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文艺晚会方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音乐实践高师音乐教育论文
一、音乐实践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音乐实践的理论作用
艺术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音乐艺术更是如此。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甚至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延展领域广泛,教学形式灵活,极大地促进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对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合肥师范学院的音乐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乐团排练课、舞蹈团排练课、合唱团排练课、艺术实践周、各种文艺晚会,每种形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实践活动的实际作用
高师音乐教育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同类型的音乐实践活动的实际意义各有不同。乐团排练课能够拓展学生的器乐演奏能力。从音响、音准等方面来考验一个学生的综合器乐能力。舞蹈团排练课可以让那些接受过舞蹈训练的同学一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除了独舞以外,也要注重群体舞蹈的排练,使学生的舞蹈技巧得到全面发展。合唱团排练课是专门训练学生声乐能力的方式,通过合唱,同学们不仅可以练习唱歌技巧,更可以拓展音乐素质。艺术实践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音乐素养,还能丰富学生们举办晚会的经验和舞台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积累经验。文艺晚会可以丰富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为他们今后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打基础。
二、高师音乐教育中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内容
(一)高师音乐教育中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互联网思维下晚会视觉包装设计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模式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出现不仅代表一种技术的升级、高科技的应用,更是一种全新理念和模式对传统思维的颠覆,更代表时代的精神。本文结合互联网思维在晚会视觉应用上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包括舞美、节目的包装、服装道具的设置、晚会LOGO、海报、背景的设计等,从全新感官视角提出互联网思维模式下晚会视觉包装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思维;视觉效果;舞台效果;观众体验
一、互联网模式的基础架构
互联网模式应用于产品或服务具有一定的基础架构,分析当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营销方式,构筑于业务领域内的互联网架构可从纵向、横向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横向方面针对产品、服务的互联网应用按时间节点,可划分为初级应用阶段、中级应用阶段和高级体验阶段。初级阶段的互联网应用,我们仅仅将其局限于一种基于PC机终端的网络化实施,发展到中级阶段,我们开始采用一种互联网+的模式发展各种业务或为人们提供服务,如今我们已经让互联网形式的运用呈现出了更多实用性效果,如大数据技术、跨界融合、云端技术等,都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更高层次的对互联网应用方式的理解。纵向方面可按递升程度划分为底层互联网化应用模式、销售层互联网化应用模式、业务层互联网化应用模式和企业层互联网化应用模式。底层互联网化应用包括如我们经常见到的门户网站、博客、搜索引擎、微博微信等,销售层次的互联网化应用如各大销售网站,天猫、淘宝、亚马逊等,基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让客户体验到创造性的互联网概念,是企业层构筑坚实互联网思维、打造互联网模式经营品牌的关键。
二、互联网思维在晚会视觉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于当前产品销售、企业经营等方面的应用,我们会发现很多与之相关的业务、销售、传播等领域都打造出了互联网化,运用互联网精准营销、互联网执行企业规划、互联网让产品销售和业绩快速提升,而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思维更是我们需要的应用主题。互联网思维代表认知上的升级,它包括了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迭代思维、极致思维、简约思维、平台思维、社会化思维和流量思维。如果将这些思维方式应用于晚会的视觉包装设计中,我们可将其细分为五个模块与体现晚会视觉效果的舞美、节目、服装道具、LOGO海报、背景等各个内容相呼应。首先,用户思维与大数据思维的应用。用户思维和大数据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基础认知,是互联网思维的框架,从用户思维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设计晚会的执行目的、执行效果等,围绕用户体验让整个晚会的价值得到发挥,并贯穿于整场晚会中。大数据思维的应用可作为一种手段通过舞美设置、节目安排、先导小节目的设计等加以体现,大数据注重数据技术的应用,可着重设置在先导小片中,如采用数据化的展示向观众传递视觉冲击感。其次,跨界思维作为互联网思维的一个应用模块适用于晚会视觉设计中,可支持节目的设计与运行。跨界是行业领域上的全新体验,晚会的设计不仅是单独领域的展现,更可以通过节目的选排来让观众感受、体验到不同领域的视觉感受。再次,互联网思维中的迭代思维、极致思维和简约思维可应用于晚会视觉包装的“产品”上,如舞美、晚会LOGO、海报等的设计,以及背景的设计都可以采用简约美、或不断让视觉体验迭代升级,逐层级升级舞美效果,或转变体验感。关于平台思维,以晚会设计为例,平台即是让所有场景内的“产品”获得传播,让观众接受、体验是平台思维构筑的根本。与此同时,借助性质的平台也是更好执行晚会视觉设计的主要支撑,可以通过拓宽商业渠道,结合更多互联网平台去传播晚会,如当今流行的自媒体,它可以让更多观众感受到晚会“产品”。最后,我们说打造强有力的社会化效应与流量再生是互联网思维应用的主要目的,在晚会视觉包装设计中我们需要最终为社会化效应的产生而服务,为流量再生而服务。于这两项任务,我们可借助互联网打造晚会品牌IP,让品牌自带流量并自成势能,增强链接用户,最终增强用户的粘合性。综上所述,文中介绍了如何应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晚会舞台视觉效果的包装设计。借助互联网思维的应用,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洞察甚至挖掘人性所在,或同时结合互联网科技创造出全新观众体验感,这便能让产品或服务回归到本质、回归人性,使其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晚会中导演的创新创意设计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发展,各类大型晚会内容逐渐变得丰富精彩,并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晚会的核心人物,导演对于晚会的质量以及主题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受先进技术的影响,传统的晚会制作思维和创作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对于晚会的观赏需求,因此,导演对于舞美、照明以及一些其他方面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尤为重要。为此,本文结合实例,对晚会当中的创新设计、先进技术在晚会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导演;晚会;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晚会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对于晚会的观赏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舞台的造型、表达以及审美方面的创新和设计逐渐受到观众的关注,同时越来越受到导演的重视。导演如何借助先进的技术在突出晚会主题的同时,还能带给观众丰富的视觉体验成为重要问题,“善变”的导演能够让晚会更加具有艺术性、观赏性。为此,本文结合实例,对晚会当中的创新设计进行分析。
1导演的作用和职责
1.1导演的作用
导演就像是晚会的“指挥棒”,其能力直接影响着晚会的整体质量。优秀的导演会提升晚会的整体质量,丰富节目内容,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晚会节目的感染力。作为晚会的指挥者,导演应该对晚会的节奏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能够调动晚会现场的气氛,以此达到晚会的效果。不仅如此,导演还需要负责晚会方案的制作、筛选、融合等工作,在晚会当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2导演的职责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探索
【摘要】
公共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开设的、有别于专业艺术教育的通识教育,是涵盖了文学、艺术、民族文化、人文地理等在内的交叉学科;建立一套完善的、可行的运行及管理模式,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以攀枝花学院所开展的公共艺术教育为例,借鉴其他高校成功的经验,探索适合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相对合理的运行及管理模式,为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模式参考。
【关键词】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艺术社团;运行;管理
公共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开设的、有别于专业艺术教育的通识教育,是涵盖了文学、艺术、民族文化、人文地理等在内的交叉学科,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结合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文化,合理整合校内外的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了解到当地物质及精神文化,在课外艺术实践过程中能感知地方文化。因此,建立合理的、合适地方高校的运行及管理模式,是顺利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保证。
一、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相关政策及要求
国家教育部针对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颁布实施以来,学校艺术教育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的现实状况,于2002年5月15日颁布并实施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教体艺(2002)6号),提出了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要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主要任务是要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和保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2年7月25日颁布并实施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内容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为了落实教育部令第13号,教育部于2006年3月8日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的依据。其中,对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和任意性选修课程的设置有了明确的规定。除了以上文件外,国家还出台了多个针对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文件,均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任务、方式及实施途径、领导和保障等方面作了相应的指导和要求,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职业能力高职钢琴教学论文
一、坚持因材施教,制定差异性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改变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当前的高职音乐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爱好制定有差异性的教学策略。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基础各不相同,对钢琴的感悟和领悟能力也相差很大,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的领悟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高职钢琴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案,让他们能够真正结合自身实际,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教学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提高他们的钢琴演奏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避免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的严重脱节,实现学生的整体进步和全面发展。
二、精心选编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编写校本教材
高职钢琴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发展目标,精心选编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立足于学生基础自编校本教材,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实际和老师的教学特点。编排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音乐基础,训练他们的演奏能力,为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选好教材。比如,钢琴学习一般应该从基础练习开始,学习较为简单的小奏鸣曲,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肖邦、莫扎特等名师大家的钢琴作品,坚持由易到难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一般情况下,学生从完成最基本的演奏到能够领悟钢琴大家的作品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针对钢琴教育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围绕当前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养,精心选编适合他们发展的教材,精选适合学生岗位发展需求的钢琴教材,完成高职钢琴教学目标。
三、立足学生基础发展阶段,实行阶梯式教学
钢琴教学一般采取单独授课方式,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采取一对一的模式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但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进入高职院校之前学生的钢琴基础也相差很大,对钢琴的领悟能力也可相同;同时,学生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有的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需要很长时间,也有一部分学生开始领悟能力较差,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很快就有非常大的提高空间和发展速度。此时,教师都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阶梯式的教学策略,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变化,围绕学生的实际和上课态度、发展阶段,针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稳步提升。所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应该不断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成绩和接受能力,制定阶梯式教学计划,把教学计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将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弱的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形成很好的互动,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都有自己的比较现实的学习目标和对象,向着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迈进。这样,通过实行阶梯式教学能够确保职业发展能力得到稳步提升,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发展。
四、拓展实践应用平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人文素养下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研究
【摘要】人文素养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签,是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展现人多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个人在现代社会培养道德情操和事业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推进人文素养教育,实质上就是做人的教育,通过对学生的自身修养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要从高职院校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实际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现状。所以,人文素养培养,不仅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培养学生优势品质的需要。
【关键词】人文素养;音乐教学;教学创新
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更加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在国家提倡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各大院校应响应国家号召,以树德育人为己任,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音乐教育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教育人为目的,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它是一种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素养在音乐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体现个体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浪潮中,大多数高校在音乐教学中仅注重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在音乐课程中对人文素养的渗透却常常被忽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通过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学会鉴别真善美,理性看待周围世界,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1]。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音乐教学的切入点,深入实践,努力探索,推动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在音乐教学中的不断向前发展。
一、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对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大学音乐教育对推进和贯彻我国素质教育落实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实质就是素质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学的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素养,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在教育部推崇金课,摒弃水课的方针指导下,教育行业对水课和金课展开了热议。然而,高职院校相比本科院校更加迫切的需要系统的研究和有针对性的改革。金课强调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即“两性一度”,不仅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落实金课,还要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寻找改变和突破。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人文素养教育虽然在近些年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其发展的现状仍有不足,加大力度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在音乐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培养也是从教者的责任和使命。音乐教育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方式在于制定更加科学的人文素养教育组织方案,确保能有效改善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提高培养效果,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国内音乐教育从业者深知在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和重要性,但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将人文素养的教育蕴藏在音乐教学之中,这样既能够保障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又能够确保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双赢的教学目的。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提倡人文素养培养已经是很多国家的共识。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人文素养教育更是职业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美国院校就是将人文素养培养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地位等同于科学教育和专业知识传授。美国人更认为,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宽容和合作精神。日本大学更将人文素养教育视为一般教育和普通的素养教育。英国高校也是非常重视人文素养培养,因为英国人认为他们推崇的团队精神是一种合作能力,人文素养的提升利于培养人们协同工作的优秀能力和良好态度[3]。Pleshakova,Victoria《TheImportanceofTeachingHumanitiesi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中指出,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年轻人在这个由压力、期望、失败、问题和恐惧交织而成的令人困惑的生活网络中找到自己的道路。也可以让他们在艺术、文学和科学方面对世界做出贡献。但最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思考,提出关于生活的问题并寻找答案。所以,纵观国外发达国家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其取得的成果是丰硕的。反思,教育的初衷无非是培养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其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接人待物能力。然而,学生在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后,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同时,由于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没有成为合格的“职业人”,不能被社会大众认同。这也说明国内文化素养提升的步伐太小,速度太慢。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寻找国内外在音乐教学中对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视和发展程度的差距。总结国外优势经验,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人文精神支撑。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劳动素质培养探究
摘要:提升高校学生劳动素质是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与深入高等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具有自主教育、教育导向以及开发创造功能的高校文化在学生劳动培养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意义。即便如此,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与学生劳动素质培养的潜在关联,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与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工作没有得到充分融合。基于此,深度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劳动素质培养实践策略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劳动素质;校园文化;高校教育
一、引言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院校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如何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理想育人环境、形成良好育人氛围,是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加大高等院校文化建设力度,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制度化的育人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教育中,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与德育素质的发展。劳动素质是高校学生各项素质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通过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学生劳动素质提升也是极为重要的。
二、完善高校学生教育体系 确立高校学生教育方向
高等院校文化建设是高校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一项极为系统、涉及面极广的工程,其中涉及高等院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各个部门协同作业,单靠某一个部门的努力是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的。需要在高校行政部门、校党委的通力合作、共同领导下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校领导亲自参与校园文化构建方案的拟定工作,主抓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发动校内的各方力量,党政部门、工团部门协同作业、共同管理,切实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1]。将校园文化建设列为高等院校行政工作与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牢牢把控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方向,持之以恒地作出正确的引导与指导,逐步提升育人效果,培养高校学生的劳动素质与行为观念,让学生以劳动为荣。在开展育人工作时贯彻以艺术性、思想性、文化性以及知识性相结合的育人原则,做到有领导、有规划、有组织、有实施、有落实、有检查的完整工作流程与工作体系,引导与推动高校文化建设向着更加全面、更加健康的方面发展,最终达到教育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劳动素质的终极目的[2]。
三、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 为全体学生树立优质劳动榜样
高职品牌学生干部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摘要:高职品牌学生干部是高职院校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社会成就和贡献对学院而言,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阐述了高职品牌学生干部具有的特点,针对当前高职品牌学生干部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深入探讨了学生干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系统地提出了高职品牌学生干部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对策,以此促进高职学生干部核心能力的有效提升,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品牌学生干部;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对策
21世纪是中国高速发展的世纪,我国大力提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它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周边企业改革创新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职学生干部是高职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广泛活跃在学院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在学院与学生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由此造就了他们特殊的人格品质和能力,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沟通协作、信息处理与判断、以及组织协调和创新等能力[1],广泛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如何培养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职品牌学生干部,以适应现阶段新形势下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品牌学生干部的特点
(一)思想道德素质水平较高
多数高职学生干部是由老师推荐或学生选举产生的佼佼者,共青团组织的优秀代表,党和国家的干部储备资源库。他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出色的完成学院、教师安排的工作任务,时刻关注国内外事件,热心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严格要求自己、关心他人生活和学习,在学生工作和活动中处处起表率作用,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很好的认同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可以说是我国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
(二)责任和服务意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