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作为山东理工大学大学英语三大类后续课程体系之一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考核方式现状,指出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改革内容和建议。
【关键词】中西文化比较;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
一、研究背景
“中西文化比较”属于大学英语提高类课程,本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其文化比较与文化翻译的能力。因此本课程主要涵盖文化的基本含义与特征、中西文化的起源、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联系、跨文化翻译的策略等。本课程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中西方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翻译与沟通的能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逐步培养学生全球化视角与国际化视野。
二、“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考核方式现状
作为我校2014年首批针对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大学英语后续课之一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近三年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评价和考核体系主要集中在与中西文化相关的基础知识上,注重与文化相关的语言表达而忽略了其内在的根源和思维方式,只停留在对外在知识层面的识记,使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缺乏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善于推理和反驳。因此,探索评价与测试在本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方式和价值,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评价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为:提倡评价的发展性原则;有机结合教师、学生和同伴三方评价;更加重视对学习整体过程的评价,尤其注重形成性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评价目的过于单一,偏重于对学习的测试作用,而对学习的发展作用不足;形成性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很难有针对性全方位地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因此,“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仍需设定更加符合教学需求、更加合理的评价目标,采取更加丰富多样、全面综合的评价方法。
三、“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理念和目标
1.改革理念及总体思路
(1)端正评价目的,问责和发展相结合,突出测试的发展目的。Weir&Roberts(1994)指出,语言教学项目评价的目的是问责(accountability)与发展(development)。目标取向的评价者重视以问责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而管理取向的评价者更重视以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黄嘉雄,2010)。目前“中西文化比较”评价多以前者为目的,即检验课程或教学最终取得的成效,对发展性评价重视不够。通过提高过程性考核的分值(60%)使其高于终结性考试的分值(40%),使学生意识到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同时采用多维度的评价内容,摆脱单一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意识到测试的目的是在于反馈和发展,是从“对学习的测试”逐步转向“促进学习的测试”。(2)丰富评价方式,主观和客观测试相结合,增大主观测试比例。当前的“中西文化比较”评价无论是过程性考核还是终结性考试,客观题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无形中使学生感觉到这门课的学习就是背诵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知识点,没有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与测试对教学的发展作用,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改革后的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均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如采用线上线下讨论、课堂演讲、撰写反思报告、辩论等方式,增大主观测试比例(70%),并根据学生的努力和能力评分。例如,传统的写作测试属于命题类作文,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功底和相关知识,但无法检测学生运用理论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后的写作测试属于案例分析类作文,学生不但要了解相关的中西方文化知识,更要根据实际场景去解决问题,因此能够相对客观地体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一步实施以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校本评价为主、其他多样化评价为辅的综合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能够兼顾知识与能力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估与测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较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3)充实评价内容,知识性与思辨性相结合,加强测试内容的思辨性。就评价内容而言,近三年“中西文化比较”测试中基本考查的是与文化相关的基础知识,却很少涉及对相应知识的实际运用。建立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基础的考试模式,使考核无论对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能够起到引领方向的作用。评价以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方向和目标,如课堂演讲部分,可以增加与文化比较相关案例分析与辩论,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所学相关知识。
2.预期目标
(1)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现象的讲解与分析,尽量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掘现象背后的根源、探究现象可能引起的结果。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文化比较意识与文化素质,提升文化翻译与跨文化沟通能力。(2)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改变当前目的语文化教学的霸权地位,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使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能够达到动态平衡。(3)能够或者基本能够学会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文化相关的网站、手机APP和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促使学生从外在的“被动学习”向内在的“主动学习”转变。
四、“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考核改革的设计
1.注重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出勤与课内外活动的参与,课堂翻译测试及译文比较,批改网、蓝墨云班课APP与网络教学平台测试,课堂演讲与书面反思报告。过程性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内容及评价体系。(1)课内外活动的参与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如讲解课文、看图说话、口头作文、情景对话、线上线下的提问回答、访谈、讨论、辩论等形式。(2)课堂英汉互译测试及译文比较以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3)批改网、蓝墨云班课APP与网络教学平台测试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4)课堂演讲多样化,如文章归纳总结、角色扮演、电影配音、主题发言、短剧表演、才艺表演等形式。
2.成绩构成
期末总成绩分为两部分:过程性考核(60%)+终结性考试(40%)。(1)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内外活动的参与(10%)、课堂演讲与书面反思报告(20%)、作业与测试(30%)。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线上线下和课内课外活动,能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演讲是学生的语言面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展现。反思报告在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上,也帮助学生实现了在中西文化的某一方面进行鉴定和决策的多重功能。作业与测试采用多样化考核与评价方式:课堂翻译测试及译文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翻译能力;译述、选择、判断、填空测试能够提高学生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意识,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展学生中西方文化知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对中西方文化对比与比较的论述思辨题型可以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深层次理解。(2)终结性考试包括汉英翻译(10%)、英汉翻译(10%)、论述题(20%)。汉英翻译是从所学七个主题中选取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一个150字左右的段落,难度相当或略高于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考试。汉英翻译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接触母语文化的渠道并且有效增加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输入。英汉翻译是从所学七个主题中需要译述的文章中选取一个200词左右的段落,难度相当或略高于大学英语四级阅读考试。英汉翻译能够扩充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知识及中西方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文化比较与文化翻译的能力。论述题是从所学七个主题中任选某一个小话题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论述不少于200词。论述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思考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结论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作为我校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最感兴趣和选课最多的大学英语后续课之一,具有宽广的覆盖面和众多的学生人数。因此,本门课程的评价与测试适用于所有选课学生并能为其他对本课程感兴趣的校内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改革成果也可为其他后续课程乃至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黄嘉雄.课程评价[M].台北:心理出版有限公司,2010.
[2]金艳,何莲珍.构建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与多样化测试体系:依据与思路[J].中国外语,2015,(3):4-13.
[3]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作者:邢蕾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