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文化修养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医德修养
摘要:医学专业课教师在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教育表层化、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本文探析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立德树人、自强不息”医德修养,从中获取大量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鲜明民族特色的教学资源,运用于医学专业思政课中,体现课程的哲学高度和文化深度。
关键词:传统文化;医学专业;医德修养
多年来,医学专业教学的实用主义现象严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匮乏,存在着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不足的问题,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职业操守、道德修身、敬业自省等育人要素没有被系统详细地发掘整理并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本文探析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医德修养并以此来涵养医学生的精神,滋养其灵魂。
一、“立德树人”——传统文化育人的根本点和医学教育的根本使命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把“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中国古代优秀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对当代教育理念的凝练和深化。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即树立,“德”即德业,“立德”指的是树立德业。春秋战国时代,古人就已经对“立德”进行了概述。《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中“立德”摆在了第一位。“树人”为培养人才之意。在古代,对“树人”最好的诠释是《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从中可以看出树人的难度和深远价值。
大学文化修养下寝室软装搭配设计思考
摘要: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宿舍文化的发展。宿舍是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场所,关系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在很多学校明令禁止大学生外出住宿的情况下,依然有不少大学生选择外出租房,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在寝室设计和管理方面无法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做好对于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研究,优化相应的软装搭配设计,逐渐成为高校校园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修养;大学寝室;软装搭配设计
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大体可以分为硬装和软装两部分,硬装是室内设计的主体,可以构筑起基础框架,软装则是室内设计的灵魂,能够确定室内设计的风格,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现如今,大学生普遍追求个性,对自身的生活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希望自己的寝室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在不改变空间结构的前提下,软装设计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
1软装概念
软装即软装饰,对应的是建筑空间的硬结构,通常被认为是建筑空间的一种特殊延伸。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软装的合理运用,能够丰富空间层次感,对建筑内部的环境氛围进行调节。相比硬装,软装同样能够改变建筑的整体风格,而且耗时更短,便利性更强,这也是多数人在改造建筑空间时的首选。比较常见的软装物品包括了家具、绿植、装饰品、窗帘、地毯等,优秀的软装设计能够使原本空间呆板的特性得到改善,提升空间的灵动感,继而使得人的主观情绪得到有效调节,促进其生活档次和生活品质的提高[1]。
2大学文化修养下的寝室软装搭配设计
针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及时对自身的观念和认识进行更新,从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的角度,在实施人文素养、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做好寝室软装的搭配设计。软装设计能够对寝室内部空间进行装饰和调节,对比硬装更加灵活也更加便利,高度的可控性使得软装设计能够体现出不同风格的装饰。在对大学寝室软装进行搭配设计时,应该关注几个方面的内容:
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修养探讨
摘要:
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过程中,加强自身修养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关系到群众文化工作是否可以顺利开展。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的辅导技能以及较强的文艺创作能力,并且在开展工作时还应该具备不断提升作品价值的精神,这样才能让我国的群众文化工作更加顺利发展下去,打开一个繁荣昌盛的新局面。而加强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修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前提,所以本文主要对这方面的内容展开了论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应该如何促进群众文化工作者修养的提升,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为实现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
群众;文化;具备;素质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强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可以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这就对我国的群众文化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这项工作就需要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个人素质的提升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将各方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建设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实现文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强化。要想对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修养进一步的提升,不仅要求群文工作者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还应该拥有不断学习的精神,懂得广博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具体的论述,希望可以为我国今后培养群众文化工作者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
群文工作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大量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群文活动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加强家庭美德、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弘扬时代主旋律,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群文工作者首先要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遵章守制,热爱群文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的事业心;其次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讲究无私奉献;最后是要在业务上不断精益求精,刻苦钻研,适应党和人民需要。
传统廉政文化与官德修养初探
摘要:传统廉政文化与官德修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为了准确地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文首先解析了传统廉政文化的特点,然后在解析官德修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个案对其传统廉政文化与官德修养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客观地说明。
关键词:传统;廉政文化;官德修养;个案说明
传统廉政文化与官德修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传统廉政文化是官德修养的理论渊源;官德修养是传统廉政文化的具体实践。因此,无论是研究传统的廉政文化,还是探讨官德修养的相关问题,研究者一般都会把两者合二为一。分析传统廉政文化与官德修养的相关问题,一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层面上的问题:传统廉政文化的特点、官德修养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下边就结合具体的事例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详细地说明。
一、廉政文化的特点
廉政文化是官员廉政建设与古代优秀文化相互整合的产物。从不同的角度对廉政文化进行比较式的分析就可以发现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对其特点的总结与归纳正是后续分析它对官德相关影响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此首先对其特点进行客观地总结:
(一)廉政文化融入其他文化
廉政文化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会融入到其它各种类型文化之中。无论是儒家文化,还是古代的法家思想,都有许多廉政文化的内容值得大家关注。在《荀子•哀公》一文中,作者详细记录了孔子与鲁哀公的谈话,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语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在这里,一个“舟”与“水”的比喻,形象地把君与民的关系讲得明明白白。在文学作品里还有许多有关廉政思想的对联:例如:身正行始正,源清流自洁。因此,探讨廉政文化不能仅仅局限于廉政建设本身,还要着眼于传统文化。这里所谓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但它却不是一个地域上的术语。这也就是说,无论是国内的传统的文化,还是国外的传统文化,其优秀成果都可以作为一个影响的因素参与官德修养的建设。但是,需要注意一个这样的问题,即,在官德修养的研究中,还应该以国内的传统文化为主。虽然在广义的层面上,传统文化包括国内外的所有优秀文化,但因国内外执政理念的不同,研究者还应该把国内廉政文化的思想作为研究的核心。
大学生语言修养教学研究方向
本文作者:张泠 单位: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
一、引言
大学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20世纪40年代以后,其课程逐渐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通识教育的目的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复旦、北大为首的名校,相继进行着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近些年来,关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语言交际能力是最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所必备的一种能力。近些年,关于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日渐多起来,但这些研究更多侧重于如何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以及如何提高口语交际的外在语音形式———普通话水平上。实际上,语言交际能力浓缩了人的综合素质,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语言修养是一个人在运用语言的场合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质、感情、态度、思维、知识、表达等方面的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综合水平。大学生通识教育之语言修养教育研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语言修养缺乏或缺失的现状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通识教育中,语言修养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找出影响语言修养的关键因素,研究语言修养教育课程应包含的内容以及应采取的教学形式,为开设大学生语言修养教育课程探寻路径。
二、语言修养教育研究现状
语言修养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把这一课程做好做精,保证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是众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已有的研究方向及内容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呈现单科、单论的单一化倾向。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摘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使得人们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也逐渐科学与丰富。艺术技能课(音乐、美术、舞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纵观全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艺术技能课都存在着“重专业技能,轻素质修养”的导向,教师们更多侧重于理论和技巧教学,忽视了艺术修养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艺术素质,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艺术表演能力。
关键词:艺术修养;学前教育
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课教学现状
1.1生源的艺术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增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不断扩招,很多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只考虑就业难度,忽视自己的特点是否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艺术课程学习的经验,入学后多是从零开始,这就导致部分艺术天赋和悟性较弱的学生学习吃力,再加上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直接降低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训质量。
1.2教学内容与方式
基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时各类艺术技能水平较弱的现实,很多高职艺术技能课的教师为了将学生艺术技能水平迅速提高,不得不将教学目标侧重于理论知识和技巧的掌握上,而鲜有涉足艺术审美、艺术精神和艺术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确实能把将学生的各项技能水平做出一定的提高,却很难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学习的被动很难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与艺术表现能力,对艺术修养的提高也是无益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论文
一、文化的功能及其育人的表现
(一)文化的功能
文化是社会的产物,必然具有相应的社会功能。文化的功能,有时也称文化的价值、文化的作用。总体而言,文化具有“存史”“、资政”“、教化”和“休闲”的功能。具体来说,文化的功能还可以从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两个层面来加以细分。从文化的价值来分,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就个人而言,文化具有塑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就团体而言,文化具有目标、规范、意见和行为整合的功能;就社会而言,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功能。以上三个层面的功能是互相联系的。从文化的使用价值来分,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功能,即文化具有传递社会经验得失,从而维持社会历史连续性的功能;二是育人功能,即文化具有造就人、塑造人的功能,这不仅表现在生产技能上,还表现在社会教育上,即通过积极的引导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三是动力功能,即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的存在,对社会的发展有作用功能;四是认识功能,即文化以特有的方式渗透在认识主体、中介系统和认识客体中,制约和规范着人类的认识。除此之外,文化还具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
(二)文化育人的表现
育人,是文化的功能之一。文化的育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传播知识。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来自人类的活动,是人类的记忆和活动的印记。完整意义上的“文化”应包括“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客观实在”和“反映客观实在的人的意识”,即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前者是“形而下的”,后者是“形而上的”。知识,指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是描绘“对事物了解广度、认识深度”的静态表述。知识,内含于文化,是文化的重要内容。知识与文化,形影相随,相互依存。因此,文化的传播必有知识的传播同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其中的“化”和“育”离不开“文”的传导和传授,而这里的“文”即“知识”。
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艺术修养探究
【摘要】我国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为让广播电视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满足人们的高品质需求,需要编导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保证节目质量。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艺术修养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能实现精神文化的有效传播。基于此,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尤为关键。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主创的编导,其自身具备的艺术修养往往会直接影响作品欣赏效果和传播效果。因此,对广播电视编导人员来说,应保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确保自身艺术修养得到逐步提高,满足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各方面需求。
一、文化修养提升方式
作为重要传播媒介之一的广播电视节目,其受众群体十分广泛,以中年人及老年人为主,这些受众群体自身的文化素质较高,所以对编导人员的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编导人员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才能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融入各方面知识,使节目档次得到提升。在制作节目时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编导人员,特别是在创作节目过程中,编导人员自身文化修养十分关键。基于此,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应不断学习编导专业知识,在自身专业知识提升的基础上,学习其他方面知识,在节目中融合所学知识,为节目文化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节目编导不是艺术家,但也要有艺术家的涵养和学识。对节目编导文化常识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好的编导应是杂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选择了做节目编导,就要在平常生活中拓宽知识面,在制作节目时不要好高骛远、人云亦云。
二、思想修养提升方式
较高的思想修养是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必备的修养之一,编导人员需要对记者和通讯员提供的作品进行加工,而在加工的过程中,编导人员应体现自身职业素质。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编导人员具备较高思想修养,在遵循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积极承担其资料与素材的加工重任,对新闻稿件进行严格审查。在选取节目题材的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节目内容要始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理解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抽象和务虚的,而是从日常见闻出发,夹杂着浓郁的泥土气息,也结合着自身的利益诉求。因此,编导要善于选材和编辑,把抽象的价值分解为具体的事例,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才能把核心价值观这个“软实力”转变为“硬通货”,从写在纸上转变为印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