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求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别,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严复指出中西文化的异处在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的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五四时期,许多思想家和学者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其中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1915年在他主编的《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一文引爆了其后数十年的唇枪舌战。他列举了“东洋民族”和“西洋民族”的三大差异:“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力为本位,东洋民族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之一对两大文明不同的特征也作了全面的概括,指出东西文明的差异在于: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激烈的争论形成了立场鲜明的两大阵营,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派的立场多为扬西而抑中,对传统文化持较多的否定,只有张岱年、钱穆则以国粹主义的立场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给予全面的褒扬,主张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但不管怎么说,令人惊异的是,双方虽然在对中西文化价值的判断和取舍上的立场截然相反,但是对中西文化各自具有的特征的判断上却相当一致。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争论在新世纪的今天,仍然余音撩绕,诸如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民主文明与威权文明之争不绝于耳。令人纠结的是中西文化价值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而只不过是我们的争论往往停留于文化的表层,关键在于如何透过文化现象深入到内部,寻找文化价值层面的差异。著名跨文化与管理专家GeertHofstede把文化比喻成洋葱,把它分为四个层次。最外表的一层为物态文化层或称象征物,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第二层为英雄人物的性格,也就说只要了解了英雄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也就了解了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层是文化层或称礼仪,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方法,是每种文化里对待人和自然的独特表示方式;最里面的一层是心态文化层,包括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解的部分。
而当我们对中西文化进行抽丝剥茧,我们发现两种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是中西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人文传统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都是围绕人的社会存在而建立起来的,它不一味寄托于宗教与神灵,也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而是专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一套迥异于西方科学文化的独特的伦理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是西方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征服与驾驭自然的雄心,珍视知识特别是自然知识的力量,在自然科学面前表现出一种永不停息地探索、怀疑与叩问精神,以及在探索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理性精神、客观态度与探索真理的执著。第二,群体认同与个体本位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理解为类的存在物,把人作为群体的一分子。个体作为整体的部分依附于整体且无条件地服从整体。个体的存在、命运、利益和价值、荣誉都依托群体的存在而存在,通过群体而体现。这种价值定位使得中国人的价值实现特别是价值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他人、群体,如:家庭、宗族、乡党,甚至民族、国家。而西方文化强调人作为有理智、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独立存在物,应本质自有、价值自主、意义自定,责任自担。第三,中庸和平与崇力尚争传统中国人受和合文化的熏染,注重爱欲节制,老成持重、谦卑隐忍,追求和谐与平稳。尽量回避冲突,力求调和对立与矛盾。这与西方人鼓励竞争、追求功利自由、崇尚力量和进取的价值取向形成鲜明对照。
(一)重构现代文化价值观
中西文化价值差异已然存在,问题是我们采取何种态度去面对这种差异,是拿中国文化糟粕中的糟粕去比对西方文化精华中的精华,全盘抛弃传统文化价值,陷入无畏的文化自卑和焦虑;是走向文化投降主义,拜倒在西方文化的石榴裙下,全盘西化;还是拿鸦片当国粹,死守民族文化中心主义的教条,抱着一种食古不化的文化自负与自恋心态,一味排外,背上因袭传统的重负而裹足不前,显然这些都不可取。我们认为汇通才是明智的选择。21世纪中西两种文化的汇通势在必然。所谓汇通即在重新解读和解构两种异质文化基础上的同构和重组。汇通首先必须淡化和消除民族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和观念,承认与尊重中西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抛弃片面地强调一种价值,而贬损压制其他价值是汇通所必须的。我们当然希望不同文化的正面价值得到自由而和谐地发展,而相互之间的深层融合和良性互动转换则大有可为。
(二)在中西文化价值的交融互动中,构筑军事文化强势
中西大众文化的汇通是历史的必然,而军事文化构建中,中西文化价值的交融互动则意义更加深远。当今世界特别是大国军队在加速推进新军事变革、发展新型武器装备与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军事软实力建设。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先进的军事文化,力争在军事文化博弈中强占先机,以优秀的军事文化凝聚军心,提振军力。而军事文化的核心同样是价值观。军事文化受何种文化价值观影响和支配,决定军事文化的性质和作用。要发展和繁荣我军先进的军事文化,必须以开放的姿态,把目光投向异域,善于从不同的异质文化中吸取精神养料,特别是大胆涵纳西方文化价值观,整合与涵摄中西两种文化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筑起我军军事文化强势。
如上所述,中国文化具有人文传统的特质,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这对于培养中国军人的德性与情操具有重要的固基培本作用。但是这种重人伦轻科技的文化价值观也导致了官兵政治思想素质虽高,但科技素质低下,部队训练中出现强化纪律意识和服从意识,缺乏变通与创新意识的倾向,日常训练重体能轻智能,导致部队训练理念、训练方式与实战脱节。在21世纪高技术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科技素质滞后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军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此,在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中,整合人文与科技两种文化价值,实现人文与科技的对接,人与武器的结合,把以人为本和科技强军结合起来,切实转变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提升我军敢打必胜的信心和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其次,在军事文化建设中,既要秉承传统文化的群体认同原则,培养官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格素养,舍身取义、精忠报国的理想情操,大力提倡官兵为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勇于牺牲奉献;又要吸纳西方文化的个体认同观,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注重尊重官兵人格与尊严,维护官兵的主体地位,发挥官兵的主体作用,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切实把爱护官兵生命与培养战斗精神统一起来,把关心官兵个人发展、个人价值实现与从严治军统一起来,把尊重官兵权益与一起行动听指挥统一起来。
最后,整合中西文化价值,把和谐中庸与崇力尚争结合起来。我军军事文化价值取向,既要秉承中华民族的和合文化传统,始终把爱好和平,反对侵略写在我们的旗帜上,以“协和万邦”“、大同世界”作为我军的终极使命。但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嚣张面前,我们要坚持原则,主持正义,敢于担当。在面对自己主权受到严重挑衅、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时,我们也应放弃一厢情愿的和平理想主义与大同乌托邦,在触犯中华民族的主权与尊严这一底线时,我们也要据理力争、据“武”力争。中华民族不应有东方狮子的野性,但也不应失去东方狮子的血性,因此,我军军事文化既要塑造文明之师,更要塑造威武之师的形象。
作者:张义桂 任京 单位:军事经济学院政治部政治教研室副教授 解放军302医院财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