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学性中西文化抉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医科学性中西文化抉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医科学性中西文化抉择

中医科学性争论问题,是鸦片战争以来,中西文化争论的一个子问题,背景是1923年发生的中国科玄之争。科玄论争问题,其实是中西文化的认同问题,其中心问题是中国文化的优劣问题。当前中央提出文化建设问题,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来面对中西文化冲突呢?本研究提出以下几条原则。

1坚持文化多样性认同原则

文化全球化招致了更多的文化冲突,同时也使文化多样性面临威胁。历史发展表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个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文化的多元性是永恒的。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文化多样性受到更多挑战。为此,我们应该坚持文化多样性认同原则,而不是相反。费耶阿本德指出:现代“世界文化”的基本现象是“西方思想与技术的粗野扩张,是单调而不是多样,成为了时代的基本主题”,“当同一性减少我们的快乐和我们的(智力的、情感的、物质的)财富时,多样性是有益的”。萨伊德(E.W.Said)认为“文化是杂生的、多样的;各种文化和文明……如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任何对其进行一元化或简单化描述的企图都注定要落空”。当然,萨伊德反对的并不是一个民族的同一的文化或文化差异性的存在,而是反对过于强调这种同一与差异所造成的民族敌对与交锋。即试图用一种文化去消灭另外一种文化,将一种文化推向普遍。比如,在中医科学性争论中,否定派余云岫提出“废止中医”、张功耀提出“告别中医中药”、方舟子提出“废医验药”等都是以西方科学为标准,而对中医进行否定,实际上,就是对中国文化的否定,是不应有的态度。客观地来说,多样性与同一性不分伯仲。然而,现代性的哲学传统将同一性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对多样性却是一种不友好的态度。由于同一性观念的影响,致使西方文明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创伤,同一性正像雾霾一样吞噬着整个西方世界,西方世界正受到来自单调性的威胁。本来文化的多样性可以促进、强化自然的多样性,使人类的生活更加多样化、更加绚烂多彩。然而,全球化使得多样性受到严峻挑战,许多文化正在消失,在工业文明模型下被逐渐同化一体。费耶阿本德说:“同一化的趋势是无益的”“排斥了文化多样性,科学本性一无所有”。所以,坚持文化多样性认同原则,是正确、客观、理性对待中西文化冲突的首要前提,对于我们分析、探讨、解决文化冲突问题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2坚持民族文化自觉原则

文化全球化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文化安全问题。文化霸权主义或文化殖民主义,不仅是一种力量的征服而且是一种文化心理的征服;它往往不仅表现为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极权,而且表现为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奴性。中国近代以来产生并不断出现的“全盘西化”论,其实就是这种奴性的典型形式。文化奴性的实质就是在文化交流、交锋中的“文化自卑”,比如主张对中国汉字、中医的废除,余樾、余云岫、胡适、傅斯年、汪企张等人所表达的对待中医的态度就是这种文化心态的反映。德国中医学家曼福瑞德•波克特(ManfredPorkert)教授更是直接指出:“中国自己不把中医药学当成科学,不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其根源是文化自卑感。”因此,文化安全不只是对强势文化的简单反对或拒斥,更重要的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与坚守。“应当在全球泛滥的伪文化压力面前捍卫自己的文化特性,……不要把本民族的伟大文化成就和价值传承抛进受忽略的角落。”“一个民族的最大光荣就是在全球价值的形成中增大自己的份额,全球化的未来将是全球价值形成并发挥主导作用的局面。”1993年,在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中,加拿大、法国等国倡导“文化例外”的政策,即主张不能像对其他商品一样对待文化产品,任其自由流通,文化产品有其独特的属性。“文化例外”的主张实质上就是对本民族文化安全的保护。坚持民族文化自觉的原则,就是要捍卫国家的文化安全。从这个角度看,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在于,它有可能使人简单陷入对其他文化或所谓普世文化的信仰,而丧失对民族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从而成为文化上的无根之存在。文化失根,文化自卑,这是文化安全的核心问题。贺麟曾经指出:“任何一个现代的新思想,如果与过去的文化完全没有关系,便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绝不能源源流长、根深蒂固。”印度著名政治家甘地(MohandasKaramchandGandhi)说:“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因此,坚持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对于维护国家、民族生存之根,维护民族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是全球化进程中所有文化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3坚持批判借鉴外来文化原则

捍卫文化多样性,维护文化安全,不等于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文化自信不能走向文化自大,更不能走向文化上的闭关锁国。不能因为拒斥文化自卑,塑造文化自信,又回到中国古代的中国文化中心论。这样的心态不仅对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不利,而且可能走向非常危险的方向,也就是亨廷顿所说的“文化冲突”。坚持批判借鉴外来文化原则,提倡不应该只注重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而应该以博大胸襟,海纳百川。在中医科学性争论中,恽铁樵、毛嘉陵等人就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过度崇拜,而没有注意到中国文化自身的不足,这就有可能导致文化自大。所以,必须摒弃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论,以文化全球化为契机,既要不断增强民族本土文化的话语权及对外辐射的软实力,又要以开放的胸怀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抵御其侵蚀;既坚持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又推动外来文化与其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促成民族文化现代转型的实现。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继承传统和学习先进并举,就是为了对民族文化进程的综合创新。冯友兰先生说:“中国就是旧邦而有新命,新命就是现代化。我的努力是保持旧邦的同一性和个性,而又同时促进实现新命。”

作者:周曦 李树财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