提出议案,建议在全国各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那么如何上好大学语文课就愈加重要了。
二、加强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积极提升和扩展大学语文课程的内涵及教育功能
笔者在高等院校工作了33个年头,长期从事大学语文、文艺欣赏、美学、唐诗美学、公文写作、公安文书写作、中国古代文学、文艺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在此仅就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略谈一些教学体会,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目的。语文教育包含着对于语文本身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性及其功能性的开掘和培养,而要实现语文教育则必须借助语文教学的手段,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实施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时刻不忘语文本身所承载的巨大内涵的彰显及对其功能作用阐述,并加强各种行之有效的训练形式,让受教育者真正有着良好的人文素养,旨在为积极传承文化,弘扬优良传统,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合格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一,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问题。长期以来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大约有这样几个说法:一是工具课,重点放在字词句,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二是文学课,因为大学语文教材多遴选古今中外文库里的名家名篇,授课老师也多是中文系毕业的,因此自然地把它按照中文系的文学课来讲授欣赏了;三是文化素质教育课,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高校开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浪潮,到了新世纪,更是由于通识课的普及,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实际上是受到很大的冲击的,不少高校把它由必修课变成了必选课乃至到选修课,有的高校干脆取消了,改由其他更加实用性强的课程替代。四是新近看到了杭州师范大学何二元老师主张“语文是一种形式训练课,训练的是语言文学的听说读写能力”。其实大学语文无论哪种定位,大学语文课的诸多功能在这里实际上是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显现的,也就是说其实它具备了至少上述四种功能,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开设并上好大学语文,让我们的大学生国学素养更高、人格魅力更大、语文运用能力更强。第二,深入认识并进一步挖掘大学语文课的重要功能和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改革开放的需要,我们过多地强调了外国语学习的重要性,无论是高考还是职称的晋升及出国深造等等方面,外国语成绩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从幼儿教育到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时代,处处以外国语学习为杠杆,学生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外国语,也就相对忽略了对于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的学习和提升及继承,国民的国学素养没有真正普及,应有的一些传统文化不断丢失,如今是到了要大张旗鼓地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时候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首先我们更要积极挖掘大学语文课的丰富内涵,这里包含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可贵精神,比如仁爱、爱国、积极进取、美好梦想的执著追求、美丽爱情的向往、思亲念祖、怀念亲人朋友、忧患意识、怀古伤今、以古为鉴、不趋炎附势、保持人格完整、尊老爱幼、师生情长等,不逐一而足;也有对于世界主题的关怀,渴望和平、反对战争、向善向美、平淡安详、简朴归真、知足感恩等;更有对于大自然的敬仰与歌颂,高山流水、飞流瀑布、明月白云、花好良辰、田园牧歌、牛羊成群、袅袅炊烟、静谧寺庙等等;还有人这个群体和个体的情感宣泄:痛苦、失望、悲哀、怨愤、无奈、渴望、挣扎、希冀、希望、企盼、遥寄等等,这些都是当代人普遍应有的特质和精神及生存状态。通过大学语文课的学习,不断强化和思考这些美好的品质和情感,让大学生树立更加高远美好的人生理想,也有利于他们未来人生的进步。其次,我们要更加注重大学语文课的功能性,比如字词认知、听说读写、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阅读和欣赏的能力等,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公务员考试的不断升温,大学语文课的应试性更加突显,我们在进行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结合申论、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等部分的考点,适当引导和训练,从而让学生们认识到大学语文课不仅仅是风花雪月的赋闲课程,而是与他们的未来人生息息相关的,只有学好大学语文,才能更好地突现自己各方面的才华和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陪伴他们终身的宝贵财富。
电视新闻采访和编辑中同期声的应用
摘要:当今时代,社会处于不断发展与变迁的阶段,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令人们充分意识到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同期声编辑处理能力进行客观考察,希望可以逐渐追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本文主要基于信息化时代的背景,客观研究电视新闻采访与编辑中,有关同期声的主要使用技巧。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编辑;同期声
在电视新闻采访与编辑工作中,合理发挥同期声的作用,可有效强化节目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促使节目的现场感以及表现力得到显著增强。基于此,需深入研究同期声的实际运用技巧,不断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水平,继而充分保证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收视率。
一、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范围分析
(一)现场新闻。这里所提到的现场行新闻便是采访编辑人员结合目前全新的移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新闻现场的实时采访,获取更多的新闻要素,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全方位、信息化呈现给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记者在对当事人进行采访的过程,被采访人员可以将发生的整个事件过程进行描述,还原新闻事件,在新闻现场采访过程中同期声的引入,能够配合对现场环境、声音和人物的描述进行现场直播,在进一步强化新闻事件真实感的同时,引发受众的情感层面共鸣。
(二)调查类型新闻。调查新闻是记者配合各种取证手段的综合运用,在证实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前提下,确保观众能够通过证据取证环节的呈现,对最终的实际调查结果信服。记者在新闻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采访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人员,通过不同人物对事件的解释,逐步将新闻事件还原。因为每一个人都带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需要记者在逐一查证的过程中证实哪位相关人物的新闻事件叙述更能够让人们信服。这一环节中同期声的引入能够在全面录制各个相关人物思想、说法的前提下,强化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三)社会热点新闻。因为社会热点报道和社会公众的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这也使得社会热点新闻始终是百姓最为关注的一种新闻类型。因为百姓只能够从表面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了解,如果缺乏正确的内容引导,尤其是在目前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很容易对舆论引导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官方媒体正确地对社会热点新闻进行传播以及解读,确保受众能够在正确理解新闻内涵,对受众的观念、行为产生正确的引导。这个环节的同期声引入能够帮助受众更为真实客观的理解社会热点新闻地真实状况。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摘要:高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高中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探索并创新英语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在各项活动设计中必须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联系已获得的知识对新的语言知识展开自主建构与学习,促进其语言技能的稳定发展,加强学生对文本中文化内涵的认同,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活动观中的课堂教学活动究竟是怎样的活动呢?只是教师带领学生把文本翻译一遍,搞清楚汉语的意思就可以吗?那么笔者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模块四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中的阅读课文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的学习活动为例,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与策略,希望可以为其他的教师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主要特点
(一)学习活动的综合性。1.课程内容六要素的整合性。英语课程内容包含六个要素,分别是: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六要素的整合性,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将六个要素进行有机地融合,教师要围绕某一个单元的主题语境来开展教学活动,针对单元中某个语篇类型来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获取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与此同时掌握相关的语言技能,能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来对英语语篇进行学习和理解。2.语言技能提升的整体性。语言技能包含听、说、读、看、写。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教师要开展能够促进学生多项技能共同提升的整体教学活动,必须要兼顾五项技能的综合发展,要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如口、眼、耳、手等来参与英语学习,以此来加快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接受速度,在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吸收、理解和内化的过程中促进其语言技能的整体发展。3.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全面性。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设计简单的、机械的技能训练,也不能只顾着向学生传授陈述性的语言知识,而要开展综合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将核心素养进行相互交融,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较强的语言能力,并形成强烈的文化意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最终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稳定发展,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的人。
(二)学习活动的关联性。1.主题语境的一致性。在某个单元或者某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相同的主题语境来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要保证各项学习任务与主题语境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增强英语教学的连贯性,有利于让学生在主题语境的提示下,快速地从大脑中搜索相关的记忆,从而对语言知识展开自主地建构和内化,有利于增强语言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强化高中生的语境意识。此外,基于同一主题语境来设置具体教学任务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整体、连贯、系统的知识体系。2.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相关性。如果主题语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互相脱离,那么是难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热情的,反而还会磨灭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度,逐渐进入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学习活动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相关性,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熟悉的、可利用的教学素材,以此来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对新知识展开自主的建构,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3.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英语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对新知识主体建构的过程。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教师将以往独断、权威、专制的角色向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效转变,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能力来考虑、分析并解决问题,确保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英语课堂的中心,从而将以往被动的 “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各项实践中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中职生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
一、要善于从开学中找素材
“从中考结束到现在”——语文教师在新生入学便出了这样的作文题目。学生有写不完的话,原因何在?很简单,教师激活了学生的写作之源——学生自己的生活。文题的拟定要有新意。开学了,新的校园、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全新的生活,因此教师出这样的一个作文题目“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学生也有很多话要说,写出来的作文也很有生活味。特别是许多学生第一次到县城求学,对他们来说,新鲜事更多。为了和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有所区别,突出职业中专的作文教学特色,职业中专的作文可采用分段作文教学法。如一次作文只写开头,或只写结尾。新生入学要布置教室,如何结合自己的专业布置教室,学生可以以作文的形式先规划。把规划作为作文的开头,开头要别出心裁,先声夺人;把布置教室的过程作为作文的主体,主体部分要注重内容的过渡和材料的剪裁等;把布置完后的效果评价作为作文的结尾,结尾要点题呼应并巧留余音。
二、要善于从家长会中找素材
职业中专的家长会是最有特色的家长会,因为问题学生较多,家长会讨论的都是学生管理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特别是手机和网吧的问题,几乎每次家长会都讨论,都没有讨论出结果。教师不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自己去讨论,自己去认识,自己引导自己正确处理这个问题。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可以介绍家长的忧虑,也可以介绍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三、要善于从技能大赛中找素材
职业中专的技能大赛很有特色,学生从准备到初赛,从参加校级技能大赛,到参加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甚至到参加国际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了很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精彩的故事。语文教师要瞄准技能大赛出题目,要让作文为技能大赛服务,让作文融入学生最精彩的生活。
四、要善于从校园文化建设中找素材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解析
【摘要】阅读策略的教学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指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阅读策略教学要正确定位,恰当把握教学时机,合理设计阅读任务,精心选择阅读材料,巧妙组织综合运用活动提升阅读效果,本文还结合教学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教学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呢?以下是笔者的思考。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1.阅读策略教学的正确定位
我们在阅读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英语知识,进而形成阅读策略,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由此可见,阅读策略的培养只是英语阅读的目的之一,在教学中我们依然要以文本理解和英语知识的学习为主,以培养阅读策略为辅,将阅读策略的训练融入到阅读理解的过程之中。
2.阅读策略教学的时机把握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研讨式教学实践
摘 要:研讨式教学方法能够从文献检索、PPT制作、学术交流讨论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独立科研能力。我们在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中对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本文主要从教师讲授、研讨内容确立、专题研讨、成绩评定等方面对我们的课堂实践进行介绍,总结实践过程中的体会与不足。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科研能力;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从事后续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是研究生实现从本科学习到研究生学习的重要转折阶段。研究生尤其是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生,主要体现在: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精神并掌握创新方法;通晓本学科的常识与规范;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论文和技术报告的撰写能力,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1】。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揭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与传统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教学方法不同的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主体包括老师、学生等所有具有认识和判断能力的课程参与者,他们就某一主题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共同讨论与交流【2-4】。我们就近年来在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中进行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在学生文献检索、文献综述、专业知识学习、学术报告与科技论文写作等独立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粗浅体会与同行交流,期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研讨式教学方法实施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开设,每年有较多的学生研修该课程。在课程学习后学生将进入毕业论文工作,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已开始毕业论文工作。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了解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并培养学生科研工作的一些能力与规范。我们将从教师讲授、专题研讨、成绩评估三个方面介绍我们在《现代数字通信》课程课堂教学上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1.教师讲授
公共博物馆讲解中的语言艺术技巧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温饱的生活已不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除了丰衣足食的基本需求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国家也十分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文化方面的建设中投入了许多金钱、精力,推广义务教育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素质。除此之外,国家与各地政府都加大了对博物馆的投入,如建设使人们了解历史与传统的文物博物馆,或是让人们走进科学的科学博物馆,以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但博物馆要真正投入使用,不仅仅是建造好就行了,还需要大量的专业工作人员来保证博物馆的正常使用,讲解员便是保证博物馆正常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语言艺术技巧
参观博物馆时,倘若参观者是非专业人员,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在参观时若没有讲解员的讲解与介绍,参观博物馆将会是一件非常无趣的事情,而有了讲解员妙趣横生的详细解说,参观经历将变得十分有趣。讲解员对于博物馆十分重要,但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人员并不多。近年来由于人们需求的增加,博物馆举办的专题展览等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能担任讲解员任务的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故培训他们使其快速地掌握博物馆的讲解语言艺术及技巧显得非常重要。
1提前撰写讲解稿,做好充分准备
撰写讲解稿是一个合格的讲解员必备的专业能力,撰写讲解稿的能力大大决定了讲解员的讲解是否能引人入胜。就如同学生听课前要预习,老师讲课前要备课一样,撰写演讲稿是讲解员要做的预备工作,预备工作做得好坏将影响着正式工作的好坏。因此,讲解员必须具备优秀的撰写讲解稿的能力。撰写讲解稿主要要注意篇幅的大小、内容充实、有起有伏、串词应用几个方面。
1.1讲解稿的篇幅大小
通常情况下,参观者参观博物馆的时间在50~60分钟,那么讲解员的讲解时间应当控制在30~40分钟,做到既为参观者进行充分的讲解,又给参观者留下了充足的参观思考时间。而决定讲解时间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讲解语速,另外一个是讲解稿的篇幅,讲解稿的篇幅将极大地影响讲解的时间。因此,学会把握讲解稿的篇幅大小,控制讲解的时间,是讲解员必备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