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文物保护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文物保护

谈“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以文物保护科技赋能为动力,全面提升我省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水平。

到2025年,文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文物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文物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文物科技赋能水平取得新突破,文物保护机构队伍力量明显增强,文物活化利用不断创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

展望2035年,我省将建成与创新型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体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支撑文物保护研究利用,考古成果、博物馆事业、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取得明显成效,文物助力彰显徽风皖韵独特魅力明显提升,文化归属感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文物资源和文物安全管理。制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办法,适时公布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面摸清全省文物底数,推动省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公布和实施,将文物资源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筹划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地下文物埋藏区、水下文物保护区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纳入率达100%。研究制定出土文物移交管理制度。加强对红色资源、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水利遗产、科技遗产等调查和保护。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保护机制。将文物安全工作全面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推进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建立“一单四制”,深入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2020—2022年),持续举办文物建筑博物馆消防队伍“大比武”竞赛活动。加快文物“三防”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一级风险单位防火防盗安全设施建设率达到100%。推动市、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落实文物行政执法责任。(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分别牵头,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应急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消防救援总队、合肥海关、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各市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动文物科技创新。深化基础研究,面向文物保护利用基础理论需求、关键科学问题,促进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同文物保护深度融合,提高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对跨学科研究的支持力度。聚焦文物断代、病害形成及发展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考古溯源与断代新技术、有机质文物材质工艺识别、劣化程度评估与保护技术、文物考古材料组成分析等基础研究。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博物馆展览、文物资源管理等领域的运用,力争在智能考古勘探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文物专有设备研制升级,建设区域考古研究标本库和考古实验室。支持博物院申报油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加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科研工作站和科技创新联席机制。(省科技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数据资源局、省社科院、各市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阅读全文

文物保护建筑修缮项目管理浅谈

摘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物代表了一个时展的体现,其价值具有多样性,是人类的历史文化宝藏。所以,保护文物对于历史文化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上海市肺科医院叶家花园修缮项目的设计实践,浅谈文物保护建筑修缮设计的探索和体会。

关键词: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叶家花园”

1历史沿革

1933年,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红十字肺科医院)开业。它是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从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大门进去,穿过门诊大楼和病房,在医院的深处,有一条碎石小径把人引入一座宛若世外桃源的花园——这就是在老上海大名鼎鼎的叶家花园。叶家花园距今近百年的历史,花园内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环境优雅,是医疗养生的最佳环境(图1)。1908年(宣统三年、1911年,5月江湾跑马厅竣工、开幕)叶澄衷之子叶贻铨(字子衡)在沪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跑马厅——“江湾赛马场”。1923年花园建成,对外开放。作为供赛马赌客休憩用的场所,这里被称为“夜花园”即“叶家花园”,占地77.636亩。1933年叶子衡将叶家花园捐赠给国立上海医学院。为了纪念叶澄衷,取名为“澄衷肺病疗养院”,又称为“澄衷医院国立上海医学院肺病疗养院”。1937年抗战军兴,11月上海沦陷,花园被侵华日军占领。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花园由国立上海医学院收回。今天,花园仍为医院的组成部分,而这所医院也成为全国闻名的肺病专科医院。花园内原本的延爽馆改建为院史馆,琉璃阁(原名叫“坎大利爵士茶厅”)改作茶亭会议室。叶家花园是日本人设计的,其设计风格具有独特性。“伏虎岭”和“卧龙冈”被设计在花园南北两侧,中间有一个池塘,形成一个整体。这种设计风格非常具有花园特性,这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颇具江南园林风格,其景色犹如一幅画卷。最大的岛中央有一幢乳白色的西式建筑,坐北向南,廊柱为希腊风格的爱奥尼克式,平台二楼前半部也是平台,站在上面可眺望全园景色。花园以湖泊、假山取胜,为当时私人花园之佼佼者。花园竣工至今已有近百年,虽然经过了多次战乱,但是其景色依然优美,其独特的气质依旧出众。

2现状调查

叶家花园于2011年2月由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杨浦区不可移动的保护单位,保护修缮的范围涉及门楼、?望台以及五座桥和九个亭子等构筑物,包括回波亭、琉璃阁、百态亭、四恭亭、听泉亭、吟月亭、牡丹亭、抗战亭、紫藤架、四恭桥、玉带桥、羲象桥、柳浪桥和晴涛桥[1]。在任何情况下,修缮施工前都需要对现场进行细致勘查,保证对修缮文物的了解程度。勘查是文物古建筑修复前的关键步骤之一,其中对其年代风格的识别,损毁情况的勘查是主要的关注部分[2]。经检测单位的专业技术检测以及建筑结构工程师多次现场踏勘,现状门楼主要出现了房屋倾斜、木结构腐蚀、混凝土梁承载力不足、混凝土梁柱开裂破损、钢筋锈胀及保护层开裂、内墙渗漏霉变、外墙粉刷层脱落、墙体开裂、木窗框腐朽脱落、木格栅腐朽松动等情况;现状九座亭子主要出现了檐口大面积脱落、屋檐瓦片破损缺失、护栏顶部面层开裂破损、踏步破损及缺零掉角、地坪开裂、厅顶吉祥物毁坏等情况;现状五座桥主要出现了桥饰破损、桥面裂缝、桥底梁板及支座混凝土开裂钢筋锈蚀、桥石材开裂、桥檐开裂等情况。现状桥亭均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美观和使用[3](图2)。

3保护修缮原则

阅读全文

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教学方法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在我国职业院校中开设的有关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在这种教学方法下的教学质量,逐渐受到现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教学方法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考古活动也不断取得突出的成就。在我国现今发展阶段,在高职院校内设立的考古专业课程中,有关考古文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逐渐受到我国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何才能更好的完善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本文经过研究,特得出以下结论。

一、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成因

1、我国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阅读全文

民族文化发展与文物保护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血脉和根系,是一个国家、地方的形象和窗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多年来,我们党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在思想上、精神上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文化强国,创造文化惠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又把建设先进文化提到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这一战略高度来认识,这是对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标志着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教育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也标志着党的执政思想更加成熟。所以,坚持以“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要求,指导各项文化工作,就为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智力支持。   面对新的世纪、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文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身体力行,勇于开拓,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导甘南各民族各项文化工作,同时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文化建设发展的多样性,树立文化创新意识,文化与科技融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保持文化的先进性。   一、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把甘南建成甘肃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地区   甘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源远流长,各具特色的文化是甘南文化建设优势所在,本地区多民族各自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弘扬和发展。在合作、玛曲、碌曲、迭部、夏河等地流传已久、丰富多彩、风格各异,而且日益发展的藏民族独具文化特色的乡浪节、浪山游、赛马、赛牛会及佛教盛会;临潭、舟曲、卓尼具有的江南风情和汉、回、藏、土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看大戏神会、“花儿”浪山会、万人拨河会、烟花爆竹会、风情旅游节,都是以歌传情、以舞会友、以运动加盟等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大舞台。多年来,逐步扩大与国内外民族文化的交流,让民族民间艺术这一无形资产融入甘南的两个文明建设之中,提高本地区的知名度。要把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的产业优势,以促进甘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把藏、汉、回族及甘南其他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民族服饰、餐饮、民俗礼仪、体育项目、节庆活动、歌舞器乐表演、民族工艺精品等荟萃甘南,繁荣甘南,把民族文化和甘南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甘南作为甘肃民族文化体系发展的作用。   二、要树立精品意识,抓好文艺创作,多出优秀作品   丰富多彩的优秀作品是繁荣文艺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精神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它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我们要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大好机遇,鼓励扶持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准的文化产品,强化精品意识,推进文化的不断发展,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抓好精品工程,全力创造和推出甘南民族文化名牌产品,挖掘和继承本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把甘南各地藏族乡浪节、浪山节、汉族的“花儿”庙会、烟花会和多民族参与的万人拨河运动等办得更具民族性、现代性;让“洮州花儿”、“藏族山歌”、“民族器乐”、“甘南藏戏”、“民族舞蹈”等一批优秀民族剧目,在获得国内外奖项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民族院校发扬光大,教育传承,寻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好结合点;要更多地培养和鼓励传承人及创作编导人员;通过签约和奖励等形式,挖掘和生产出更好的优秀作品。   三、重心下移,切实抓好城乡基层文化建设   文化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着力点在基层,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在基层,希望在民间。因此,必须把公益性文化工作重心下移,抓好基层文化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建设,强化阵地意识,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的作用,要必须做到周密的文化活动,要继续培养发展创新,抓好节日文化、集镇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教育,搞好文化下乡惠民活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文化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搞好文物保护工作   要树立“出精品、上档次、选品牌、创特色”的工作目标,致力于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建筑设施。切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同时,宣传文物保护法,提高认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拟定可行性保护措施,使文物得以有力保护。首先,要全力协调、配合、创建和着力打造甘南州民族文化艺术中心,文化一条街,发挥文化馆的功能和全州七县一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展示。通过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情况,甘南一江三河七县一市有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迹,各类野外不可移动文物遗址499处,其中古遗址283处,古墓葬55处,古建筑47处,石窟寺石刻1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99处,其他3处。甘肃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甘南州境内有重要新发现15处。这些都分别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州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很好地保护和利用。471处州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全自治州两馆建设的基础上,应认真搞好其保护、利用和发展。   五、大力开发博物馆文化产品是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众的重要渠道   “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分为两类:一是以馆藏文物为基础而设计、制作出来的各种基本陈列展览和专题陈列展览,它们是博物馆文化产业的主流产品、拳头产品和长线产品;二是根据观众的购买欲望而设计、开发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能够引导旅游品消费,创造文化产品附加值的博物馆文化商品,它们是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副产品。”我们要按照全州各县各民族特点和优势创造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良好环境,扩大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规模,提升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水平,在全州博物馆之间建立资源、创意、市场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另外,在文化产品开发后期,还应加大文化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将产品的历史渊源、生产工艺、价值内涵等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卡片,随产品赠送。把文化产品开发作为博物馆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作为博物馆文化传播功能的具体延伸,必定能促使其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和教育职能。#p#分页标题#e#   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切实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保障   在大力发展影视、图书报刊、文艺演出、艺术教育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民族文化艺术产品、文化旅游、文化技术、文化信息、艺术中介、艺术品拍卖、音像制品、电子游戏、电脑网络等。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保证,要深入学习党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着眼于文化队伍素质的提高,针对当前甘南州文化系统各单位文化艺术专业人员普遍缺乏的状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稳定好现有人才,珍惜现有人才资源,努力营造优秀文化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环境。要在培养、教育上做文章,引导文化产业者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养和艺术创作水平,为开创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工作新局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阅读全文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及多媒体和数字网络的发展,大量的外来文化涌入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被同化的进程加剧。为了能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民族在享受现代社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还能保持本民族的一些优秀文化特色,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作者以西双版纳为例,谈谈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关键词:西双版纳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建议

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物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唯一的傣族自治州。全州总面积约19125平方千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的多样性,造就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誉。在这块神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居着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基诺、彝、瑶、苗、回、佤、壮、景颇13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文化资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8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分别是曼飞龙白塔、景真八角亭、曼短佛寺、曼春满佛寺和茶马古道勐腊段;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分别是中缅会谈纪念碑、曼阁佛寺、李定国祠、塔庄莫、景哈洞穴遗址、曼崩铜塔;州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分别为总理泼水遗址、勐龙烈士陵园、景真中心塔、勐遮佛寺壁画、易武白云洞摩崖;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2个。“三普”新发现尚未纳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现有2家国有博物馆,全州馆藏文物2330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105件。

2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加快,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虽然地处边疆,但也享受到了祖国发展带来的红利,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自给自足农业生产生活模式,曾普遍使用于各民族民间的榨油机、榨糖机、水碓、水碾、纺织机、分水器、木犁、木耙等民族传统文物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如果不进行抢救性保护,这些民族文物将逐渐消失。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和网络村村通、户户通的覆盖率扩大,为少数民族群众搭建起了解外部社会的桥梁,少数民族群众获取外部资讯越来越便捷,这就对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九零后和零零后带来了较大冲击,主要表现在民族服饰方面。西双版纳主要有12个世居的少数民族,现在传统民族服饰只有老年人还穿,在年轻人中,青年妇女则大多穿新式的采用现代工艺和化纤原料缝制的民族服饰,年轻男性平时几乎不穿民族服饰。传统民族服饰只在主要的民族节日和庆典上穿,或在有关民族文化活动的展示中出现。由于对传统服饰需求的减少,加上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化经营,从而导致少数民族纺织艺人逐年减少,纺织技艺面临失传现象。边疆少数民族人口规模较少,民族民俗文化如果不加强保护的话很容易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从而导致被同化或异化。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过去傣族男孩到七八岁时都要到寺庙里出家,当一段时间的和尚(出家时间长短没有具体限制,可以是半年、一年、几年或者终身),接受寺庙教育,学习傣文,学习傣族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现城市周边傣族寨子中的傣族孩子一般都接受义务教育,很少出家当和尚了,只有边远地区的一些傣族寨子里还有一些傣族男孩到寺庙出家,但比例已经很低了,为了保证寺庙的香火不断,好多寨子里的寺住持与和尚是从缅甸或老挝请来的。由于现在的傣族男孩已不再出家当和尚,好多傣族人已经不会读写傣族文字,特别是居住在城里的傣族,他们的孩子甚至连傣话都不会讲,这不利于傣族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西双版纳自然风光绮丽,民族风情浓郁,是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交通的便利,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需求。西双版纳作为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每年都会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西双版纳旅游参观。世界各地游客的涌入,自然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西双版纳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不断遭到影响和破坏。主要表现在一些景区景点为了吸引游客大兴民俗表演,这些表演好多都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核,而少数民族一些传统的歌舞却逐步消失。西双版纳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不足,许多民族文物缺乏有效的保护。一是州、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缺乏保护经费,在文物本体安全和消防安全上投入不足,许多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许多民族文物散落民间,由于缺乏文物征集经费,再加上现在一些鉴宝节目的渲染,导致文物价格虚高,给文物征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许多民间文物不能收归博物馆保护、管理、研究和展陈。由于民间缺乏保护的条件和技术,这也加剧了文物的损毁和消亡。三是博物馆对文物的保护条件有限,西双版纳现有2个国有博物馆,但是都没有文物库房。文物藏品安全是文物保护的首要工作,库房则是文物保护的重要载体,文物库房承载着文物藏品的储藏、保护、修复及防盗、防火、防虫和确保文物藏品恒温恒湿等功能。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从2010年成立以来,由于当时的客观原因,把博物馆的文物库房改建成办公楼交给西双版纳州民研所作为办公地点使用。博物馆只好利用展厅改建了一个临时库房,现在的临时库房安防、消防、环境控制设施简陋,表现在文物库房安全技防设施不完备,达不到《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等级的规定》的国家标准,满足不了现代文物收藏科学规范的要求,基本上没有恒温恒湿设备,防虫防霉药品短缺,文物柜、架、囊、匣数量不足,质量不好,基本上没有按文物性质进行分类放置的条件,很难做好常年养护、保管,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极为不利。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不健全。西双版纳州有两县一市三区,除了州上设有文物管理所和博物馆外,两县一市三区都没有专门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文物保护工作由当地的文化馆承担。由于没有独立的文物保护机构,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许多问题,不利于当地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3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阅读全文

浅论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发展思考

摘  要: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贡献。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是国际上达成的共识,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从工作经验着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与保护作为案例,研究分析目前我们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取得的成果,试图解决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机制体制问题,共同担负保护文化遗产的时代责任。

关键词:文化遗产;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发展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1、文化遗产的概念阐述

    文化是一定的历史阶段、一定的地域环境、一定的人类种群的一种生存状态、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反映。文化是一条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还要流向未来。文化发展尽管千变万化,但是作为特定的文化,总保留着祖先的基因。

    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贡献。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对过去文化、智慧的继承和总结之上,通过文化遗产,人们才能够认识自己从何处来,认识祖先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由此更加清晰地了解人类的追求,明确我们如何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1(1)

    本文“文化遗产”主要是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概念,等同于我国的“文物”概念。它包括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可移动文物指器物、典籍、手稿、艺术品、化石等。不可移动文物指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壁画、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性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历史遗址,以及周围环境。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浦东地区的不可移动文物。

阅读全文

新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分析(10篇)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很多高中学生的视野都比较狭窄,部分高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也相对落后,因此,很多高中生都没有认识到美术鉴赏课的重要作用。本文就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美术教学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

一、美术鉴赏课需要发挥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高效的素质教育,这就让美术鉴赏教学有了全新的意义,同时也让高中生的艺术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起来,因为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成长平台。在美术鉴赏课的开展过程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特长,并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从这个角度来讲,美术课程应当发挥学生兴趣爱好的主导作用,也就是充分运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主动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美术教师们需要逐步引导学生表达自我,并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与美进行充分观察和体会,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让理解更加深刻。

阅读全文

实验室管理教学调研思考

摘要: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现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但是在甘肃地区,这门学科的实验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为研究对象,结合四川大学考古实验室实地调研情况,从实验室教学建设方面、实验室管理方面提出初步构想,以促进实验室建设。

关键词:

“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博物馆的关注不断提升,物质投入逐年增加,但博物馆的专业人才缺乏,为了解决这一需求,2008年,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增设了博物馆学专业,2012年增设了文物保护学专业。经过4年的建设,已经建成了“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对于实验课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还需借鉴其它大学同类实验室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自身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的思路。

一“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实验教学的调研

四川大学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走在了前面,有着十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为此,2012年7月赴四川大学及周边地区就博物馆和文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入调研。四川大学考古实验教学最早成立于1970年。其前身为考古技术实验室,被列入211和四川大学“523实验室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下设考古技术、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微痕分析、动物考古、成分分析、体质人类学等7个实验室。另有中心专业图书资料室、文物标本室各1个。多年来,该中心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尤其是在金沙遗址考古、三峡考古、西藏考古等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其采用的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考古实验教学,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特色鲜明,在中国西南乃至整个南方地区都有重要影响和示范作用的考古实验教学中心。博物馆学实验室:2006年,四川大学考古教学实验中心正式依托四川大学博物馆成立博物馆学实验室,开设“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观众研究”等3门试验课。文物保护实验室:成立于1989年,分为“有机质文物保护实验室”和“无机质文物保护实验室”两部分,现配备有金相显微镜、大气品质测量仪、恒温恒湿箱、电脑测控耐折度仪、台式放大镜、电脑三目体视显微镜、电导率仪、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检测实验仪器等多种实验设备,既可保证文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基础实验教学需要,亦能支持专业师生在文物保护材料、保护技术、保护理论等方面开展研究实践。动物考古实验室:2005年,川大考古实验教学中心与生命科学学院合作组建了动物考古实验室,依托于拥有60万件动植物标本的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和考古专业多年发掘积累的动物标本及考古教学中心购买的大量动物标本,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动物考古学》课程和动物骨骼种属鉴定、年代测定、动物食性测试、脂肪酸测试、动物古DNA分析等实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