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浅议英语教学文化语境的体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人的经验与认知的语言交际,还产生独有的语言文化,以象征人的社会文化归属和情感寄托,展开人对世界的文化探索和精神创作。克莱尔﹒克里拉姆奇(ClairKramsch)在他的《语言与文化》(LanguageandCulture)一书中讲到语言对文化的三大功能:“语言表达文化现实……语言体现文化现实……语言象征文化现实。”语言可以对人的外在文化现实进行心理编码的首要原因是语言词语是一种符号,而语言是由这些语符构成的编码系统。语符是指词语经由意义而与其指称事物之间建立的联系或者关系,没有这种语义联系就没有语符。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把构成语符的词语称为“能指”(signifier),词语的指称对象称为语符的“所指”(signified)。任何语符都由能指和所指构成,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符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的实质就是一种心理联想,一种文化制约的心理联想。文化至少可以从习俗、情感和隐喻三个方面制约我们的联想线索的选择。比如玫瑰花在西方文化里被附加了许多与美丽、热情、爱意等相关的情感和价值,西方人就很可能时常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建立语符与玫瑰花的联想的。因此,“玫瑰”(rose)作为一个语符,使西方人联想起的东西就不仅仅是花园里的一种红色带刺的花,此外还会联想到“美丽、热情、深情厚爱”这类附加的心理感受性的东西,这些也就涵盖于“玫瑰”这个语符的所指范围。正因为如此,很多年轻人都用送玫瑰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意。另一方面原始人对具体思维的文化偏爱心态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语言构造。我们可以通过法国的人类语言学家布留尔(Levi.Bruhl)对土著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研究来证明这一点。他发现,原始人对具体思维的偏爱使“原始语言”带有比现代“文明语言”更多的具体成分(语言其实不存在原始与文明之分)。比方说,澳大利亚“土著”的语言一般无树、鱼、鸟等抽象的属名,他们宁愿对每一种树、鱼、鸟都给以专门的名称。总之,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深层构造机制。语言与文化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使人一谈到语言就论及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汉文化深深地植根于悠久的农业文明之中,他有两大特点:一,注重事物发展的自然时序,不用干涉主义;二,弘扬集团主义和看重等级序列。这两个特点直接表现在汉语语序的分布原则上。西方抽象思维传统使英语有相当多的形态构造,句法受制于这些形态系统而与语义、语境相对独立。句子语序构造是按逻辑形式,奉行的是非自然的干涉主义原则。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和个体中心的文化心理倾向也反映在句法中。我们以下面这个句子为例:他坐车到这儿。(Hecameherebybus.)汉语句子把整个事件分摄成两个板快“坐车”和“到这儿”,然后按自然事件里动作发生的先后自然时序排列。英语句子将整个事件分解为几个抽象的概念:主体、动作、时态、方式等,然后进一步抽象为不同的词语和不同的语法形式。这之后将它们按形式逻辑的主次关系进行结构性组合。如果按英语语序组合而把汉语句子变成“他到这儿来坐车”就会完全改变原义。汉文化哲理中“克己复礼”的思想强调:个人从属于集体,人类从属于自然。这样的文化心理就是等级原则的文化根源。汉语等级原则规定:大的等级单位在句序上先于小一级的单位,概括性大的单位先于概括性小一点的单位。英语的个体中心则强调外界适应自己,这或许是英语语序在一些情况下与汉语相反的一个因素。他1962年8月12日生于中国四川成都。HewasborninChengdu,Sichuan,Chinaon8thofDecember,1962.(若按照英语语序则是:他出生于成都四川中国1962)书放在屋里的书桌抽屉里。Thebookwasleftinthedrawerofthedeskintheroom.这些句子似乎可以让我们想象:中国人是让自己适应于自然的文化心态,是人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人首先看到的是大环境,逐步走近而逐渐看到小环境,最后确定自己的位置。汉语语序正好反映了中国人这种“内省”式的世界认知思维方式。西方人具有让自然适应自己的文化心态,是以自我为中心来定位的。首先确定主体位置,以此为中心逐步外视而扩大视野,最后确定大环境。英语语序也反映了西方人“外探”式的世界认知思维方式。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这两种文化心态还可在句子的构造中体现出来:在“她嫁错了人”这个句子里,“错”是归在作为主体的“她”。而翻译成英语就成了Shehasmarriedawrongguy。“错”的是作为客体的“家伙”。让自己适应世界的中国人倾向于“自责”;让世界适应自己的西方人倾向于“外委”。此外,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多问“你吃了没有”、“你到哪里去”等,而外国人则说“Hello”;人们在接受礼物表达自己态度时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而外国人往往会当面拆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you.Ireallyappreciateit”;体态语的运用上也有差异,如: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时用的;召唤他人走近时,外国人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而这种手势在汉语中则是极富挑衅性的。
三、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语境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同步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允许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教词汇pro-fessional时,告诉学生“Heisaprofessional”和“Sheisa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有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isperhapsaboxer”和“Sheislikelyaprostitute”。这是由英美文化的差异所触发的定向思维。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由于文化的不同,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也不同。英民族重理性,注重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相应地在词汇上体现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英语长句、复杂句,特别是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与汉语截然不同的句型,不但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效果显著,意义深远。总之,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而且中西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语境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只有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词的涵义,并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词汇进行交际,才能真正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作者:张艳 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