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系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文化体系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体系构建探究

一、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筹备工作

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不是空中楼阁,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为确保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落实到位,企业要制定行之有效地保障措施。要将企业文化体系纳入企业全面建设的六大体系之一,并将企业文化工作纳入党委全年工作重点,明确“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两个至上’,创建和谐企业,提升企业文化”的工作主线;在组织保障上,成立“创建和谐企业,提升企业文化”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管理网络,党政领导亲自参加,以加强企业文化工作的领导和决策;在人员保障上,抽调精兵强将,成立项目组;在工作安排上,积极协调、统筹安排,确保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在物质保障上,将文化建设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列入专项建设资金。一系列保障措施的实施,确保了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稳步推进。

二、作好企业文化的调研诊断工作

企业文化实施前,要认真调查研究并诊断企业的现状。在调研过程中,要赢得企业上下的大力支持,让广大员工都积极地参与和配合。要通过个别访谈、座谈会、调查问卷和资料分析等方式,收集和分析企业的真实情况,内容要涉及国内外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国家结煤炭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企业组织结构和员工队伍状况、基础管理制度等相关资料以及年度工作报告、主要领导人讲话、企业报等。通过调研,从多层面、多渠道了解掌握企业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掌握企业中高层领导和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期望和建议,对企业沉淀积累的历史优秀文化传统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要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煤炭企业的历史、现状、优势、不足等进行诊断,形成企业文化调研诊断报告。

三、做好企业文化的体系设计工作

设计初期,要在员工中广泛开展文化理念、行为规范的征集活动。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响应,以个人、班组或部门为单位应征。应征材料要根据企业现状,结合个人认识,阐述对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的理解,为体系设计提供良好的借鉴。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前期企业文化调研诊断情况,进行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与整合。然后,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和反复的修改和完善,提炼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和行为文化体系。在企业文化体系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体现三个结合。一是体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共性是指行业及省煤炭工业公司所倡导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个性是指在企业发展历程中逐渐培养凝炼出来的文化特性。在文化体系设计过程中,将个性融入共性,在发展共性文化的同时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到既符合上级要求,又能够根据实际,有所创新,体现出企业特色。二是体现传承与发展的有机结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员工共同努力,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化体系设计过程中,要总结提炼这些优秀的文化品质,汲取优秀文化精髓,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现状,做到有所创新和发展。三是体现厚重地域文化积淀与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有机结合。新矿集团地处齐鲁大地,受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的影响非常深。博大、仁爱、厚重、踏实、泰而不骄、坚忍不拔等泰山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正是新矿人一直遵循并积极倡导和实践的优秀品质。同时,泰山文化的形成也体现了对“泰山”品牌文化的丰富和延伸,与企业的品牌建设紧密结合。提炼符合泰山文化正是为丰富“泰山”品牌文化、增强企业上下为“泰山”品牌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四、做好企业文化的推广实施工作

阅读全文

企业文化体系构建原则

一、遵循相应心理规律原则

(一)利用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个人在受到群体压力或情景压力的影响下做出了符合公众舆论或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行为方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领导者可动用一切舆论的力量,利用员工的从众心理,促使员工做出如何组织要求的行为,从而实现舆论与行动的良性循环,对于不正之风,则应果断采取措施进行制止,防止消极从众心理。

(二)激发模仿心理。

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者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行为习得有两种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也就是观察学习或者模仿学习。模仿对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机制,模仿现象发生的前提和依据是榜样,榜样的形式具体而生动,员工易于接受和仿效。在建构新的企业文化体系过程中,如果领导者能做出好的表率,同时大力树立和表彰模范人物,将会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大力增强企业新文化对员工的感召力,这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健康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二、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

企业文化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企业所处行业文化的共性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基本性质,而个体企业文化则应体现并丰富行业文化的共性。因而企业文化体系在构建时应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要体现行业特质和经营特点,融入和延伸行业文化,规范共性,又要结合地域特点、发展轨迹、人文环境、员工个性等设计和塑造企业文化,抓住企业文化精髓,彰显企业的文化个性。此外企业的各个基层单位对于公司的战略使命、经营方式、价值取向、企业精神、管理理念都应该有统一的认识,规范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要点,并在具体的环境和情景中充分发挥自身部门优势,增强文化建设措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在信息经济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为保持多样化带来的优势,我们还应在统一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目标,促使员工达成价值观共识,并鼓励员工努力实现公司的共同目标和愿景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让员工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阅读全文

文化治理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摘要:文化治理从治理角度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则促进了文化治理现代化。在文化治理的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中心制”,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生产和供给效率,要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布局,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手段的变革。

关键词:文化治理;公共文化服务;治理能力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站在新起点,治国理政的任务之重和任务之艰对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少的统治、更多的治理,既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需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四中全会把治理理论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是适应时代之变的必然选择。其中,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有效途径。文化治理从治理角度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则促进文化治理现代化。

1文化治理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系

1.1文化治理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与此同时,公民的文化意识逐渐增强、文化需求快速增长。但是传统文化管理体制下的政府一方承受“管理全能”之重,公共文化服务脱胎于这种体制下的文化事业,受到管理主体、供给方式、供给手段、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遗传基因”的影响,“供给效率”和“需求速度”不相适应,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公共文化满意度不高。“治理”视角下的多元主体是对传统“管理”背景下政府单一主体的突破。多元主体的介入必然会带来权力配置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和设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文化治理理念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目标、治理结构等方面与过去的文化管理存在差异。比如,文化治理强调参与式和互动式管理,有利于激发社会文化创造的活力;文化治理需要搭建包容性的平台,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文化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它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逐步摆脱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行政”和“文化管理”的思维,更突出“治理的柔性”以及公民和社会的自主性。

1.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治理现代化

阅读全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群众文化论文

一、近年来新余市群众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探索

(一)以文化规划为引领,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市委、市政府先后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建立十大惠民体系持续推进社会和谐的决定》等文件,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运作高效的市、县(区)、乡镇(社区)、村户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满足群众就近便捷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

(二)以设施建设为突破,搭建群众文化活动良好载体

建设丰富多样、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是群众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新余市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里的项目资金的同时,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元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维修、改造了一批功能完善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形成了以市直城区为龙头,以县(市、区)为示范,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依托,以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中心户)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新余市有群众艺术馆1个,县级文化馆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3个,30个社区都设立了文化活动室。一系列大手笔、大投入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创造了好的条件。

(三)以精神创作为龙头,带动全市群众艺术的健康发展

立足新余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打造有新余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创作了一系列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少儿艺术文化精品。在江西省第九届少儿艺术节中,新余市夺得了全省总成绩第一,获得了五个一等奖。《快乐奶仔》《小胖胖》《俏皮奶奶》等五个少儿舞蹈荣获中国舞蹈协会“小荷风采”金奖。分宜中心幼儿园幼儿舞蹈《快乐奶仔》荣获了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快乐奶仔》也是江西省唯一入围群星奖的舞蹈节目。此外,新余市少儿小品《神奇的小夹袄》荣获全国中小学生文艺比赛一等奖。少儿舞蹈《我最棒》获得第十六届群星奖。目前新余少儿艺术已成为宣传新余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新余市创作的小品《唢呐声声》经过多轮筛选评审,被文化部选调参加北京“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暨第十五届“群星奖”展演。这是新余市复市以来,小戏小品第一次被文化部选调进京演出。新余市创作的小品《假审》荣获第十一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银奖。新余市摄影作品《技术能手》《望新年》分别荣获第十届上海国际影展金奖、影像亚洲第七届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胡知敏老师在文化部、中国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开展的“第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评选活动中获得“最佳创作奖”

阅读全文

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生态体系架构

 

0引言   21世纪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关注网络高新技术、互联网与数字化为生产理念基础的产业[1]。它涉及游戏、动漫、移动通信、互联网服务、数字出版等多个领域,以其产品的逐渐升级刺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2-3],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引导市场消费。随着web2.0甚至web3.0风潮的来临,一个全新的生态规则[4-5]正冲击着现有的互联网组织模式。互联网正从一个个独立的封闭系统走向协同的创新体系,走向面向多用户提供服务的综合信息解决方案。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益竞争不再是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而是生态系统间的竞争。因此,我国的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是基于用户需求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提高互联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在众多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广泛存在着许多结构性和技术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传统的出版发行渠道无法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一些优秀的作品和文章,由于发行渠道的限制,不能传播给广大的读者;或者由于发行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削弱了出版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为盗版出版物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条件。由于出版物在发行和受众两个层面上的限制,版权贸易产业步履蹒跚,一方面出版物的作者无法将自己的作品送达广泛的受众,即使想出售版权,也找不到买家;另一方面,希望购买符合自己需求的版权的买家,在传统的出版发行渠道中也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合适的版权并进行交易。   (2)影视制作和交易。与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业类似,普遍存在着音像制品的制作生产能力远大于推广销售能力的现象。我国每年产生的上千部电视剧和电影还延续着传统的发行和传播渠道,一方面制作商以人工的方式携带影视作品的录像到电影院、电视台进行上门推销,费时费力,效果还不明显;另一方面,影视分销渠道商也非常辛苦,往往要一部片子、一部片子地过目和筛选,生怕遗漏了能够带来较高收视率的作品,这样的操作模式效率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3)动漫和网游。竞争日趋激烈,动漫或网游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靠运营一款大型动漫或网游获取高额利润和维持企业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各个游戏开发商推出新款产品的频率在加快,网游免费、道具等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逐渐兴起,这在给玩家带来更好体验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在层出不穷、不停翻新的游戏面前,玩家无所适从,不知道哪款游戏、动漫最讨自己喜欢。   (4)广告会展。现有的网络广告分为两种:品牌广告和搜索广告,前者以广告在网站上的位置和空间为估价和交易基础,后者以点击率和竞价排名为商务运作前提。目前困扰这两类广告的问题是如何做到将广告精准地投放给需求清晰明确的受众,并对广告投放的效果进行科学、量化的评估。此外,现代社会中,各种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会展越来越多,这是经济发展和交往方式演进的必然结果,但是对于这些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的会展,如何提高会展效果和评估会展的经济效益,成为了组展商、参展商都头痛的问题。   2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生态系统   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生态系统是在基础网络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将网络生态系统的基本原则、特性、构成及运作方式应用到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行业中,形成具有文化创意产业属性的生态商业模式、系统构成和运作模式。   2.1基础网络生态系统   基础网络生态系统是在多种网络上营造一个新兴生态系统,其组成按照各自的角色可分为生态基础、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见图1),这样的角色划分与现实生态系统非常相似。   (1)生态基础是整个生态系统运行的环境基础,它为不同领域的角色和元素提供服务支持,支撑着生态系统中其它服务及角色的活动。   (2)生产者及消费者:基础网络生态系统中的每个使用者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服务、信息的交互相当于现实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使用者在使用系统或者享受服务的同时,也为其它使用者提供服务,这就形成了网络生态系统中使用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共生共栖关系。可以将基础网络生态系统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出版发行领域,生产者是出版商,而消费者则是发行商或销售商。同样,对于影视制作和流通领域,生产者是一些影视拍摄和制作公司,而消费者则可能是影视传播和放映公司,以及观众。   (3)管理者。作为网络生态环境中初级物种的所有者和控制者,管理者负责整个网络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营并对网络生态系统中的行为进行监管及保护。例如,对于影视制作和流通领域来说,通常由文化部等政府机构或者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担任管理者。除了维护平台的正常运行外,它往往还要进行内容审查、知识产权保护、税收、流通公共安全、信息技术方面的监管和控制,并完善交易诚信机制等。通过制度和标准的设立进行相应的监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是管理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2.2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生态环境   在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环境中,产业体内的各个商家,如出版商、发行商、影视制作商、影视渠道商、影视零售商和播放商、动漫制作商、动漫分销商、网吧、广告创意商、广告销售商、招展商、组展商等,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传统文化创意商业模式中,各商家之间虽然有生意上的往来或者间接的商务关系,但是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或者交互的方式比较原始,效率低、成本高,这些客观条件限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环境中,通过信息化、网络化的支撑和服务手段,以及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产业链业务流程管理、生态单元体验和行为分析等生态基础功能,使得原先彼此缺乏沟通的“信息孤岛”形成彼此依存、相互影响的生态环境(见图2),随着生态系统的进化和净化,优化生态系统中的资源配置,各个单元得以共同发展和进步。举例来说,随着数字出版和网络出版在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出版行业可以将海量的作品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生态系统中和展示,发行商和版权贸易商可以通过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搜索和交互引擎,方便快捷地找到目标作品,缩短了商务周期,提高了商业运作效率。发行商和零售商可以将符合自己需求的出版作品送达消费者,使消费者从生态系统中获得实惠。而传统出版行业使用的现场专卖会,一方面可以放到网络上进行,与广告商合作,以在线的方式将数字出版物快速送达目标读者,同时可以精准地投放广告;另一方面,借助动漫和虚拟现实创意手段,通过与组展商的合作为消费者(读者)提供更加新颖、人性化的现场体验,拉动销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原先与出版商、发行商等出版行业互不相关的广告商、组展商、动漫制作商,在文化创意生态环境中,成为了有商务联系和往来的贸易伙伴,在无形之中延展了产业链,汇聚更多的商业资源,带动各个商家共同发展。在商家之间互利互惠的过程中,消费者得到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商务体验,增强了消费者的交易欲望,从价值链的源头促进了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快速发展。#p#分页标题#e#   3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运营功能架构   文化创意立体生态系统运营是整个生态系统完成商务运作流程,并最终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步骤。运营工作在整个项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生态系统的运营以品牌为统领,分为内部运营和外部运营两个关键功能域。内部运营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自身的质量和价值,具体内容包括生态系统中各个商家、消费者的运营,以及文化创意产品及生态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外部运营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得到客户,更好地走向市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运营体系架构自下而上分为3个功能域:支撑域、营销域和管理域。支撑域的核心是生态环境支撑,业务支撑和网络支撑是支撑域的基础。生态环境支撑包括文化创意产品运营支撑、文化创意广告运营支撑和文化创意消费者营销支撑;业务支撑管理有帐务管理和计费管理等功能模块;网络支撑管理涵盖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模块。营销域包括创意产品商营销、创意广告商营销和消费者营销。管理域包括运营分析和管理考核两个功能域,其细化的功能如图3所示。   4基于SOA的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生态系统   4.1基于SOA的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生态系统逻辑架构   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生态系统采用SOA(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作为基本设计理念和方法,在概要设计时以服务作为划分模块的指导思想[6]。服务之间松散的耦合度提供了系统的高度可配置性与可扩充性,帮助系统摆脱面向垂直技术解决方案的束缚,轻松应对服务环境变化发展的需要。其应用架构如图4所示,主要分为3个部分:底层平台、业务构件库和工具集。   (1)底层平台:底层基础支撑平台是整个系统的基石,以元数据为基础,将所有信息元素进行统一定义和管理,方便信息的整合和传输。平台中的服务总线为本地和第三方的服务提供注册和查找,通过自定义的格式转化,可以调用遗留系统的功能。平台还内置了调整、诊断和监控功能,当系统网络出现意外或者高负载的情况时,能够自动调整达到最优利用资源的目的。平台对各类模块提供一系列基础框架,如异常管理、配置管理、事务管理、日志管理、会话管理和信息加密保护功能。   (2)业务构件库:丰富多样的构件库为最终用户的文化创意业务生产、流通提供了极大便利。系统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网站,各类新闻信息和进行市场调查。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供需信息,促成交易,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支付平台能够避免财务欺诈的发生。采购管理模块定义了标准的采购流程,帮助客户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在电子商务平台搜索适合的供应商并进行评级。销售分销管理让企业掌控整个销售流程,对抽象的销售进行量化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加强新客户成交的成功率。网络协同使企业内部的文档流转无纸化,工作流程规范化,实现方便、可靠、安全的协作办公。   (3)工具集:系统提供一系列常用的工具集,同时预留接口,供第三方开发插入自定义的工具集,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扩展性。系统内建的工具集包括搜索引擎、政策法规和个人空间。搜索引擎支持对word、pdf文档、企业内部Email等的全文搜索,同时对企业数据如合同、人员和供应商等进行查询,通过调用第三方接口查询汇率等各类外部金融信息。   4.2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生态系统软件构成   从软件技术架构上说,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生态系统分为3个域:商务支撑域、管理支撑域和基础支撑域。   (1)商务支撑域:作为文化创意生态系统的核心,商务支撑层聚集了运营支撑与业务支撑两大模块群。其中,运营支撑模块群将直接面对最终用户,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垂直应用,为企业提供最直接的价值。其中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协同办公等。业务支撑为整个系统提供了所有通用服务,包括用户管理、认证授权、广告引擎、工作流引擎等。这些通用的服务将贯穿整个平台,在不同的具体应用中为用户提供服务。   (2)管理支撑域:管理支撑模块群位于业务支撑与管理支撑之上,利用业务支撑与运营支撑所积累的丰富数据,为生态系统提供商务智能和数据分析报表、决策支持、业务考核等多方位的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服务。从而为用户收集、管理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累计商务知识和见解,改善商务决策水平,采取有效的商务行动,完善商务流程,提升各方面商务绩效,增强综合竞争力。   (3)基础支撑域:基础支撑模块群位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最低层,是整个系统架构的基石。其中,服务总线能够将不同的软件与系统串联起来,充分扩展利用各种服务,延长这些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日志管理、系统监控、自我诊断等系统管理模块,为生态系统提供自我检测、自我诊断、自我恢复的强大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同时,数据管理的相关模块规范了平台中元数据的定义,提高了服务的可重用性与可整合性;加强了数据的监管,对整个系统中的危害数据、敏感数据进行集中管理。   5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以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生态系统是信息化社会大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本文给出的基于SOA的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生态系统正是顺应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潮流,反映文化创意产业的鲜明特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互动性、娱乐性、商业性等优势,适应创意产业跨行业、跨区域等特征,实现创意产业体中品牌、研发、营销、服务、消费等环节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的整体解决方案。实践证明它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效应研究

[摘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既要发挥市场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导向、监督和帮扶作用。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构建中还存在着创新性不够、竞争力不强、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需要补齐结构、创新和人才短板;消除观念、政策和路径梗阻;激发资源、消费和竞争活力。

[关键词]现代文化产业;产业体系;政策效应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为推动新时代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如何推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培育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激发其活力,消除文化产业梗阻,促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日益成熟完善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效应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他们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整个世界都要通过文化工业的过滤”。[1]资产阶级不仅在经济掌握着绝对的主导权,而且在文化领域也掌握着绝对话语权,资产阶级通过将文化工业化,实现了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这在给大众带来文化娱乐和文化享受的同时,也解构了阶级文化,使无产阶级无法摆脱资产阶级设置的“牢笼”。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之后,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文化产业不仅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而且本身也具有经济属性,文化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2003年开始,文化体制改革中把经营性文化产业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分开,国家先后出台了数十个与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政策效应”非常明显。所谓“政策效应”,就是指产业与政策之间的“共振”关系,即党和国家的文化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引导性、推动性和支撑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了我国现代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从2003年起步,用了8年时间,到2010年,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大关,占GDP的2.75%;2013年,产业增加值达到2万亿元,占GDP的3.67%;2017年,产业增加值接近4万亿元大关,占GDP的4.2%,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①15年来,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一步一个台阶,连续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与国家的现代文化产业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二是优化了我国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15年来,国家出台了现代文化产业系列引导、大力扶持和强有力支撑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文化产业综合政策、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文化产业资金扶持政策、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认定关系相关政策、动漫企业认定管理相关政策等,形成了促进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三是推动了文化新业态强劲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高科技是主要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尤其需要和互联网有机结合,文化产品和服务才能更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国家根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台了鼓励“互联网+文化”的政策,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生产、传播、消费上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文化业态迅猛成长,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互联网+文化”的优势逐渐显现。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得达到7990亿元,比2016年增长34.6%,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体现出勃勃生机。四是提升了文化骨干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骨干企业作为支撑。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于骨干企业的培育作用明显,我国现代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到2017年,我国文化骨干企业5.5万家,2013年以来年均增长8.6%,有从业人员854万人,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10.3%,为我国现代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五是扩大了现代文化产业的投资规模。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国家通过文化产业政策引导,使社会资本持续进入现代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为文化产业的持续壮大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38280亿元,国家预算资金约5%,而企业自筹资金高达83%,社会资金进入现代文化产业有加速迹象,投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六是加快了现代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17年,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产品进出口总额971亿美元,文化产品贸易连续实现顺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贸易取得积极进展。同时,我国的国际版权输出也有较大提升,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逐渐下降,标志着我国现代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

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面临的挑战及其培育困境

现代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现代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3.5万亿、GDP占比突破4.2%,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效非常明显。但是,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尤其是精神文化生活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培育还存在较大差距,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还面临不少问题。 

阅读全文

培训体系构建的企业文化论文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持久性。企业文化并不是在短时间内所形成的的,而是需要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沉淀形成的,而且这种积累需要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企业要不断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得以发展与延续;二是非强制性。企业文化并不是依靠强制人们遵守或者执行才能发展,而是同过其内在的熏陶影响受意识层面手段激发员工自觉遵循,让员工在内心深处认可企业文化,从而自觉的执行企业的文化;三是相对稳定性。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它是依靠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所逐渐发展的,因此企业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也不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企业文化一定形成,那就会在意识层面影响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等,并且其不会因为某个员工的行为、产品、组织制度等方面的改变而改变;四是实践性。企业文化的存在必须依赖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在经营活动中才能形成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只有在经营活动中才能产生效益,因此企业文化必须要靠实践活动证明才能彰显它的价值,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企业在经营实践中才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

2企业培训体系的现状分析

2.1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目前企业所开展的培训活动主要是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决定,因此企业培训所选择的的课程也主要是根据人力资源培训总体要求而制定的,而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员工的个人能力要求。综合分析企业培训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开展培训时重视对员工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但是却忽视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开展培训的形式比较单一,企业主要是采取集中教育培训的模式,即企业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教师到企业进行集中讲课,企业员工集中学生的方式,这种单一的培训形式所取得效果并不理想,忽视了教育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2.2培训体系与企业战略发展相脱节

企业在制定培训战略时没有与企业战略相融合,导致企业的培训计划脱离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结果导致企业开展的培训活动不能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另外企业的培训活动也没有与企业的文化相融合,导致培训的内容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性不高。

阅读全文

文化产品品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构建科学的文化产品品牌评价体系对于准确评价我国文化产品品牌现状、推动文化产品品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研究借鉴国内外品牌评价和文化产业领域评价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并结合文化产品特有的属性,设计文化产品品牌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文化产品品牌评价模型,并以国内手机游戏产品品牌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加快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品牌竞争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产品;文化品牌;国内手机游戏产品;品牌评价

0引言

文化产业日益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打造文化产品品牌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文化企业的品牌建设逐渐起步,众多知名的文化产品品牌逐步涌现。但整体上看,中国文化产品品牌建设相对落后,文化产品品牌附加值不高,缺乏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品牌。构建科学的文化产品品牌评价体系,有利于准确评价我国文化产品品牌,推动文化产品品牌升级。国内外品牌价值评价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Interbrand评价法、金融世界评价法、大卫•艾克品牌资产五星模型法、北京名牌资产评估公司评价方法、忠诚因子法等,这些方法主要从企业财务角度、品牌市场力角度和消费者角度等对品牌进行评价。国内外学者对于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主要从社会效益、产品质量、市场水平、消费者评价等角度进行测评,且注重根据细分行业特点设置特色指标。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文化产品品牌评价体系,助力中国文化产品品牌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1文化产品品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理论和实践,同时考虑到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性、象征性、娱乐性、价值延伸性等特有属性构建文化产品品牌评价体系:一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国内外相关领域评价均涉及经济效益指标,且文化产业领域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指标。因此,分别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二是综合指标(共性)和特色指标(个性)相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评价分为综合类和细分行业类。文化产业各个门类差别很大,难以使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因此,部分具有典型行业特点的细分行业设置特色指标,综合指标(共性)和特色指标(个性)兼顾。

1.1综合(共性)指标构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