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意识创世神话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西文化意识创世神话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西文化意识创世神话探析

神话是各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创世神话是其中的一种,即是不同人民对万物生成、开天辟地的一种整体想象以及思考。在本文中,将从创世神话角度对中西文化意识的异同进行一定的研究。

一、引言

神话是各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以及世界起源的一种原始性理解,通过超自然幻象以及形象方式的运用进行表现的传说以及故事。其中,创世神话则是远古人员对于人类起源以及开天辟地的一种个整体思考,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民族所产生的创世神话,也将对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科学的折射。通过对中西方创世神话的研究,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对中西间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了解与掌握。

二、上帝造人与盘古开天

创世神话之所以会出现,其主要原因就是古人对于自身所生活的天地形成存在着较大的困惑,在此种情况下,其通过很多神话故事的创造试图给自己一个科学的解释。其认为,天地是我们生活世界的本源,也是世间万物的生活载体,是万物形成以及存在的基础。在此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天地更是形成了一种敬畏感,并使得创世神话在很多民族文化中都具有着十分重要且突出的位置。通过中西文化中创世神话的对比,则能够较为明显的对文化差异进行把握:在基督教的《创世纪》中,在其开篇就对上帝创造万物的事情进行了描写。在《圣经》中,上帝是唯一存在的神,在《创世纪》中,其记载上帝花了6天时间对天地万物进行创造: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天地以及光;第二天,创造出了空气;第三天,创造出了水,并因此形成了海洋以及陆地的区别;第四天以及第五天,上帝创造出了太阳、月亮,以此天地中的活物;第六天,则创造出了人类,且是根据其自身的形象对男人以及女人进行了创造;而在第七天,神由于已经完成了他的工作,则就此安息,第七日也因此被称之为圣日,并因此成为了基督教的安息日。而在中国,盘古开天则是流传最广、影响面最大的创世神话。对于该传说来说,从三国徐整所著的《三五历纪》中就能够看到相关的描写。遗憾的是,该著作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已经佚失,而我们也仅仅能够从后人的转述著作中发现他的存在。“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除了《三五历纪》中的描述之外,之后的很多神话典籍中也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记载。在《述异记》中,其也对盘古开天的相关事迹进行了描写,并具有“生物始于盘古”的描写。其中,“生物始于盘古”所指的是盘古在开天辟地后,其四肢物体逐渐演变成我国的五岳以及天的四级,右眼为月,左眼为日,血液为浆液,须发为繁星,肌肉为天地,经络为地理,声音为雷霆,骨头为金石。而其身上之前存在的小虫,则变化为千万的人类,即盘古是人类的始祖。对于盘古开天以及上帝造人这两个传说来说,其都是各自国家在蒙昧使其对于天地万物、事物起源的一种思考,虽然各自都具有着较为浓厚的深化色彩,但从客观角度看来,也具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对于这两个神话故事来说,其都从天地诞生开始,先有天地、后由万物,最终诞生人类。所存在的区别,就是在《圣经》中,上帝用了6天时间创造世界万物,而盘古却用了“万八千年”才完成天地的创造。从时间角度看来,盘古开天在时间层面同科学角度地质年代的考证具有着更为接近的特点,即天地宇宙在亿万年前就已经诞生。而对于《圣经》来说,其除了具有对神话的描写,同时在宗教色彩方面也非常浓厚,并一直沿袭到了今天,对于基督教具有着非常大的精神影响。对比来说,盘古开天虽然也是我国文化史中的重要内容,也具有着千年的流传时间,但其却并没有宗教方面的色彩,也没有对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三、亚当夏娃与伏羲女蜗

在西方基督教中,亚当与夏娃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人类的始祖。对于亚当来说,其是上帝对世界进行创造时,根据自己形象所创造的人类,是第一个男性,被上帝安排在伊甸园当中。由于上帝看他独自一人没有伴侣,就陆续造成了很多飞鸟、野兽,并由亚当命名。之后,上帝又在他熟睡时用他的肋骨造出了一个女人,当亚当看见她之后,便让这个女子作为了他的妻子。随后,他们由于在伊甸园中偷吃了禁果,而被赶出了伊甸园,女人也有了名字-夏娃,之后,他们两人在大地上繁衍生息,并终于在世界中出现了千万的人,而在西方,亚当与夏娃也一直被视为人类的祖先。而在中国,也有和其类似的传说,即伏羲以及女蜗的故事。两者成婚的传说具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唐朝《独异记》中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在清朝的《汉书人表考》中,也印《春秋世谱》,有:“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并因此形成了伏羲氏族。对于亚当与夏娃来说,其在西方神话中仅仅作为人类的祖先,并没有赋予其他的意义。而对于伏羲来说,其在我国的古史系统中为三皇之首,而女蜗也在相关的典籍中位于三皇之一,都是中华民族一直敬仰的始祖。对于他们的记载,在先秦典籍中就具有体现,且在后续的历史书籍中经常出现。在唐代,司马贞就在对不同古籍资料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对《史记》中《三皇本纪》进行了补写,较为全面的对伏羲的功绩以及事迹进行了勾画:“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此外,对于伏羲的传说在我国春秋时代被记录之后,不仅正式被纳入到了我国的古史系统当中,且排于其首席,可以说是集发生神同祖神为一体的人文始祖,具有着非常广泛的代表性。

四、诺亚方舟与女蜗补天

在远古时代,洪水可以说是人们记忆当中非常严重的事件以及灾难,在当时,人们根本无力对该种灾难进行抵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民族则在神话当中将该种劫难作为了天地改变的转折,即在灾难情况下通过某种工具的应用保留了幸存者,而这部分幸存者又继续对人类进行了造就。在《创世纪》中,诺亚方舟就是该种神话的一个典型,当上帝对人进行创造、亚当夏娃被赶出伊甸园之后,在千百年的生息繁衍中,人已经遍布在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并因此种种行为惹怒了神:“世界在神面前败坏,地上满了强暴。神观看世界,见是败坏了;凡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在此种情况下,神要以大水的倾泻对世界进行淹没。而在此时,一个叫诺亚的人则同神一起同行,并建造出了能够对该灾难进行躲避的方舟-诺亚方舟,在该方舟中,其带着全家以及天下的野兽飞禽各一公一母在舟中躲避。在后续的降水中,大水将世界的一切活物都进行了淹没,仅仅在诺亚方舟上的人以及动物得到了存活。当供水退却之后,人与动物则陆续走出了方舟,重新进行繁衍生息。此时,人们的眼神中具有着更为洁净的特征,世界也因此得到了更新。在中国,女蜗补天则是世界危机情况下的一个例子。在很远之前的古代,天塌地陷,导出都是大水,而没有被水淹没的地方,不仅有熊熊烈焰,且具有多种多样的猛兽对百姓进行袭击。在该种情况下,人们的生存受到了非常大的威胁,仅仅以人类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应对。此时,超出自然的女蜗出现了:“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足于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在女蜗补天的故事中,女蜗所扮演的角色同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十分类似,两者所存在的区别,就是女蜗是“救世”而上帝为“灭世”。这一“灭”一“救”,则正是双方不同文化概念的一种体现,即不同地区文化人们心中神在其眼中所代表的不同意义。在西方,上帝先对人类进行了创造,之后又想毁灭人类,但是在灾难情况下,其又对人类实施了拯救。该种情况同基督教教义具有符合的特征,即其将上帝视为不可亵渎、唯一的,同永生理念具有着不可分隔的影响,即在西方人的眼中,神具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特点,如果触怒到了神意,则可能因此招来灭顶之灾,是一种对神存在的畏惧。而在我国的女蜗补天神话故事当中,则同西方的诺亚方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在自然环境突然特别恶劣、且以人力无法对抗的情况下,女蜗以一个超自然能力及时出现,通过自身的种种措施使天地恢复正常,杀死猛兽、止住大水,在对人类生存条件进行彻底改变的基础上使人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在我国的神话故事中,女蜗是一个女性形象,具有着女性共同具有的美德。而在女蜗补天的故事中,其在补天的过程中对自身最后一丝的力气进行了耗尽,元神俱灭。其通过牺牲自我的方式拯救了天下间的人类,也没有像西方的上帝一样要求人类对其服从,同西方神话故事相比,多了一份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更为广阔的人文关怀。

五、结语

神话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世神话更是人们在很早以前对于世界万物的一种积极探索以及追寻,代表了各自国家的文化以及精神。在上文中,我们对中西双方的创世神话以及两者间的差异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创世神话与盘古开天、伊甸园神话与伏羲女蜗、诺亚方舟与女蜗补天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对比。从上述故事中,使我们充分的了解到,各族人们在历史的发展中对于世间万物的积极探索以及对事物的美好愿景。作为一种原始初民的艺术,创世神话可以说是人类语言在得到发明后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意识形态,在结构中对一个民族的早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体现,并在后续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在民族精神的底层,对各国文化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于我们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周文斑 单位:琼台师范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