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扶贫与农村图书馆建设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农民文化素质亟需提升。新形势下文化扶贫被寄予厚望,现阶段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对于农村图书馆的改良和进一步建设,本文提出了几条实验性意见。希望能够通过文化扶贫全面丰富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素质。
关键词:文化扶贫;农村图书室
一、引言
文化脱贫是脱离贫困的重要指征之一,是党和政府对我国扶贫建设的长期战略目标。农村图书馆建设作为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文化扶贫工作之中拥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乡村图书馆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代的国人官学体系,当今的乡村图书馆则是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在偏远地带相对稀疏少见。
二、文化扶贫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扶贫唤醒农民脱贫信念
贫穷的治理一方面是经济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文化水平的增强,没有相对的文化教育水平,经济建设的成果就犹如水上浮萍,社会形式或国际局势稍有波动,就会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工作功亏一篑。同志曾经指出,脱贫工作的中心应当从一些重点贫困地区的教育做起,下一代的教育成长关系到乡村建设的未来。文化扶贫其重要意义便是从思想上杜绝贫困的出现,需要从根本上将贫困地区的固有看法和固定贫穷思想完全根除。当前农村贫穷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乡村文化水平和对事物政策的认识水平有限,没有脱贫的渠道和能力。文化扶贫就是为了让农民积极参与到脱贫工作之中来,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二)文化扶贫推动农村法制建设
近些年我国虽然十分重视对于农村的法制教育,但是乡村法制宣传之中,仍然欠缺火候。当前需要对农村等偏远重点地区展开全面的法制宣传,对于一些村民要进行一对一的教育措施。虽然村民的法制意识在近些年的信息教育等宣传之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但是面对一些具体的法律条文和法律应用都知之甚少。对于法制宣传和教育的缺失,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足,与外界的交流存在障碍这些都导致了村民对于法律的不信任。文化扶贫工作能够通过对乡村文化和交流渠道的普及从而让科学的形式流程走进村民生活之中,加强农民对于法律的信任,从而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建设流程加快实施。
(三)文化扶贫利于转变农民观念
在一个经济高速规范化发展的社会,贫穷来自于观念上的贫穷。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带来了数不清的就业岗位,中低端劳动力和产业供应严重缺乏的当下,成年人本身就是一个能够赚钱的劳动力。改变观念需要提升文化素质,为村民打下文化基础能够让农村文化生活和文化培养实现良性的发展,从而逐步改变乡村文化思想,打破固有的观念。例如在偏远乡村之中,让女孩子也拥有男孩一样上学的权利,将一些优秀学生送到城市中接受良好教育等。通过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素质,解决农村地区观念问题。
三、当前形势下农村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不善
从长期来看,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之中,管理权限与管理制度相对的不明朗,整体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在进行图书馆管理之中,首先缺少管理体制,管理人员全部为兼职,例如村中会计、报账员等办公室文职兼职图书管理员的情况极为普遍。但是在管理专业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再加上乡村组织对于图书馆建设缺乏兴趣,经费拨放也仅限于维持运转。经费的稀缺导致了在人才引进与选择方面相对随意,在设备的采购与引进之中敷衍了事。总体来看,农村图书馆管理存在许多技术上和观念上的问题。
(二)形式主义
部分贫困地区的农村图书馆建成之后数年没有对外开放,即使开放,也很少有人光顾,造成了资源投资的极大浪费。其中,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检查,主观上秉持着“不做不错”的理念,对于图书馆的建成和使用采取不宣传、不公开、不挂牌三种战术,村民们不知道村中有一座图书馆,自然不会在图书馆的管理问题之上提出意见或者建议,减少了村中扶贫工作的工作量。客观上,现代农民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在世纪初延续至今的打工浪潮之中,种地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本身就不高,科学知识难以在可见的预期之中的经济产出,比将一个成年人送进城中打工的要低,所以对于主动参与图书馆学习缺少积极性。图书馆的建设不能够仅仅流于表面,需要从农民的需要和想法之中展开建设与宣传,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四、农村图书馆建设改良的实验性意见
(一)名、势、术结合的宣传工作
农村图书馆承担着对于文化扶贫的重担,是新农村的建设宣传主要阵地之一,对于农村图书馆从一个新角度和新思维展开宣传工作是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改良方法。首先在图书馆的选址建设之中,应当以新建房屋为宜,为了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对于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务必达到“干净、明亮、整洁、独立”。在最开始的宣传之中,就要将图书馆与日常所居房屋能够有所区隔,让村民能够认识到这是一个决然不同的严肃场所,先一步挑起村民对于图书馆的好奇心,下一步就是将这种好奇心转变为对于知识的渴望。再进行内部装修的时候,应当需要营造出四面环书的气氛,在明亮的环境之下,中间布置上一些大的长桌长凳,让阅读学习的个人意识与集体保持静默的意识相互结合,达成一个学习的气氛。在开始工作之后,第一步宣传来自于孩子,应当与村中学校学生达成统一意见,让图书室成为学生在放学后温习功课的良好场所。学生的纪律性要远好于一般群众,当学生能够在静默的学习环境下展开阅读或温习功课时,在场之人即使有些喧哗的习惯,也会尽量地保持静默,让纪律性带动一般群众,从而让图书馆成为一处看得见、摸得着、天天谈论的地方。一旦图书馆的存在走进农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像是家长等人,关系功课或者提供些家庭温暖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开始阅读,这是人们的自然习性。一次两次、一人两人,村民的日常交流之中逐渐出现了在书中所见事务,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远超过传统的宣传模式。传统的家长里短人人厌恶,但是又缺乏代替交流的信息,当这些明显有益处的信息走进农村生活之后,其传播和普及的速度都要远超传播模型的预测。这种宣传方式相对传统,借集体图书馆的“名”,明亮通常装潢的“势”和引进学生自习来走进生活的“术”,能够让图书馆和阅读的习惯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很大程度上改变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农村人口的集体素质。
(二)农技指导与管理并存
事实上农村图书馆的规模不大,管理难度并不高,如果能够选拔农技专业出身,结合图书馆管理培训的本地子弟,能够让农村图书馆的效用最大化。一方面乡村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但是高素质人才需要资金,贫困地区很难拿出资金来维持一队相当专业的管理人才,这不现实。所以身兼多职是引进人才势必要做的事情,所幸图书馆管理的必要事务并不多,经过调查,一般规模的乡村图书馆大概两到三人就能够完全承担起管理等工作。而专业农技人员本身就在扶贫项目计划之中,让农技人员能够兼任图书馆的管理,让图书馆也承担起一个农业技术培训的功能,能够让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大大减小难度。最关键的一点是,让本来就不富裕的扶贫资金能够减少专职开销,农技人员的收入却能够得到提升,农民在解决农业技术难题的时候,也提升了个人收入以至于脱贫致富,农村图书馆也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一举多得,人人有利。既能够解决人才引进的问题,又能够激发农村人民的学习兴趣,又不至于让文化建设沦为一纸空谈。
(三)借助网络优势
网络是当前贫困农业村脱贫致富的最有利途径,在进行文化资源的调配之上,更加能够发挥有利的作用。得益于当前我国的信息建设远超世界水平,贫困地区没有网络的情况很少,将乡村图书馆进行联网运作,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整体的调配,让高一级的图书馆参与进来,有针对性的组织各个村庄之间的图书资源或是农技人员的共享互助,让图书和知识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网络也能够及时地将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提供给农民,让农村经济与市场经济相互挂钩,让偏远地区的农产品也享受到市场飞速发展的红利。
五、结语
农村图书馆对于文化扶贫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村图书馆是面向全体村民的图书馆,在建设之时就要切实地安排好其所承担的职责。例如学生自习、农技培训这样的任务放在图书馆之中,能够让图书馆有效发挥它的作用。农村图书馆的建立,能够实现文化经济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侯庆.基于文化精准扶贫的公共图书馆建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1):178-179.
[2]吕静.城乡图书馆建设的一体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04):151.
[3]韩卫红.基于高校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文化扶贫模式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8,48(06):73-79.
作者:赵建勇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体育训练一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