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问题式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政治教学中的问题式教学
一、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如果不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其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会主动去探究和思考,素质教育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的首要条件就是善于创造问题。因此,问题意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创新能力的起点和动力,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也反映了其思维的创造性。因为在学生进行学习时,他们脑海中问题意识的形成不是简单的提出和解决问题,而是动态的创新过程。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任何离开问题意识来谈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毫无意义的。
二、问题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优越性
1.妙用问题教学,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
问题是联系教学各种要素的纽带,这些要素主要包括教师、教材和学生等三个方面。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领会政治教材内容的特殊性,理解并欣然接受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由于现行的教材已规定了学习的基本内容和目标要求,也就是说“讲什么”与“学什么”已有基本的范围,那么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重点就在于研究如何使用教材的策略。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策略就是要实现由讲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以问题的设计与解决作为连接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思考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好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巧用问题教学,有助于学生获取新知识
问题教学的前提是要求教师或者学生能提出问题,这个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已知过渡到未知的过程,如果不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就不能有新问题的提出。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的问题、并很好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在我们的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学会运用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要求学生运用价值规律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经济现象,从而提出解决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巧用这些问题进行政治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从而有利于他们新知识的获取。
问题式教学法教学设计思考
摘要:
问题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并通过问题的分析获得深刻的理论理解的方法。问题式教学法的根据是一是原理课的教学目的,二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特点。进行问题式教学,首先要设计必须达到教学的目的和引起学生参与思考的兴趣的好问题,其次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社会现实,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这是问题教学设计的目的和有效性所在。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教学设计;方法论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根据
问题式教学方法设计的根据一是原理课的教学目的,二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特点。相较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三门必修课,原理课是学理性最强的一门课,有一定的理论难度,但它又是一门基础课。因为这门课所要讲清的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05方案”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就明确了“原理”课教学的基本目的,这就是整体上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才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精髓。就原理课本身的特点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理课的理论性和整体性决定了这门课必须具有理论的逻辑性,培养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这门课的一个基本教学目的。这就决定了教师自己必须有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辩证思维能力才能驾驭这门课。另外,这门课的更根本的教学目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辩证的思维方法的培养。对世界的根本认知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必须在对现实问题的具体分析中体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当然现实问题既包括现实中的实践问题,也包括现实中存在的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讲授必须联系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教师必须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才能把基本理论讲透讲具体。
二、如何进行问题教学的设计
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意识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小学语文教师想要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就要开展问题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要想合理开展问题式教学,教师就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为问题式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1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概述
小学语文的问题式教学,主要指的就是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师生对话,并且在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解决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难点。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具体特点如下:第一,探究性。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需要学生自己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且进行自主提问,还可以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之上与身边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具备很强的探究能力,愿意主动探究语文学习中的主要问题,使语文教学呈现探究性。第二,自主性。小学语文的问题式教学,需要学生在教师的主动引导之下,对语文文本进行自主分析,之后再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由于这一些列过程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所以使问题式教学呈现出自主性。第三,创造性。教师在进行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意识。这样一来,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就会不受客观因素的限制,体现出较强的创造性。
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就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1重视阅读:
要想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就要重视阅读环节,学生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数量之后,才能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某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开展问题式教学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格外重视阅读环节。该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就给学生列出一张书单,并且在书单上标注出学生应当完成阅读的时间,以提醒学生进行阅读。该教师每周还会在语文课上进行专门的阅读教学,并要求学生家长在课后进行监督。该教师让学生进行长期阅读,学生在达到阅读量之后,对于文本内容提出了很多问题,为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和策略探讨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学会联系实际理解物理现象,并把物理知识重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是学生学习物理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但如果只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但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物理知识
探究式教学法其实已经在现代教学中应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其又被称为研究法、实验法。主要指的就是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先行把握,然后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最后获得想要的原理和结论。探究式教学法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为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式教学法中,教师以问题形式成功吸引学生的参与,不仅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整个课堂探索活动当中,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以在探究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探究式教学虽然已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应用,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探究式教学教学效果的获得。而文章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就是为了探索出更好的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
1.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新课改之后,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改变,初中物理教师自然也不例外。在以前,初中物理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现在,教师的教学目标逐渐上升为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确实与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是相呼应的。因为,探究式教学法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参与到教学当中,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在动手操作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验证物理理论和规律,学生也会进行不断的思考,逐渐形成物理学科思维,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弥补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低、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等不足之处,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会更容易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1)学生未能积极参与探究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初中历史论文
一、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因发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想问、敢问才能真正实现历史课堂的问题式教学。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行动力强,对一些故事成分比较丰富的内容兴趣高,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所具有的特点,那么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具体内容恰到好处的设置问题。运用问题式教学,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现实当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中寻找根源。初中历史教材涉及的内容多,但课时少,教材编排跨度较大,甚至会出现断代现象,仅凭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补充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帮助消化课堂内容。教师应当将课堂讲解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不仅为课堂增添趣味,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是问题。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要注意技巧,从全局考虑,标新立异,立足于事实,在学生理清史实了解其生产过程、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问题。当然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从反面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如何提出问题的思维模式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逐渐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二、创设问题式教学氛围
教学要真正实现高效,必须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要在形式上调动起来,还要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问题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教学氛围,促进教学发展。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教师要实施问题式教学必须首先创设氛围,只有学生敢于提问,大胆质疑,教师悉心教导,真正启迪学生,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寻找属于自身的学习规律,才能真正实现问题式教学。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式教学氛围;鼓励和表扬是教师进行教育的良好方式,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与课本相联系,引发学生思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让学生对历史有一种亲近感;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教学视频联系相关时事,进行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说明他们已经在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应当进行引导,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并把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营造轻松、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解答,学生和教师进行问题探讨,有利于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增加学生的探讨热情。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错误,强化自身领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而不是因为错误就退缩,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才能会越来越强。
四、有技巧地提问
语文阅读问题式教学实践探讨
摘要:语文阅读问题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理解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活动。语文阅读问题式教学主要由自主感知、互动排疑、细化探究、拓展运用等环节构成,其中,自主感知、互动排疑是基础,细化探究是关键,拓展运用是实践。
关键词:语文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
一、语文阅读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一)基本概念。问题式教学又称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最早用于医学教育,后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如商业教育、建筑教育、工程教育和基础教育等。教育领域的问题式教学主要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师给学生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并给予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学生则通过解决拟真情境中的一系列问题实现学习目的。它不仅关注教师的启发引导,更关注学生的合作研讨;不仅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而且通过让生生间、师生间展开讨论,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暗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1]而语文阅读问题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结合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要求,为学生设计关键性问题,促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
(二)基本原则。1.以生为本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制订个性化教学计划。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知文本、理解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循环渐进中生成新知。2.问题导向原则。问题作为一个纽带,应始终贯穿问题式教学的全过程。它可以表现为一个总的问题,也可以表现为一系列递进的问题。学生对知识与意义的建构镶嵌于问题的提出与解答中。教师依托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其结合生活经验对文本展开联想与思考。3.合作学习原则。新课程改革强调变过往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2]。合作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指以学习小组或团队为基本单位,学生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互相协作,互相交流,共同学习,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教学活动。教师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实施教学,学生既可在多人的商讨、争论中深化对文本的解读,又可学会分工协作。
(三)基本环节。语文阅读问题式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横向维度和两个纵向维度交互构成。教师紧扣教学目标,提出教学任务,分析学情,提供学习资源,运用点拨实现教学目标。1.自主感知。教师通过分析文本在课程标准及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已有的学习认知,制定和布置预习任务,并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完成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的任务。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教学流程主要是在备课时认真分析学情,基于学情制定驱动型任务并提供量化资源。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结合学习,链接自主预习课文,并记录未能解决的问题。2.互动排疑。教师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迅速地让学生融入情境,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解决课前预习存在的基本问题,扫除阅读障碍。教师在这一环节应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灵活调整教学设计。在本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预习成果,针对某一问题,通过群策群力的思维碰撞生成新的学习资源。3.细化探究。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升级版”,为前一环节没有解决的问题而设置。教师通过抛出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而学生表达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直接通过朗读发表感想,也可借助肢体动作诸如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来抒发感情。教师应根据课文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改变课堂组织方式,让学生切实体验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4.拓展运用。在顺利完成前面三个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更广泛地运用知识,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检测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也可借此深化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对知识、情感的表达不仅可以通过小练笔等书面作业形式展开,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作品展示。比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录制视频、音频;或者绘制思维导图,通过绘画作品分享心得。如此,既有利于学生对点改进学习成果,也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二、语文阅读问题式教学的实施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运用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政策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促使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地将问题式教学应用到课堂上,力求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会利用所学知识点解决现有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对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教学情境;问题意识
高中地理是一门文理相结合的学科,包含需要记忆掌握的文学知识点,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国家制定了新的教学制度,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问题式教学应用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更多地理知识,提升自己的地理综合素养。
一、高中地理开展问题式教学现存的阻碍
(一)教师尚未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过去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核心,只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互动环节,没有给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问题信息。这样的上课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再者,在国家制定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政策之后,高中地理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不再强调教师的核心地位,而是要重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教师仍是以讲解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听课感受,很少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只是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尚未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二)部分教师缺乏组织问题式教学的经验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基于九江地区高职院校1376份有效问卷,从学校、教师、学生等三个层面阐述了当下高职院校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积极引导,加强顶层设计”、“主动作为,完成角色转变”、“注重激励,激发学习潜能”等三个方面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问题与对策
1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开展的现状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认同,特别是在本科高校和研究生阶段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学生自学能力较弱,学习习惯较差的高等职业院校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却值得怀疑。笔者以江西九江一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的问卷调查,聚焦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参与意愿”、“学生参与行为”、“学生参与效果”等关键问题,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463份,有效问卷1376份。调查显示在总体上,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参与意愿”、“学生参与行为”、“学生参与效果”等关键问题上均达到了较好的可接受水平,但也仍然存在学校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师实操性不足,学生被动参与等不同层面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的最终效果。
2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校层面。学校是驱动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者,肩负着混合式教学改革政策机制保障、动态管理评价、教师能力培训等多重职责。调查发现,在混合式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层面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1)实施条件有待改善。一是硬件设施条件有待完善,学校基本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具备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条件,但个别时段或个别场地上还存在着网络不畅等情况,未充分达到泛在学习的目标要求;二是“线上”教学资源有待提升,充足的“线上”教学资源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必要基础,目前“线上”教学资源建设覆盖率达七层以上,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顶层设计有待提升。调查发现,教师从事混合式教学改革大多是出于实现自身价值需求,学校层面并未给予及时的宏观规划和微观指导,这不仅影响了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也影响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3)动态管理有待加强。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资源日益丰富,类型繁多,且教学资源呈现公开化特征,需要加强对“线上”教学资源内容进行把关、审核与管理;此外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也需要校级层面进行绩效追踪评价。
2.2教师层面。教师是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具体设计者和推动者,是混合式教学实施的主导力量,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调查发现,在混合式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层面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1)教师参与率有待提高。调查中,教师混合式教学参与率为72%,覆盖面相对较好,但仍有待提高。特别是45岁以上组别、行政兼课、外聘兼课等群组参与率都相对较低,亟需通过学校和教学基层单位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尽快融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之中,以提升学生群体参与混合式教学的稳定性和连续型。2)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定位不当,部分教师并未将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只是将“线上”部分的教学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或是锦上添花,而非作为一种教学的必备活动;二是实操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倾向于相对传统的模块功能,对于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陌生与缺乏;三是协同组合不够,部分教师往往单兵作战,并未形成以课程组为单位的集体合力,不仅耗费了教师个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