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中西文化交流建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欧洲的基督教文明曾经作为团结西方世界的精神力量,在征服全球中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影响,然而19世纪以后这种力量似乎已经是强弩之末,尤其是20世纪中叶之后,它的号召力也今非昔比。在当今世界中,人们一方面拼命地追求金钱,另一方面又感觉到精神的无比空虚,而传统中华文化的儒家思想的伦理规范正成为当下人们平衡矛盾、构建理想的极佳准则。现代文明与儒家思想的结合已经在亚洲各国显示出巨大的威力,这也是中华文化年轮价值的核心所在:其作用发挥不是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财富的集聚,靠的是文化的影响力和精神的聚集力。未来的世界,文化的意义必定超越经济的影响。
我们对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做一横向的比较的话,第一阶段是古典时期,就西方而言,古希腊时代还算不上真正的中西交流,而罗马时期也只是个开端,就中国而言,秦朝和两汉时期,中西真正的交流也是刚刚起步,以后的隋唐宋元是中西交流的主要时期。第二阶段是明末清初,可以说是全新的交流时代,是中西方文化碰撞摩擦之始,最终西方列强进入亚洲引发武力侵略,这就是鸦片战争的来临。第三阶段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这一时期是中西方文化猛烈碰撞时期,也基本上是西方文化单向输入时期,总的来说,1840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水岭。1840年的百余年,基本上是西方文化向中国强行输入时期,尽管也有林则徐、魏源等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但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如此的微弱,就我国的回应和挑战来说,接下来1919年的,可以说是空前的文化撕裂的转折时期。第四阶段是20世纪末到现在,这几十年中国人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中西文化又达到了发展与繁荣、自由与平等的双向交往程度。纵观中西文化交流,西方文化对于中华文明的影响经历了“交流—撞击—单向输入—交流”的过程,如果说,明末清初以前中西是一种双向平等的文化交流的话,那么,1840年前后,有一个西方文华碰撞并单相输入的过程,那么状况一直延续了几百年,甚至说“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还想用这种强行输入的方式,只不过时代不同了。
中西文化的交融,既有物质文化内容的交流,也有精神文化诸如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相互影响,且不说四大发明对于西方世界的持续性作用,即便是在中国开始受到西方科学逐渐影响的近代初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包括科学思想仍然在西方世界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如:明朝的宋应星、李时珍的著作也传到了欧洲。当然,西方的科技尤其是生活用品大量流入中国宫廷的官僚家庭之中,比如:钟表、望远镜等,更不用说机械枪炮了。中西精神文化的影响也是相互的。自17世纪以后,中国的艺术、哲学和科学思想对西方的影响和传播越来越明显,而19世纪以前,除了宗教信仰以外,西方人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伦理标准对中国封建王朝的影响是极其微弱的,但是,鸦片战争后,这种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进化论、民主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全面影响,西方思潮对我国知识界继而对广大民众,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极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提高我国文化生产力,打造文化软实力增添强大的动力。
二、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用好国际国内两种文化资源。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开阔的视野,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学习、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先进文化。同时,要在借鉴吸收中有所创新,不断丰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正如余秋雨教授说的那样:“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文化交流也必须选择真正具有国际说服力的感性形象。大家知道,一个泰戈尔,就让印度文化纳入了西方主流文化。一个海明威,就让欧洲文化接受了美国文化。在中国古代,玄奘、鉴真、朱舜水、汤若望、徐光启,都是这样的文化桥梁人物。在中国近代,胡适、赵元任、林语堂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物,可惜兵荒马乱期间都不得不中断了文化纽带的作用。现在中国的姚明、郎朗和一些具有国际号召力的电影演员,倒是实实在在起到了积极的文化纽带作用。相信,在今后,文化交流主要不是以国家政策、行政活动的方式,而是以有魅力的桥梁式人物为中心来开展的。这种桥梁式人物,可能是艺术家、运动员、学者、慈善家、宗教家。对此,我们要期待,要发现,要守护。”文化只有不断兼收并蓄,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作者:翟建军 单位: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