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英语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文学英语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文学英语论文

文学圈课外阅读中学英语论文

一、扣准概念,是文学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用的基础

毫无疑问,文学圈是核心概念。根据丹尼尔的描述,笔者以为其所说的“一小群”与当前英语课堂上的小组类似,一个小组的成员即可成为这一小群学生(当然也可以是课后自由组合),“读一本书”保证了这一小群学生能够围绕同一个话题进行“深度研讨”“,圈”即“群体”,是学习的主体体现。课外阅读是文学圈在本研究中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情形来看,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能力提升更多地发生在学生课后的英语意识与英语交流上。但第二语言的学习又决定了学生不大可能有一个良好的英语交流情境,而文学圈恰恰可以提供这样的情境。这样,将文学圈与课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可以利用前者促进后者的情境,从而在理论上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亦为实践奠定基础。

二、精设步骤,是文学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用的途径

有了上述的理论基础,具体到实践中,文学圈又应当如何应用呢?笔者通过研究,寻找到了重要步骤。一是基于共同爱好,共选一本书,共建一个组。在学生进入初一时,笔者就注意帮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基于文学圈的思想,笔者推荐学生以《悦读联播》作为阅读材料,并根据自己的朋友圈去初步形成阅读圈,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建立的阅读圈中成员的英语学习能力进行调整,让阅读圈成为文学圈。这样,通过一本大家都愿意阅读(这一点很重要)的书,将文学圈形成。二是围绕一个话题,从文学解读的角度深入阅读。笔者以为文学圈是离不开对文学的研读的,尽管初一学生能力有限,但这样的要求可以给学生培养一种意识。从英语行文特点的角度去阅读,去理解,然后在文学圈内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就不只是浅显的“读”的层次,更能抵达理解、运用的层次。值得强调的是,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局限于学生理解后再交流再应用,因为语言有一个特点,即其有可能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三是教师适度介入。课外阅读从时间角度来看,发生在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之外,但其与课内学习应当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学习。基于这一考虑,笔者在学生的文学圈当中发挥着指导的作用,尤其是《悦读联播》中概括出来的二十多个话题与中学英语学习有不少一致的地方,那么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泛读、精读,并且由教师适当点拨与提醒,就能有效地为课内学习提供前置性铺垫或后置性重复。总体来说,只要保障了以上三个步骤的衔接与完整,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从而使得文学圈能够成为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有益途径。

三、反馈评价,是文学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用的保障

还有一点必须着重强调,那就是对文学圈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时的反馈与评价。事实证明,完全自由的课外阅读,作用是不大的,至少指向性是不强的。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文学圈方式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对其提供反馈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方式的指导。以《悦读联播》为例,其图文并茂,而初一学生的注意力还不那么容易集中,因此学生在“圈”中阅读并交流的时候,往往重点难以一致,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的阅读提供指导,告诉他们重点是什么(一般是英语语句及其蕴含的英语表达习惯),图片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主要是形成表象、增强记忆)。根据笔者的经验,这样的指导持续一个月左右,就能让学生形成习惯。二是阅读内容的指导。由于是课外阅读,学生不可能得到太多的指导,如任由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有可能形成的是一个机械学习的过程。而如果教师能够在研读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给学生在阅读内容上形成一个方向上的指导,则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事半功倍。比如说读《悦读联播》时,每一个主题的指明,及其与课内学习可能的联系点等。

四、结语

阅读全文

中西文化差异下文学作品大学英语论文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分析

1.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核心,而在中国,文化是群体文化,所以价值也是群体性的价值。传统的西方文化比较崇拜个人英雄主义,有的时候甚至是牺牲他人和集体利益获取自身价值。英美人信奉个人主义,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并理所当然地把寻求个人发展和谋求个人利益作为人生目标。个人利益和个人自由神圣不可侵犯,集体利益不应该也不能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因此,他们主张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而丝毫不受外界的干预和限制。而中国人则比较侧重于整体价值和集体利益,识大体、顾大局、集体利益始终高于个人利益,而个人利益应服从于集体利益。中西方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在很多方面都能够看到,比如常见的“Godhelpthosewhohelpthemselves”。而中国汉语则有“众人拾材火焰高”等说法。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深入了解我国和西方国家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学习英文作品的翻译。

2.风俗文化的差异。

风俗文化主要是指贯穿于交际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风俗文化的不同在中西文化中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以及好运等,其中像汉语中的“事业红火”主要是指事业兴旺,并且红色也象征着进步和革。但是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得知英语中的“red”除了表示颜色之外,习语中“seered”则指的是大发雷霆、气得发疯等意思,“paintitred”指“把某些食物描绘成骇人听闻的样子”等等。这与中国文化中的用法是大相径庭的。针对上述可以得知,同样的字词,因为存在不同的风俗背景下,所产生的意意思和象征也是不同的。因此,大学英语文学翻译学习中,如果仅仅根据字词进行翻译,则很可能误解作者的意图,正确的做法就是首先应该了解不同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的含义,将字词本身引申义翻译出来,这样才能实现准确的翻译,实现中西文化的对接。

3.非语言文化的差异。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的途径,但是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其中表情、眼神以及身姿等在交际的过程中也占据着中重要的作用,甚至在特殊的场合下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比如西方人见面喜欢拥抱。而中国人见面时则都是以握手视为礼节。并且在中西方人际交流的过程中,眼光的接触两个国家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比如西方人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如果目光不看对方,则表示对方对所交流的话题不感兴趣,而在中国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眼睛盯住对方则认为是不礼貌的。因此由于国家不同,所以中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学习英美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这样才能达到翻译的正确性。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同伴评价

[摘要]

大学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很多学生目前的英语写作水平在教学目标中甚至连基本要求也达不到。教师在此部分的教学也非常吃力。因此,教师开始思索将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同伴评价机制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发挥出最佳的英语写作水平,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

同伴评价;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应用

同伴评价机制是伴随写作教学理论提出来的,其受到很多教师和学者的推崇。同伴互评反馈的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一次性评价存在的客观偏失性,学生能参与其中,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剖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能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写作优势以及缺陷。

一、对同伴评价模式的内涵分析

同伴评价就是指把学习者当成是信息源,让其起到相互利用、相互影响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同伴需要承担教师的责任,对英语学习中的一些书面、口语以及电子等形式的写作初稿进行评价和必要的修改。这种评价从英语学习的本体方面来说是一种信息的反馈作用力,客观评价对方的行为以及信用。这种评价应该包含积极的、正面的以及肯定的信息,当然也会涉及纠错和否定成分的信息,但是不能是单一的批评或者是单一的肯定。评价同时要有语言上的错误、技术上的细节更正以及对对方作文优势的肯定。同伴评价的方式可以分成书面评价、口头评价以及二者相结合的评价。教师一般会把学生进行分组,4-5名学生为一组,这其中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对其他学生的作文给予评价,可以把自己的意见以一种书面的形式反馈给作者。很多教师会把书面评价放在课后进行,学生在得到评价后对文章进行修改。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的方式基本一样,区别只是把意见用口头的方式描述出来,或者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加深对彼此作文的理解程度。

阅读全文

课程思政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思考

摘 要: 大学英语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时多,时间跨度大,具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条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必然会接触西方文化,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以批判性的思维对待西方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基于英语课堂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分析,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开展的现状,研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渗透的主要途径,为英语课堂实践课程思政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接触多元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文化碰撞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思想冲击的同时,也使他们容易被腐朽文化侵蚀从而误入歧途。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凸显了紧迫性和重要性。德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立人先要立德,教学坚持德育为先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未来能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各高校通常都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该课程课时多,时间跨度大,授课对象广,兼具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人文素养两方面属性,因此应当重视并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发挥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和互联网融入学习生活的背景下,大学生获取国外信息资源的渠道得到大大的拓展,这些信息起到增长知识和丰富课余生活作用的同时,也会夹杂一些负面内容和隐蔽性的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还不能完全具备甄别信息的能力,因此大学课堂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当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帮助学生学会以批判的眼光对待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英语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教材内容大多都是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社会生活、人物和价值观念,这些课文包含的信息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中所传递出的一些观念也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但是也需要注意到长期接受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影响,可能造成大学生对西方国家羡慕和盲目崇拜进而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能够筑起一道堤坝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大学生辨别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具备批判吸收国外文化思想的能力。

二、英语课堂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成因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教学构建(10篇)

第一篇: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顺应论构建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高校在大学英课堂教学中逐渐引入了多媒体手段。顺应论从语言的使用规律、交际双方的认知特点出发,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课堂效率。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就顺应论对多媒体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关键词:

顺应论;多媒体;大学英语;新模式

一顺应论

顺应论最早由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专家提出,为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推动了语用学的顺利发展,意义重大。该专家认为,语用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科目,只有紧紧围绕认知规律、文化和社会三个角度才能切实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当预言者受到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冲击时,会有意识的进行语言上的选择,这个过程就是在使用语言。语言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顺应性、变异性和商讨性。要想正确的认识语言,就必须根据顺应的动态规律、语境关系顺应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等,通过深入的分析了解,进一步对语言做出语用解释。其中,就语境关系顺应来说,它是指在进行语言的选择时,必须要符合交际语境的使用规律。它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两方面内容,二者都符合语境的动态生成理论。就交际语境来说,它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语言使用者、社交环境、物理及心理世界等。其中,心理世界主要指的是在进行语言交流活动时候,需要考虑交际主体在情绪、信念及个性等因素,是对其认知规律和情感态度做出判断的一个过程。而社交世界更偏向于语言使用的准则。再一个,物理世界指的是交际主体的位置、时间,以及交际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规律。该专家认为,在交际语境中必须要突出强调语言使用者的中心地位,其认知规律特点与心理及物理世界紧密相关。要想激发语境成分,就必须对其认知的规律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顺应论还强调,语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交际双方对语言的使用规律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交际过程一旦发生变化语境也会变化,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