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要素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要素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文化要素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对现如今城市规划街道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要素的融入和运用结合时展提出一些针对性策略。通过分析已有的理论研究,回顾我国街道景观变化发展,反映中国当下部分城市街道空间现代化建设中文化要素运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新型案例,从文化要素使用区域的针对性、提炼方法和与时俱进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得出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文化要素的运用方法。该策略方法可为设计师在将来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对文化要素的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街道;文化要素;城市记忆;运用;融合;景观设计

引言

“梁陈方案”是当年中国在新城市化建设中所面临现代化和历史文化冲突的见证。这份方案当时没有被采纳。今天,五十年转眼已过去,看看如今的中国城镇建设,似乎就生活在“梁陈方案”的“谶语”里面,面对历史的思考我们今天仍在继续。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从城市改造中吸取教训,城市现代化建设从单调乏味到逐渐重视人文关怀;从盲目追求现代化到重视地域文脉的保护。二十世纪以来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如何使城市更新在现代化基础上追求把现代城市景观打造的更凸显地域性文化魅力。设计师们在街道景观改造中愈加重视对文化要素的使用。

一、街道承载城市文化

(一)街道对城市的重要意义

“一条街。一串记忆……因为一段爱情可以爱上一座城市,因为一条街道也可以爱上一座城市。”这段话充分表达出街道对于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的重要性[1]。雨果说:“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说明人为创造的城市街道彰显人类文明,街道搭建起人类和文化之间的桥梁。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历史沿袭,街道融入了当地群落生活气息,氛围特征,风土人情,思想观念。它既是当前社会现象的集合同是时代科技文明的具象表现。岁月变迁,城市建设不断更新,最后变成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二)城市文化的变迁对城市街道景观的影响

我国城市文化的发展大多经历以下四个时期演变。第一时期本源文化生成:中国古代文化的沿袭从农耕社会开始封建制度下,街道呈现出严格的等级和规矩的布局。第二时期西方文化的入侵:我国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的统治,大批外国人进入中国,街道开始模仿西方城市,路面拓宽、平整、修缮沿街建筑迎合道路美观、添加城市家具路灯等设施甚至,开始关注街道绿化,异国色彩浓厚。第三时期建国后改革开放前:我国封闭自主发展受“先生产,后生活”观念影响,街道形式单调乏味,对人文关注甚少,城市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模样。第四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迎来了新的外来文化的交融高潮,设计紧跟世界先进景观规划的前沿,街道立体化更加注重人文关怀[2]。由此可见城市文化每一次的大变迁都深刻的影响着城市街道景观的演变。

(三)当今文化要素在城市街道景观中运用现状

在城市建设更加规范的前提下大部分城市在进行街区景观设计中都会强调城市景观的识别性,注重城市文脉的挖掘,如南京民国文化1912街区、天津洋楼文化五大道、成都巴蜀文化宽窄巷子、上海石库门文化新天地、重庆浓缩山城文化磁器口…….形势一片大好,但中国改革开放十年,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后盲从性,与国外发达城市的街道建设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文化要素的运用上,如何运用?怎样更加和谐的展现文化是当下设计师们思考的问题。

二、现今我国文化要素的运用在现代街道景观中存在的问题

(一)街道景观设计中文化要素错位的现象

当前,街道景观设计中,大众都表现的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展示特别关注,设计者们是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把能挖掘到的文化元素运用进街道景观设计中。但对文化要素是否能匹配当地环境,甚至能够达到升华精神的目的还是不易[3]。2018年11月,上海徐汇区打造一条以落叶不归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徐汇主街”。把古丝绸路上消逝的古国文明移植到复兴西路,让市民在感受丝绸之路上的辉煌艺术之余,向其传达环境保护的理念。沿街景观从万里长城到大漠文化,从装饰树干的大马士革玫瑰花再到敦煌浮雕等共十二处景点装置,让市民直呼乡土气息浓厚。上海公众号留言呼声极高的评论都认为“这些景观和装置都不好看,还不如只有落叶自然美”(如图1)。上海市有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举办落叶不归主题活动向市民传达环保概念,却舍弃挖掘本土文化,引入与其格格不入的古丝绸之路特色且以粗糙堆砌的方式呈现给上海本地市民,既没有展现地道的西域文明,也没有让市民感受人文与自然的融合之美,更没有传达出环保精神,显然画蛇添足,这种文化要素运用的错位现象在许多城市的街道景观中屡见不鲜。

(二)街道景观设计中文化要素使用缺乏时代精神

如今城市街道是当代人在使用,它应该蕴含这个时代下的精神与物质追求的意义,更应该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使无形的精神反应在有形的景观中,但有些道路景观设计中一味的追求历史感,仅限于把旧的历史形式照搬到景观设计中,就如同“徐汇网红路”即错误的运用文化要素又没有赋予丝绸之路新的时代精神,和当地环境格格不入[4]。

(三)街道景观设计中文化要素的嫁而不接粗糙罗列

四川某镇街道边被修饰的中式建筑上硬生生接出两层不同时代不同色彩极不协调的阳台完全是嫁而不接的生拉硬拽。一些设计师在文化众多选择中难以舍弃无法提炼,认为把所有历史文化都运用在景观中就能体现出文化的丰富之感。如“徐汇网红路”把丝绸之路上不同文化一一堆砌成十二个装置景点。还有个别城市景观大杂烩似的把多段历史文化同时展现在一条景观大道上,这种多又杂乱的做法给人以历史文化堆砌感[5]。

(四)街道景观设计中文化要素的模仿风

由于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国内经济发展迅速,资源流通与商业往来越来越密切,促使地方文化的相似性越来越高,如全国各地景点都流通着义乌商品批发来的“特色”商品,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一条条结构相似文化特色含糊不清的商业街、步行街、文化街拔地而起,如徐州市某古镇商业街、湖州某古文化商业街等新开发的街道都搭建起一些表面仿古元素的建筑无核心内涵,为了快速收揽游客商业化让人审美疲劳,如此掀起一股庸俗模仿甚至照搬照抄的潮流,不利于我国街道空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文化要素的运用策略

(一)在城市记忆中提取文化要素

城市记忆是集体共鸣的抽象化,也称集体记忆。是物质与非物质间相互影响下的产物例如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历史传统、民风民俗等…..,唤起记忆=文脉延续,当人们脑海中对于一座城市的记忆在某些契机下被所唤醒时,当下与曾经便得以重合,文脉便得到延续。纵观如今城市建设处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型变迁中,城市空间的异化和城市历史地段的消逝造成了城市“失忆”现象,一些“逝去”老街区,待拆的老房子......使人们在不断变化和巨型构筑物的现代城市里迷失。所以想要延续城市文脉就要保留城市的记忆,在城市记忆中提取文化要素,才能合理对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进行设计。例如曾经街巷之门在我国南北方一些城市中都有不同的样式表现,上海朱家门一处小巷口“巷门”式牌坊非常精致,而杭州“高银巷口”牌坊便设计成街门,这种历史元素的提取成就街巷的“名片”表现出城市某些记忆的延续和体现出某种文化理念。

(二)对文化要素提取凝练和强化

中国许多城市承载着多段历史文化,在城市规划和街道景观设计中有“一把抓”的现象,对于城市特色的定位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在街道空间设计中文化要素的运用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去繁从简。使得城市形象不伦不类。所以在街道景观设计中对文化要素挖掘与运用时,设计师应采用各种处理手法将文化进行凝练、强化、升华。例如北京城门前大街经过重新整治,街上鸟笼挂灯、白色石鼓凳,许多著名商号建筑上挂着历史老照片等,都是同旧环境相融的新元素。景观设计中文化要素的运用不是古物件的照搬原貌,也不是抽象难以理解的现代主义,更不是文化景点的简单堆砌。把文脉中的精髓进行加工简化,使之迎合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才成为城市景观的“白话文”[6]。

(三)集合人的心理和感官需求建立景观中文化与人的联系

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它的融入势必要与参与者相互影响,走进人们的心里勾起人们的记忆,使人们对其发生反应。马洛斯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在公共空间里人们有生理需求、归属于爱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所以景观中注入的文化元素必须要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可以通过不同手段进行设计,例如在灯光、材质、声音、气味、样式、影像等多种方式上的传达对人的感官进行刺激以至增强景观中文化要素与人的互动性,使街道景观真正给行人带来归属感和愉悦感。在日本东京饭田桥中心广场(如图2)的步行空间景观中处处演绎着日本传统元素,采用“年轮”的概念在地面铺装上注入了江户时代遗迹的富士山文化石板画,人们走在“年轮”上仿佛有了时代穿越感。

(四)现代技术与文化要素的融合运用

历史在时间推动下不断前进,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对物质和文化的感受、对事物的审美标准都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生改变,城市街区景观作为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也应该同时跟紧紧跟随现代化的步伐。2016年2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提出了对城市街道优化的特别关注,在新时代下要提高品质增强活力。街道空间景观势必与时代的发展接轨,折射今天的科学技术先进水平,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7]。在“互联网+”“数字信息化”大背景下,将本土文化要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街道景观设计对当今设计师来说是挑战与研究的新机遇。在2019年光影上海街道互动装置展上《teamLab水晶烟花》让路人用智能手机与装置互动,选取图案出现在光树上传递祝福。成都太古里川西建筑特色历史街区改造成商业街,设计师搜集当地老建筑废弃砖头;空运来夜晚可以发出光亮的外墙石材。实现了地域文化合理运用,文化要素精炼提取,现代技术与文化元素相融合,商业与景观资源盘活,迎合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审美要求和物质生活[8],是街道景观设计优秀案例。

四、结语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文化的血脉,于时代文化的变迁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树立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态度,把握城市记忆的精彩文化要素,并对其进行提取、精炼和强化,运用文化要素与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融合,多样性多元化的表达,赋予城市街道景观新时代的意义,展现当下社会风貌迎合大众需求,才能促进我国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良性可持续发展。

作者:黄淇麟 祝遵凌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