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下文学作品翻译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西文化差异下文学作品翻译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西文化差异下文学作品翻译策略

现阶段,世界已经形成文化层面的互通,这促进了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使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得到融合发展。但由于受中西文化差异、翻译者素养及翻译策略等影响,文学作品翻译质量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的译文与原著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本文将在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具体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1.风俗文化差异

风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从客观上来说,它是一个民族在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精神上的宝贵财富。因此,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必然会形成不同的风俗文化,这也是造成中西现有文学作品翻译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例如各民族都有不同的图腾文化,图腾代表一个民族的信仰与精神。例如俄罗斯的图腾是熊,美国的图腾是鹰,德国的图腾是狼尾,英国的图腾是狮子,我国的图腾是龙,这些图腾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龙在西方被认为是邪恶之物,它的英文单词“dragon”在英美文学中是一个负面词,在进行中西文学作品翻译时,很容易造成误解。因此,我国当前在翻译“龙”时常常使用单词“loong”,以区别于英文中的“dragon”一词。可见,翻译者只有了解世界各国以及各民族之间的风俗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

2.价值观差异

生活在不同文化与社会背景下,个体必然会存在价值观上的差异。比如,西方人的价值观以个人主义为中心,文学作品中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等情绪、孤胆英雄拯救人类等情节比比皆是。佐罗、蜘蛛侠、蝙蝠侠以及海明威的代表作品《老人与海》等,都是西方个人主义英雄情节的最好体现。而中国人比较注重集体概念。从古至今,中国的主流文化一直推崇“人民”这一群体概念,例如以焦裕禄、雷锋等人物为素材的红色经典小说。然而,这一价值观在欧美文化中却得不到认同,这种价值观上的差异无疑给翻译者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3.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是对不同国家以及民族思维方式的客观反映。例如,中国文化推崇中庸之道,注重理论与实际方面的联系,体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辩证思维。而西方人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更加注重各种逻辑思维,他们习惯性透过表象分析物质的内在本质,从而达到对物质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在翻译时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颇深。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后,以主谓结构形式居多的英文句式很难将中国寓意深刻的内容反映出来。例如《水浒传》的书名,英文翻译为TheWaterMargins,即“在水一方”,这就偏离了《水浒传》的真正内涵。

二、翻译文学作品时的常用策略

1.增强中西在文化层面的沟通和融合

现阶段,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方面,也包括文化层面。翻译常常作为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在促进各国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为各国文化添加新的元素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必须加强东方与西方间的文化沟通,深刻了解文学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内含的文化、风俗、价值观念等,从而才能准确掌握原著作者创作文学作品的真正目的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同时翻译者在进行文学著作翻译时,必须紧密联系创作的文化背景以及语境,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与原作之间的差异,让读者感受到原著的文化以及思想内涵。只有这样,翻译者翻译出来的作品才是一部有灵魂与内涵的好作品。

2.重视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性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在翻译过程中必然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以达到准确顺利传递信息的目的。曾有外国著名翻译家指出,翻译文学作品时如果将语言内容与文化背景分割开来,会使语言失去灵魂和色彩。因此,翻译者要遵照文化的适应性原则。例如,杨柳在国内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树木,它常在诗词中用来比喻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所以中国古诗词中常会出现杨柳一词。而在西方国家,柳叶一般用于哀悼死者,这种意义在我国文学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在翻译时,翻译者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处理。

3.合理使用归化与异化

(1)归化与异化的概念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与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在翻译中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接近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异化策略以文化作为翻译目标,尽量遵循原作语言中的文化进行直接翻译,保留原作语言文化中特有的韵味,所以采用异化策略进行翻译时,要遵循原作中的文化与形象特点。异化策略也是当前人们进行翻译时最常采用和最先采用的策略。

(2)归化与异化的关系

翻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不仅要尽量忠于原文,呈现出不同地域独特的文化色彩,还要更好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以让读者体会原著的美感,这两方面看似独立,实则息息相关、相辅相成,这也就是归化与异化存在的价值。当前还没有一部文学作品是完全按照归化策略或者异化策略翻译的,翻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一般都会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而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例如,杨宪益用异化策略将《红楼梦》中的“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翻译为“Truly,Stormsgatherwithoutwarninginnature,andbadluckbefallsmenovernight”,霍克斯则使用归化策略将之翻译为“Iknowtheweatherandhumanlifearebothunpredictable”。杨宪益采用异化策略是想尽最大可能将中国文化全部介绍给西方读者,便于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内涵,而霍克斯主要是以取悦读者为目的。虽然这两种翻译方法有所不同,但都能让异域读者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特色。综上可知,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以及历史典故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在文学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在翻译文学作品时,翻译者只有了解这些差异,才能对原著进行更为贴切的翻译,更真实地传达出原著作者的本意。同时,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文化层面的沟通与融合、文化适应以及归化、异化的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文化差异对文学作品翻译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慧琴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