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价值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价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价值

摘要: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研究.目前我国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有:现代文明的冲击,开发性破坏显著,重“申遗”轻“保护”,跟踪评估与责任追究缺失.从审计层面提出了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强化审计队伍,深化思想认识,完善跟踪评估与责任追究体系,优化监督环境.

关键词: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遗产保护;多元价值;审计创新

文化遗产指的是在过去的某一时段内,与发生的重要事件或出现的重要任务,以及关键发展阶段存在密切关联的线索与物证,可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内容,能够记述一个民族、群体的文化历史或者某个地区的发展史[1].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指的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积淀形成的体育形式和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和气质情感.在新时期,做好非物质体育文化的保护工作有利于丰富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内容,对世界文化做出更多贡献.从这个角度讲,有必要从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出发,探讨保护工作的创新路径.近年来,在保护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社会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需要全面地认识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多种价值与现实困境,制定有效措施让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鉴于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审计层面提出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路径.

1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价值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是祖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和留存下来的传统体育文化,在较大程度上呈现出中国多民族同时具备的文化价值理念和审美偏好,加之其和体育活动中的竞赛程序、器材制作和比赛规则等直接关联在一起,能够映衬出相关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2].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属于一类特殊“活态人文遗产”,其活态性、地区性、民间性和社群性的特征十分显著.

1.1科学价值

任何区域的体育文化遗产体系内都可能留下违背科学的陋规恶习,需要被禁止和消除.比如,处在形成初期的中国体育文化代表着古人在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形成的认识和实践积累.但其中关于风水文化以及向神秘主义、鬼神宿命方向发展的内容,就属于需要摒弃的迷信或者“伪科学”.而我国藏民族按照传统历法———藏历———形成的诸多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一方面能够解决日常计时与生产活动等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构建对自然环境运行规则的认识并进行科学实践,对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活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2旅游价值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内容异常丰富,其中很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资源.比如,新疆维吾尔地区的木卡姆艺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歌圩节,云南省丽江古城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等,上述民间旅游资源已经在国际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知名度.不同地区在发展进程中也打造了很多生动灵活的民风民俗,藏族雪顿节和傣族泼水节均属此类.此类区域的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以及以此为基础打造的旅游资源能够让当地旅游业形成独特优势,旅游者身处独特的旅游环境之中,能享受到不一样的旅游内容.

1.3社会价值

在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保存的过程中,需要对体育文化进行传递与传播,并借助有效的工具与载体,让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能够传递到更广阔的范围.这样,就打造了一个独具文化个性与深厚民族精神的民族生存系统.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和谐的功能,其价值、作用是其他遗产形式无法比拟的.同时,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内的部分传统文化内容,能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心理架构和思维模式,这对规范人们的群体生活范式和思想价值偏好,让民族认同得以强化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1.4文化价值

在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层次明显不同,由此形成的体育文化也各具特色.比如:内蒙古草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大小兴安岭森林地区,之前都以牧业和狩猎为主,由此形成的体育表现出较为粗犷的特点,也体现了当地人民强悍和勇猛的性格.而在南方的农耕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以种植业为主,其经济形式与北方大不相同.南方人的性格较为细腻,对他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着强烈的依恋,由此形成的体育文化也有所不同.

2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有关部门给出的意见和原则,全面考虑体育文化的自身属性,在发展和利用的过程中体现其原真性、生态性与价值多元性[3].

2.1现代文明的冲击

在我国,民族地区通常被视为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富集地,但一些区域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认知缺位,单纯强调经济发展,导致大量带有体育文化色彩的建筑和村落遭到破坏,并在拆旧城建新城的过程中,对上述文化形态的破坏现象十分明显.实际上,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和客观遗存之间存在相辅相成关系,倘若承载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外在空间消失,所谓的有效保护也就无从谈起了.此外,在现代交通和通讯行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多元文化也对民族体育传统文化造成了威胁和影响,导致部分口传心授的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消失.

2.2开发性破坏显著

近年来,部分古老村落开始了过度的旅游开发,修建了很多和村落文化建设相违背的旅游设施,影响了古村落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一些遗产在确认为国家或者省级名录之后,就单纯开发其经济价值,甚至会根据时尚的审美偏好进行改造,一些传统体育类艺术品也遭到了粗制滥造式的简单复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部分地区刻意营造出和当地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具有明显差异的“伪遗产”,甚至错误认为越是原始、落后、怪异就越能吸引更多游客.更甚的是,部分非物质体育文化的表演行为增加了很多西方模式,极大减弱了吸引力.

2.3重“申遗”轻“保护”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并非单纯的词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其独特价值,即此类遗产不但可以美化形象还能带来更多经济收益[4].可以说,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属于时代诉求与人类生存渴望的回归.但是,在很多地方,人们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挖掘呈现出了强烈的猎奇心态,对其隐含的文化底蕴与技术没有进行深入挖掘.正是基于此类片面认识,出现了重“申遗”轻“保护”的现象[5].而在分析其原因时就会发现,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之所以身处边缘化地带、遭遇异化,是因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甚至包括社会公众都对没有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

2.4跟踪评估与责任追究缺失

切实落实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足够的专项资金投入、及时而有效的审计评估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做基础性保障[6].比如,我国中部某省当前的年度专项财政资金规模有所增加,可是具体至体育项目方面,其拨付的数额就显得并不乐观,这让大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与落实.此外,审计评估与责任追究制能够检验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据此可以判定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到位情况———是否真正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可是,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没有重视这一问题,使得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管理秩序十分混乱.

3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价值的实现———基于审计创新的视角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属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够体现出民族特有的价值诉求与审美理想.在新时期,可以从审计层面寻找保护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思路和途径.

3.1强化审计队伍

应督促审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掌握各类法律法规的使用规范,提升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使之能够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并自觉运用法律,在依法审计的过程中,确保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护;此外,应加强对现有资源的梳理和综合运用,提高当前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与再教育强化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互动.必要的时候,按照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特点,聘请对应的社会中介对相关资金进行跟踪审计,同时要积极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升审计工具的运用层次与水平.

3.2深化思想认识

各级领导应遵纪守法做表率、做拒腐防变的模范,将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跟踪审计纳入到议事日程,不庇护违规人员,在源头上禁止腐败.首先,审计机关全体人员都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开展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跟踪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只有全面跟进,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才会及时发现、揭露和查处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其次,被审单位要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坚持做到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专款专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问题上,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查处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3.3完善跟踪评估与责任追究体系

在提升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把各项资金列入到本年度政府财政预算当中.同时,要做到专项资金的专项专用.期间,为了充分发挥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作用,要确保资金管理规范化和程序化,分项目掌控资金拨付进度,对资金进行即时、全程监控.当然,政府部门还要积极制定与完善民间资本参与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与政策的制定,以便更好地吸收民间资本和利用民间资本,为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3.4优化监督环境

各级领导应以依法治国与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为出发点,加大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让各项资金的使用和跟踪审计得到重视.期间,必须保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在履行监督职责的同时,注重和其他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以实现审计监督和相关监督方式的深度融合;在审计整改方面,需要注重和新闻媒体的合作,通过向社会公众公布审计结果,发挥群众与媒体的监督作用,让审计对象能够第一时间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整改落实.

作者:张秀丽 单位:郑州大学